你不了解的「冬至」:數九天寒,眉上風止,心有庭樹

2021-01-09 桃花月球

文桃花月球

「冬至」十五天不長。

但是,冬至在漫長的中國文化中卻跋山涉水,並非一日而成。

在文化意象裡,「冬至」其實豐富到讓你咂舌,原來有這樣一個「冬至」你也許從未理解。

1:陽氣生,為「歲朔」

中國人的文化觀裡認為,天道循環,萬物蒼生皆有靈性,連節氣也不是孤立於性靈之外的東西,因此便因為節氣生出種種情愫,賦予人有別於往昔的韻致。

溱桑在《此日無事》裡說:「你來時冬至,但眉上風止,開口是我來的稍稍有些遲。大抵知心有庭樹,亭亭一如你風致。」

寫盡了冬至的風情。

2019年的12月22日,我們迎來了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裡的第二十二個節氣。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意思說冬至這一天,太陽開始從北回歸線往南移動,陽氣開始生起,一點一點增強。但是因為晝短夜長,達到極致,往往天氣至寒。

《通緯孝經援神契》裡記載說:「大雪後十五日,鬥指子,為冬至,十五日中。陰極而陽始至,日南至,漸長至也。」

冬至為「歲朔」,為陽始,為情誼,為希冀,也為更替。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寄託了人們對一年即將結束的緊迫,對春天的翹首企盼,也彰顯著寒到極致,圍爐情暖的至信。

2:冬至三侯

古人賦予每一個節氣不同的物候現象,以此順應自然規律。冬至三侯和三種生物有關。

一候曰:「蚯蚓結。」

在古人的觀察中,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冬至作為陽氣生發的起點,用蚯蚓來標識冬至最為貼切。但是,陽氣初始極為微弱,還不足以和強盛的陰氣抗衡。因此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在冬季冰封的土層下面,安然度日。

它靜靜等待春雷之時的陽氣躁動,為再一次的生發積聚力量。

二候曰:「糜角解。」

「麋」據古書記載,長相非常像鹿,是一種吉祥之物,也是先民的圖騰和祭祀之物。古代的皇家園囿,就有飼養這種動物的記載,即作為狩獵的對象,也作為宗教儀式中的祭祀之物。

「麋」還被認為是賢者的象徵。《孟子》中記述,「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便是這個意思。

糜與鹿雖然長相相似,但陰陽不同,糜角朝後生長,屬陰,冬至陽生,因此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三候曰:「水泉動。」

古人認為:「水者天之陽所生,故陽生而動」。

這時候陽氣初生,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感知了大地最細微之處的變化。我們常常以為的暗流湧動大約就是這個意思了。

3:歷史與風俗

每一個節氣都有它專屬的風俗,冬至是一個有儀式感的節日。

古人曰:「冬至大如年,」極其重視這一節日。黃帝時期,定冬至為歲首,便將冬至祭祀天地,作為了一種典禮。等到東周確立禮儀,冬至更是成為了法定節日,隆重進行祭祀活動。隨著國家大典的推行,和朝代更迭,到了唐代,冬至的影響力更大,已經成了庶民同歡的節日。除了祭祀天地,還要祭祀先人。

這一習俗到了明清時候,因為家族祠堂的繁盛,更是成為了祭祀先人的專屬。並且這種風俗一直延續,到現在,很多地方仍在承繼。人們把冬至叫做「冬暖節」,給去世的親人燒紙,祭祀上香,稱曰送「冬衣」。

「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冬至的另一習俗就是數九。

有這樣一首歌謠大家耳熟能詳: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為「陽始」,便由這天開始「入九」,圍爐數九開始了。人們以九天為時間單位,從第一個九天,到第二個九天,以此類推,行進著向春天邁進的步伐。《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因此九九便為陽數的至極,所以等數到第九個「九」,剛好是九九,由此「出九」,循環結束。

因為「九九」之術,在古人的推演中畫下來計算,因此「數九」也「畫九」,用圖畫的形式作為玩樂。等到陽氣和陰氣匹敵,萬物感知因此帶來的溫暖,開始復甦,春天來了,農事開始,人們的生活又邁進了新的紀元。

雖然從冬至開始,要經歷天氣最為寒冷的「三九」天氣,但是任何到了極致,便會衰退,恰恰是這種至寒,才讓我們感受了春回大地的可貴。

除了祭祀、數九,有些地方盛行冬至摔瓜。

據說摔瓜這個習俗從上古年間就有。在《周易》中地雷復卦來表示,冬至一陽生。摔南瓜即震動,表示陽氣回升。人用摔破南瓜迸發的陽氣熬粥而飲,就等於吸收了陽氣。也有人說,摔南瓜就是摔「難關」,意欲從歲首難事打破,來年將會一帆風順,有佔卜的意思。

不管哪一樣,這個行為都是吉祥如意的意思。

4:養生與美食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意思是說,冬季主藏,陽氣內收,因此保護好身體的陽氣,才不會得病。補陽氣是冬天的主角。人們認為除了穿衣保暖,吃和睡覺都養陽氣的好方法,因此提倡冬日早睡晚起,多食用滋補陽氣的食物。

冬天適量吃羊肉、牛肉等溫補的食物。但因為肉食比較油膩和很難消化,不宜吃太多。冬天缺乏運動,進補過剩,很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在進補的同時,也要注意添加蔬菜同食,最好配以蘿蔔、白菜、山藥等食材。並且因為吃多了火大,適當增加一些水果以及生津的食物,會更好。比如荸薺、藕、梨、大棗、蘋果等等。

每一個節日都有它專屬的食物,比如中秋節吃月餅,元宵節吃元宵,重陽節有「重陽糕」。

冬至的標配食物是餃子。冬天天寒,容易凍著耳朵,而餃子形如「耳朵」,人們認為吃餃子可以保護耳朵,就把餃子作為了冬至的節日食物。

餃子是一種包羅萬象的食物。徐珂編的《清稗類鈔》中說:「中有餡,或謂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湯叫做水餃。」幾乎所有的食材,都可以作為餃子的原料。葷素都可以,酸甜苦辣五味具有,各種餃子的餡,無法盛數。青菜的,肉的,野菜的,甚至可以這樣說,天上飛的,地下遊的,你能想到的,都可以來做餃子的餡料。

「好吃不過餃子」,不是虛的。它是包涵,也是盛放,更是好合和團圓。

我們國家南北方差異極大。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卻吃湯圓。湯圓和餃子雖然有大不同,但是寓意卻極其相似。

除了湯圓餃子,很多地方也有自己的冬至地域美食。比如有的地方叫冬至「熬冬」,吃煮羊頭。還有的地方,吆喝一聲,吃羊肉粉,等等。

有興趣的網友可以評論區留言,寫下自己的家鄉冬至吃什麼,也許會是另一番景象。

5:文人心中的冬至

冬至裡包含著文人諸多的消寒雅事。觀梅,賞雪,品茗,圍爐,對弈等等諸如此類。這裡有他們的哀傷,也有他們的歡樂。

文人雅士,甚至會因為閒來無事搞起消寒活動,或者相約九人飲酒,以取九九消寒之意,或填九九消寒圖,以供消遣,或作九體對聯,以助雅興等等。

「舟遷莊甚笑,水流孔急嘆。景移風度改,日至晷回換。眇眇負霜鶴,皎皎帶雲雁。長河結瓓,層冰如玉岸」裡,是南北朝詩人鮑照對時節易逝,人生難免聚散離合的愁情思緒。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是白居易的思鄉情重。

「歲月難禁節物催,天涯回首意悲哀。十年人向三巴老,一夜陽從九地來。上馬出門愁斂版,還家留客強傳杯。探春漫道江梅早,盤裡酥花也鬥開,」是陸遊的看似平淡。

實際心底卻是夫妻別離,家國夢難圓的惆悵,但表面已經波瀾不驚。

冬至,就是用這樣的方式賦予了生活不同。

窗外的梅花,飄飄白雪,長長冬夜,心底往事,也許會泛上渣滓。曾經深愛過的人,用心做過的事,都一一呈現。記憶卻也承載在別樣的味道,慰藉心田,但唯有眼前的一切真實,觸手可及。

因為四時變幻,人事更替,在所難免;冬至過後,春意吐露,枯木迎春,又是良辰美景,豈能莫負?

人,終究是要往前看,看到更遠的未來,看到春光燦爛,等到曇華正盛才是平常故事!

共勉!

我是桃花月球,歡迎關注我,和我一起,解讀中國文化,洞見古今百態人生!

今日互動話題:你有哪些冬至往事?

相關焦點

  • 2018-2019數九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冬至逢壬數九什麼意思
    2018-2019數九天從什麼時候開始數九又稱冬九九,是一種中國民間節氣。數九了,這就意味著一年中最冷的時間到了,要想冰河凍結,大地回春,那是我們期盼的日子。很多人都問2019年數九時分是什麼時分開始?一同看看吧!數九從每年陽曆12月下旬初冬至開端。數九風俗來源於何時,如今還沒有確切的材料。
  • 冬至數九天,冬至農事與文化傳承
    「冬至」數九天! 今年12月22日冬至(常年為21~23日),是指太陽到達黃金270?(冬至點)時,北半球白晝最短,開始進入「數九」寒冷天。冬至大如年,有祭天祭祖的習俗,北方有吃餃子的風慣。
  • 冬至祝福語簡短10字 朋友圈冬至暖心快樂的話問候語說說
    冬至祝福語簡短10字 朋友圈冬至暖心快樂的話問候語說說  12月22日6時23分,冬至,「數九寒天」的開端。北半球全年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之後白晝漸長;冬至這天起「入九」,各地進入最寒冷階段;北方有宰羊、吃餃子的食俗,南方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 冬至祝福語簡短10字 送給朋友冬至問候語唯美暖心
    冬至又叫做日短至、冬節,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也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之一。在過去冬至是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南方則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冬至來了,一起給朋友發給祝福吧~
  • 今日冬至,數九從什麼時候開始呢?是冬至數九還是「逢壬」數九?
    導讀:節日冬至,數九從什麼時候開始呢?是冬至數九還是「逢壬」數九?今天是傳統節日冬至,這一天被譽為是:冬至大如年。北方地區今天的習俗當然是吃餃子。各式各樣的餃子擺上了餐桌,成為冬至必不可少的美食。夏季熱在三伏天,冬季冷在三九季,冬至之後什麼時候開始數九呢?農諺有句老話叫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夏至進入三伏很容易理解,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來臨的時候,才開始進入三伏天。三伏天根據年份不同,天數也會各不相同,有的年份的三伏天是三十天,而有的三伏天則是漫長的四十天,其中包括初伏十天,中伏二十天和末伏十天,相比較入伏,數九就顯得大不相同。
  • 冬至是什麼意思 2018冬至是哪一天是數九的第一天嗎
    冬至是什麼意思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為「冬節」,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講法,也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
  • 「冬至逢壬數九」和「冬至數九」哪個對?為什麼
    說到「數九」,人們一直有個爭議,有兩種不同的數法,一種是以「冬至逢壬數九」,還有一種是我們現代人常說的「冬至數九」,這兩種數九方法,到底哪種方法對呢?或者說,既然有兩種方法,並且根據「存在即道理」的理解,這兩種方法都有道理,哪個更有說服力些呢?今天我們不妨來說一說。馬上要到冬至節氣了,人們對於寒冷的認識也就要開始了。
  • 2019冬至是幾月幾號星期幾 冬至是幾九、數九有多少天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制訂出來的節氣,它誕生於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還有「亞歲」、「數九」等叫法。2019年冬至具體是哪一天幾月幾日呢?今年的數九有多少天呢?2019冬至是幾月幾號星期幾  2019年12月22日,星期日12點18分
  • 今年什麼時候開始數九?提冬數九和冬至逢壬數九哪個說法更準確?
    這個月的21號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入冬後的第四個節氣,冬至節氣的到來,也意味著寒冷冬季的到來,在民間有冬至後開始數九計算寒冷天氣的說法,但是關於數九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分別是「提冬數九」和「冬至逢壬數九」,這兩個說法哪個更準確呢?
  • 冬至的風俗習俗是什麼 冬至傳統習俗數九祭祖是什麼意思
    冬至的風俗習俗是什麼 冬至傳統習俗數九祭祖是什麼意思時間:2018-12-22 00:13   來源:鳳凰國際iMarkets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今天中國人對冬至最深刻的記憶,大概就是吃餃子這個習俗了。北方人是「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 「冬至逢壬才數九」,數九有啥講究,今年春節是「幾九」,會冷嗎
    大雪節氣過去,也就意味著冬至將要來臨了,以前聽人說「冬至大如年」,因為古人把冬至當作一年的第一個節氣,而且冬至之後春節就很近了,所以很多地方將冬至視為尤其重要的節氣,在這一天有吃餃子、祭祖等各種習俗。另外,冬至與「數九」也有著緊密的關係,這是一種人們計算寒天的方法,在民間口口相傳。
  • 冬至將至,農諺「數九就屬暖,數伏就屬寒」是啥意思?今冬冷嗎?
    時間過得真快,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進入冬季後的第4個節氣,儘管立冬節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但是地表中尚有餘熱,所以寒冷的冬天是從冬至節氣開始。在農村有「提冬數九」的說法,意思是從冬至節氣開始便開始進入到數九寒冬。
  • 老話說:「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你知道哪天開始數九?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後天就是三九了,人們普遍認為從冬至那一天開始,每九天為一個九,等數到九個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之後,也就是九盡桃花開了。但是這種數九的方法其實是錯誤的,有句話叫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這才是真正的數九方法,下面就來看看真正的數九到底是怎麼數的。
  • 三農:為何冬至大過年,農家說的「數九」有是從什麼時候數呢?
    當然,我國地大物博,自然每個地方的也都是不盡相同的,畢竟每個地方的天氣情況也都是不一樣的,但是這些「數九歌」都是非常準確的描述了當地冬季每天的氣溫變化情況「數九寒天,冷在三九」但是你知道「數九」究竟是從是麼時候開始的嗎!為什麼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還有寧念也就是2019年真的是傳說中的寡婦年嗎?
  • 數九寒天,你會怎麼數九?
    ——清·王之瀚《九九消寒圖》詩  所謂「數九」,就是從冬至這天開始,以每九天為一個時段往後數,第一個九天稱為「頭九」或「一九」,第二個九天稱為「二九」,接著是「三九」「四九」「五九」……一直數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就「出九」了。  「數九」從冬至開始,是因冬至一陽初生,隨後陽氣漸長,陰氣漸消。以九天為一個時段數九次,源於《易經》的陰陽數理觀念。
  • 【數九圖】候氣之法,九九消寒.
    數九之風由來已久,至於到底始於何年何月已無明證。從冬至之日開始數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九」是至極之數,數至九則迴環往復。而「九九」之數是「再大不過」了。古代有許多關於數九的習俗,其中最為優雅的估計莫過於:『九九消寒圖』九九消寒圖一般有三種:梅花,銅錢,文字。
  • 「冬至逢壬才數九」,今冬哪天開始數九?「幾九」最冷?看完懂了
    導讀:「熱在三伏,冷在三九」,2020年冬季哪天開始「數九」?答案來了 文/農夫也瘋狂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這是在我國一首婦孺皆知的童謠了,就連一些還剛剛上幼兒園的小孩子,也會背誦它。
  • 數九寒冬,可你知道「數九」怎麼「數」?
    數九方法在我國民間口口相傳,有歷史、乏記載,至於起源何時,沒有確切的資料。在傳統文化中,九為極數,為「至陽」之數,又是至大之數,「至陽之數」的積累意味著陰氣的日益消減,累至九次已到了頭,意味著寒去暖來,「春已深矣」了。
  • 三伏天 數九天 二十四節氣 服裝之間關係
    從小寒起,太陽黃經每增加30°,為另一個節氣。計有小寒、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稱十二節氣。二.  二十四氣的泛稱。其實,從數九開始,共八十一天,在一年中都是最冷的熱在三伏,則包括了初伏,中伏和末伏。在三伏天,天氣最為炎熱有一句諺語叫「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背陰消;六九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冬至大如年,數九過寒冬!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春節冷。冬至不冷,夏至不熱。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冬。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肖飈 攝「數九」的開始冬至日是「數九」的第一天。從冬至開始,就進入俗話說的「數九」寒天了。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即為「出九」,「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