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山遺址發現20周年學術研討會開幕式在浙江省浦江縣上山考古遺址公園舉行。20年來,浙江已在浦江、嵊州、龍遊、金華、永康、義烏等地發現「上山文化」遺址19處。
在上山遺址在普遍發現栽培稻遺存的同時還出土了中國最早彩陶,改寫了浙江乃至人類的文明史。二十年潛心探索,二十年傾力研究,經過一批又一批上山文化研究者、愛好者的接棒付出,關於「上山文化」的研究成果越來越豐富,社會各界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
擦亮「萬年上山」這張文化名片,需要堅持不懈、久久為功。對照「擦高上山文化標識,積極推進上山文化申遺工作」等各項新目標、新使命,接下來的徵程定會是漫長而不凡的,也必將收穫豐厚。
考古是一項精細繁瑣的工作,必將經歷一個長年累月的艱苦沉澱。良渚遺址從首次發現到成功申遺,便經歷80餘年四代人的接力考古。作為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上山文化」年代更加久遠且遺址點分布多而散,其考古調查難度可想而知,隨著更多的遺址和實物被發現,上山文化研究考古的成績單令人振奮而期待;但「申遺」之路也是道阻且長,所謂「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不去闖定然無收穫,但只要持之以恆鑽研奉獻,只要有決勝到底的自信心,上山文化研究定會有更大突破。
擦亮「萬年上山」這張名片,在考古研究的同時也需要貼近群眾、集納民智。「上山文化」的探索研究也和群眾實踐密切相連,需要融入群眾的智慧力量中。從現實環境說,上山文化考古成果為後人感受上山先民萬年前的生活面貌、豐富現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難得的體驗機會,而尋找「萬年上山」的更多答案也需要廣大考古人行動者帶著責任與熱愛櫛風沐雨投身實踐;從人類的發展規律看,上山文化又是人類幾百萬年發明創造活動的組成部分,作為21世紀「後起」的考古參考依據,作為世界稻作農業起源,這一領域對認知人類文明歷史特別是新時期時代的文明進程和實踐發展規律也大有裨益。
「上山遺址」發現20周年既是一個階段的小結 ,也是新篇章的開啟,在接下去的時間裡一份份閃耀的成果,一個個奇特的未解之謎,都將喚起探索的初心,化作前進的動力,讓「萬年上山」的聲音在世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