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集裝箱的「奇幻漂流」 從「海陸空指數」看中國經濟暖意

2020-12-17 人民網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暴發與蔓延。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場大戰,也是一次大考。在這場大戰大考中,我國科學防控,精準施策,從逐步恢復生產到全面復工復產,實現經濟穩定恢復增長。中國成為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顯示出我國經濟強大的韌性和旺盛的活力。

  海、陸、空是全球貿易的通道,從它們「指數」的波動可以窺見經濟的冷暖。

  一隻普通的集裝箱,在通道中往來穿梭,今年會經歷怎樣的「奇幻漂流」?

  「上半年還在發愁廠裡的箱子堆積如山,現在拉集裝箱的卡車都不夠用。」

  江蘇太倉中集集裝箱製造有限公司一位業務主管告訴記者:「現在24小時連軸轉生產,還在不停地上人、上設備。」

  雖然習慣了「大風大浪」,但這些集裝箱怎麼也想不到,它們的命運今年會如此「大起大伏」。

  11月中,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約為1857點,比4月中足足上漲了1000多點!到12月初,指數已上升到約2129點,創2008年以來新高。

  指數的攀升,直接反映的是航運市場運價的上漲。「搶」字,成了下半年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繁忙的寫照。

  記者近日來到已經天寒地凍的天津港,集裝箱碼頭卻是熱火朝天。

  在自動化碼頭監測運行中心,天津港集裝箱公司技術部副經理李曉暉正盯著監控大屏,不時發出指令。

  「集裝箱從沒像現在這樣搶手。」他說,自三季度以來,集裝箱吞吐量持續加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年初以來天津港集裝箱吞吐量持續下降,最低時的2月份不足100萬箱。

  「5月份迎來轉機,達到165萬標準箱,吞吐量實現了正增長。前11個月吞吐量超過1710萬標準箱。」

  據中國港口協會的監測數據,11月上旬,上海、寧波等八大樞紐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13.1%﹔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11.5%。從區域看,長三角及珠三角地區外貿業務增勢更為強勁,寧波舟山港增速甚至達到33%。

  港口是經濟冷暖的窗口,集裝箱就像這裡的「溫度計」,它們起伏的命運釋放出國內經濟,尤其是外貿逐漸回暖的積極信號。

  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已連續6個月保持正增長。

  集裝箱不僅在大海上經歷著「奇幻漂流」,陸地上也迎來了命運的「巔峰」。受航運、空運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中歐班列迎來外運高峰。

  12月7日,滿載家用轎車的2015次中歐班列從新疆阿拉山口站出發,開往波蘭馬拉舍維奇。這是這個中國最大中歐班列口岸站今年進出境的第4628列中歐班列。

  庫外寒風呼嘯,庫內作業正酣。

  在阿拉山口站室內集裝箱換裝庫內,龍門航吊探出「大手」,抓起一隻隻集裝箱,從寬軌移至準軌車輛上,1小時就能完成一列進口中歐班列的換裝作業。

  這樣的場景每天上演。前11個月,經阿拉山口口岸進出境中歐(中亞)班列同比增長41.9%。從渝新歐、鄭新歐到長安號,22條線路經過這裡一路到西,到達德國、波蘭、比利時、俄羅斯等13個國家,搭載的貨物品類多達200餘種。

  「進口貨物主要為棉紗、木材、鐵礦類、食品等8大類﹔出口貨物主要為汽車及配件、家電、疫情防護物資、電子產品等7大類,今年又新增加了跨境電商包裹這一新品類。」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阿拉山口站副站長劉全民說。

  截至11月5日,今年中歐班列開行達10180列,超過去年全年開行量,運送貨物92.7萬標準箱,同比增長54%,往返綜合重箱率達到98.3%,再創新紀錄。

  鐵路整體貨運前三季度也創歷史最好水平,累計完成26.24億噸,同比增長4.8%。

  「回暖」,不僅是海、陸運輸的寫照,空中大通道也在「點亮」。

  近日,記者來到民航局空管局值班室,觀察空中的變化。

  在空管局的「空中航班航跡」圖上,天上隻要有一架飛機,圖上就有一個「亮點」,一天中任何時刻,天上有多少架飛機一目了然。

  2月,航空市場大幅萎縮,全國民航運輸總周轉量同比下降73.9%,旅客運輸量同比下降84.5%。

  2月18日,是全國民航最「黑暗」的一天。航跡圖上的「亮點」稀疏,一天總計隻有3734個。

  進入三季度,民航業恢復較快,特別是進入9月份,國內航線運輸總周轉量和旅客運輸量已恢復至去年同期的96.9%和98%。

  「亮點」逐漸增加。10月1日,累計出現的「亮點」達到15144個,是2月18日的4倍多。

  集裝箱的「奇幻漂流」見証了中國經濟暖意,日漸繁忙的列車、航班「點亮」了中國經濟的信心——

  每過去一天,就有超過750萬人次乘火車出行,超過1000萬噸貨物奔走在鐵路線上,70多萬隻集裝箱到發港口,1.4萬多架次航班在天上穿梭……

  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速達到4.9%,中國經濟逐季加速,前三季度經濟增長實現轉正,中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恢復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11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達到52.1%,連續9個月站上榮枯線,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向好,四季度經濟增長或將比三季度進一步加快。

  新華社記者 齊中熙 樊曦 魏玉坤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

(責編:趙安妮(實習生)、李棟)

相關焦點

  • 中國外交「從A到Z」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方位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一個承前啟後的外交新格局全面展開。新時期的中國外交有哪些新特點?取得了哪些新成就?記者梳理了從A到Z的26個關鍵詞,帶你速讀中國外交。
  • 中國外交「從A到Z」--美國頻道--人民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方位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一個承前啟後的外交新格局全面展開。新時期的中國外交有哪些新特點?取得了哪些新成就?記者梳理了從A到Z的26個關鍵詞,帶你速讀中國外交。
  • 開放日裡說開放丨「湘品出湘」與「萬商入湘」裡的中國路徑
    長沙,鐵路貨運新北站,滿載電子產品、機械配件、陶瓷、湘繡、茶葉等商品的「湘歐快列」從這裡一路向西,駛往塔什幹、明斯克、莫斯科、漢堡、杜伊斯堡……這樣的班列每周都有3-4列。   嶽陽,城陵磯港,岸上車流如織,湖上船舶穿梭,大量「湘品」在這裡裝船起航,漂洋過海,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也從這裡入港卸船,踏上湖南土地。
  • 一隻貨櫃的「奇幻漂流」——從「海陸空指數」看中國經濟暖意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題:一隻貨櫃的「奇幻漂流」——從「海陸空指數」看中國經濟暖意新華社記者齊中熙、樊曦、魏玉坤海、陸、空是全球貿易的通道,從它們「指數」的波動可以窺見經濟的冷暖。一隻普通的貨櫃,在通道中往來穿梭,今年會經歷怎樣的「奇幻漂流」?「上半年還在發愁廠裡的箱子堆積如山,現在拉貨櫃的卡車都不夠用。」江蘇太倉中集貨櫃製造有限公司一位業務主管告訴記者:「現在24小時連軸轉生產,還在不停地上人、上設備。」
  • 一隻貨櫃的「奇幻漂流」――從「海陸空指數」看中國經濟暖意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 題:一隻貨櫃的「奇幻漂流」――從「海陸空指數」看中國經濟暖意  新華社記者齊中熙、樊曦、魏玉坤  海、陸、空是全球貿易的通道,從它們「指數」的波動可以窺見經濟的冷暖  一隻普通的貨櫃,在通道中往來穿梭,今年會經歷怎樣的「奇幻漂流」?  「上半年還在發愁廠裡的箱子堆積如山,現在拉貨櫃的卡車都不夠用。」  江蘇太倉中集貨櫃製造有限公司一位業務主管告訴記者:「現在24小時連軸轉生產,還在不停地上人、上設備。」  雖然習慣了「大風大浪」,但這些貨櫃怎麼也想不到,它們的命運今年會如此「大起大伏」。
  • 2018臺灣縣市幸福指數大調查:新竹市達成「三連霸」
    人民網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經濟日報》昨天發布2018縣市幸福指數大調查。新竹市以幸福指數78.6分,再次奪冠,也達成「三連霸」紀錄,是全臺最幸福縣市。今年幸福縣市第2名是較去年進步十名的臺東縣、幸福指數70分,第3名是新竹縣、幸福指數66分。
  • 2018年臺灣縣市幸福指數調查 新竹市奪冠臺北市第六
    2018年臺灣縣市幸福指數調查結果18日出爐,新竹市幸福指數78.6分,連續3年排名首位﹔臺北市較去年下滑2名,排第6名。 綜合臺灣媒體報道,臺東縣、新竹縣、宜蘭縣、花蓮縣分別排第2至第5名。 調查顯示,臺灣6大縣市中,臺北市較去年下滑2名,排第6名。
  • 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吉林開幕
    呂昭平指出,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愈加深刻復雜,科技創新對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增強,科技實力也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科技期刊肩負助力科技服務國家「四個面向」的光榮使命,要盡快建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期刊和出版集團,通過優化產業布局,融合協同創新,推動構建科技期刊良性可持續發展生態。
  • 搭載電商平臺的「粉絲經濟」能否走遠
    潘瑋柏吧負責人則認為,通過電商平臺可以直接從後臺導出粉絲購買地址的表格,不需要再由人工去統計數量和地址,減輕了工作量。林允兒吧負責人表示,這類電商平臺直接和明星公司合作,有進貨渠道,品質有保証。此外,相對於規模較小的粉絲單獨購買或團購,通過電商平臺購買,價格也會相對低廉,並且可以提供售後服務。
  • 教育強則經濟強 山東高校亟須「頂天立地」
    原標題:理上網來丨教育強則經濟強 山東高校亟須「頂天立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要「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 省委書記劉家義在全省教育大會上強調:「山東要實現由大到強的戰略性轉變,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就必須加快從教育大省向教育強省的轉變。」
  • 中國經濟復蘇助推日本全日空開通成田至深圳航線
    據日本共同通信社報道,全日空公司14日開通了日本成田機場至中國深圳的航線,這是該公司自今年3月以來新開通的首條國際航線。鑒於中國經濟復蘇勢頭強勁,該公司預計中日間商務旅客以及電子零部件等貨物運輸需求將持續增加。 據悉,14日日本成田機場出發至深圳的航班上有13名乘客。該航線原計劃3月在東京羽田機場開通,但受新冠疫情影響更改為成田。
  •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主論壇舉行:聚焦礦業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主論壇舉行:聚焦礦業高質量發展   10月10日上午,2019中國國際礦業大會「高質量發展,為了全球礦業共同未來」主題論壇舉行。來自中外的四名企業家、學者圍繞礦業高質量發展共同探討。
  • 從增強體質到健康第一 中國青少年體育理念之變源於教育理念變化
    《綱要》詳細列出了我國未來體育建設的五大任務和九大工程,為中國體育強國建設規劃了路線圖。近期,人民網體育部開設《「體育強國」大家談》欄目,對標《綱要》中提出的明確目標和任務,邀請各相關行業官員、專家、學者、資深媒體人等,結合體育事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綱要》進行剖析和解讀。「少年強中國強」系列圓桌是《「體育強國」大家談》的專題論壇之一。
  • 《金融時報》全球EMBA百強排名揭曉 中國EMBA項目排名整體大幅度上升
    其中,上海交通大學安泰EMBA(該項目用中文授課)從2019年的全球第11上升到全球第6,位列中國本土商學院第1﹔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凱瑞商學院金融財務EMBA(該項目用中文授課)從2019年的全球第12上升1位,進入全球第一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