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解讀:抗無乳鏈球菌的尼羅羅非魚品系的選擇性篩選

2020-12-18 水產養殖網

論文解讀:抗無乳鏈球菌的尼羅羅非魚品系的選擇性篩選

出處:水生動物健康評估公眾號 作者:夏洪麗 水產養殖網 2020-04-06 22:40:00

選擇性篩選對於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nbsp對於像鮭魚,蝦和羅非魚在內的重要物種,目前越來越多地選育集中在篩選高抗病力的種苗上,以發展更健壯和更有抵抗力的養殖種群。鏈球菌病是影響羅非魚水產養殖的主要疾病。在泰國,養殖羅非魚疾病主要是由無乳鏈球菌引起的。在養殖的所有階段,鏈球菌都會感染羅非魚,但是在魚苗期和魚種期的流行率很低,而兩到四個月大的羅非魚更容易被感染。鏈球菌導致的急性感染使得羅非魚在十天內死亡,死亡率高達70%。一般而言,鏈球菌病的傳播是通過與死魚/受汙染的水直接接觸而發生的。據報導,紅羅非魚中的鏈球菌也存在垂直傳播。鏈球菌病的爆發似乎有很多誘因,包括高密度養殖,應激,水溫升高等。

選擇性育種是通過開發更具抗性的遺傳種群來改善動物健康的有效途徑。對傳染病的抵抗力是一項重要的經濟特徵。&nbsp抗病育種的遺傳改良可以獲得累積性的經濟利益。據報導,對鮭魚,蝦和羅非魚進行攻毒試驗後,已成功提高了這些品種對特定病原體的抗病性,從而降低死亡率。在這些研究中顯示了每一代品系的高遺傳增益,例如,白蝦的桃拉症候群的存活率為18.4%,大西洋鮭的傳染性胰腺壞死抗性為18.7%,紅羅非的鏈球菌抗性為9%。此外,Shoemaker報導了尼羅羅非魚對海豚鏈球菌的顯著性抗性反應。

線性和閾值模型通常用於評估養殖品種的抗病性狀,攻毒期間的抗病力可以分析為二元特徵(動物在攻毒結束時的狀態)或正態分布的連續特徵(從攻毒到出現死亡的天數)。但是,大多數研究中採用的模型沒有利用這些特性的全部信息,而Cox&nbspfrailty模型提供了一種替代方法,該方法利用了包括適用於魚類死亡率的數據等完整的信息進行評估。&nbsp本研究的目的是確定影響攻毒後羅非魚死亡率的因素,並使用Cox&nbspfrailty估計羅非魚抗無乳鏈球菌的遺傳力,最後篩選抗鏈球菌的羅非魚。

本研究利用現有泰國的尼羅羅非魚品種,評估了篩選高抗鏈球菌的潛在新品種可行性。&nbsp基本代(G0)由98個父系和149個母系後代組成。孵化後60天,將每個家系的30條魚腹腔內注射無鏈球菌鏈球菌(1×109&nbspCFU&nbsp/&nbspml)並進行14天的觀察。疾病抵抗力記錄為從攻毒到死亡(DD)的天數,以及第14天的性狀(死/活)。
結果顯示,受感染的羅非魚表現出眼球突出,皮膚出血,嗜睡且迷失方向,出現漩渦狀的遊動行為。&nbsp瀕死的魚體檢查證實死亡的原因是無乳鏈球菌感染所致。攻毒14天後,第1批G0中149個家系(4386條魚)的存活率從0%到33.3%,第2批從0%到71%,平均存活率分別為9.9%和18.7%(表1)。只有一個家系的存活率為71%。&nbsp在G1中,抗病組(60個家系)的平均存活率為35%,易感組(9個家系)的平均存活率為21.1%。&nbsp在兩個世代的6425條魚中,有1312條魚(27%)存活到了實驗結束。Kaplan-Meier生存函數(圖1)顯示了第1代不同批次的生存曲線之間以及第2代抗性和易感組之間的生存曲線存在顯著差異(p&nbsp<0.05)。總體而言,死亡率在第2天最高,在第5、6和7天趨於平穩。中位生存期約為4天。從第5天到第7天,批次和組內的死亡率均低於1%,並且在第8天後沒有再出現死亡。


Kaplan-Meier生存函數的六個群體的曲線(圖2),表明風險在各組和Cox假設之間是成比例的。逐步回歸方法得出了最佳模型,其中包括攻毒時的年齡,當代群體和家系。每個風險因素與死亡率之間的關聯通過回歸係數進行量化。攻毒時的年齡對死亡率有顯著影響(χ2=&nbsp8.79,p&nbsp<.003)。參數估計值代表預測變量增加一個單位時預期死亡率的增加,而其他預測變量則保持不變。年齡與死亡風險之間呈負相關關係,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天的預期死亡率下降0.0056單位,同時保持當代群體和家系的不變。當代群體和家系的影響也很重要,這取決於每個群體/家系的水平。在G0中,共有149個家系中有102個的危險比小於1,被歸類為抗病力型,而其餘46個為易感型(圖3)。


表2顯示了不同模型的參數和遺傳力估計值。在各代中,從Cox模型得出的遺傳力估計值是中等的(0.22和0.21),而死亡天數很低(0.14±0.02和0.06±0.04)。線性動物模型估算的二元觀測值(0.08±0.02和0.03±0.03)。動物模型估計的生存表型方差為7%。表3給出了來自兩個數據子集的中親估計育種值之間的皮爾森相關性。線性(DD)模型和Cox模型在相關值(0.8154和0.8133)和選擇精度(0.9030和0.9018)相似的情況下均表現出色。線性(BIN)模型的預測能力較低(相關性=&nbsp0.7442,選擇準確度=&nbsp0.8627)。

表4列出了對選擇生存的表型和遺傳反應,以死亡天數和性狀觀察結果表示。基於Cox模型的危險比,估計的死亡風險使表型反應降低了53.7%,平均死亡風險下降至36.4%。&nbsp對於線性動物模型,選擇表型反應為3.4天,相對獲益為98.8%。&nbsp死亡天數的平均增加到0.58天。&nbsp對於binary數據,第14天的生存率從14%增加到36%,而育種的評估率增加到0.029(3%)。

以上結果表明,&nbspCox&nbspfrailty模型,線性DD模型和線性BIN模型,G0的遺傳力估計分別為0.22、0.14±0.02和0.11±0.02。&nbsp選擇反應表明死亡風險降低到54%,生存時間增加到3.4天,生存率增加到21%。這些結果表明以上品系的遺傳改良是可能的。

(本文已被瀏覽 2491 次)


  文章分類

相關焦點

  • 論文解讀--尼羅羅非魚MyD88 基因螢光定量PCR檢測方法的建立
    論文解讀--尼羅羅非魚MyD88 基因螢光定量PCR檢測方法的建立出處:水生動物健康評估公眾號 作者:陸枝 水產養殖網 2019-10-15 23:實驗研究選擇實時螢光定量PCR技術作為試驗的技術途徑,以β-actin&nbsp基因為內參,建立尼羅羅非魚MyD88螢光實時定量檢測平臺。
  • 水產養殖貼士:羅非魚無乳鏈球菌病診治技術
    廣大羅非魚養殖戶與行業行政主管部門都急切呼籲儘快搞清羅非魚鏈球菌病的病原學特性及其致病機理,同時建立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的診斷方法,篩選有效的防治藥物,研製安全、高效的新型疫苗等,以降低疾病對羅非魚養殖的危害,促進羅非魚養殖的健康發展。
  • 羅非魚無乳鏈球菌病分子診斷技術
    瀏覽量: 2153 次 我要評論   □&nbsp通威股份動物保健研究所生物技術部  無乳鏈球菌根據藍斯費氏群分類為B群鏈球菌,可感染多種水產動物,引起羅非魚近年來由無乳鏈球菌引起的羅非魚暴發性疾病在我國廣東、廣西、海南和福建等地區時有發生,暴發範圍廣,死亡率極高。  目前,臨床上對無乳鏈球菌的檢測方法主要依靠對患病樣品的症狀觀察以及對病原物的鏡檢、分離、培養和生化鑑定,但這些方法或者依靠經驗,極易導致誤診,或者操作繁瑣,檢測周期長,不利於臨床上人們對患病魚的快速診斷。
  • 羅非魚無乳鏈球菌病流行情況疾病臨床症狀診斷方法
    ,無乳鏈球菌已給亞洲的羅非魚養殖業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B、危害對象  無乳鏈球菌病主要以水平方式傳播,體表有損傷或受環境應激過大的魚易感染髮病。2010年以前疾病主要威脅100g以上的稚魚到1kg左右的成魚,2011年苗種也大面積暴發鏈球菌病。
  • 論文解讀——魚、牛和人不同來源無乳鏈球菌之間的基因關係研究
    B族無乳鏈球菌(GBS;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是一種人畜魚共患的革蘭氏陽性菌。無乳鏈球菌不僅是世界範圍內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因之一,也是羅非魚鏈球菌病中最常見的致病菌,並且無乳鏈球菌已被認為可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侵入性新生兒感染。
  • 羅非魚鏈球菌,我們找到了原因,卻無法根除
    文獻上所述,羅非魚鏈球菌病病原為海豚鏈球菌、無乳鏈球菌、副乳房鏈球菌、格氏乳球菌等,革蘭氏染色陽性,雙鏈或鏈鎖狀的球菌,目前檢測的結果主要是海豚鏈球菌和無乳鏈球菌。鏈球菌病的急性型病例以神經症狀為主,2008年農業部公告1125號將其列為三類動物疫病。
  • 如何才能釣到羅非魚?羅非魚喜歡吃什麼食物?羅非魚的生活習性
    羅非魚是原產自非洲,所以很多人稱它為「非洲鯽魚」。實際上,羅非魚是我國在1957年從越南引進的。羅非魚屬於熱帶魚類,耐高溫,不耐低溫,喜歡25攝氏度以上的水溫。羅非魚肉質非常好,富含各種胺基酸,烹飪之後極其鮮美可口。
  • 孕婦無乳鏈球菌攜帶與新生兒感染
    北美地區孕婦生殖道內的無乳鏈球菌攜帶率最高的達20%-30%,是導致該地區新生兒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但這個細菌在我國孕婦生殖道內的攜帶率並不高。 無乳鏈球菌主要存在於孕婦陰道的下1/3、陰道入口處和肛門周圍,陰道上1/3和宮頸部很少。
  • JMC|靶向DDX3X特定結構域的計算策略發現高選擇性廣譜抗病毒抑制劑
    作為絕對寄生體,所有病毒有共同的細胞途徑,這為開發廣譜抗病毒藥提供了靶向宿主因子的可能性。人源DEAD-box RNA解旋酶DDX3X是病毒複製必需但同時對於細胞發育具有重要作用,是抗腫瘤的潛在靶點。因此,開發具有抗病毒但同時不影響宿主細胞發育的高選擇性DDX3X抑制劑具有重意義。傳統DDX3X抑制劑是針對ATP和RNA結合位點,但是該結合位點抑制劑選擇性差。
  • 羅非魚可以耐受較大的飼料能量和蛋白範圍
    到目前為此,尼羅羅非魚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羅非魚養殖品種(El-Sayeda&nbspet&nbspal.,&nbsp2005)。人工養殖的尼羅羅非魚產量在2009年達到2,542,960噸,佔了人工養殖羅非魚總產量的82.1%(FAO.,&nbsp2009)。羅非魚養殖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羅非魚營養需求的研究和飼料配方的改進。
  • 高溫期羅非魚鏈球菌病的防治經驗總結
    因此,鏈球菌病已成為羅非魚養殖過程中的「惡魔」。一、病原病因1、病原致病菌為鏈球菌,革染氏陽性球菌,近年來我國羅非魚鏈球菌病的主要致病菌為無乳鏈球菌。羅非魚鏈球菌病急性型病例以神經症狀為主,病魚以C形或逗號彎曲做旋轉運動;慢性型病例以眼球突出、混濁為特徵。
  • 論文解讀——B族鏈球菌的定植和致病性與Cas9 有關
    無乳鏈球菌屬於B&nbsp族鏈球菌(GBS),是一種人,畜,魚共患的致病菌。在人體中,主要定植於消化道與生殖道,並通過孕婦產道感染初生嬰兒,引起腦膜炎與敗血症,其主要的致病菌株為ST-17型。近年來,在水生動物體內也頻繁分離到該菌,尤其是自2007年以來,該菌每年都在中國廣東、海南、福建、廣西等羅非魚主要養殖區暴發流行,近年來,亦發現水產品中會攜帶ST-17型鏈球菌。&nbsp&nbsp&nbspCRISPR/Cas是細菌抵禦外源DNA的一種機制,在2型CRISSPR幹擾下,Cas9具有DNA內切酶活性,在gRNA引導下,水解外源DNA。
  • 野外泛濫的羅非魚,是最好吃的淡水魚之一,老少皆宜
    再者,羅非魚也並不是完全以雜質性為主的魚類,它們的主食還是葷食,與清道夫大相逕庭。那麼羅非魚到底是何方神聖,它們究竟有沒有一定的食用價值呢?從非洲湖泊溜達出來的羅非魚去過世界的很多地方,可以說已經遍布世界各地了,野生的羅非魚,在我國的廣東、廣西、浙江等地的池塘、湖泊也很常見。
  • 羅非魚:便宜好吃,關鍵還沒啥骨頭
    圖片:123rf正版圖片 其它被叫做羅非魚的品種還有尼羅口孵非鯽(Oreochromis niloticus)、賀諾魯口孵非鯽(Oreochromis hornorum)、吉利非鯽(Tilapia zillii)等等。常見的紅羅非魚一般是尼羅羅非魚和莫三比克羅非魚雜交的突變種。
  • 新型激酶選擇性不可逆抑制劑問世
    Gray課題組和Steve Balk課題組合作,開發了一種新型激酶選擇性不可逆抑制劑BMX-IN-1,並發現該抑制劑和另一種激酶抑制劑MK2206組合後可顯著抑制前列腺癌細胞的增殖。相關成果近日已由美國化學會《化學生物學》雜誌在線發表。 隨著生命醫學科學的發展,研究人員開始利用阻斷細胞信號的方法來研究新的抗腫瘤藥物。
  • GTA:尼羅改裝跑車全方位評測,可玩性極強
    全稱特盧菲-尼羅-改裝版,地法國,別hyper>定員2,動AWD,前20%後80%引擎中置W1 6雙渦輪增壓價格$2,045,000代理班尼車坊,品歐斯洛XA21,培羅T20,古羅帝X80。設計尼羅改裝版是尼羅的班尼升級款,原型車是Chiron Vision GT,在尼羅的基礎上,尼羅改在未升級的情況下就配備了全套的CERF包圍(按照原型車推測),取消了自動升降翼,安裝了CERF的大型尾翼,該尾翼還配備了一個鏤空的鯊魚鰭結構,在側面尼羅改重新設計了側進氣道,以保障前輪剎車的散熱和引擎的進氣
  • 如何批量快速篩選抗新冠病毒藥物?
    最近,上海科技大學楊海濤、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蔣華良和南開大學饒子和等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了一種新的藥物篩選技術。該技術將蛋白質結構、計算機模擬和高通量篩選相結合,用於快速鑑定靶向COVID-19主要蛋白酶(Mpro),抑制病毒複製的化合物。目前,該論文已提交到預印本網站bioRxiv[1]。據了解,Mpro在病毒整個生活周期中起著關鍵作用。
  • 羅非魚?羅非魚?冰凍的羅非魚到底是什麼梗?
    導語:羅非魚?羅非魚?冰凍的羅非魚到底是什麼梗?伴隨著《我的三體·章北海傳》在B站的熱映,三體這部鴻篇巨著又一次出現我們的視野中。今天逸世君和大家探討的是三體迷們最常用的梗:羅非魚。是的,圖片沒有放錯,就是羅非魚,我們食用的羅非魚。那麼它是一個怎樣的梗?知道真相的男同胞一定要警惕和小心了。
  • Excel篩選與高級篩選的15個應用技巧解讀!
    解讀:其他數據的篩選方法類似。2、多條件篩選。目的:「男」同志在「上海」地區的銷量。解讀:有X個條件,則需要執行X次「單條件篩選」。3、關鍵字篩選。目的:篩選「銷售員」姓名中包含「李」的相關記錄。方法:1、選定標題行,【數據】-【篩選】,添加數據篩選按鈕。2、單擊任意列標題或指定列標題右側的箭頭,【顏色篩選】,選擇「黃色」即可。解讀:顏色篩選時可供選擇的顏色僅限於指定列中出現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