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C|靶向DDX3X特定結構域的計算策略發現高選擇性廣譜抗病毒抑制劑

2020-12-17 中大唯信

引言

新興病毒如登革和寨卡等都可以引起大範圍的病毒傳播。作為絕對寄生體,所有病毒有共同的細胞途徑,這為開發廣譜抗病毒藥提供了靶向宿主因子的可能性。人源DEAD-box RNA解旋酶DDX3X是病毒複製必需但同時對於細胞發育具有重要作用,是抗腫瘤的潛在靶點。因此,開發具有抗病毒但同時不影響宿主細胞發育的高選擇性DDX3X抑制劑具有重意義。傳統DDX3X抑制劑是針對ATP和RNA結合位點,但是該結合位點抑制劑選擇性差。義大利遺傳研究所Giovanni Maga團隊通過結構和序列比對,發現一個獨特的結構域(UM),該結構域與人體其他蛋白序列同源性低,因此靶向該結構域,有望發現靶向DDX3X高選擇型抑制劑。

先睹為快

靶點

DDX3X:人源DEAD-box RNA解旋酶(PDB ID:2DB3、2I4I)

資料庫

Asinex Gold 和 Platinum資料庫(共583040個小分子)

計算方法

同源建模,分子對接

計算軟體

Schrodinger Prime、PocketPicker、Schrodinger Glide、Gold (chemscore)

計算流程

Giovanni Maga團隊運用同源建模和高通量虛擬篩選相結合的策略發現作用於DDX3X特定結合域的抑制劑。通過使用Prime同源模建及PocketPicker找到潛在結合口袋,接著Glide分子對接初步篩選化合物庫Asinex Gold 和Platinum共約58萬分子,選擇得分較高的約7.5萬分子用GOLD再次進行對接得到103個化合物,最終選擇10個進行生物活性測試。其中化合物5的IC50值在0.7μM,表明它是一種新的DDX3X抑制劑,對5簡單修飾改造後的化合物11~13在微摩爾範圍內表現出良好的廣譜抗病毒藥效且無細胞毒,可作為西尼羅河、登革熱治療的候選藥物。

基於結構的虛擬篩選

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依賴於高解析度的結構,Giovanni Maga團隊在項目之初並無可用結構,作者使用果蠅vase DEAD-box解旋酶的晶體結構(PDB code:2DB3)作為第一個模板,與人源DDX3X的序列同源性為44%但缺少獨特結構域(UM),因此,處於開放構象中的DDX3X晶體結構(PDB code:2I4I)作為第二個模板填補了這個空白,同源建模中的UM與晶體結構中的RMSD為1.03 , 建模結果可靠。利用PocketPicker在UM域發現了一個由α螺旋組成的潛在結合口袋。接著使用Glide分子對接初步篩選約58萬分子,選擇得分較高的約7.5萬分子用GOLD再次進行對接得到103個化合物,根據分子結構和與活性位點的極性相互作用,最終選擇10個進行生物活性測試。一系列突變實驗顯示Glu256對DDX3X酶活性至關重要,是抑制劑能否與UM域結合的主要決定因素。活性測試結果表明化合物5及其修飾產物表現出良好的廣譜抗病毒藥效且無細胞毒,可作為西尼羅河、登革熱治療的候選藥物。這首次為開發兼具廣譜抗病毒活性和靶標選擇性分子提供了理論和實例支撐。

圖1. DDX3X抑制劑結合口袋的建模過程.

圖片來源:JMC

體外活性驗證

生化活性分析顯示化合物5活性較好,而化合物1和7對接得分較高卻無活性的原因是缺少與5一樣和Glu256、Cys317的相互作用。化合物11是5的乙酸鹽形式,12和13是11的R和S對映異構體。抗病毒活性測試顯示化合物11及其對映異構體12和13能減弱DENV和WNV在Huh-7細胞系上的複製能力,在微摩爾範圍內顯示出令人鼓舞的抗病毒活性,IC50(DENV)值大致相當,IC50(WNV)甚至比廣譜抗病毒藥利巴韋林更好,且無明顯細胞毒。使用三種RNA解旋酶對化合物11和14進行的抑制試驗顯示,所有化合物均抑制DDX1,比DDX3X約低4個數量級,且對STRS2和NS3完全無活性,證實了對DDX3X的選擇性抑制。

圖2. 抑制劑對DENV和WNV的抗病毒活性及對DDX3X的選擇性

圖片來源:JMC

參考文獻

Unique Domain for a Unique Target: Selective Inhibitors of Host Cell DDX3X to Fight Emerging Viruses. Valentina Riva, Anna Garbelli, Annalaura Brai, Federica Casiraghi, Roberta Fazi, Claudia I. Trivisani, Adele Boccuto, Francesco Saladini, Ilaria Vicenti, Francesco Martelli, Maurizio Zazzi,

Simone Giannecchini, Elena Dreassi, Maurizio Botta, and Giovanni Maga*. J. Med.Chem.2020.07.30; doi: https://doi.org/10.1021/acs.jmedchem.0c01039

相關文章

Science | 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發現新型抗SARS-CoV-2病毒抑制劑JMC | 諾華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開發TLR78雙重抑制劑JCIM | 基於結構的胰島素聚集多肽抑制劑的設計JMC | 靶向TLR8蛋白-蛋白界面抑制劑的理性設計JMC | 基於結構的exportin-1小分子共價拮抗劑的發現

喜歡我們的內容記得給個「三連」-關注、在看、轉發

相關焦點

  • Science Advances|廣譜抗冠狀病毒融合多肽抑制劑的發現
    因此,開發僅靶向單個HCoV的特定藥物對新出現的HCoV無效,需要找到有效的廣譜抗病毒藥物應對HCoV。但是由於目前尚無可用於臨床的廣譜抗HCoV藥物,我們就需要根據現有HCoV搜索共同或比較保守的靶標位點。
  • 科研成果 | 李海濤/李祥組合作開發AF9 YEATS結構域首個高選擇性環肽抑制劑
    但是由於AF9和ENL的YEATS結構域非常相似,兩款五肽抑制劑只表現出3-5倍的選擇性,而AF9和ENL在後續的基因調控活動中又發揮著不同的作用【11】,為此亟需開發一款具有高選擇性的抑制劑以表徵這兩種蛋白在後續調控活動中扮演的不同角色。
  • 【科技前沿】李祥/李海濤組合作開發首個高選擇性AF9 YEATS結構域...
    Soc.上發表了文章Selective Targeting of AF9 YEATS Domain by Cyclopeptide Inhibitors with Preorganized Conformation,開發AF9 YEATS結構域首個高選擇性環肽抑制劑。該環肽抑制劑表現出38倍選擇性,在細胞層面上能特異性靶向AF9 YEATS結構域並能降低相關致癌基因的表達。
  • 【學術前沿】李祥/李海濤組合作開發首個高選擇性AF9 YEATS結構域...
    Soc.上發表了文章Selective Targeting of AF9 YEATS Domain by Cyclopeptide Inhibitors with Preorganized Conformation,開發AF9 YEATS結構域首個高選擇性環肽抑制劑。該環肽抑制劑表現出38倍選擇性,在細胞層面上能特異性靶向AF9 YEATS結構域並能降低相關致癌基因的表達。
  • 高福/施一公等揭示靶向NS1的黃病毒廣譜保護性抗體作用機制
    2016-2017年,高福院士和施一研究員團隊率先解析了寨卡病毒NS1的C端分子結構,揭示了不同黃病毒NS1存在不同的表面電荷分布1,隨後解析了寨卡病毒NS1全長蛋白的二聚體結構,發現了NS1膜結合的關鍵區域2,從結構上對NS1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合作者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Paul R.
  • 中澳科學家合作揭示靶向NS1的黃病毒廣譜保護性抗體作用機制
    之前的黃病毒治療靶標和疫苗設計主要聚焦在病毒囊膜表面的E蛋白,如高福院士團隊於2016年解析了靶向E蛋白且能交叉保護寨卡病毒的單克隆抗體2A10G6的作用機制1,並從中國寨卡康復病人體內鑑定出高效、特異的靶向寨卡病毒E蛋白的單克隆抗體2。
  • 從分子動力學到虛擬篩選發現PPI小分子抑制劑
    但是,在Hsp90分子伴侶周期中,Hsp90抑制劑會與ATP口袋結合,最終阻止了ATP的水解,不可避免地損害了所有Hsp90。因此,現階段研究表明單純的抑制Hsp90或直接靶向Hsp90 ATPase結合位點可能不是實現癌症治療的最佳選擇。因此,我們必須找到新的策略或找到以前未知的結合位點從而實現抗癌效果。
  • 蝙蝠「百毒不侵」的答案終於揭曉:清華等團隊發現新冠病毒抑制劑
    結果證明,MTHFD1 確定為一種重要的病毒宿主因子,可能為開發廣譜抗病毒藥物打開新的機遇之門。 另外,MTHFD1 的抑制劑 carolacton 也被證明對一系列流行性病毒,包括新型冠狀病毒有抑制作用。
  • 清華饒子和院士團隊合作破譯抗新冠病毒關鍵藥靶三維結構
    清華饒子和院士團隊合作破譯抗新冠病毒關鍵藥靶三維結構清華新聞網3月18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上海科技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RdRp (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發現高選擇性的CSF1R抑制劑IACS-9439
    為了克服TAMs的免疫抑制和促瘤功能,現有治療策略聚焦於腫瘤微環境中TAM的耗盡及TAM的重編程以推動抗腫瘤功能(致使M2極化到M1)。 靶向CSF1R被認為是降低ATM,特別是M2亞型AMT的潛在療法。 然而,發現缺乏III型激酶活性的選擇性CSF1R抑制劑極具挑戰性。
  • JMC|基於結構的exportin-1小分子共價拮抗劑的發現
    本文通過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發現了一種新的基於LFS-01的有效拮抗劑LFS-829,並評估其在結腸炎模型中的功效。首先,為了增加與CRM1的NES結合位點的非共價相互作用,在LFS-01的母體結構的亞碸部分旁邊接了一個苯環得到化合物LFS-06。通過基於細胞的表型核輸出功能試驗測定的IC50值為1.5 M,比LFS-01的值高3倍。
  • JMC|義大利-美國聯合團隊虛擬篩選發現全新廣譜抗菌拓撲異構酶抑制劑
    於是一些製藥公司轉而開發非氟喹諾酮的新型細菌IIA型拓撲異構酶抑制劑(NBTI)且於2010年公布了NBTI與金黃色葡萄球菌DNA促旋酶的作用機制,但NBTI與其他細菌的DNA促旋酶及拓撲異構酶的結合方式尚不清楚。
  • 如何批量快速篩選抗新冠病毒藥物?
    該技術將蛋白質結構、計算機模擬和高通量篩選相結合,用於快速鑑定靶向COVID-19主要蛋白酶(Mpro),抑制病毒複製的化合物。目前,該論文已提交到預印本網站bioRxiv[1]。據了解,Mpro在病毒整個生活周期中起著關鍵作用。其功能是將「體型巨大」的多蛋白(Polyprotein)精確切割成用於組裝合成病毒的功能性蛋白[2]。
  • JCIM|多構象虛擬篩選發現新型高效抗結核藥物InhA抑制劑
    基於結構的虛擬篩選(Structure-Based Virtual Screening)計算軟體分子對接:Glide程序的 SP 和XP模塊計算流程然而,這似乎與glide-XP的結果相悖,通過結構疊合,作者發現晶體結構中的小分子和對接的兩種蛋白構象中的小分子都有一定的交疊,所以glide-XP才會認為化合物7對兩種構象的蛋白都有作用(圖4)。與先前的抑制劑相比,化合物7的作用機制的獨特性,有望成為新型的抗結核藥物。
  • JMC|如何針對高度保守的結合位點設計高選擇性配體?N-肉豆蔻醯基...
    背景藥物設計的一個主要目標是針對特定靶標獲得高親和力的配體,同時保持對潛在脫靶的選擇性以減少副作用。當靶標和脫靶之間的結合位點趨於保守時,設計選擇性配體就變得困難重重,已被報導的選擇性抑制劑的潛在分子機制通常仍不清楚。N-肉豆蔻醯基轉移酶(NMT)催化一種共價修飾反應,將14碳飽和脂肪酸從肉豆蔻醯輔酶A上轉移到一系列真核和病毒蛋白的N-末端甘氨酸上。肉豆蔻醯基化在真核生物中是一個共翻譯修飾過程,並在諸如信號級聯轉導,膜泡運輸和蛋白定位等細胞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 中國攻關聯盟解析新冠要害 篩選出多種病毒抑制小分子
    該研究揭示了2.1Å新冠病毒Mpro(又稱3CLpro)與 N3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被解析的新冠病毒蛋白質的三維空間結構。他們還分析探討了多種藥物發現策略,該研究為迅速開發具有臨床潛力的抗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通過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攻關團隊確定了新冠病毒主蛋白酶的強效抑制劑N3。
  • 中國攻關聯盟解析新冠「要害」,篩選出多種病毒抑制小分子
    該研究揭示了2.1Å新冠病毒Mpro(又稱3CLpro)與 N3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被解析的新冠病毒蛋白質的三維空間結構。他們還分析探討了多種藥物發現策略,該研究為迅速開發具有臨床潛力的抗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通過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攻關團隊確定了新冠病毒主蛋白酶的強效抑制劑N3。
  • 新型激酶選擇性不可逆抑制劑問世
    Gray課題組和Steve Balk課題組合作,開發了一種新型激酶選擇性不可逆抑制劑BMX-IN-1,並發現該抑制劑和另一種激酶抑制劑MK2206組合後可顯著抑制前列腺癌細胞的增殖。相關成果近日已由美國化學會《化學生物學》雜誌在線發表。 隨著生命醫學科學的發展,研究人員開始利用阻斷細胞信號的方法來研究新的抗腫瘤藥物。
  • 高福/施一等中外研究團隊揭示黃病毒廣譜保護性抗體的作用機制
    高福/施一等中外研究團隊揭示黃病毒廣譜保護性抗體的作用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8 14:02:35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研究組、施一研究組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Paul R.
  • 下一個重磅炸彈:SHP2抑制劑研發進展
    SHP1和SHP2具有相似的結構域排列,包括兩個串聯的SH2結構域(N-SH2和C-SH2),一個PTP催化結構域和一個帶有兩個酪氨酸磷酸化位點的C末端尾部(圖1B:人SHP2結構)。因此在開發靶向SHP2藥物時,解決高同源性SHP1的選擇性問題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