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李祥/李海濤組合作開發首個高選擇性AF9 YEATS結構域...

2021-01-11 澎湃新聞
【科技前沿】李祥/李海濤組合作開發首個高選擇性AF9 YEATS結構域環肽抑制劑

2020-12-24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香港大學化學系李祥課題組和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團隊合作於J. Am. Chem. Soc.上發表了文章Selective Targeting of AF9 YEATS Domain by Cyclopeptide Inhibitors with Preorganized Conformation,開發AF9 YEATS結構域首個高選擇性環肽抑制劑。該環肽抑制劑表現出38倍選擇性,在細胞層面上能特異性靶向AF9 YEATS結構域並能降低相關致癌基因的表達。

此前,作者於2018年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首次報導了一類靶向AF9和ENL YEATS結構域的高效、特異性抑制劑XL-13a,但是由於AF9和ENL的YEATS結構域非常相似,抑制劑只表現出3-5倍的選擇性。基於此,作者通過結構分析, 利用共價鍵取代分子內氫鍵,設計併合成出了一系列環肽抑制劑,其中活性最好的JYX-3表現出了0.41 μM的活性,其選擇性則更是高達38倍之多。

圖1. 環肽抑制劑的設計策略以及相應蛋白結構

通過結構比較,作者發現在Loop 8區域上AF9和ENL表現出了一定的不同特性。與AF9相比,Loop 8在ENL中會形成更多的分子內氫鍵,導致整個結構具有更大的剛性,從而不易接受外來的配體分子。此外Cbz基團會與AF9 Loop 8中的兩個組氨酸形成π堆積結構從而增強相互作用,而相對應的位置在ENL中則是兩個天冬醯胺並沒有發現π堆積結構的存在。這些結構上的發現預示著Loop 8區域將會是實現抑制劑高選擇性的關鍵點。

為了驗證這一假設,作者首先做了相應的SAR研究,通過採用不同的基團取代原有Cbz基團,設計合成出了一系列環肽抑制劑類似物,最終發現Cbz基團仍然是最佳結構。為了進一步闡述Cbz對抑制劑選擇性的貢獻,作者又相繼對AF9和ENL YEATS結構域進行了突變,獲得了相對應的雙突變體AF9NN和ENLHH。活性結果表明,其選擇性竟然相應地實現了反轉,由原先的38倍選擇性變成了0.25倍。無論是SAR還是蛋白突變體的研究都進一步闡述了Cbz基團與組氨酸形成的π堆積結構對環肽抑制劑選擇性的決定作用。

圖2. JYX-3對AF9的高選擇性以及細胞層面的作用

接下來,作者對JYX-3開展了細胞層面的活性研究。在活細胞內熱穩定性遷移實驗(Cellular Thermal Shift Assay,CETSA)中, JYX-3顯示出良好的細胞通透性,並能特異性地靶向細胞內源的AF9而不會作用於內源的ENL蛋白。此外,作者又利用螢光漂白恢復技術(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FRAP)證明了JYX-3能有有效阻止AF9與染色質的結合,而相應地對ENL卻沒有明顯作用,進一步驗證了其在細胞層面上的選擇性。更重要的是,ChIP-qPCR和RT-PCR實驗表明在HeLa細胞系中,JYX-3處理會阻礙AF9和其靶基因(MYC和PABPC1)的結合併顯著性降低這些致癌基因的表達。

此項研究近期發表於J. Am. Chem. Soc.,李祥組博士研究生薑益翔、李海濤組研究助理陳國超以及李祥組李曉萌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李祥教授和李海濤教授以及各自課題組的李歆博士和李元元博士為共同通訊作者。

香港大學化學系李祥實驗室長期致力於開發新穎化學方法以探究表觀遺傳學領域的相關問題,重點關注在解析組蛋白修飾的調節機制和它們的生物學意義。課題組擅長開發化學工具,並綜合運用蛋白質組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等多種手段開展研究。近年的工作重點主要包括:1)開發光親和性探針(photoaffinity probe)尋找新型組蛋白修飾的調控酶和效應蛋白;2)表徵新型組蛋白修飾對核小體及染色體動態結構的影響;3)靶向組蛋白修飾相關蛋白化學探針的開發。

原文連結:

https://dx.doi.org/10.1021/jacs.0c10324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BioArt」(BioGossip)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官方訂閱號,為BSC會員及生物物理領域專業人士服務。

投稿及授權請聯繫:bscoffice@bsc.org.cn。

微信號:BSC-1979

原標題:《【科技前沿】李祥/李海濤組合作開發首個高選擇性AF9 YEATS結構域環肽抑制劑》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學術前沿】李祥/李海濤組合作開發首個高選擇性AF9 YEATS結構域...
    【學術前沿】李祥/李海濤組合作開發首個高選擇性AF9 YEATS結構域環肽抑制劑 2020-12-23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研成果 | 李海濤/李祥組合作開發AF9 YEATS結構域首個高選擇性環肽抑制劑
    但是由於AF9和ENL的YEATS結構域非常相似,兩款五肽抑制劑只表現出3-5倍的選擇性,而AF9和ENL在後續的基因調控活動中又發揮著不同的作用【11】,為此亟需開發一款具有高選擇性的抑制劑以表徵這兩種蛋白在後續調控活動中扮演的不同角色。
  • 【學術前沿】李海濤組首次報導組蛋白苯甲醯化閱讀器並闡釋分子...
    為了探尋組蛋白Kbz修飾這一「表觀密碼」的解碼因子,科研人員首先對人源三大組蛋白醯基化閱讀器家族進行了系統性篩選,確定了DPF和YEATS結構域是Kbz的閱讀器。接下來,為了闡釋DPF和YEATS家族成員差異識別Kbz的分子機制,研究人員通過晶體結構解析手段分別獲得了MOZDPF,AF9YEATS,YEATS2YEATS與其對應底物多肽(分別為H3K14bz,H3K9bz,H3K27bz)的複合物結構。
  • JMC|靶向DDX3X特定結構域的計算策略發現高選擇性廣譜抗病毒抑制劑
    作為絕對寄生體,所有病毒有共同的細胞途徑,這為開發廣譜抗病毒藥提供了靶向宿主因子的可能性。人源DEAD-box RNA解旋酶DDX3X是病毒複製必需但同時對於細胞發育具有重要作用,是抗腫瘤的潛在靶點。因此,開發具有抗病毒但同時不影響宿主細胞發育的高選擇性DDX3X抑制劑具有重意義。傳統DDX3X抑制劑是針對ATP和RNA結合位點,但是該結合位點抑制劑選擇性差。
  • 一種捲曲螺旋結構域用於實現抗體的選擇性激活
    Levengood課題組,宣布他們的最新研究:一種用於實現治療性抗體選擇性激活的捲曲螺旋隱蔽結構域。 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2019年7月出版的《自然—生物技術》上。 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通用的方法來隱蔽抗體的結合域。該方法是通過異二聚體捲曲螺旋結構域在空間上閉塞互補決定區域。
  • 【學術前沿】卞小瑩/武大雷/張友明組合作首次工程化改造和闡明非...
    每個模塊通常包含三個必需結構域即腺苷醯化 (A) 結構域、肽醯載體蛋白 (PCP) 結構域和縮合 (C) 結構域,負責將特定的單體縮合到新生成的肽鏈上【1】。首次獲得並解析了Cs結構域突變體(RzmA-Cs R148A)與其供體底物辛醯輔酶A的共結晶結構,鑑定了一系列控制脂肪酸鏈選擇性的關鍵胺基酸位點,使得rhizomide的醯基鏈由乙醯基延長至十六烷醯基。而且,該研究闡明了在非核糖體脂肽的脂鏈啟動過程中Cs結構域的三種不同構象,提出了此結構域 「從底物結合到產物釋放」的動態結構變化模型。該研究為非核糖體肽的脂鏈啟動機制和工程化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 清華李海濤課題組在《自然》和《基因與發育》連續發文
    圖1. a) 組蛋白H3.3K36me3被ZMYND11串聯Bromo-ZnF-PWWP結構域識別;b)組蛋白H3「K4me3-R8me2a」被Spindlin1串聯Spin/Ssty結構域組合識別本論文是在清華大學李海濤實驗室,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施曉冰助理教授實驗室以及美國貝勒醫學院的李蔚助理教授實驗室的通力協作下完成的。整個研究涵蓋了結構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和功能基因組學等內容,充分體現了當前生命科學研究中多學科深度交叉的趨勢。作為共同通訊作者,李海濤課題組負責論文中的結構生物學和生物物理結合實驗部分。
  • 原子尺度上的追逐|專訪李海濤:破譯表觀修飾密碼
    同時合作開發了一種基於微陣列晶片的分子互作深度表徵技術,實現了高通量表觀遺傳互作篩選,並完成了數個基於結構的靶向小分子藥物前體開發。李海濤曾獲2015「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2017「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019年「中國腫瘤青年科學家獎」及「普洛麥格細胞生物學創新獎」。他同時擔任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副主任。
  •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基因與發育》發文解析組蛋白氨基末端甲基化...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基因與發育》發文解析組蛋白氨基末端甲基化分子機制  清華新聞網11月24日電  11月15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研究組在《基因與發育》(Genes & Development)雜誌發表了題為「NRMT1催化組蛋白氨基末端甲基化的分子機制」(
  • 李海濤組首次報導組蛋白苯甲醯化閱讀器並闡釋分子識別機制
    為了探尋組蛋白Kbz修飾這一「表觀密碼」的解碼因子,科研人員首先對人源三大組蛋白醯基化閱讀器家族進行了系統性篩選,確定了DPF和YEATS結構域是Kbz的閱讀器。同時,他們還對兩大家族蛋白結合Kbz的能力進行了家族成員間的橫向比較以及修飾間(乙醯化、巴豆醯化、Kbz)的縱向比較。
  • 【科技前沿】光合作用電子傳遞複合體冷凍電鏡結構提示一種新的...
    【科技前沿】光合作用電子傳遞複合體冷凍電鏡結構提示一種新的電子傳遞-質子轉運偶聯機制模型 2020-08-06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技前沿】北京大學陳雷研究組報導NALCN-FAM155A亞通道複合體的...
    結構顯示NALCN整體結構與CaV和NaV的結構類似,由四個同源但不相同的重複結構域(DI-DIV)組成,每個重複含有6個跨膜螺旋(S1-S6),其中位於中心的S5-S6形成了孔道區,而位於四周的S1-S4組成了電壓感受結構域(VSD)。
  • 【學術前沿】 Josefowicz/李海濤合作發現組蛋白H3.3磷酸化可增強...
    組蛋白H3有3個變體,分別是H3.1、H3.2和H3.3。組蛋白H3.3是一類保守的「祖先級」H3變體,是單細胞真核生物(如酵母)中組蛋白H3的唯一形式。與高等生物中複製依賴的組蛋白變體H3.1和H3.2不同,組蛋白變體H3.3主要參與染色質動態活動調控,在轉錄、DNA損傷修復和有絲分裂等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青島科大李龍博士開發了新型硝酸根載體並構建了高選擇性傳感器
    聚合物膜離子選擇性電極因其較高的靈敏度、較低的成本、易於微型化等優點被廣泛用於環境樣品的分析測試。近年來,雖然針對金屬陽離子的離子選擇性電極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但由於缺乏有效的載體,陰離子的電位檢測一直是個難題。
  • 生命學院方顯楊課題組合作在黃病毒屬長鏈非編碼亞基因組RNA的溶液...
    生命學院方顯楊課題組合作在黃病毒屬長鏈非編碼亞基因組RNA的溶液結構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清華新聞網9月12日電  9月10日,生命學院方顯楊課題組和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秦成峰課題組合作,在《歐洲分子生物學報導》(EMBO Reports)上發表了題為「黃病毒屬長鏈非編碼亞基因組RNA
  • 李海濤:「神材」石墨烯帶來「炫彩」未來
    材料一直是影響人類生活的基本要素,而新材料產品在不久的未來可能會改變人類生活,顛覆傳統的工業結構製造業,打開全新的市場格局。從高速飛馳的列車到尖端的太空飛行器,從有靈性的人造假肢到精密的電子元件,都將帶有現代新材料的印記,這裡不能不提及的是前沿新材料——石墨烯。石墨烯從微觀世界裡舞姿婆娑地走出,在各個領域中展露出神奇。
  • 【學術前沿】 劉光慧/曲靜/張維綺研究組合作揭示人類皮膚衰老新機制
    【學術前沿】 劉光慧/曲靜/張維綺研究組合作揭示人類皮膚衰老新機制 2020-11-25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發表合作論文揭示Gas41在胚胎幹細胞乾性維持中的作用
    Gas41(Glioma Amplified Sequence 41)又叫YEATS4,其氨基端包含一個YEATS結構域。早期研究表明Gas41在人類神經膠質瘤中高表達,同時,在80%的I級星形細胞瘤以及早期癌症細胞中均能夠檢測到該基因的拷貝數擴增與過量表達,因此Gas41被認為是一類重要的促癌因子和癌症治療的潛在「靶標」。
  •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揭示致癌組蛋白突變抑制SETD2甲基轉移酶活力的...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揭示致癌組蛋白突變抑制SETD2甲基轉移酶活力的分子基礎清華新聞網8月3日電 7月31日,《基因與發育》(Genes & Development) 雜誌發表了醫學院李海濤教授課題組題為「甲基轉移酶SETD2識別致癌組蛋白的分子基礎」(《Molecular basis for oncohistone
  • 世界科技前沿發展態勢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歷史機遇期,誰抓住了這一戰略機遇,就能站在世界發展的潮頭,將發展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9月11日的科學家座談會上要求我們,「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科學技術的廣度和深度,深刻揭示了世界科技前沿不斷向宏觀拓展、向微觀深入的趨勢和特徵。愛因斯坦也曾預言:「未來科學的發展,無非是繼續向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