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M|多構象虛擬篩選發現新型高效抗結核藥物InhA抑制劑

2020-12-17 中大唯信

先睹為快

靶點

in構象-InhA蛋白PDB ID:2X23

out構象-InhA蛋白PDB ID:4COD

篩選化合物庫

Specs database(200 000 小分子化合物)

計算方法

基於結構的虛擬篩選(Structure-Based Virtual Screening)

計算軟體

分子對接:Glide程序的 SP 和XP模塊

計算流程

基於不同構象的InhA蛋白結構,結合兩種不同的打分函數和類藥性規則,篩選了Specs 資料庫中約20萬小分子,選出16個化合物進行活性測試,並獲得了活性最好的化合物7與蛋白的晶體結構,結合模式顯示化合物7不用於先前報導的抑制劑,有望成為新型的抗結核藥物。

基於結構的虛擬篩選流程

結核桿菌enoyl-醯基載體蛋白還原酶(InhA)是抗結核藥物開發的一個有吸引力的、有效的靶點。在本研究中(圖1),基於in/out兩種構象的InhA蛋白結構,作者首先用Glide-SP對接了約20萬小分子的Specs 資料庫,top2000中有85個化合物與兩種構象的蛋白得分都較好,並通過Lipinski和PAINS規則過濾得到了65個化合物,接著用高精度的打分函數glide-XP對接,得到了16個候選化合物。進一步的藥理實驗,確認了化合物1和化合物7的活性最優(圖2)。

化合物7與InhA蛋白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作者解析了活性最好的化合物7與蛋白的晶體結構(圖3),不同於先前報導的InhA的抑制劑,其作用在蛋白活性口袋延伸出的疏水區,並且遠離輔酶因子NAD+。其結構中的雙環氫茚與胺基酸Phe149, Met155, Pro156, Ala157, Ile215以及Leu218作用, 苯並咪唑環作用於Met103, Ala198,Met199, Ile202, Leu207,羥基基團通過水介導與Ala211形成氫鍵網。並且,結構顯示Tyr158處於In 構象,通過與Out 構象的蛋白疊合,發現Out構象的Tyr158會與小分子的氫茚環重疊。因此,作者認為化合物7傾向作用於in構象-InhA。然而,這似乎與glide-XP的結果相悖,通過結構疊合,作者發現晶體結構中的小分子和對接的兩種蛋白構象中的小分子都有一定的交疊,所以glide-XP才會認為化合物7對兩種構象的蛋白都有作用(圖4)。與先前的抑制劑相比,化合物7的作用機制的獨特性,有望成為新型的抗結核藥物。

圖1.虛擬篩選的工作流程

圖片來源JCIM

圖2.化合物1和7的結構式

圖片來源JCIM

圖3.化合物7(青色),其它InhA配合物,及NAD(黃色)在InhA中的相對位置

圖片來源JCIM

圖4.晶體結構中化合物7(青色)與glide-XP的對接構象

圖片來源JCIM

參考文獻:Kamsri P, Hanwarinroj C, Phusi N, et al. Discovery of New and Potent InhA Inhibitors as Anti-tuberculosis Agents: Structure Based Virtual Screening Validated by Biological Assays and X-ray Crystallography. 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Modeling. (2019).

相關文章

JCIM | 老藥新用策略-虛擬篩選藥物庫發現氯環嗪是Zika病毒NS2B-NS3蛋白酶抑制劑Science Advances | 經典!從分子動力學模擬到虛擬篩選發現小分子PPI抑制劑Nature | 大牛是怎樣從上億化合物庫中篩選到nM級化合物JMC | 義大利-美國聯合團隊虛擬篩選發現全新廣譜抗菌拓撲異構酶抑制劑Nature Biotechnology | 46天!深度學習加速DDR1激酶抑制劑研發JMC | 200萬化合物庫中虛擬篩選發現抗腫瘤雙靶點高選擇性激酶抑制劑JMC | 如何針對高度保守的結合位點設計高選擇性配體?N-肉豆蔻醯基轉移酶的案例研究發現隱藏的變構位點作為變構——藥物設計的新靶點應用高通量虛擬篩選加速先導化合物開發(一):BTK研究案例應用高通量虛擬篩選加速先導化合物開發(二):ROR γ t研究案例應用高通量虛擬篩選加速先導化合物開發(三):HLA-DR研究案例虛擬篩選研究案例-CCL18拮抗劑阻斷乳腺癌轉移

相關焦點

  • JCIM|算力大增的時代考慮絕對自由能計算提高虛擬篩選準確率
    文章簡介藥物發現中的虛擬高通量篩選(vHTS)是一種識別苗頭化合物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比實驗性高通量篩選方法更快,更便宜。ABFE計算對於當前的藥物發現十分有用,尤其是現在大規模基因組學數據和化學生物學方法的融合揭示了許多有希望的但還沒有小分子藥物發現的疾病靶標,而這恰恰是包括基於配體的篩選方法以及傳統的對接方法目前所不能真正發揮作用的地方。
  • JCIM | 算力大增的時代考慮絕對自由能計算提高虛擬篩選準確率
    文章簡介藥物發現中的虛擬高通量篩選(vHTS)是一種識別苗頭化合物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比實驗性高通量篩選方法更快,更便宜。但是,主流的vHTS工具一般都有較大的局限性,這主要源於基於配體的篩選方法依賴於現有化學物質的知識和經驗,而基於結構篩選的工具(例如分子對接)涉及很大的近似值,從而限制了它們的準確性。
  • JMC|義大利-美國聯合團隊虛擬篩選發現全新廣譜抗菌拓撲異構酶抑制劑
    在與其鬥爭的過程中,科研人員不僅需要發現新型有效的抗生素,還需要從耐藥機制入手研發新的抗菌化合物,以減少出現耐藥性的可能性,提高抵抗持續感染的活性,並提高安全性。在所有經過臨床驗證的靶標中,細菌IIA型拓撲異構酶家族的DNA促旋酶和拓撲異構酶IV引起了科研界極大的關注。氟喹諾酮類藥物經充分驗證且作為治療細菌感染的一線藥物已有50多年歷史,但最近累積的突變使細菌對這類療法產生了耐藥性。
  • 從分子動力學到虛擬篩選發現PPI小分子抑制劑
    總而言之,這些結果表明DDO-5936的發現可能已經確定了Hsp90 N末端先前未知的結合位點,從而破壞了它與Cdc37的相互作用,通過對Hsp90及其伴侶分子周期的調控和對Hsp90-Cdc37的功能深刻的了解,Hsp90-Cdc37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可能成為一種新型且有效的癌症治療靶標。
  • Nature|手把手教你搭建大規模藥物虛擬篩選平臺
    VFVS還可以用於進行多階段的虛擬篩選,以用於提高篩選的質量。在多階段方案中,連續執行幾個虛擬篩選。從前一個階段前進到下一個階段中的化合物數量將依次減少。隨之而來的是對接精度和計算成本的增加。多階段虛擬篩選的示意以及超大規模虛擬篩選的優勢圖片來源 Nature案例:VFVS 從13億個分子中虛擬篩選為了驗證VFVS的性能,本文針對KEAP1靶點篩選了13億種市售化合物的虛擬文庫(ZINC 15資料庫中約3.3
  • JCIM|結合自由能計算能否預測藥物選擇性?
    激酶是選擇性預測重要且極具挑戰性的模型系統激酶是一種有用的可以用來評估自由能計算在藥物發現背景下預測抑制劑選擇性的效能的模型。隨著伊馬替尼在2001年批准用於治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靶向小分子激酶抑制劑(SMKIs)已成為治療癌症和其他疾病的主要療法。目前,已有62種FDA批准的SMKIs,且針對激酶的療法佔當前藥物開發的50%。儘管已經獲得了許多成功的藥物批准,但目前FDA批准的激酶抑制劑僅靶向與疾病有關的一小部分激酶,而針對新型靶點設計新的選擇性激酶抑制劑仍然是一項重大挑戰。
  • 中科院與復旦大學合作設計出新型強效的HIV-1病毒進入抑制劑
    該研究以結構為基礎提出了新的結合靶點,進而設計獲得了新型強效的阻斷HIV-1病毒感染的進入抑制劑,為抗愛滋病的藥物研發提供了新思路。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是造成愛滋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AIDS)的元兇。由於HIV的變異極其迅速,難以通過特異性疫苗加以預防,因此主要還是通過藥物進行治療,但始終沒有找到高效徹底的治療藥物。
  • 新型抗結核藥物療效好更安全
    原標題:新型抗結核藥物療效好更安全 俄羅斯庫爾恰託夫研究所納米、生物信息、認知、社會技術中心與俄聯邦國家預算科學機構「中央結核病科學研究所」,在已知抗結核抗生素D-環絲氨酸基礎上研製出療效和安全性更好的新劑型——環絲氨酸-PF。
  • JMC|靶向DDX3X特定結構域的計算策略發現高選擇性廣譜抗病毒抑制劑
    因此,開發具有抗病毒但同時不影響宿主細胞發育的高選擇性DDX3X抑制劑具有重意義。傳統DDX3X抑制劑是針對ATP和RNA結合位點,但是該結合位點抑制劑選擇性差。義大利遺傳研究所Giovanni Maga團隊通過結構和序列比對,發現一個獨特的結構域(UM),該結構域與人體其他蛋白序列同源性低,因此靶向該結構域,有望發現靶向DDX3X高選擇型抑制劑。
  • 武漢植物園從藥用植物中篩選發現天然拓撲異構酶抑制劑
    DNA拓撲異構酶(Topos)是DNA複製的關鍵酶,在細胞轉錄、重組和修復中發揮重要作用,是一些抗癌藥物的靶酶,目前已有針對DNA拓撲異構酶的成功抗癌藥物在臨床應用。富含多種生物活性化合物的藥用植物是發現和開發抗癌藥物的重要資源之一。親和-超濾/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AS/UF-LC-MS)是一種從藥用植物中篩選並尋找拓撲抑制劑的有效方法,具有高靈敏度、高通量和普適性。
  • 以碼抗病:計算機如何輔助抗病毒藥物研發
    而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所需要做的,就是以高效和低成本的方式,去找到這樣一把合理的鑰匙;即,基於對蛋白質功能的前期了解,及對蛋白質結構的系統分析,通過計算的方式,評估各類分子在蛋白質口袋中的結合強度和作用模式,從而篩選或設計出最有可能成為蛋白功能抑制劑(或激動劑)的分子。
  • 下一個重磅炸彈:SHP2抑制劑研發進展
    因此可以通過抑制SHP2從而恢復Th1免疫功能(主要介導細胞免疫應答)和活化T細胞,進而激活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應答,鑑於抗PD-1 / PD-L1治療藥物的成功, SHP2抑制劑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用於癌症免疫治療具有潛在可能性。
  • 新型激酶選擇性不可逆抑制劑問世
    Gray課題組和Steve Balk課題組合作,開發了一種新型激酶選擇性不可逆抑制劑BMX-IN-1,並發現該抑制劑和另一種激酶抑制劑MK2206組合後可顯著抑制前列腺癌細胞的增殖。相關成果近日已由美國化學會《化學生物學》雜誌在線發表。 隨著生命醫學科學的發展,研究人員開始利用阻斷細胞信號的方法來研究新的抗腫瘤藥物。
  • 我國科學家發現新型PGAM1別構調節抑制劑抑制非小細胞肺癌的生長和...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藥理學與化學生物學系沈瑛副研究員課題組聯合復旦大學藥學院周璐副教授和上海中醫藥大學陳紅專教授在Cell Metabolism雜誌發表長文「A novel allosteric inhibitor of phosphoglycerate mutase 1 suppresses 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率先報導磷酸甘油酸變位酶1(phosphoglycerate mutase 1, PGAM1)新型別構抑制劑對非小細胞肺癌的增殖
  • 研究發現新型醯化氨基寡糖類降糖、降脂活性候選藥物
    該研究獲得系列新型醯化氨基寡糖,並首次報導了醯化氨基寡糖同時具備降糖及降脂活性。II型糖尿病是一種由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拮抗導致高血糖的慢性代謝疾病,長期高血糖會誘發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腎功能衰竭、神經損傷等併發症,降低血糖濃度是治療II型糖尿病的關鍵。a-糖苷酶抑制劑能有效控制餐後血糖波動,而胰脂肪酶抑制劑能促使胰島β細胞恢復正常胰島素分泌水平。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發現新型醯化氨基寡糖類降糖、降脂活性候選藥物
    a-糖苷酶抑制劑能有效控制餐後血糖波動,而胰脂肪酶抑制劑能促使胰島β細胞恢復正常胰島素分泌水平。因此,同時靶向a-糖苷酶及胰脂肪酶多作用靶點成為當前治療II型糖尿病藥物研發的熱點之一。  前期研究團隊在對海洋鏈黴菌HO1518降糖活性分子的探究過程中,發現一系列具有顯著降糖活性的新型醯化氨基寡糖,具備降糖藥物開發潛力。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又拓展了針對a-糖苷酶及胰脂肪酶多靶點的活性篩選工作,並對HO1518的化學成分進行研究。
  • 一種基於小分子染料的蛋白質標識技術以及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
    三、技術優勢藥物研發中,蛋白質 - 蛋白質的相互關係不是常用的靶點選擇,這主要是因為傳統方法難以定位蛋白質複合體的結合界面:a 缺乏蛋白質複合體的晶體結構信息,導致難以識別精確地界面區域和界面拓撲結構,而且蛋白質複合體在非生理條件下形成的空間構象也不能準確地描述其在生理條件下的構象;b 有些空間構象不穩定或無定形態的蛋白質必須通過結構修飾或者與配體形成穩定的共結晶才能獲取其晶體結構信息
  • 專家研製出無神經系統副作用的抗結核藥物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庫爾恰託夫研究所納米-生物-信息-認知-社會技術中心與聯邦國家預算科學機構「中央結核病科學研究所」專家在已知抗結核抗生素D-環絲氨酸基礎上研製出療效和安全性更好的新劑型——環絲氨酸-PF。
  • PNAS:片段篩選發現HIV逆轉錄酶抑制劑
    2015年6月9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PNAS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三種針對HIV-1逆轉錄酶的片段化抑制劑,能夠有效抑制HIV-1逆轉錄酶活性,為HIV
  • 顛覆式創新:小分子PD-L1抑制劑能否破解PPI靶點成藥難題?|結構|...
    總體來講,PPI抑制劑的開發策略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高通量篩選(High-throughput screening)高通量篩選(HTS)作為新藥發現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被用於PPI抑制劑的篩選。不過由於PPI蛋白間的作用hot-spots千差萬別,有一個結構廣泛的化合物庫是至關重要的,比如僅僅拿些激酶的化合物庫篩選是肯定行不通的,要儘可能匹配目標的化學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