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抉擇就像填志願,俞敏洪給考生的4條建議值得每個人深思

2020-09-03 惜羽

「我一般建議高中生離開自己的家鄉去大城市,而且我覺得離得越遠越好」,前幾天俞敏洪在直播中給考生填志願選大學的這條建議引發全網討論,還上了熱搜。

找了直播的完整視頻來看,發現這只是俞敏洪給出的建議中的一條,他總共給出了6條建議,每一條都很認同。我已經畢業10年了,以過來人的角度來說,如果當年填報志願前能看到這些建議或者說我的父母、老師能給一點類似的建議,我都能少走很多彎路。

不過轉念一想,高考只是人生重大關口中的一個,人生處處有考場,大學畢業後找工作、讀研、創業、走入婚姻組建家庭等等,每一個都是全新的挑戰,每一次抉擇都像是在經歷「高考填志願」,所以這幾條建議對處在任何人生階段的人都有用!


選擇上大學的地區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儘量離開自己家鄉,二是大城市或經濟發達地區。

這條上了微博熱搜的建議比較完整的意思是:選擇大學要儘量離開自己的家鄉,而且越遠越好,除非最喜歡的大學就在自己家所在的城市,否則同類大學選擇建議選離家更遠的;大城市也並不一定是沿海地區或北上廣深,俞敏洪舉了幾個例子,武漢、西安、蘭州這樣的城市也都可以。

生命出走的疆域有多大,大學是很重要的一步。四年寬鬆自由的大學時光能獲得怎樣的氣質薰陶和視野,跟選擇什麼樣的城市有很大關係。

我的老家在河北,平心而論我覺得河北省並沒有足夠好的大學,所以填志願的時候完全沒考慮自己家鄉。當時在哈工大、山大、川大、廈大和西安交大裡面選,我和班上另一個同學選了一樣的,山大。如果擱在今天,我應該會選廈大或者西安交大。

齊魯大地,孔孟之鄉,山東大學的學習氛圍是比較強的,「氣有浩然,學無止境」的校訓也是大學留給我的財富。但相對大城市或者發達經濟圈內的城市而言,濟南還是偏保守和閉塞的,思想和交流不夠開放,視野就不夠寬廣。

舉個可能不太恰當的例子,我大學畢業通過校招去了廣東一家企業工作,當年這家企業在我們學校招了十來個人,各個學院、專業的都有。工作三年後的一次旅行中我認識了一個女孩,中山大學在讀本科,遇見她那年的暑假她參加了國際志願者的活動,只身前往馬來西亞和很多不同國家的人一起參與了一個多月的志願活動。

這樣的經歷在東南沿海城市很常見,跟我同期進公司的一個同學工作兩年後辭職去做了一年多的國際志願者,她是英語專業,在當地教授中文。這種國際性的志願活動鍛鍊的不止是語言交流的能力,還有跨國合作的能力等等,回國後她去了深圳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工作,這段海外經歷成了她轉換事業賽道的助力。

為什麼要去大城市或者發達經濟圈內的城市?因為機會多、理念新、思維活,這種氛圍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你去嘗試、去開拓,這些寶貴的資源是城市給予你的隱形財富。

其實不止是大學擇校,選擇在哪個城市工作、在哪個城市哪個區域買房等等,都是一種對周邊資源的衡量,是每個人都必須掌握的決策力。


志願填報最重要的原則是和自己的志向和興趣相結合。

相比於上熱搜的城市選擇問題,這一條其實才是最重要的。

這一點是關於大學專業的選擇。印象裡我們的班級並沒有組織填志願選專業方面的輔導,電話查完分數之後自己拿著招生手冊選學校選專業。知道分數後只覺得鬆了一口氣,填志願也沒有太用心,完全沒思考過自己的志向、興趣問題。

我記得自己花了半天時間跑到網吧去查了幾所學校的官網介紹,選了幾所大學;專業幾乎就是盲目選擇的,挑了一個當年的熱門專業,但其實這個專業並不是我們學校的強項。稀裡糊塗過了四年,對口專業工作三年之後我就徹底轉行了,可以說完全拋棄了大學所學。

為什麼?因為這個專業我並不喜歡,相應的工作也做得很沒有激情,弄明白自己真正的志向和興趣在哪、有勇氣轉換賽道重新開始,我用了7年的時間

我現在從事著文字方面的工作,這是我的興趣之一。仔細回想起來,從小學到高中我的語文成績都很好,不用怎麼費力就能拿高分,作文經常被老師當作範文朗讀、參加作文比賽拿過獎,但上學的時候我並沒有很強的意識把它當作大學的專業和職業。

高中時因為不喜歡歷史政治這些需要背誦的科目而選了理科,但其實數學和物理我都不喜歡,偏偏大學專業對這兩科要求都很高,以致大學四年還要硬著頭皮啃高數、啃物理電路電磁場理論、啃編程... ...

在大學裡我一度以為這種把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科目學好是一種自我挑戰和自我提升,幾年之後我才意識到,人其實應該選最輕鬆簡單的路走。你的「輕鬆」不是說這件事情簡單,它對別人而言不一定輕鬆,它是證明你在這個方面擅長、有優勢。

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做自己擅長和感興趣的工作,不要被所謂的專業冷門還是熱門、將來是不是更容易找工作左右,時代是日新月異的,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打造自己的競爭力,才能無懼將來。

大學時結識了一位文學院的朋友,他的志向就是成為報社雜誌社的專欄作家,但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電子書取代紙質書,紙媒行業日漸衰微,但誰曾想自媒體卻發展起來,他的志向有了另一方更廣闊的天地。

而我也在兜兜轉轉之後,從一個皺著眉頭研究電路的人,變成了與文字為伴的人。我曾無數次想過,如果當初我的語文老師能稍稍鼓勵我一下選個文學相關的專業,是不是就可以少浪費幾年光陰?


要和父母認真討論,但不能只聽父母的,更要聽自己的內心。

18歲高中畢業就是成年人了,要自己為自己負責、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了。父母兄長這些過來人的經驗要聽,但最終拿主意的是自己,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更為重要。

在去哪個城市讀大學以及在哪裡工作生活這些事情上,我的父母都很尊重我的選擇。講一個大學室友Z的例子。

Z的父親是高中數學老師,她的成績也一直很好,把清北當目標的那種。Z的高考成績比平時的模擬考要低一些,去不了清華。填志願時她的父親建議她復讀重考,因為一直以來他們的規劃都是本科清華,然後出國讀研。清北本科生的出國留學比例是非常高的,相比之下山大就差很多。

但是她不想浪費一年的時間復讀,跟父母商量之後選擇了去山大讀本科。大學四年Z的成績非常優秀而且非常努力,有時候真的很羨慕目標明確、拼勁全力往前衝的人。本科畢業後她順利考進了清華的研究生,後來又出國讀了博士。雖然過程中出現了岔路,但Z依然遵從本心,行走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

人生是自己的,父母的經驗可以作為參照,但決定權請握在自己手中,能夠為你整個人生負責的人,只有你自己。


世界未來的發展更趨向於個性化選擇,所以獨立能力更為重要。

10年前的我完全想像不到電子網際網路會對傳統產業造成如此巨大的衝擊,我曾經還夢想過有一天能進報社、雜誌社工作,如今紙媒行業已幾近凋零。

今天的我依然很難想像10年後的樣子,人工智慧已經開始替代生產線上的工人、餐廳裡的服務員、銀行裡的大堂經理... ...它可以通過大數據的學習,輕易地「寫」出一篇文章、「畫」出一張設計圖,我們要怎樣贏過這些機器?

俞敏洪給出的答案是,大公司的模式正在瓦解,世界在不斷走向個性化選擇和自我創造。機器的學習和模仿能力很強,但創新型的、個性化的東西機器是學不來的,這是人比機器有優勢的地方。所以他強調了消化知識、獨立應用能力的重要性。

在大學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學校裡學到的知識在以後的工作中80%都用不上,為什麼還要學?真正要掌握的是什麼?是自我學習的能力,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是把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的能力,這些能力是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需要的。

畢業多年之後,我的工作早已遠離我的專業所學十萬八千裡,那些原理、公式通通都忘記了,但學習能力一直都在。大學裡沒有老師催著做功課、交作業,教授老師們上完課就走了,課上所學都要自己消化,學習能力就是這樣一點一滴鍛鍊出來的。

大學給我們的,不只是知識,而是應對未來的能力。

寫在最後:

人生匆匆走過30多年,感受到了世界瞬息萬變的殘酷,仿佛稍有鬆懈就會被時代拋棄。剛畢業的時候大家都在談論80後,這才過了幾年,90後都被00後擠掉了關注度,每一代都在後浪的追趕下年紀輕輕就成了「前浪」。

但那又怎樣?前浪們仍然在學習在努力在乘風破浪,與時代共舞的他們,更懂得如何走好人生的徵程。

相關焦點

  • 俞敏洪建議準大學生:填志願有兩條原則
    從7月23日開始,各地紛紛開放了高考成績查詢,相信很多考生都已查到了自己的高考成績(考的怎麼樣?是喜極而泣還是沒發揮好,明年再來過?)。緊接著就是填報志願了,這同樣是決定你上哪所大學重要的一環。有網友曾說過,「考得好不如志願填得好」。說到填報志願,相信很多考生頭都大了,到底是應該選擇城市,還是選擇學校or專業呢?
  • 高考志願怎麼填?俞敏洪建議讀大學去大城市,儘量離開家鄉越遠越好
    高考志願怎麼填?俞敏洪建議讀大學去大城市,儘量離開家鄉越遠越好  Emma Chou • 2020-07-06 09:17:28 來源:前瞻網
  • 填了9所大學居然全部落榜,填報志願4點提醒,新高三同學要牢記
    然而也有一些地區一本滑檔率比較高,大量的高校和專業出現志願徵集。一旦考生志願落榜就只能進入到志願徵集環節,那就意味著基本上告別該批次的錄取了,因為徵集志願的學校和專業基本上都是「歪瓜裂棗」,同時又是「僧多粥少」還不一定輪到你。此時此刻,不禁回想當初經過仔細的篩選和比較的9所高校,卻沒有一個被錄上,這是為什麼呢,值得深思。
  • 填報志願的艱難抉擇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重生,填報志願是人生的又一次抉擇,高考是檢驗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填報志願又是考驗學生的智慧。 填報志願不能馬虎,更不能盲目填報。在高考後每個學生會領到兩大本有關填志願的書,一本是介紹學校的招生信息,開辦專業和收費標準等等,另一本是介紹每個學校近三年錄取的最低分數線和最高分數線。學生都要根據自己的分數對應兩本書來選擇自己的學校,真的很費神,又不得不認真的選擇。
  • 俞敏洪支招高考填志願:讀大學一定要去大城市嗎?我有2點建議
    建議讀大學去大城市近日,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俞敏洪老師在直播中建議高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地區的選擇要儘量是大城市或者是大城市經濟圈之類的地區。俞敏洪說:因為大城市,可以認識更多的人,可以讓你見多識廣,讓你眼界不知不覺的更加開闊,可以鍛鍊出尋找好工作的能力,擁有更多機會。隨後, 這一話題衝上微博熱搜,引發網友熱議。讀大學一定要去大城市嗎?如果從生涯諮詢師的視角來看,不一定。因為每個考生的性格、興趣、價值觀不同,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大城市的生活,都適合大城市的生活,所以沒必要「一刀切」。
  • 武漢考生填志願免費了
    武漢考生填志願免費了——「探索生涯」聯合中國教育電視臺150萬元智能志願填報卡助力武漢考生輕鬆填志願作為全國複課最晚的武漢高三學子,每個人都經歷了一個不平凡的人生。上網課複習效果如何?高考是否還能考出理想的分數?自己離嚮往的大學還有多遠......俗話說:「七分考、三分報」,要想考上好大學,既要高考考得好,還要志願填得好!為了幫助武漢考生填好高考志願、不浪費分數,「探索生涯」聯合中國教育電視臺現面向全市考生免費贈送價值150萬元的高考志願智能填報卡5000張。
  • 填志願就像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剛剛高考完的孩子們,現在正在面臨著他們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選擇——填志願,對未來的憧憬與糾結,挺難的。從高考完之後,我們的人生選擇,就不再有所謂「標準答案」了。考卷裡每道選擇題的答案是固定的,但來到人生道路上,每個人的訴求,每個人對未來的想法,每個人的人生態度不同,面對選擇題的答案便不盡相同。未來是不可知的,但是路就在腳下。
  • 俞敏洪的高考建議:臨考幾天無需再努力,填志願時最好遠離家鄉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也在7月3日給高考的學生和學生家長們提了一些備考建議。從如何度過高考的前幾天,到如何填報志願,選擇大學和城市,俞敏洪都做了詳細的分析。他還分享了自己經歷的3次高考經歷。大家一起來聽聽吧:俞敏洪:我高考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目標其實就是奔著大專去的。希望通過考上大專,進入一個師範學院去讀書。這樣可以離開農村,擺脫農村戶口。
  • 2020紅河州北部七縣市初中畢業考生,如何填志願?
    ,因為此時建水一中只收外縣市學籍考生)4.成績好,想去個舊一中,只要你的中考成績在州前2000名,那只需要在第一批次第一志願填「個舊一中」即可(同上,箇舊市學籍生不能在第一批次填個舊一中)其他北部縣市高中同3、4條!
  • 明天開始填志願!蘇州中考志願怎麼填?看這裡!
    一共可以填幾所4星高中?平行志願怎麼填?兩所學校之間要有多少分數的梯度才合理?……首先先懂看一張圖:蘇州中考錄取形式。一階段為四星級普通高中和星海實驗中學指標生錄取,二階段為其他普通高中招生計劃、現代職教「3+4」項目。每個階段均設置ABCD 四個平行志願。一階段指標生志願填報建議:成績比較理想的同學可以填最想考入的目標學校,防止被不太想去的學校以指標生的形式錄取。斟酌一下填幾個。
  • 考生高考後心寬外出旅遊 填志願甩給家長
    高考填志願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一位考生卻因為外出旅遊沒法親自填志願,難道要錯過上大學的機會?正當大家著急的時候,考生家長卻急中生智,把填報的任務甩給了大學招辦主任,放心地在家等錄取結果了。  8月1日,正當其他考生緊張地填報志願時,山東商務職業學院招生就業辦主任張雲生也在電腦前忙碌地填報志願。
  • 高考填志願哪家強?各路APP來作答
    高考已經結束了,可是填志願這一大難題還擺在高考生面前。人生的重大選擇,向左還是向右?這一次,各家app來幫你做出決定。各路app自然都是做了不少策劃的,儘管看起來都是在為考生提供學校、專業、就業信息的建議,實則卻都帶著各家獨具特色的產品基因與內容調性。一、選擇想要給出科學的建議並不容易,這一批年輕用戶來了,app們接不接得住卻是另外一回事。我去觀察了下市面上做了高考填志願策劃的主流網際網路產品。1.
  • 提前批次、專業志願、服從調劑、徵集志願,考生該填的都要填
    從近來家長和考生私信給我的志願填報方案來看,劍客老師發現了一個需要突出來強調一下的問題:填志願,還是應該要窮盡規則允許的所有機會。這句話,劍客老師想分成幾個小問題來解釋。8月9日,安徽本科提前批公費師範生、軍~事院校、農村訂單免費培養醫學生投檔分數及名次公布,應該說,讓不少家長和考生頓足不已,後悔自己為啥不填報提前批次了。最低全省排名56000名以後進軍~校的,讓不讓人眼紅心跳?
  • 你有後悔過當初填的高考志願嗎?
    現下30歲,回答完八年來的最不想回答的一個問題卻發現,更多的問題接踵而至有的問題,以為只關乎自己的喜好有的問題,沒有標準的答案有的問題,改變就在這一瞬間有的問題,讓高大的人不再高大有的問題,讓人開始長大有些經驗,值得參考有些彎路,不必再走問題從來不會變得更少
  • 高考報志願,哪些專業前景比較好?俞敏洪老師的建議你可以參考!
    隨著2020年的高考的結束,考生和家長最關心的莫過於是高考志願填報。因為高考的分數將決定著的我們去哪一類大學,而高考志願填報,也有可能決定著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工作的選擇。對此,我們可以先聽聽商業的大佬們一些心得體會和建議。
  • 3種自主招生考試的考生即將填志願
    已參加招生院校組織的本科對口中職招生、高職單招或高職對口中職自主招生測試並取得相應測試成績的考生,需在規定時間內登錄「廣西招生考試院」網站填報相應類別的志願。參加本科對口中職招生的考生,每個考生可填報4所院校的各1個專業,所填專業志願必須與考生本人參加院校考核的專業或專業類一致,且文化素質考試達到相應專業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否則所填志願無效;參加高職單招或高職對口中職自主招生的考生,對應每個招生類型,每個考生最多可填報4所院校,對應每所院校,最多可填報10個專業志願,並可選擇是否服從專業調劑。
  • 考生:填志願太坑爹!老師:誰讓你一直稀裡糊塗?
    有考生留言是這麼說的:現在的志願填報方式純粹是坑爹模式,還沒弄懂稀裡糊塗地填了,然後隨你願不願意就稀裡糊塗地被你喜歡的學校不喜歡的專業錄取了,再然後就稀裡糊塗地浪費了家長的心血和學子一輩子的青春,簡直是坑坑坑。
  • 6句話,說清楚高考填志願,考生和家長們注意收藏
    文/小魚兒對高三考生和家長來說高考結束並不算結束,因為後面還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填志願。高考填志願的重要性無需重申,考生和家長們都知道。只是高考志願到底該怎麼填?很多考生和家長都有些疑惑。高考填志願並不複雜,因為考生的分數和位次都是明確的。那為什麼總有那麼多徘徊不定的人呢?
  • 考得好怎麼更好地填志願?考得差,怎麼填更好的志願?
    除了疫情,有的地方發生暴雨天氣,導致語文考試延期,昆明發生4.2級地震,100個考生還未考完便跑出考場,最痛心的是貴州大巴車因發生意外,也讓部分學生錯過考試。高考考完了,考好考壞就讓他過去。考好不竊喜,考差不悲切因為接下來的志願填報還有一次逆襲的機會。
  • 一個考生最多可填144個志願!「新高考」下,志願這樣填→
    考生如何根據自己的成績科學填報志願?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海南省考生進行第二次高考志願網上模擬填報。在海南大學歷年來的熱門招生專業中,法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會計學4個專業屬於沒有科目要求的專業組;土木工程、建築學、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4個專業,選考物理的考生才能報考;農學、植物保護、園藝、風景園林、農業資源環境等專業,在物理、化學、生物三門科目中選考一科就可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