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的2020年高考已經結束了20來天,經過緊張的評卷、閱卷,各地高考成績紛紛出爐。從7月23日開始,各地紛紛開放了高考成績查詢,相信很多考生都已查到了自己的高考成績(考的怎麼樣?是喜極而泣還是沒發揮好,明年再來過?)。緊接著就是填報志願了,這同樣是決定你上哪所大學重要的一環。有網友曾說過,「考得好不如志願填得好」。
說到填報志願,相信很多考生頭都大了,到底是應該選擇城市,還是選擇學校or專業呢?網上已經有很多網友分享了志願填報的一些心得、方法,老師、學長也能給你很多有用的建議。
俞敏洪建議去大城市上大學
不過,十多天前網際網路大佬俞敏洪就在直播中,建議準大學生志願填報時應遵循兩條原則:第一條,儘量離開自己的家鄉,不主張上大學時還留在自己出生的城市或者出生的地區上大學,除非你最喜歡、最好的那個大學就在你的家鄉;第二條,儘量選擇大城市或大城市經濟圈之內的地區,像武漢、西安甚至蘭州等等。去大城市上大學,可以認識更多的人,可以開闊你的視野,拓寬你的見識,未來也能鍛鍊出尋找更好工作機會的能力。
選擇大城市,只為開闊眼界
很多網友也贊同俞敏洪的建議,大都表示大城市對於人生的發展、對視野的開闊不言而喻~
大城市對於對視野的開闊不言而喻
大城市對於對視野的開闊不言而喻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學校不好、專業不行,去大城市也等於0」、「去大城市讀書≠就能留在大城市工作,又有多少人留下來了呢?」
學校不好、專業不行,去大城市也等於0
去大城市讀書≠就能留在大城市工作
其實去哪裡上學,說到底還是你的分數決定的,當然如果分數足夠,個人覺得還是應該首選大城市,選擇大城市是因為大城市的教育等資源多,可以學到的知識很多。
去大城市讀書
但沒必要一開始就把選擇大城市定義為逃離大山!
記得前不久看到一條新聞,武漢某大學博士生回到自己家鄉幫助村民種植水稻,這個就挺好的。運用自己所學真正服務於家鄉的事業多好啊,值得點讚。
那麼在大城市生活,究竟過得如何呢?遠勝於農村嗎?這恐怕只有自己才知道,整天面對的鋼筋水泥、三點一線,不見得多麼美好,多有幸福感。
選擇大城市也罷,選擇小城市也好,說到底能夠做到初心不忘就好,別奔著出逃離家鄉的意願選擇!大學這個年紀,正是青春波動期,本來就叛逆,再來個洗腦式的逃離大山,誰能禁受的住『鼓舞『,如此多的背井離鄉的遊子,有幾個能成為俞敏洪?有幾個能成為馬雲、馬化騰、劉強東?
大學,僅僅只是我們進入社會的一道有力門檻,只有學得多懂得多,進入社會才會吃得開,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以,準大學生們請好好努力,為自己更為家鄉!不過去大城市上學,對於開闊眼界,接觸更多知識的確是有很大幫助的,這點也是不容置疑的。就如新聞中的武漢某博士生,也是在大城市讀完書才回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