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7 2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眼下
正是吃大閘蟹的時候
這蟹雖美味
卻有一個問題讓人犯了難
吃完大閘蟹之後,這些冰袋該怎麼處理,如何垃圾分類?
市民
不僅是大閘蟹
一些生鮮產品都會配上冰袋
而#冰袋處理成難題#這一話題
還登上了熱搜
那麼
冰袋裡到底是什麼成分,有沒有毒?
垃圾分類時,冰袋該放進哪一個桶?
這些困擾你的問題
終於有了答案
市民:
冰袋成分標註不清
不知該丟哪類垃圾桶
取出禮盒內的大閘蟹後
市民顏女士拿出包裝盒裡
附帶的2個冰袋犯了愁
而張女士也有此困擾
我家裡已經堆了4個冰袋,太多冰袋放家裡也沒用呀!
我在線上光是訂購牛排、鰻魚生鮮食品,就收到了6個冰袋,仔細研究冰袋的外包裝,卻沒發現冰袋的詳細成分,實在不知道冰袋該丟在哪類垃圾桶裡。
不少市民用完冰袋後會直接扔掉
但大多數市民
對冰袋內的物質並不知曉
沒看過成分,一般用完就扔掉了,我曾撕開冰袋倒在洗漱池裡,沒想到裡面不是水,一團透明的膠狀物堵住水管,好久都下不去。
商家:
冰袋被大量使用 但無回收服務
廈門日報記者還走訪了
生鮮超市、甜品店、餐飲店等
發現商家都有使用冰袋的情況
但無回收冰袋的服務
江頭農貿市場一個攤位前
打包生鮮訂單的員工這樣說
攤位員工
我們家送肉一直附冰袋,既方便又保鮮。攤位一天最多能用到100多個冰袋,一個月要進4000多個。
商家在配送生鮮時,使用冰袋保鮮。
一家冰袋生產商是這樣說的
冰袋生產商
公司一個月共售出40多萬個冰袋,而生產的冰袋的成分都是一種高聚化合物,和尿不溼與衛生巾的成分相似。此外,冰袋在銷售之後,冰袋生產商也不會將其回收,回收成本太高了。就注水冰袋來講,運費太貴了。
根據在多家商家提供的冰袋
及冰袋生產商發來的照片
可以發現多數冰袋包裝除了提到
「本品選用高聚化合物相變蓄冷配料配製而成」以外
對具體廠家、冰袋具體成分
和是否能重複使用並未註明
專家:
送檢冰袋裡是聚丙烯酸鈉
不能自然降解
冰袋裡到底是什麼東西?
廈門日報記者拿著冰袋
找到了廈門大學材料學院
高級工程師劉新瑜
做成分檢測
經檢驗,冰袋裡的所謂「高聚化合物」是一種高分子凝膠,經紅外光譜分析,凝膠主成分是聚丙烯酸鈉。其實市面上還可能有羧甲基纖維素鈉(簡稱CMC)或聚乙烯醇用作蓄冷劑的載體凝膠。
廈門大學材料學院教授董炎明表示
上述三種聚合物都是無毒安全的
除了高分子凝膠外,冰袋還需要有另一個成分稱為相變蓄冷劑,通常無機鹽類,利用比水大得多的熱焓來蓄冷。聚丙烯酸鈉本身也是一類食品添加劑,但棄用後不能自然降解,建議商家使用含羧甲基纖維素鈉或聚乙烯醇等可生物降解的成分用作冰袋,以利於環保。
廈門大學材料學院教授董炎明
環衛部門:
建議剪開
袋子與內容物分類投放
那麼
冰袋要如何處理呢?
市環衛部門的工作人員這樣說
冰袋外層是塑膠袋或無紡布袋,內容物含化學物質,建議市民剪開分類投放。袋子作為低值可回收物處理,內容物無毒的可投入其他垃圾桶,有毒的歸為有害垃圾。
針對廈門市目前
冰袋總體量少、分布零散的情況
冰袋的垃圾分類工作將以
「大分流,小分類」的原則處理
「大分流」指大件垃圾、建築裝修垃圾、一般工業垃圾、綠化植物廢棄物、醫療垃圾等垃圾實施專項分流收集收運處理;「小分類」指生活垃圾按照資源化程度和性質按照「四分類」收運,玻璃、陶瓷應單獨設置專用收集桶,併集中收運。
針對冰袋包裝未註明成分和廠家的問題
記者聯繫了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下一步將依據線索
進一步核實調查生鮮平臺
使用標註不清冰袋的問題
不過
冰袋還有一些妙用
所以可以不急著扔掉
有的市民平常會留幾個冰袋放冰箱裡備用。「有一次停電,一晚上都靠著冰箱裡的冰袋給食物保鮮。」網友也有不少關於冰袋的妙用,例如停電時可作臨時冰箱、日常可用於物理降溫、用作外傷冷敷、外出可用於冷藏等。
好啦
你的疑惑解開了嗎?
快轉給身邊的朋友
一起漲知識吧~
來源:廈門日報
湖裡權威新聞
原標題:《考考你!買生鮮送的冰袋怎麼處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