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泡沫箱子裡的兩個冰袋,小方搖搖頭,「這可怎麼處理,冰箱裡已經好幾個了」。為了保持低溫,越來越多的電商會在生鮮包裝箱內放幾個冰袋。這些冰袋大小外形不一、填充物也不盡相同,但是如何處理,是一個廣泛存在的難題。
記者調查得知,在現在的垃圾回收體系裡,冰袋屬於較難回收的種類。雖然常見的冰袋填充物大多不會對環境造成壓力,但是其塑料外包裝還是存在汙染環境的可能。
使用量大 冰袋月銷數以百萬計
經常網購的小方,見過各式各樣的冰袋。有用塑膠袋裝的冰塊,有礦泉水瓶凍成的冰坨子,有乾冰冰袋,還有一種膠質填充物的冰袋。
「比如冰淇淋、酸奶之類的產品,會用乾冰或者膠質冰袋。其他如大閘蟹什麼的,用礦泉水瓶子比較多。」小方說。
生鮮產品較為集中的京深海鮮市場,正值大閘蟹集中上市的季節,除了應對上門採購的客戶,這裡的商販也要忙著打包來自網際網路的訂單。商販老薑在自己店鋪門前,用一把冰錐在破冰,「大閘蟹同城快遞的單子比較多,用冰塊就可以了」。這種冰塊一般一噸的售價是200塊錢左右,最近氣溫走低,冰塊價格也在走低,一份螃蟹快遞,放兩三塊巴掌大的冰就夠了。
另一家商鋪門前,商販大周正在衝洗著礦泉水瓶,這些礦泉水瓶被處理乾淨後,又裝滿了水,再拉去冷庫冷凍。大周說:「一般送到外地的貨,會用冷凍的礦泉水瓶保鮮。」
在網絡平臺上銷售的保鮮冰袋,容量主要為100ml、200ml、400ml、600ml等,冰袋價格低至單價0.2元左右。以購買100個200ml的加厚冰袋為例,在某電商平臺上,三個不同賣家均表示可以包郵,給出的報價分別為「包郵0.22元1個」「100個21.26元」以及「100個22元」。此外,一些商家還表示冰袋產品「規格齊全」「量大從優」,甚至「支持定製」。
銷量巨大的冰袋商家在網上比比皆是,甚至有商家直接在宣傳頁面用醒目字號寫著:「月銷100萬件。」一個商家很有信心地說:「很多顧客都是一次拿幾萬個冰袋,質量你放心,有問題可以退。」
成分複雜 冰袋填充物標準不一
很多消費者收到生鮮快遞裡放著的冰袋,其外包裝一般是塑料膜,而填充物是一種膠質物,這種冰袋在網上銷量巨大。按照產品介紹,這種冰袋的填充物通常是——「採用高聚化合物相變蓄冷原料配製而成,乾淨無毒,安全環保」。有的無需注水,直接使用。有的則需要注水,「注水後不需封口,袋內粉劑迅速吸水成為膠質狀,富有一定彈性,其保容量高,具有蓄冷的效果,融化後不會造成大量水的汙染」。
還有的將填充物形容為一種「蓄冷冷凝膠顆粒」。四川一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稱其「選用高新技術生物材料配置而成,達到食品級標準,衛生環保」。
有店鋪稱這種冰袋——「採用環保PE級材料」「加厚不易破」「反覆解凍冷凍,可循環使用」。
不同店鋪所售賣冰袋的外包裝設計和內容趨於「雷同」。而對於冰袋袋內使用的「高聚化合物」「粉末」「凝膠顆粒」等究竟是什麼成分,多個店鋪冰袋產品的外包裝上並未清楚列明。甚至,連基本的生產地址、廠家信息、保質期等關鍵信息,冰袋錶面也往往欠缺。
記者聯繫到上海一家冰袋生產企業的郭經理,她介紹:「我們廠生產的冰袋填充物是一種無毒無害的凝膠,是絕對安全的產品。這種凝膠其實也會被用來給土壤保水。家裡的花盆,放一點這種凝膠,可以更好地給土壤保持溼潤。而且,時間長了,還可以在土壤裡降解掉。」
「冰袋學名叫作相變蓄冷劑。配方大同小異,並不複雜,技術門檻不高。」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鍾凱解釋說,冰袋的原理和冰塊一樣,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零攝氏度,通過添加一些成分,改變這個溫度,以滿足不同食品保存的需要。「(填充物)常見的成分主要有幾種。比如聚丙烯酸、聚乙烯醇、氯化鈉、氯化鈣、羧甲基纖維素等等。」鍾凱說,諸如聚乙烯醇、聚丙烯酸、羧甲基纖維素都是可以生物降解的材料。
汙染風險 外包裝後處理成難題
鍾凱介紹,冰袋的外包裝主要是PET、複合尼龍膜等材料,「這些是不會自然降解的。」在他看來,如何對使用後的冰袋外包裝妥善處理更為重要。「冰袋丟棄之後,混入家庭垃圾,如果沒有分揀而直接焚燒的話,由於其本身熱值低,會影響燃燒效果,增加能耗,還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汙染(焚燒溫度低於1200攝氏度會產生二[惡]英)。」
上海冰袋企業的郭經理透露:「我們企業也對怎麼處理冰袋外包裝很頭疼,因為我們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外包裝廢料。以前,這種塑膠袋、塑料膜是有人回收的,但是都是小作坊。現在隨著環保要求更高,已經沒人來收了,我們只能把外包裝廢料當作垃圾扔掉。」
鍾凱認為,最理想的辦法是對冰袋回收重新利用,但實際中仍然有一定難度,因為涉及回收的人力物力成本往往高昂。「在垃圾分類的前提下,不妨剪開冰袋,將內容物投入分類垃圾桶,並妥善處理外包裝。」
而對於冰袋行業未來的健康長遠發展,鍾凱認為應該在行業內建立起原料清單。「現在網絡購物發達,冰袋的用量也急劇增加,最好是能有統一的原料清單,生產時使用環境負擔小或能夠快速自然降解的蓄冷劑。」
回收倡議 生鮮配送時循環使用
「在回收業內人士眼裡,冰袋就是兩樣東西,塑料和填充物。」北京再生資源和舊貨協會副會長劉權介紹,目前回收冰袋很難實現,在現實操作中,也極少有消費者把冰袋送到回收站點,「可回收垃圾是非常龐雜的體系,光是大家熟知的,就有紙、塑料瓶、鋁罐、鐵罐、家電等,每一種又都可以細分。」
而冰袋的外包裝在前端回收,無論是採集還是運輸,都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最關鍵的是後端沒有配套的處理手段,劉權說:「專門做塑膠袋回收利用的項目幾乎沒有,現在常見的處理塑膠袋的方式就是燒掉。」
消費者把冰袋填充物處理掉,拿著空的塑料外包裝去垃圾回收站點也意義不大,所以應該怎麼做?
劉權認為,首先要考慮的是循環使用。「不僅僅是讓消費者重複利用,生鮮企業也可以重複利用。」他建議,生鮮企業在配送完之後回收冰袋,或者下次配送時,收回上次的冰袋。
記者詢問了一些快遞員,了解到有些生鮮企業配送時,已經用注水的冰包取代了凝膠冰袋,而且會在配送完成時,就收回冰包,不會送到消費者手裡。
此外,劉權還建議,是否可以從源頭上減少對冰袋的需求。
記者撥打「12369」北京市環保投訴舉報熱線諮詢保鮮冰袋的屬性和處理方式,工作人員在經過查詢後告知,在系統內未查詢到冰袋的性質和分類,建議通過垃圾分類微信小程序了解。
記者在「北京市垃圾分類寶典」小程序上,分別通過拍照識別和文字輸入「冰袋」,顯示冰袋屬於其他垃圾。小程序還提示,如日常生活中遇到成分複雜、不易分離歸集的物品,建議作為其他垃圾處理。
據《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