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史,可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在歷經無數次的戰爭,甚至是地質變化,許多文物連同歷史都被悄無聲息地深埋於地下。等到它們重見天日的那一天,無一不會帶給人們謎題,或是驚喜。曾經有一個村子,村民從地下挖出兩個詭異的石頭人。想不到的是,這個詭異的石頭人竟然另有隱情。到底村民們挖出的是什麼石頭人,它們又有著怎樣的隱情呢?接下來,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2017年2月的一天,在洛陽伊濱區李村鎮的區馬莊。村民馬振青家的南面有一片果園。為了方便照顧果園,馬振青打算蓋一棟小房子,還請來了挖掘機挖地基。可是,挖掘機沒挖幾下,就碰到了硬物,看起來個頭還不小。挖掘機司機不知道下面是什麼,怕傷了機器。於是,大家只好拿來鐵鍁,一點一點把硬物周圍的土清理乾淨。
這麼一清理不要緊,竟然清理出兩尊石頭人。經過測量,兩尊石頭人身高一致,為205釐米,寬60釐米。從細節上看,這兩個石頭人除了一個身上多了幾個挖掘機的齒印兒外,基本上都保存十分完好。石人的五官清晰,衣著服飾有著鮮明的宋代風格。其中一個為武官模樣,手持利劍,怒目圓睜;另一個是文臣的樣子,手持笏板,文質彬彬。在石人的底部,還有一個6釐米高的榫。
這兩尊石人是幹什麼用的呢?經過專家鑑定,確定為石翁仲。石翁仲大家都熟悉,最初指的是祭天神像,大約在秦漢時期,被引入關內,被當作宮殿的裝飾物。後來到了唐代,才發展成為古代帝王陵墓前面,以及神道兩側的官員石像,它是國內民間傳說中的陵墓守護神,並成為我國古代兩千年來上層社會墓葬和祭祀活動中,重要的代表物件。關於石翁仲的數量 ,在古代因為死者的等級不同,在數量上也有不同,但都是成對兒出現的。而到了庶民階層,是不允許立翁仲的。
這樣說來,這附近肯定應該有陵墓,而且還不能是庶民階層的。可是,考古人員對附近進行了一番仔細搜尋,卻沒有找到任何大型的陵墓,史書上,也沒有相關的記載。最後,當地的民俗學家,在查找當地的縣誌時,發現了一條記載。那就是宋太宗明德皇后的侄子李昭亮,曾經在這附近修過陵墓。
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史書上關於李昭亮的記載很少,但我們仍能知道,他是宋太宗明德皇后的哥哥李繼隆的兒子,4歲時就當了東頭供奉官,此後一直官運亨通,在戰場上打過勝仗,為官時造福一方,一生中沒有出過什麼大差錯,死後還被贈中書令,諡良僖。可是,為什麼他的陵墓不僅沒有記載,而且還至今沒有被發現呢?
如果說這對石翁仲就是李昭亮陵墓中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這兩尊石翁仲都沒有底座。是不是可以說,這兩尊石翁仲壓根就沒有被放在基座上,根本就沒有派上用場。前面咱們說了,李昭亮一是皇親,不可能幹出超載禮制的出格事情。同時,他一生又沒犯過什麼大的錯誤,也不存在什麼被死後降級的可能 。
這兩尊雕刻好的石翁仲,為什麼沒有使用呢?或者被遺棄在這裡,總之一句話,當年的事情,已經是難以知道了。
不管怎樣,石翁仲的發現,總是為我們進一步發現李昭亮的陵墓,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線索。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考古人員能找到李昭亮的陵墓。到那時,這兩尊石翁仲的秘密,也許就能大白於天下了。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張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