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民蓋房挖出銀子,被要求無償上交給國家,法院最後如何判決?

2020-09-05 開開心心每一天呀呀呀

前言:

眾所周知,在中華文化上下傳承的五千年中,出現過眾多可以以物換物的介質,有扇貝、陶瓷、五穀、金銀珠寶等等,這些物件的出現對時代的發展有著巨大推動作用,可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十分珍貴。

&39;白銀國放黃金色,宮錦袍添紫綺裘&39;《八月十三與張檢源法泛武溪》中僅用一句簡短的話語,便將白銀的價值與作用描述清晰,讓世人皆知銀子這一物件的珍貴,也為我們眾多華夏子孫樹立起了貨幣觀念。在古代,被引用最多、最出名的貨幣類型,當屬銀子了,在古代十分珍貴,放在現代也是價值連城,令人嚮往。就在不久之前,一村民蓋房子挖出銀子,被文物局要求無償上交給國家,法院最後如何判決?這其中又發生了什麼呢?

1.十袋紅薯置換鄰居無用的房屋

故事的主人公全名徐根泉,家住江蘇省蘇州市。在我國剛成立的那幾十年,經濟發展較緩,百姓兜裡都沒錢,所以以物換物這種方式曾在這片土地興盛過一段時間,大家也都樂意使用這種等價交換的方式,來解決自己的各種需求。當時徐根泉的鄰居徐承德打算搬離此地,不遠萬裡前往新疆發展。

畢竟是多年老鄰居了,一聽徐承德要搬走,徐根泉十分不舍,但留也留不住,於是寒暄幾句後便開始幫徐承德收拾東西。在幫忙過程中,徐根泉突然心想,自己兒子到時候娶媳婦還要蓋房子,不如直接把老鄰居不住的房子盤下來給兒子住算了。聽了徐根泉的想法後,徐承德心想反正房子不住了,賣別人不如賣老鄰居,還能感謝他多年的照顧之情。

買賣想法敲定後,二人便開始商議價格,最後徐根泉決定用10大袋紅薯換徐承德的房子。放在現在,這10大袋紅薯並不值什麼錢,但放在當時也是一筆巨款,徐根泉借遍親戚百姓,東拼西湊好久才湊齊,花了近十年的功夫才將借的紅薯錢還清,這之後才讓兒子沒有任何壓力的住進老鄰居的房子。

2.翻蓋房屋,挖出銀元

鄰居徐承德住的房子也有些年頭了,外表較舊,雖然住著沒問題,但以這幅面孔給兒子娶媳婦,那肯定是不行的,於是徐根泉一直想翻修這個花大價錢買來的房子。起初由於經濟問題,徐根泉一直沒有動工,直到兒子快到結婚的年齡,才將翻修鄰居房屋這件事提上日程。為了省錢,徐根泉不僅找來了幾個員工,自己和兒子也一起上陣,只求能起到減少開支和監督工人的作用。

地面上的一切處理好後,他們便開始重挖地基翻蓋房屋。這次他們地基挖的較深,遠超老鄰居原先的水平,就在地基快挖好時,徐根泉突然挖到幾個&39;奇怪的石頭&39;,十分堅硬。用水清理過後,他們父子二人發現,這根本不是什麼&39;怪石頭&39;,而是寫著&39;鹹豐&39;二字的銀元。

&39;苑中珍木元自奇,黃金作葉白銀枝&39;《望人家桃李花》

雖然自己這輩子也沒見過幾次銀元,但聽祖輩講過這種物件,十分值錢。隨後二人興致高漲,地基也不挖了,就找銀元,不一會的功夫便挖出了整整12個銀元。當時村民看到徐根泉挖到銀元後,便你一句我一句的將這個消息在村中傳開,村民們都在誇徐根泉父子倆運氣好,很快鄰裡鄉間都傳開了,父子二人挖出銀元的消息,最後還登上了當時的電視、報紙。

3.三方人馬介入,法院如何判決?

民間收藏家得知銀元消息後,曾找到徐根泉並開價20萬想收購這12個元寶,正當他開心的考慮要不要售賣時,老鄰居卻突然回來了。徐根泉以為老鄰居回家鄉玩耍,開心的準備接待,但徐承德開口就討要銀元,並稱那是自家老祖宗留給他的。原來,徐承德家裡以前是這一片的富商,十分有錢,只是經過歲月洗禮,家道中落,才變成普通貧民,而這12個銀元,很可能就是徐承德祖宗留下來的。

正當二人各執一詞爭執不下時,文物局的人突然找上門,說根據《文物保護法》規定,他們要將國內遺留的文物無償上交給國家,除非二人能拿出證明這是祖傳或其他方式獲得的證據,國家才不會收走。三方爭論不休,誰都沒好辦法解決,於是便帶著問題來到法院,交由法院判決。

徐根泉表示房子是自己買下來的,買到之後才挖出銀元,銀元應該歸屬於他。徐承德則覺得雖然房子賣給鄰居,但祖宗流傳的東西並沒賣給他,這銀元是祖輩留給自己的,應該歸還自己。文物局則表示,如果兩人都不能拿出銀元歸屬的有力證明,則應將文物上交國家。法院對此事極其重視,整整花了一年時間進行調查,隨後下定結論,宣布結果。法院判定,這12個銀元全部歸於徐承德所有。

對於這個結果,徐根泉與文物局的代表人員都十分驚訝,但在法院已經下達公正判決,他們也不好多說什麼,只能表示認可,並儘快將銀元交給了徐承德。故事至此結束,那麼關於一村民蓋房挖出銀子,被要求無償上交給國家,法院最後如何判決?這件事,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留言討論!

參考文獻:

《八月十三與張檢源法泛武溪》

《望人家桃李花》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一村民蓋房挖出銀子,被要求無償上交給國家,最終如何判決?
    導語:一村民蓋房挖出銀子,被要求無償上交給國家,最終如何判決?就在不久之前,一村民蓋房子挖出銀子,被要求無償上交給國家,最後如何判決?這其中又發生了什麼呢?3.三方人馬介入,法院如何判決?民間收藏家得知銀元消息後,曾找到徐根泉並開價20萬想收購這12個元寶,正當他開心的考慮要不要售賣時,老鄰居卻突然回來了。
  • 村民蓋房挖出銀子,被要求無償上交給國家,法院判決如何?
    在江蘇蘇州,有位村民建房子的時候,沒想到竟然挖出了很多元寶,這可讓村民興奮極了,但沒過多久,當地政府卻讓村民趕緊上交給政府,村民不願意,最後還鬧到了法院。當時在蘇州的小農村,有兩位村民關係很好,一個叫徐根泉 ,另一個叫徐承德。當時承德一家打算搬到新疆去發展,所以家裡的房子就打算賣掉。後來徐根泉聽說了這件事,主動要求將房子買下來,後來就用了十袋麻薯就買下來了。在那時候糧食還是非常珍貴的。
  • 村民修房子挖出銀子,被要求無償交給國家,法院判決結果如何?
    引言在古代的時候,銀子一般都是封建王朝的硬通貨,用來跟別人交換東西。我們在電視劇裡面看到,銀子一般都是被做成元寶的形狀,然後方便流傳下來。有一位村民在修房子的時候,意外的挖出銀子了,但是卻被要求無償上交給國家,雙方鬧得不可開交,最後還是由法院來判定,那麼判決結果如何呢?
  • 農民修房挖出銀子,被要求無償捐獻給國家,法院最終如何判決的?
    一位農民修房挖出銀子,被要求無償捐獻給國家,法院最終如何判決的?村民徐根泉和徐承德是鄰居。許承德一家想去新疆發展,於是想把家裡的老房子賣掉,鄰居得知此事後,立馬湊錢買下了他的老房子。在最後的清點中,徐根泉發現他已經找到了12個銀元寶。
  • 村民修房子挖出銀子,被要求無償上交國家,法院判決結果怎樣?
    每一塊銀子的背後都有可能是承載著一段歷史,而這樣的歷史可能對我們來說有著重要意義。在我國蘇州的一位村民就曾經在修建房屋時挖出了深藏地下的銀元寶,講真的華夏泱泱大國有所遺留的歷史文物可能真的不少。而能被有緣人得到,這可真的算得上是幸運。最後國家知道後要求無償的捐獻國家,那最後的結果會怎樣呢?
  • 一村民蓋房挖出銀元寶,卻要求無償捐獻給國家,法院最終判決如何?
    在上個世紀60年代,蘇州吳縣一個村落裡曾發生過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一戶村民蓋新房挖出了銀元寶。本以為就此可以大賺一筆,卻不料竟引發多方爭執,法院最終判決也有些出人意料。 鄉村銀元寶引多方爭議 村民徐根泉翻建房屋時挖到了銀元寶,不料老房主徐承德知道後竟找上門來,強烈要求將挖出的元寶全數歸還出來。老房主上門討一元寶事還沒解決,文管部門就找到了徐根泉。 根據文物保護法規定,境內遺留的一切文物均屬於國家所有,他們要求徐根泉將挖出的銀元寶無償捐獻給國家。
  • 村民蓋房挖出銀元寶,卻要求無償獻給國家,最終判決怎樣?
    人生不免會有大起大落的時候,也許上一秒都還在捧腹大笑,下一秒就愁容滿面。這不,上個世紀60年代,有位村民就曾在蓋房的時候挖出了一些銀元寶,但後來卻被要求無償獻給國家,而且中間還發生了很多的趣事,那麼最終判決究竟是怎樣的呢?
  • 一村民蓋房挖出銀元寶,相關部門要求無償捐獻給國家,法院如何判
    各種文物相繼從不同的地方出土,但出土文物的歸屬問題成為了社會上爭論不休的話題,文物出土到底是歸屬國家,還是歸屬發現它的人,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相關部門要求上交國家徐根泉一家都在為新房有序地準備著,生活平靜而充實。但在開挖地基的時候,這場平靜被打破了。他們居然挖出來了一個怪異的東西,那個東西在泥土的包裹下,隱隱呈現白色,扒開泥土一看竟是銀元寶,元寶上還刻著&34;的字樣。
  • 村民蓋新房挖出銀子,卻被要求無償捐獻國家,法院如何判決?
    談到我國古代的銀幣,相信大家馬上想到的就是銀幣,在電視、電影中經常能看到,銀幣在我國古代很久以前就作為貨幣流通了,世界上許多國家也是這樣,當時我國將銀幣當作元寶在市場上流通。我們國家蘇州,有個村民在修房子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一個大銀元,一、十袋地瓜皮換來的房子在我國建國初期,當時人民生活比較艱苦,大多數人沒有錢。
  • 村民翻新房屋挖出銀錠,被要求無償上交給國家,法院是怎麼判的?
    引言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流通貨幣,貨幣是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古代,說到貨幣都會想到銀子,銀子分為散銀和銀錠,銀錠在普通人家很難見到,一般都是官宦人家才會有,普通人家一般都是散銀。其實最早不僅僅是我國使用銀子,銀子在很多國家都會有流通的,當時清朝割地賠款的銀兩流通到了世界各個國家。
  • 農民挖老房,喜提12個銀元寶卻被要求上繳國家,最後結果很公正
    一個農民蓋房子挖銀子,被要求無償捐贈給國家,法院最後怎麼判?村民許根泉和許承德是鄰居。在最後的點算中,徐根泉發現他找到了12個銀元寶。白銀作為一種特殊的文物,在歷史上被視為貨幣,並有一定的流通性。文物專家也前來尋找徐根泉,表示地下文物遺址應當免費捐贈給國家,這引發了幾方面的對抗。 村民們建造房屋,挖掘銀器,但他們被要求免費捐贈。
  • 無償轉讓房產給妻女,致債權人利益受損,法院判決撤銷合同
    而在此前,法院已判決撤銷李甲將某套房產中屬於自己部分無償贈與妻子高某的行為。借款不還,亦無可執行財產2011年至2016年2月,李甲多次向王某借款。,要求撤銷李甲將碧桂園處房產中屬於自己部分無償贈與案外人高某的行為,同時要求高某將房產出售後所得房款的一半及利息共計58萬餘元交付法院執行局。
  • 菜地挖出一顆「玉白菜」,文物販子出80萬收購,老農:無償上交了
    而今天要說的不是臺北博物院中的玉白菜,而是河南一個農民從自家地裡挖出的翠玉白菜。菜地挖出「玉白菜」河南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在河南的土地上,有些人一不小心,就挖到了前塵舊物。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河南的一個村民在自家的菜地裡幹活,鋤頭一挖,發出了清脆的響聲,農民原本以為自己不小心碰到了石頭,就想將石頭拿出來。
  • 男女婚後買房雙方父母出資離婚房產分割對簿公堂法院如何判決?
    成家立業安居生活,已是現代人一項普通的追求,那麼買房是一個家庭的大事,現實中許多年輕人,由於剛剛走入社會參加工作,收入除了日常生活開支後也是剩下不多,在置辦房產時候,大多數都是需要父母給予資助,那麼對那些結婚後的年輕人,父母在無償提供資金支持後買了房,小家庭一直和和美美過下去,也就沒有什麼,但是有的年輕兩口子,卻中途兩人過不下去了鬧離婚,這樣父母參與出資的房產,在離婚時雙方協商不成,又該如何處理呢
  • 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八不準」,法院判決集錦
    自然資源部小編特從近期公開的法院判決中選編了一組依法嚴懲非法佔用耕地建房行為的實例,並改編成系列漫畫。推出《漫畫「八不準」》合集。不準佔用永久基本農田建房導 讀:村民丁某非法佔用永久基本農田7.838畝,非法建設三幢住宅樓。因犯非法佔用農用地罪,被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拘役6個月,並處罰金20萬元。
  • 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八不準」,法院判決集錦!
    自然資源部小編特從近期公開的法院判決中選編了一組依法嚴懲非法佔用耕地建房行為的實例,並改編成系列漫畫。推出《漫畫「八不準」》合集。不準佔用永久基本農田建房導 讀:村民丁某非法佔用永久基本農田7.838畝,非法建設三幢住宅樓。
  • 這種情況下法院判決父母過戶房產給子女無效
    但為何這位父母過戶竟被起訴至法院,而法院也判決無效?,一審法院於2018年8月31日作出一審判決,判令小李對小王的200萬債務本息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法院判決:判決撤銷李某將登記於其名下的房屋轉讓給其子女的行為,李某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將上述房屋變更登記至李某名下。
  • 經過法院判決的撫養費如何要求降低?
    那麼,經過法院判決的撫養費滿足什麼條件可以要求降低呢?本案中,張某1、王某在2013年離婚時已經明確約定了張某1每月支付張某2撫養費3000元,後經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判決,對該撫養費數額予以確認。後張某1於2014年、2015年兩次起訴至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要求降低撫養費,二個案件經過一審、二審程序,均被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判決駁回張某1的上訴請求,維持了一審判決,即駁回張某1要求降低撫養費給付標準的訴訟請求。
  • 臨潼區交通運輸局與下北街村民小組合同糾紛 二審法院判決交通局敗訴支付村民租金291萬
    陽光訊(記者 餘劍)近日,記者從中國裁判文書網了解到臨潼區交通運輸局與下北街村民小組合同糾紛一案。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後判決臨潼區交通運輸局敗訴,並支付村民的土地租賃費用2915000元。4、下北街村民小組要求按照評估租金價支付2016年之後的費用,法院應否支持?5、下北街村民小組要求被告限期返還土地,法院應否支持?6、下北街村民小組要求交通局承擔律師代理費,有無事實和法律依據,法院應否支持?  一審法院認為,關於爭議焦點1,雙方1990年籤訂的聯辦協議及補充協議,有村委會、街道辦監證蓋章,並進行了公證。
  • 兩村民「罵戰」罵上了村委牆和微信大群,法院判決:在村委公告欄和...
    兩村民「罵戰」罵上了村委牆和微信大群,法院判決:在村委公告欄和微信群連續道歉3天!原來,老王的女兒借了老孫家的錢,但是很長時間過去了一直沒有歸還,老孫的妻子李大姐對此十分不滿,數次到老王家討要,最後要債變成了「罵戰」,兩家人互不相讓,你來我往,盡逞口舌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