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民蓋房挖出銀元寶,相關部門要求無償捐獻給國家,法院如何判

2020-09-18 高山流水音

我們現如今所生活的地方,有時會無意之間挖掘出&34;。各種文物相繼從不同的地方出土,但出土文物的歸屬問題成為了社會上爭論不休的話題,文物出土到底是歸屬國家,還是歸屬發現它的人,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為了解決文物歸屬權的難題和確保文物的完整不被破壞,我國法律在文物管理方面頒布了《文物保護法》,並要求公民們堅決執行到底,保證文物的管理權不被動搖,使出土的文物能夠得到足夠的保護,保持最大程度的完整。

房屋買賣,挖出元寶,新舊房主爭論不休

那是一件發生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事情,那個時候的經濟情況不像現在這麼的發達,很多地方都有以物易物的情況發生。在蘇州吳縣的西山島塘裡村子中,鄉親們比鄰而居,其中就有徐承德和徐根泉兩家,兩家人是很好的鄰居。

徐承德一家人計劃全家遷往新疆地區,想去那邊尋求發展,這樣一來家裡的老房子就沒有人住了,於是就想把房子賣掉。此時與徐承德比鄰而居的徐根泉一家人原本就有要擴建的房屋的打算,又聽聞此事,就向鄰居詢問能否把房子賣給自己。

雙方很快就商定好了,徐根泉拿出了十擔的紅薯來交換鄰居家的老房子,這場交易對於兩家人來說都很滿意。為了買下鄰居家的老房子,徐根泉因此欠下了一大堆的債務,他花費了十年的時間才把欠下的債務還清,正式成為房子戶主。

在徐根泉的眼中,這座老房子雖不能算是珍貴無比,但確實是自己奮鬥了半輩子才能夠買下的。多年居住下來,這座老房子在風雨的侵蝕下逐漸變得破舊不堪。後來徐根泉為了為兒子舉辦婚事,就決定翻新這座老房子,當作兒子的新房。

相關部門要求上交國家

徐根泉一家都在為新房有序地準備著,生活平靜而充實。但在開挖地基的時候,這場平靜被打破了。他們居然挖出來了一個怪異的東西,那個東西在泥土的包裹下,隱隱呈現白色,扒開泥土一看竟是銀元寶,元寶上還刻著&34;的字樣。

被銀元寶震驚的徐根泉繼續在此地向下方挖掘,隨後相繼在此又挖出了11錠銀元寶,這間老房子一共挖出了12錠銀元。這份天外之財砸的徐根泉久久反應不過來,這是做夢也想不到的。原本的翻新竟然挖到了寶貝,真可謂是雙喜臨門啊!

消息漸漸在村子裡面傳揚開來,不僅有村民們都來老房子這邊看熱鬧,而且記者們也隨之而來。大肆的報導下來,徐根泉也徹底的出名了。許多的文物收藏家們聞風而來,大家都想要知道銀元的故事,甚至於還有人願意出高價收購銀元寶。

文物管理部門得知偷銀元的消息之後,來到徐根泉的家裡,並且要求徐根泉把這些挖出的銀元上交國家。文物管理部門的到來讓徐根泉措手不及,一方面自己好不容易才有這麼一大筆錢財,居然要上交國家,這讓他不甘心。

另一方面覺得房子既然現在是我的,地下挖出的東西也應該歸我所有。與此同時

徐承德也在聽說這個消息後,找上門來。徐承德祖上是大戶人家,生意做得很大,風光無限。徐承德就由此認為房子原本就是自己的,所以挖出的寶貝也是自己的。

法院三方裁決,如何體現公平公正

徐承德家、徐根泉家及其文物管理局三方對於這12錠銀元的歸屬問題爭論不休,都各執一詞,最終三方決定把這件事交給法院判決,由法律來確定銀元接下來的歸屬權問題。人民法院自從接下此案以來,就開始調查取證,時間就長達一年。

從法院的調查中可知,若是根據銀元的埋藏時間來判斷銀元,銀元是符合是戰後才埋藏的時間的。但同時又有很多的證據表明這些銀元是徐承德的祖上留下的,因為徐承德的祖上是大戶人家。若真是如此,就算在徐根泉家挖出的也不歸他。

若沒有證據證明文物的歸屬,文物管理局就可讓戶主上交文物。但既然有證據證明文物是有歸屬的,那就不符合文物保護法的上交要求。由於文物存在的時間是在房子買賣前,所以應該歸還原來主人,最終法院把銀元寶判決給了徐承德一家。

法院的判決結果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但是在法律面前,儘管對判決的結果有再多的不滿都要接受。文物管理局要想得到這些銀元,就必須要在取得徐承德的同意的情況下進行正規的購買交易,法律不偏不倚,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

結語

銀元判決一事,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最好的結果。銀元原本就屬於徐承德的先祖們,他們是為自己的後人留下的,徐承德一家繼承下來無可厚非。徐根泉原本就是出錢購買房子,房子最後還是他的,他並未有任何財物損失。

生活中的很多人,都很容易被錢財吸引,都想要把錢財掌握在自己手裡,這是人之常情。人生路上往往都蘊含著驚喜和落空,要以常心以待,不要讓自己的生活都跟著這些身外之物跌宕起伏,懂得知足常樂的人生才更加精彩。

相關焦點

  • 一村民蓋房挖出銀元寶,卻要求無償捐獻給國家,法院最終判決如何?
    在上個世紀60年代,蘇州吳縣一個村落裡曾發生過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一戶村民蓋新房挖出了銀元寶。本以為就此可以大賺一筆,卻不料竟引發多方爭執,法院最終判決也有些出人意料。 鄉村銀元寶引多方爭議 村民徐根泉翻建房屋時挖到了銀元寶,不料老房主徐承德知道後竟找上門來,強烈要求將挖出的元寶全數歸還出來。老房主上門討一元寶事還沒解決,文管部門就找到了徐根泉。 根據文物保護法規定,境內遺留的一切文物均屬於國家所有,他們要求徐根泉將挖出的銀元寶無償捐獻給國家。
  • 村民蓋房挖出銀元寶,卻要求無償獻給國家,最終判決怎樣?
    這不,上個世紀60年代,有位村民就曾在蓋房的時候挖出了一些銀元寶,但後來卻被要求無償獻給國家,而且中間還發生了很多的趣事,那麼最終判決究竟是怎樣的呢?可就在房屋開挖基地的時候,徐根泉發現了一樣東西,仔細一看是幾塊銀元寶,一共挖出了12塊,上面還刻著字「鹹豐」,先不說這十幾塊銀元寶自身的價值是多少,就它上面「鹹豐」二字也能直接判斷出這就是一堆文物!徐根泉非常開心,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隨後銀元寶的消息就傳遍了整個村子。
  • 農民修房挖出銀子,被要求無償捐獻給國家,法院最終如何判決的?
    一位農民修房挖出銀子,被要求無償捐獻給國家,法院最終如何判決的?村民徐根泉和徐承德是鄰居。許承德一家想去新疆發展,於是想把家裡的老房子賣掉,鄰居得知此事後,立馬湊錢買下了他的老房子。而後驚喜不斷,銀元寶在挖掘地基的過程中被發現。在最後的清點中,徐根泉發現他已經找到了12個銀元寶。
  • 一村民蓋房挖出銀子,被要求無償上交給國家,法院最後如何判決?
    &39;白銀國放黃金色,宮錦袍添紫綺裘&39;《八月十三與張檢源法泛武溪》中僅用一句簡短的話語,便將白銀的價值與作用描述清晰,讓世人皆知銀子這一物件的珍貴,也為我們眾多華夏子孫樹立起了貨幣觀念。在古代,被引用最多、最出名的貨幣類型,當屬銀子了,在古代十分珍貴,放在現代也是價值連城,令人嚮往。就在不久之前,一村民蓋房子挖出銀子,被文物局要求無償上交給國家,法院最後如何判決?
  • 一村民蓋房挖出銀子,被要求無償上交給國家,最終如何判決?
    導語:一村民蓋房挖出銀子,被要求無償上交給國家,最終如何判決?就在不久之前,一村民蓋房子挖出銀子,被要求無償上交給國家,最後如何判決?這其中又發生了什麼呢?隨後二人興致高漲,地基也不挖了,就找銀元,不一會的功夫便挖出了整整12個銀元。當時村民看到徐根泉挖到銀元後,便你一句我一句的將這個消息在村中傳開,村民們都在誇徐根泉父子倆運氣好,很快鄰裡鄉間都傳開了,父子二人挖出銀元的消息。
  • 村民蓋房挖出銀子,被要求無償上交給國家,法院判決如何?
    在江蘇蘇州,有位村民建房子的時候,沒想到竟然挖出了很多元寶,這可讓村民興奮極了,但沒過多久,當地政府卻讓村民趕緊上交給政府,村民不願意,最後還鬧到了法院。當時在蘇州的小農村,有兩位村民關係很好,一個叫徐根泉 ,另一個叫徐承德。當時承德一家打算搬到新疆去發展,所以家裡的房子就打算賣掉。後來徐根泉聽說了這件事,主動要求將房子買下來,後來就用了十袋麻薯就買下來了。在那時候糧食還是非常珍貴的。
  • 村民修房子挖出銀子,被要求無償交給國家,法院判決結果如何?
    有一位村民在修房子的時候,意外的挖出銀子了,但是卻被要求無償上交給國家,雙方鬧得不可開交,最後還是由法院來判定,那麼判決結果如何呢?,很多人都來拜訪他,甚至願意出大價錢買他挖出來的銀元寶。徐承德表示,自己的祖上也闊過,只是後面經營不善,導致家道越發的衰弱,徐根泉挖出的銀子,應該是當年祖先為防備不時之需而埋在地下的。徐根泉自然是不願意將銀元寶還給徐承德,所以雙發就爆發了爭吵。就當兩個人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文物局的人來了。
  • 村民修房子挖出銀子,被要求無償上交國家,法院判決結果怎樣?
    就像在電視劇中所看到的那樣,碎銀子,銀元寶,等等。在古代人們願意將銀子做成元寶狀,所以金元寶在當時時代中佔據著主要位置。這些銀元寶都是當時製造銀子的能工巧匠精心製作而成。因為銀子的能保存許久所以對銀子來說可以流傳許久。每一塊銀子的背後都有可能是承載著一段歷史,而這樣的歷史可能對我們來說有著重要意義。
  • 村民蓋新房挖出銀子,卻被要求無償捐獻國家,法院如何判決?
    談到我國古代的銀幣,相信大家馬上想到的就是銀幣,在電視、電影中經常能看到,銀幣在我國古代很久以前就作為貨幣流通了,世界上許多國家也是這樣,當時我國將銀幣當作元寶在市場上流通。我們國家蘇州,有個村民在修房子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一個大銀元,一、十袋地瓜皮換來的房子在我國建國初期,當時人民生活比較艱苦,大多數人沒有錢。
  • 農民挖老房,喜提12個銀元寶卻被要求上繳國家,最後結果很公正
    一個農民蓋房子挖銀子,被要求無償捐贈給國家,法院最後怎麼判?村民許根泉和許承德是鄰居。在最後的點算中,徐根泉發現他找到了12個銀元寶。白銀作為一種特殊的文物,在歷史上被視為貨幣,並有一定的流通性。文物專家也前來尋找徐根泉,表示地下文物遺址應當免費捐贈給國家,這引發了幾方面的對抗。 村民們建造房屋,挖掘銀器,但他們被要求免費捐贈。
  • 村民翻新房屋挖出銀錠,被要求無償上交給國家,法院是怎麼判的?
    引言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流通貨幣,貨幣是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古代,說到貨幣都會想到銀子,銀子分為散銀和銀錠,銀錠在普通人家很難見到,一般都是官宦人家才會有,普通人家一般都是散銀。其實最早不僅僅是我國使用銀子,銀子在很多國家都會有流通的,當時清朝割地賠款的銀兩流通到了世界各個國家。
  • 兩部門發文要求各地出臺捐獻恢復期血漿激勵制度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兩部門發文要求各地出臺捐獻恢復期血漿激勵制度 捐獻恢復期血漿的新冠肺炎康復者享受無償獻血者榮譽和待遇。新京報快訊(記者 許雯)為鼓勵更多的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血漿,國家衛健委、中國紅十字會總會2月19日聯合發布關於做好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恢復期血漿招募動員服務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紅十字會,在當地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指導下,按照《獻血法》等法律法規,協調相關部門制訂出臺捐獻恢復期血漿的激勵制度,褒揚捐獻血漿、挽救他人的高尚行為。
  • 捐獻造血幹細胞或終身免費用血 無償獻血條例修正案(草案)等多部...
    【現狀】  獻血站(點)建設不夠 目前正常運行僅3個  《廈門經濟特區無償獻血條例》於1997年正式實施,2002年、2009年分別經過兩次修正。法規實施20多年來,我市的無償獻血和血液管理工作情況如何?
  • 濰坊核雕大師拓印《蘭亭序》無償捐獻給文化部門
    原標題:核雕大師拓印《蘭亭序》  王緒德願將拓印碑帖無償捐獻給文化部門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這是1992年出版的『晉碑原拓王羲之書《蘭亭序》』內的書法,我用木板對此碑帖進行刻版、複製
  • 上海一在讀博士無償獻血40次 剛獲國家表彰又捐獻血小板
    「2016-2017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的上海市閔行區固定獻血者薛琪薪又來到梅隴愛心獻血屋再次捐獻出雙份血小板。作為一名在讀博士,堅持無償獻血12年,累計捐獻全血(間隔期6個月)、血小板(間隔期14天)達40次,卻不計任何回報。用薛琪薪的話來講,「獻血」早已成為他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 徐金源哈爾濱無償捐獻血小板第一人
    如今,他已經成為哈爾濱市的無償獻血者的榜樣。 徐金源既是一名無償獻血者,又是熱情的無償獻血志願服務者。他從2000年開始獻血,18年來共獻全血和血小板338次,獻血量達到26萬毫升。如果以一個體重為60公斤、血液總量約4800毫升的成年人來算,他所捐獻血液約相當於50多個成年人的血量。 他是哈爾濱市第一個無償捐獻血小板的人。那是2006年。
  • 鼓勵新冠肺炎康復者獻血,捐獻血漿200毫升視為捐獻一次全血
    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昨天聯合印發《關於做好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恢復期血漿招募動員服務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捐獻血漿200毫升視為捐獻一次全血,恢復期血漿捐獻者依法享受無償獻血者榮譽和待遇。通知要求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紅十字會要倡導、動員符合條件的新冠肺炎康復者踴躍捐獻血漿,挽救重症、危重症患者生命。同時,按照《獻血法》等法律法規,協調相關部門制定出臺捐獻恢復期血漿的激勵制度,褒揚捐獻血漿、挽救他人的高尚行為。捐獻恢復期血漿的新冠肺炎康復者享受無償獻血者榮譽和待遇,捐獻血漿200毫升視為捐獻一次全血。
  • 無償捐獻的器官,為什麼移植卻要幾十萬?器官究竟是怎麼分配的?
    前段時間,小九發了一篇有關「器官捐獻」的文章,裡面提及醫療紀錄片《人間世》中的故事。 雖然我們對器官捐獻過程的許多細節很陌生,但有一點都心知肚明:器官捐獻無償,移植器官卻要花幾十萬。
  • 村民起訴供電公司,法院:駁回
    近日,37戶村民萬萬沒想到,起訴供電公司樹木賠償的案子竟然輸了。2014年,H村的村民響應政府綠化號召,在承包地裡種起了楊樹。因楊樹長勢迅猛,很快就威脅到了高壓線路的運行安全。該供電公司多次與村民協商,希望村民自行砍伐架空線路保護區內的樹木。然而,村民索要高額賠償才肯伐樹。
  • 為戰勝疫情出份力,安徽一村8位村民踴躍無償獻血2300毫升!
    就此該村8名村民參加無償獻血,獻血量達2300CC,處在全鎮前列。出生於1999年的湯雨涵是位大三學生,是該村黨總支書記的女兒,以前在大學就參加過無償獻血,今年疫情期間一直未開學。當聽爸爸說村裡要組織人員參加無償獻血支援疫情防控時,她便主動報名參加,並一次性獻了300CC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