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如今所生活的地方,有時會無意之間挖掘出&34;。各種文物相繼從不同的地方出土,但出土文物的歸屬問題成為了社會上爭論不休的話題,文物出土到底是歸屬國家,還是歸屬發現它的人,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為了解決文物歸屬權的難題和確保文物的完整不被破壞,我國法律在文物管理方面頒布了《文物保護法》,並要求公民們堅決執行到底,保證文物的管理權不被動搖,使出土的文物能夠得到足夠的保護,保持最大程度的完整。
那是一件發生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事情,那個時候的經濟情況不像現在這麼的發達,很多地方都有以物易物的情況發生。在蘇州吳縣的西山島塘裡村子中,鄉親們比鄰而居,其中就有徐承德和徐根泉兩家,兩家人是很好的鄰居。
徐承德一家人計劃全家遷往新疆地區,想去那邊尋求發展,這樣一來家裡的老房子就沒有人住了,於是就想把房子賣掉。此時與徐承德比鄰而居的徐根泉一家人原本就有要擴建的房屋的打算,又聽聞此事,就向鄰居詢問能否把房子賣給自己。
雙方很快就商定好了,徐根泉拿出了十擔的紅薯來交換鄰居家的老房子,這場交易對於兩家人來說都很滿意。為了買下鄰居家的老房子,徐根泉因此欠下了一大堆的債務,他花費了十年的時間才把欠下的債務還清,正式成為房子戶主。
在徐根泉的眼中,這座老房子雖不能算是珍貴無比,但確實是自己奮鬥了半輩子才能夠買下的。多年居住下來,這座老房子在風雨的侵蝕下逐漸變得破舊不堪。後來徐根泉為了為兒子舉辦婚事,就決定翻新這座老房子,當作兒子的新房。
徐根泉一家都在為新房有序地準備著,生活平靜而充實。但在開挖地基的時候,這場平靜被打破了。他們居然挖出來了一個怪異的東西,那個東西在泥土的包裹下,隱隱呈現白色,扒開泥土一看竟是銀元寶,元寶上還刻著&34;的字樣。
被銀元寶震驚的徐根泉繼續在此地向下方挖掘,隨後相繼在此又挖出了11錠銀元寶,這間老房子一共挖出了12錠銀元。這份天外之財砸的徐根泉久久反應不過來,這是做夢也想不到的。原本的翻新竟然挖到了寶貝,真可謂是雙喜臨門啊!
消息漸漸在村子裡面傳揚開來,不僅有村民們都來老房子這邊看熱鬧,而且記者們也隨之而來。大肆的報導下來,徐根泉也徹底的出名了。許多的文物收藏家們聞風而來,大家都想要知道銀元的故事,甚至於還有人願意出高價收購銀元寶。
文物管理部門得知偷銀元的消息之後,來到徐根泉的家裡,並且要求徐根泉把這些挖出的銀元上交國家。文物管理部門的到來讓徐根泉措手不及,一方面自己好不容易才有這麼一大筆錢財,居然要上交國家,這讓他不甘心。
另一方面覺得房子既然現在是我的,地下挖出的東西也應該歸我所有。與此同時
徐承德也在聽說這個消息後,找上門來。徐承德祖上是大戶人家,生意做得很大,風光無限。徐承德就由此認為房子原本就是自己的,所以挖出的寶貝也是自己的。
徐承德家、徐根泉家及其文物管理局三方對於這12錠銀元的歸屬問題爭論不休,都各執一詞,最終三方決定把這件事交給法院判決,由法律來確定銀元接下來的歸屬權問題。人民法院自從接下此案以來,就開始調查取證,時間就長達一年。
從法院的調查中可知,若是根據銀元的埋藏時間來判斷銀元,銀元是符合是戰後才埋藏的時間的。但同時又有很多的證據表明這些銀元是徐承德的祖上留下的,因為徐承德的祖上是大戶人家。若真是如此,就算在徐根泉家挖出的也不歸他。
若沒有證據證明文物的歸屬,文物管理局就可讓戶主上交文物。但既然有證據證明文物是有歸屬的,那就不符合文物保護法的上交要求。由於文物存在的時間是在房子買賣前,所以應該歸還原來主人,最終法院把銀元寶判決給了徐承德一家。
法院的判決結果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但是在法律面前,儘管對判決的結果有再多的不滿都要接受。文物管理局要想得到這些銀元,就必須要在取得徐承德的同意的情況下進行正規的購買交易,法律不偏不倚,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
銀元判決一事,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最好的結果。銀元原本就屬於徐承德的先祖們,他們是為自己的後人留下的,徐承德一家繼承下來無可厚非。徐根泉原本就是出錢購買房子,房子最後還是他的,他並未有任何財物損失。
生活中的很多人,都很容易被錢財吸引,都想要把錢財掌握在自己手裡,這是人之常情。人生路上往往都蘊含著驚喜和落空,要以常心以待,不要讓自己的生活都跟著這些身外之物跌宕起伏,懂得知足常樂的人生才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