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近日,《海南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發布。《方案》提出10方面22點工作舉措,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內涵質量提升和教育教學改革,深入發展素質教育,實施基礎教育提質工程。
《方案》指出,經過5年左右的努力,全省中小學規劃布局更加合理,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全面普及,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制度機制基本建立,形成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隊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模式更加成熟,學校管理水平顯著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監測指標持續提升,海南中小學生「健康陽光、好學上進、勤勞誠信、文明樸實」的特色印記日益明顯,25%的縣級行政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評估認定。到2035年,所有縣級行政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評估認定,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優質的基礎教育公共服務。
《方案》指出,強化體育鍛鍊。實施學校體育固本行動,開足開好體育課程,大力發展校園足球,全面普及中小學生遊泳教育並納入中考體育內容,積極推動海南特色水上運動項目和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進校園,讓每位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定期舉辦省市縣校學生運動會或體育節,改善中小學生身體素質。健全學生視力健康綜合幹預體系,降低近視率。保障學生充足睡眠時間。
增強美育薰陶。實施學校美育提升行動,上好音樂、美術、書法等課程,廣泛開展全體學生參與的校園藝術活動,定期舉辦中小學生藝術展演,幫助每位學生學會1至2項藝術技能、會唱主旋律歌曲。推進100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建設,重點培育一批省級高水平學校藝術團,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建設一批美育浸潤基地,全面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
健全勞動教育。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充分發揮勞動教育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功能。完善勞動教育課程設置,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於1課時,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通過參與家務勞動、學校值日、校外實踐、社區志願服務和職業體驗活動等,培養學生勞動意識,增加勞動知識,提高勞動技能。逐步建好配齊勞動教育實踐教室、實踐(實訓)基地。
《方案》同時指出,優化教學方式。推進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改革,充分運用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深入推進大單元、多課型、自主學習為核心的教學改革實驗。定期開展中小學優質課、教學基本功大賽等聚焦課堂教學質量的主題活動,注重培育、遴選和推廣優秀教學模式、教學案例。推廣應用國家級和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不斷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統籌作業數量和作業時間,強化面批講解,及時做好反饋,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或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堅持「提質減負」,切實減輕違背教育教學規律、有損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過重學業負擔。完善政策支持措施,優化提高校內課後服務水平。
規範教學管理。各市縣要開展以落實教學常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重點的全覆蓋教學視導。學校要健全教學管理規程,根據學校實際統籌制定教學計劃,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校長要定期開展聽課評課,積極參與教研、指導教學,每學期聽評課不少於30節,分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導主任聽評課不少於45節,聽評課要有記錄。教師要在個人認真備課的基礎上參加集體備課,制定符合所教班級學情的教案。堅持小學零起點教學,小學一年級設置過渡性活動課程,做好幼小銜接。加強課程實施監督,不得有增減課時、提前結課備考、超標教學、違規統考、考試排名和不履行教學責任等行為。嚴格執行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提高校本課程質量,嚴禁用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取代國家課程,嚴禁使用未經審定的教材。義務教育學校不得引進境外課程、使用境外教材。
《方案》指出,依法保障教師地位和待遇。完善義務教育績效工資總量核定辦法,建立聯動增長機制,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完善績效工資分配辦法,績效工資增量主要用於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並向教學一線和教學實績突出的教師傾斜。落實《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解決全省基層教師和醫務人員住房問題的指導意見》(瓊府辦〔2020〕22號),建設面向基層教師的安居型商品住房。制定實施細則,落實教師教育懲戒權。
此外,科學規劃布局。各市縣要依據我省中小學布局指引,科學制定所轄區域《中小學布局專項規劃(2020-2035年)》,並納入國土空間詳細規劃,節約集約用地,保障教育用地合理需求;加強重點園區教育配套建設,提前謀劃布局優質中小學校;科學合理布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重點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打造「鄉村溫馨校園」;對照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評估指標,統籌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等項目。鞏固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成果,逐步實現小學班額不超45人、初中班額不超50人。
《方案》指出,落實招生考試政策。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制定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同步招生實施細則,將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嚴禁義務教育學校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繼續做好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省級統一命題,加強命題隊伍建設,堅持以課程標準為命題依據,提高命題質量,促進教、學、考有機銜接。高中階段學校實行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模式,完善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初中學校政策,確保名額分配比例不低於50%,並進一步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
此外,深化基礎教育對外開放。適應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需要,加強中小學生國際視野培養,在課程建設、教學實施、文化建設等多個層面提升學校國際理解教育整體水平。實施中小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驗,支持學校創新方法、創新資源探索英語教學改革,推廣小學一、二年級英語教學改革,推動實施「一校一外教」工程,提高中小學生外語應用水平。建設一批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滿足外籍人員子女、僑民子女來瓊就讀需求。加強與國(境)外中小學的交流,充分發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繫學校網絡國際中心等對外交流平臺作用,密切對外體育文化藝術交流,增進文化理解和互信。開展中小學教師國(境)外培訓。
《方案》強調,加強中小學生、校園及周邊安全保障。全面完善中小學校安全風險預防體系,健全學校安全風險管控機制,完善學校安全事故處理和風險化解機制,構建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四位一體」格局,推進一鍵式緊急報警裝置、視頻監控系統與屬地公安機關聯網率達到100%、校園封閉式管理率達到100%、城市中小學專職保安配備率達到100%。推進學校安全教育科學化、常態化和信息化。落實校車安全管理責任。強化「家校聯動、社會參與」的預防中小學生溺水聯防聯控機制。強化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加強校園法制安全宣傳教育,預防少年兒童遭受性侵害,有效預防校園欺凌。建立健全全省中小學生安全應急綜合演練保障機制,落實常態化應急演練。加強校園周邊綜合治理,堅決杜絕「校鬧」行為。
根據《方案》,具體工作舉措還包括突出德育實效、提升智育水平、發揮教研專業引領作用、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優化教師資源配置、重視校長隊伍建設、提高學校治理水平、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大力推進教育公平、健全質量監測體制機制、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發揮家庭育人重要作用等。
《方案》強調,把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納入黨政領導幹部考核督查範圍,並將結果作為幹部選任、表彰獎勵的重要參考。強化教育教學督導,將其作為對市縣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的重要內容,把結果作為評價政府履職行為、學校辦學水平、實施績效獎勵的重要依據。督導結果要及時反饋市縣政府並進行公開。對辦學方向、教育投入、學校建設、教師隊伍、教育生態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的地方,要依法依規追究當地政府和主要領導責任;對違背黨的教育方針、背離素質教育導向、不按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實施教學等行為,要依法依規追究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和有關人員責任。
來源:海南省教育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