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林:不應該錯位地把傳統武術放到現代競技格鬥體系裡

2020-12-19 澎湃新聞

【編者按】

桑林是動作導演,他自幼習武,從事專業武術運動十年。因對電影產生濃厚興趣,他於1997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進修班學習編劇及導演。之後,桑林師從元奎,一直從事動作導演方面的工作。他參與拍攝不同類型、年代、語種的電影數十部。11月25日,第54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在臺北舉行,由桑林擔任動作導演的《繡春刀II修羅戰場》斬獲本屆最佳動作設計獎,此前的第一部《繡春刀》曾讓他獲得2015年漢米爾頓幕後英雄盛典最佳動作指導獎。不久前,桑林與後浪編輯部的一次對談中,他提到當初參與拍攝《繡春刀》,後來將自己的經驗總結寫成了《電影動作設計》,是因為覺得最近十年國內的武俠片比較低迷。他希望通過《繡春刀》重新樹立起觀眾對武俠片的興趣,寫書的目的也是希望影迷能夠通過閱讀更深刻地看待武俠和電影中的武術動作。以下內容整理自後浪編輯部與桑林的對話:

圖中左:桑林,右:張震

我當初拍《繡春刀》這個片子和寫《電影動作設計》這本書,一開始的目的是因為覺得最近十年我們國內的武俠片比較低迷。武俠片是我們華語電影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可以說它代表著我們華語電影走向世界,走上了國際舞臺。在這種低迷的狀態下,我想通過《繡春刀》重新樹立起觀眾對武俠片的興趣,寫書的目的也是希望大家通過閱讀來更深刻地看待武俠和影視中的武術動作。以前,大部分觀眾只是通過電影畫面來欣賞武俠,那個是幕前的,而幕後還有很多故事。

還有另外一點想表達的是,因為最近幾年我們國家一切事物發展都比較快,發展速度一快,有一些傳統的東西就慢慢被大家所忽視,慢慢被遺棄,流失掉了。所以,我寫這本書除了想喚起大家對武俠片的重視,還希望對我們中國傳統的武術文化做一次重新認識,用現代的方法重新認識它,讓年輕人認識到深藏在傳統武術背後的有哲學性、有深度的內容,使之與我們現在的生活對接。

中國沒有做好武文化的傳承

深藏在動作電影之後的是傳統的武文化。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大多只是圖個好玩,但我在設計演員動作的時候用了很多武學方面的東西。世界上,不光中國有武文化,其他國家也有自己的武文化,比如說離我們最近的日本。日本武文化的發展最早是繼承了中國的武文化,他們今天仍舊發展得很好,也對我們形成了一種鞭策。

漢唐時期,我們中國去影響周邊的國家,但在那之後有些沒落了。中國有一些傳統文化,因為特殊的歷史時期而沒有很好的傳承下去。現在的年輕人也沒有去傳承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而往往抱有一種不屑一顧的態度,這也導致一些優良的傳統文化很難在現今的社會落地。

武文化在中國的發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稱謂,它的形態也隨著歷史的發展在變化。同時,武文化也是國家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整體實力的一種表現。但如果武術成為競技體育項目,用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標準去衡量它,對武術來說是非常殘酷的閹割。奧林匹克競技所追求的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

為了符合奧運體育比賽的規則制定,武術只有剝離其身上的悠久文化,才能讓其符合競賽標準。自此,武術開始往更新、更高、更難的表演競技性體操標準發展,直至現在。為了達到奧林匹克的標準會讓武術由於追求形而失去了神,這喪失了真正的武文化。

事實上,在現代格鬥體系熱潮裡,傳統武術似乎淪落到更悲慘的境地,完全辜負了人們對它的期望。其實這不怪傳統武術,是人們不應該錯位地把傳統武術放到現代競技格鬥體系裡去,這是簡單粗暴的行為。

比如說,這兩年出現的關於傳統武術的事情,有些就是官方刻意引導的結果。但這種刻意存在問題,不能只是為了進奧運會就去把競技武術產業化,當它形成產業必然要與商業利益相捆綁。有些事表面看初衷是好的,但是長遠來看卻未必是對的。

《繡春刀》的功夫裡藏著孫子兵法

然而,傳統文化是可以在當今現實社會中重新煥發價值的。例如孫子兵法,大家都知道那是古代的打仗為主的一種兵法,似乎離我們很遠,仔細研究會發現它其實離我們很近。比如我在設計兩部《繡春刀》打動作的時候,就借鑑了孫子兵法的理念,以前沒有動作導演會去用這個。我是有一天忽然豁然開朗,想嘗試一下。

有些讀者比較詫異,兵法都是打仗,戰場上千上萬的人怎麼可以放在武俠電影裡面。一般武俠片都是單打獨鬥,兩種格局好像完全不在一個路數上,形態也不一樣,但是我覺得這裡面的文化精髓是相通的。比如說孫子兵法打仗有分地域篇、火攻篇、計謀篇等等。這種謀略可以被用在動作設計上。

有一場戲,張震(飾演沈煉)在這個地形中被三個人圍困在竹林裡,這種地形中他屬於下風的局面。這是一種死局,死局的時候便最被動,怎麼打破這個死局,那場戲他用了一些計謀和心理戰,他揣測對方會用什麼方法對自己進行攻擊,然後用聲東擊西的招數,有意往那邊跑,擺脫開,或是去進攻與這個師傅對打,其實這就是他的兵法。

最早拍第一部《繡春刀》的時候,路陽導演也跟我溝通過,他想用諜戰片的思路去拍這部武俠片。我們就去分析諜戰片,看看它和我們以前看到的武俠類型從形態上有什麼不同。除了肢體不同,還有一個最根本的形態就是,特工片的動作是服務於人物和劇情的,動作打鬥只是解決劇情的一個手段,然後通過具體的動作又表現出人物的性格,這是特工片打鬥戲的特點。

以往我們武俠片沒有從這部分走,大部分展現武俠的動作場面,上天遁地,削弱了對劇情的推進和對人物的塑造,讓觀眾感覺氣勢不同,這是最根本的東西,所以第一部的時候跟路陽導演討論之後我們兩個人達成了共識。所以我在動作設計過程首先我著眼點不是為了打鬥而打鬥,而是要吃透人物的性情,還有他的這個想法要進入他的心態裡面去設計他的動作體系。

比如說張震(飾演沈煉)第一部《繡春刀》和第二部大概年齡階段不同,就會牽扯到人物性格不同。一個是穩重,一個也許是衝動,他做事情的方法不同,打鬥的形態一定也不同。所以第一部的時候,那時候張震(飾演沈煉)在戲中的年齡階段是27到28歲左右。第二部他的年齡是大概是18到19歲,這個年齡小夥子做事很衝動,所以第二部看到有一些情節打鬥的時候,起因都是因為一時衝動,這就是為什麼兩部《繡春刀》跟以前動作形態不一樣,主要就是這兩個原因。

《繡春刀II修羅戰場》電影片段

我自己曾練過競技比賽的武術,還練了傳統武術。我對傳統武術很有興趣,這對我後來的職業發展很重要。就是了解了之後,你才有可能進這個門,進了大門之後才發現傳統武術和現在的競技武術就是兩個世界。傳統武術和現代競技武術區別是什麼?區別一個是文,一個是術,文化會涉及很多很多,除了技術,有很多的流派有很多的拳種,然後深藏其後這個文化領域包括非常非常多的,就是哪怕切身的一些身邊的一些人文的事情,或者歷史的事情都包括在文化裡面。這個當然和我們競技武術不一樣。競技武術叫武術,武術這個詞還沒有過100年。

我一直說武術文化是傳統文化裡一個很重要的領域。要想了解武術的文化必須了解大的背景歷史脈絡,因為這個是相輔相成的,你要了解武術發展史,躲不開歷史的朝代的這些信息,所以兩方面都要去了解。

後浪出版公司2017年9月出版的《電影動作設計》,作者:桑林,國際著名動作導演。

相關焦點

  • 傳統武術的技擊性?_武術_東方體育新聞
    傳統武術的技擊性自從散打運動出現以後一直飽受質疑,一些人甚至認為傳統武術的技擊本身就是虛構的「神話」,在真正的擂臺上是不堪一擊的。還有些人懷疑民國時期的「國考」,認為那些所謂的高手也是在散打面前要俯首稱臣的。我們作為武術的國度,完全沒有必要厚此薄彼,以為僅僅有30年頭的散打是世界上最強的格鬥術,而對繁衍了數千年的傳統武術猜疑和恥笑。傳統武術是中國武術的精髓,體現了中國人對格鬥的獨到理解和詮釋。
  • 散打王冠軍鄭裕蒿:散打技術中有傳武理念,我現在更想學傳統武術
    本期話題,聽鄭裕蒿從不同角度闡述傳統武術和現代搏擊,暢談自己眼中的中國武術。散打王鄭裕蒿從傳武中我收穫很多最近經常看到人們將傳統武術和競技搏擊項目進行對比,我首先想對質疑傳統武術技擊功能的人說:傳統武術有技擊功能。
  • 「太極大師」30秒被武術教練KO,裁判都蒙了,這已不是第一次,有...
    視頻截圖)傳統武術與格鬥沒可比性一場非正式的擂臺較量,又將中國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格鬥推上風口浪尖。「這場太極對陣搏擊的擂臺比武,其實並不符合業內的規矩,結果就像鬧劇一樣……簡單而言,就是說這兩者沒有可比性。」資深武術教練宋濤解釋,傳統武術,一般意義上包括兩種性質不盡相同的技法,及其訓練方法體系,即武術界常說的擊技與套路。
  • 綜合格鬥全是破綻?老拳師直言:遠不如我國歷史上的詠春拳!
    中華武術可謂是我華夏民族一項獨有的文化體系,其不僅注重內外兼修(譬如,整體觀、陰陽變化觀、形神論、氣論、動靜說、剛柔說等),同時還結合了社會哲學、中醫學、兵學、美學、氣功等多種傳統文化的思想和觀念,可以說是非常的博大精深。
  • 世界十大知名武術!
    結合社會哲學、中醫學、倫理學、兵學、美學、氣功等多種傳統文化思想和文化觀念,注重內外兼修,諸如整體觀、陰陽變化觀、形神論、氣論、動靜說、剛柔說等等,逐步形成了獨具民族風貌的武術文化體系。武術屬於中國傳統的技擊術。它是以踢、打、摔、拿。擊、刺等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通過徒手或藉助於器械的身體運動表現攻防格鬥的能力。
  • C刊論文|馬保國現象:一個傳統武術江湖人士的人設特徵解讀
    其中不乏認為馬保國武功低下之人,他們多以自由搏擊為依據,忽視了中國武術與自由搏擊間的本質差異性。中國傳統武術有其獨特的生存空間,人們習慣上稱之為「江湖」,而一些未曾經歷現代競技體育理念洗禮的武者始終蕩漾著一身「江湖氣」,他們不像運動員,更像街頭好鬥者;不像正義的化身,更像神話英雄的迷戀者;不像以身體搏命賽場的武士,更像以文字、語言、動作宣告自身無敵形象的超級演員。
  • 把對馬保國等「大師」的不滿遷怒於傳統武術,這是一種社會病
    不知道還有沒有再站出來「逞能」的「大師」。這是繼「雷公太極」雷雷、詠春拳餘昌華師徒等之後又一個倒在現代格鬥拳頭下的「大師」。正因為這些華而不實的「大師」,使社會民眾對原來號稱的「高手都在民間」的說法產生了懷疑。
  • 武術宗師李小龍:我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包括詠春?
    ,包括詠春,他在創立一門新的格鬥流派截拳道。另一部看的多的就是李連杰的《精武英雄》,其實,這兩部都不是主要表現傳統武術的,更多是實用的技擊術。我以前不理解唐龍出於下風時抓柯爾特胸毛緩解形勢,感覺不是很「正派」,我爸跟我說,真正到了對決,搞清楚你要幹的就是擊倒對方,手段則是形式。不過到了《精武英雄》中,陳真和船越比武前的對話也點了另一層意義,想殺人有的是方法,有的更高效,不一定就是用武功,比起手槍,陰謀詭計更能殺人誅心。
  • 當下傳統武術,需要摘掉「表演體操」的帽子嗎?
    近年來不止一位傳統武術家在公開賽場上,被學習格鬥搏擊術的運動員揍得毫無還手之力。人們對這樣的事件,似乎已司空見慣。去年5月18日,「渾元形意太極門掌門人」馬保國被民間格鬥愛好者一擊倒地然而,許多人仍然對傳統武術很有信心,不論在知乎上還是在微博上,圍繞著「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打」這個問題,屢屢見人們從新的角度給予解釋。
  • 細數國外真功夫之自由搏擊 觀賞性超過中國武術
    而且,自由搏擊打破宗派界限,凡承認其競賽規則的團體或個人,均可參加自由搏擊比賽,這在客觀上為世界各種流派武術的交流以及自由搏擊技術體系的檢驗和完善提供了條件。因此,自由搏擊賽制被國際武壇視為武道搏擊的終極模式,並看作是真實體驗武道優劣和選手真正實力的唯一公平方式,因為自由搏擊的規則比較適合大眾,所以很多格鬥比賽都採用自由搏擊比賽的規則,這樣自由搏擊競賽規則就成了國際武道競技的流行和公認標準。
  • 傳統武術打假的背後,傳統武術的實戰能力到底如何
    自從太極大師馬保國,雷雷在舞臺上3秒被KO之後,關於傳統武術的討論就一直爭論不休,很多人說傳統武術只是花拳繡腿,沒有實戰能力,和國外的格鬥術,拳擊相比簡直就不堪一擊。也有的人說傳統武術博大精深,只是出了很多像馬保國,雷雷這樣的江湖騙子招搖撞騙,真正的高手都藏在民間。
  • 傳統武術到底厲不厲害?
    武術界如此,書法界如此文藝界如此也就算了教育界,科字界,不敢想像。證明了絕大多數傳統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要上綱上線,靠吹來安慰自己。與現代比有較大的差距,不去其糟粕、不經過升華、不經過現代化,真的只能是一種世界遺產,古代的就是古代的,過去時,只有總結創新現代化才能有所發楊光大。
  • 武術步法: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父
    武術步法,自古有「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父」的說法,步是一身之根基,發力之起始,拳法之主體。傳統的武術步法花樣繁多,各門各派都有特色,但是能夠施展的步法,已經很少能看到了。很多都是蒙蔽式的技巧,放在對抗中便不好使了。
  • 收藏於民間的幾近失傳的武林秘籍,武術和拳法秘籍150本
    但是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中國武術其產生和發展都是源于格鬥需要,所以武術得到大規模的發展的時候往往都是動蕩的亂世,只有在亂世才有足夠的實踐機會,和試驗機會。因為武術本身就是一項依賴實踐的技術。所以中國武術最後的輝煌時期就是清末到民國,這段國家淪陷群雄逐鹿的時期。我們現在能說的出來的高手基本都是那個年代的。這才是符合客觀規律的。因為我們的傳統武術是格鬥術,是殺人術,並不是競技體育。
  • 中國傳統武術成「打假」對象?世界眼中的中國功夫是這樣的
    圖為5月2日,各國太極愛好者在雪梨海港大橋上表演【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許多人沒想到,中國人引以為傲的傳統武術突然變成了「打假」對象。一段太極拳師雷雷被MMA格鬥選手徐曉冬20秒K.O.的視頻似乎一夜之間將中國功夫拉下了神壇,掀起一大波有關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孰強孰弱的口水仗:有人覺得「中國武術無用論」太刺耳;有人認為這段視頻「真相了」。
  • 格鬥選手竟不會這樣打架?裝逼利器居然是耍劍?
    第三,作為歐洲傳統兵器格鬥技術的直接後裔,擊劍運動為現代人復原古代武藝提供了良好的競技保證,歐洲歷史武術(或者叫古典擊劍)的護具和競賽規則都借鑑了擊劍運動,這使他可以在安全條件下進行全速全力的練習,來甄別典籍中的技術是否復原正確,因為復原不正確的技術是很難在實戰中發揮作用的。2 徒手格鬥愛好者轉兵擊運動,有哪些優勢和需要注意的?
  • 李小龍信件曝光,傳統武術是假把式?這很現實
    導語:李小龍信件曝光,傳統武術是假把式?這很現實說實話,當我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也不敢相信,這是李小龍親自說過的話,這簡直就像是信仰破滅的感覺,中國武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他曾經給自己的好朋友威廉寫的一封信中,在這封信中,充滿了李小龍對中華武術的失望,直言都是假把式,包括自己所學過的詠春。這是李小龍和自己好朋友威廉之間的聊天,其實更像是一種宣洩,表示了對中華武術的不滿,以及對未來的規劃,他的訓練方向已經轉變成了當時最熱門的街頭格鬥。中國武術是假把式嗎?
  • 傳統武術究竟能否實戰
    近年來在拳擊比賽的基礎上,散打,自由搏擊等項目逐漸重出江湖,在觀看這些賽事之餘,引發了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的強弱之爭,甚至在現實較量中,一些傳武練習者對散打選手的失利,讓人們對傳武的實際格鬥效果產生了質疑,那麼傳武究竟有沒有實戰能力呢!負責的說,一定有,而且是非常肯定的!
  • 給孩子報跆拳道班還是武術訓練班?一位館長說出實話
    簡單地說,跆拳道適合突然襲擊,物體保持不動的情況下,命中率比較高。跆拳道分為實戰和品勢兩類。我們經常看到的很精彩的一些動作,像騰空上踢、騰空掄踢、騰空側踢飛人等,這些都是跆拳道中特技表演中的動作。而實戰和特技是有所差別的。
  • 徐曉冬——武術打假者
    4月27日,一場號稱「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真實的武術比賽」在四川成都舉行,比武雙方分別是北京綜合格鬥教練、推廣者徐曉冬和雷公太極創始人魏雷,較量持續不到20秒,身穿白衣黑褲的雷雷被擊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