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蘇州一位爸爸在網上火了,只是因為一個給自己貼紋身的視頻,也正是這樣一個視頻感動了全網網友。
原因是兒子的胳膊上有一塊黑色的胎記,有不舍帶孩子去做手術,但又怕孩子自卑,所以這位暖心的老爸就弄了一塊一模一樣的紋身貼在自己的胳膊上。
這一暖心舉動可感動壞了網友,網友們紛紛表示:&34;&34;……
這位老爸的一個小小舉動,可能就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積極的影響,長大後的孩子或許不會變得自卑。還有網友表示,現在的父母真是越來越能跟孩子產生共情能力了!說起共情,是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必備的一項,共情在親子活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其實,懂得共情的父母,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而懂得共情的孩子,在未來的人際關係中也會有更高的情商,想要培養高情商的孩子,作為父母要先培養自己的共情能力,懂得為孩子考慮,就像視頻中這位暖心&34;一樣。
1.學會換位思考
這是與孩子產生共情的關鍵,現在很多父母不會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只會一味的批評孩子,卻不知這樣的錯誤可能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普遍會做錯的,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孩子行為的合理性,要對孩子有耐心,去理解孩子。
2.學會傾聽
最好的溝通是聆聽。作為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意見,不僅僅是孩子說出來的,還要通過孩子的動作、表情、聲音等去判斷孩子的心情和情緒。在進行傾聽時,要用點頭、微笑、應答等給孩子答覆,告訴孩子父母在認真聽,並已經理解。
3.學會尊重
尊重是對待一切關係的基礎,即使是父母孩子之間也要學會尊重,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及能力,接納孩子作出的選擇,而不是反對他們替他們做決定,要以尊重為前提,在某一件事情的處理上,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
4.積極回應孩子
提倡父母培養與孩子的共情能力旨在感受了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知道父母在關心著他,但是讓父母回應孩子的想法不代表事事要贊同孩子,表達共情和堅持原則並不矛盾,先共情,再遵循規則,解決問題。
作為父母,只有尊重孩子,以賞識的眼光看待孩子,以平常心看待孩子,才能給孩子帶來一個快樂、幸福的人生,讓孩子受益終身。
對於視頻中這位爸爸的做法,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