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有聽過朋友說起誰誰,懷孕時很辛苦的安胎5個月都不能下床,真的沒想到這種事有一天會發生在我身上…。
26W5D一早因為宮縮嚴重就去醫院掛了急診,想不到就這樣默默的在產房安胎住了24天…。
第25天,醫生終於宣布可以回家啦!完全不能下床、也不能坐太直、只能在床上吃喝拉撒睡、不見天日的生活結束了!
來記錄一下這事發經過以及這段時間是如何度過的~。
默默的就在裡面那張床躺了24天多…
26W1D
這天還很正常的依計劃去醫院抽血做妊娠糖尿病篩檢以及照超聲波,檢查結果也都很正常。到了睡前,突然開始覺得腸子有一點絞痛,可能是有吃到什麼不新鮮的東西,結果整晚痛到醒來好幾次。不會想吐就是有點想拉肚子又拉不太出來的痛…。(我常常吃壞肚子都會這樣,可能是因為宿便積很多,所以不新鮮的拉不出來…。)
26W2D
起床後只有排出一點點點便也不是拉肚子的形態,所以該排的東西還沒排出…,一整天腸子還是一直在絞痛。下午依照原定計劃回中部婆家。這天晚上一樣沒睡好,不過不是因為腸絞痛,是因為床很難睡而且凌晨就被吵醒了…。
26W3D
連兩天沒睡好,真的有點累…腸絞痛的部分偶爾還是有一點但頻率減少很多了~。這天在中部真的悶熱到不行…早上到下午和老公陪著婆婆跑了兩三個地方拜拜~雖然都坐車而且都不是我在做事(都叫我在旁邊休息),不過在大熱天下走動得比平常還多,好像還是熱到累到了…。
傍晚睡了一下午覺結果睡起來要吃晚餐時人更不舒服…整個人沒力、站不太住、想吐、冒冷汗又忽冷忽熱的、也完全吃不下~加上原本就有的腸絞痛想拉但拉不出來,真的很痛苦…後來去床上想要躺著休息,也躺不住…連呼吸都變得比較困難吸不太到氣這樣…可能因為我不舒服的關係,貝果(寶寶)也一直踢來踢去的,肚子變得又脹又硬的。
後來還是決定去附近的小醫院掛急診~到了之後,說婦產科有在看診,就改看婦產科(醫生看我肚子那麼大,還以為我已經8個月了咧)照了超聲波確認貝果沒事,醫生也查不出原因,我就猜那可能是熱到中暑或吃壞肚子了,就只有開止吐的藥給我就離開了,後來吃了藥感覺是有比較好一點,晚上也因為太累有睡比較好了。
26W4D
一起來就覺得肚子硬、站著覺得肚子很重有下墜感、宮縮變頻繁了,也開始有痛感…。(腸絞痛好像好了)
我們吃完午餐就提早回臺北休息,不過到家之後宮縮的狀況還是沒有比較好,晚上吃了1顆之前產檢時醫生開的安胎藥,還在跟老公討論28W的產檢,因為張醫生請假停診好幾天,下次是否要改掛評價也不錯的陳醫生。(因為現在宮縮的關係不想隔太久才看)
後來睡覺時,因為宮縮痛到翻來翻去一直醒來,半夜起來還有再吞1顆安胎藥還是壓不下來…。
26W5D
早上6點多肚子還是因為宮縮一直痛…,老公就說去掛急診吧!
7點多抵達醫院急診室在急診檢傷處跟醫護人員說:從昨天開始宮縮到現在,她就直接跟婦產科的值班醫生聯絡,我就坐著輪椅被帶到5樓產房裡的婦產科檢查室。
產房內的婦產科檢查室
值班的陳醫生來之後(幾個小時前才在討論要不要下次要不要看她的診,原來她就是做高層次超聲波時最後幫我檢查、出報告的醫生,怎麼這麼剛好。)幫我照腹部超聲波,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照不到子宮頸就做了陰道超聲波,一樣也沒事。
胎兒胎盤都正常、沒破水、沒出血、子宮頸也沒開,肚子就裝上胎兒攝像頭(胎心音、胎動及宮縮的監測儀器)來看看宮縮程度。
淺藍色的這兩個儀器一個是測宮縮的、一個是測胎兒心跳
肚子裝上儀器之後就只能躺在那邊等,護士還說可以叫老公去買早餐來吃。(這時候心情還算輕鬆,覺得反正人都到醫院了,就交給專業的來吧~)
躺了半個多小時,果然測到明顯且頻繁的收縮,就讓我吃2顆安胎藥再繼續測,看會不會好一點。再躺一會,宮縮一樣沒什麼改善,又吃2顆安胎藥再繼續測。
總共躺了2個小時左右,吃了兩次共4顆安胎藥還是壓不下來,陳醫生就說剛好等等是換我平常看診的張醫生值班,就等他來看他怎麼說吧。(想不到我們昨晚討論的兩個醫生,今天都見到本人了)
張醫生一來,就說因為吃了兩次4顆安胎藥還是一直猛收縮,可能要住院安胎觀察一陣子了,至於需要住多久,沒有人知道…。住院一開始會用標準的安胎劑量,如果子宮還是一直收縮就會往上調,如果沒什麼收縮就會往下降,當劑量降到很低的時候,就可以換口服藥回家休息了。確定要住院也會抽血驗尿看身體有沒有發炎或感染要查一下引起收縮的原因,順便也有提到我前幾天來抽血測糖篩都很正常沒有問題。
宮縮那麼嚴重,也只能先住下來觀察了。
胎兒攝像頭會把宮縮和胎兒心跳直接列印出來~這是我在觀察室2個多小時的數值~起伏很大的右邊數據就是我一開
確定要住院了,護士就讓老公去幫我辦手續,讓我先去廁所留尿檢查,然後換上產婦服(裡面內衣褲都不能穿),就讓我躺回床上,直接把床推到病房,我再平行移動換床…(此時心裡還一直默默想說應該住個幾天頂多一個禮拜就可以回家了~完全想不到,距離我下一次踩到地、直接去廁所、穿內衣褲就是24天後了…。)
籤了一張住院診療計劃,原因就寫明是早期宮縮,目的:安胎。然後護士還有問一些過去病史、用藥過敏、家族病史以及心理狀況等信息,就要開始靜脈注射(順便抽血)打安胎點滴了,針孔扎在一個手腕不好彎的地方,整個左手都痛到沒什麼力、也不太敢出力…。
看了一下安胎須知,早期宮縮是指周數在20~37W之間,每20分鐘有4次宮縮或每60分鐘有8次宮縮,產婦可能會感到月經來潮時的腹部悶痛、下背部鈍痛、腹部痙攣緊繃不適、骨盆壓迫感(覺得好像胎兒往下推),而易引起的原因可能是太過疲憊或有感染情形所致。(整個非常符合我現在的情況啊…)
如何安胎?絕對臥床休息(緩解子宮收縮、減少胎兒對子宮的壓力、增加胎盤及子宮血流),一切活動包括如廁(上廁所只能用便盆)、進食、擦澡都只能在床上進行,所以一直需要有人照顧…也會裝上胎兒攝像頭密集監控宮縮與胎心音、並不斷施打安胎藥劑直到劑量下降到醫生說可以出院為止。
就這樣卡在這病床上24天多都沒有下床過…
一住院,就開始吃喝拉撒睡都只能在床上的不自由的生活了!
開始打安胎點滴,沒多久雖然跟口服安胎藥一樣,不過因為劑量比口服藥高多了,副作用就開始出現了:心跳變超快、呼吸急促、臉紅、手抖、頭痛…真的讓人非常不舒服,想休息身體也完全放鬆不了…。第一晚還要靠安眠藥才比較好入睡…宮縮壓不下來,前幾天除了慢慢調高點滴劑量,還得搭配二線的口服安胎藥,讓我血壓變很低…,不過躺了1~2天比較調節點滴之後,即使劑量調高也比較沒什麼感覺了(我入院第3天,安胎點滴劑量就調到最高了…,後來怕我滴進太多水會肺水腫,隔天點滴濃度還變成雙倍的,就是水分變少但安胎藥劑量不變…一直到出院前3天,濃度才調回正常的。)
第一天抽血驗尿結果出來後,發現CRP發炎指數很高(正常是0.3-0.5,我第一天就2.8,第2次驗還一度飆高到5.3,之後才慢慢往下降),還不知道發炎原因,就直接開始每6小時打一針抗生素來殺細菌(凌晨5點護士也都會進來打,每天都要打4針)…一開始打了之後,覺得頭痛到不行,還得吃止痛藥,不過後來身體也是有比較調節…(雖然是直接注入點滴針孔裡沒有多扎針,不過因為抗生素比較刺激,再加上我的血管很細,常常打的時候整個手前臂都會脹痛…一直到第19天,CRP發炎指數降到0.8之後,才不用再打抗生素改成吃口服藥,直到出院。感染科醫生有說降不到0.5以下的標準值,可能是因為住院期間一直打針用藥,所以身體還是會有一點點發炎。確實,我的雙手動不動就因為打點滴紅腫瘀青啊…)
為了打點滴挨了12針;為了確認發炎狀況驗了7次血、3次尿…CRP發炎指數確實降下來,安胎藥的劑量也慢慢調降才能出院。從第6天開始調降,一直到出院的那天才終於降到期待值~。
醫生有說因為我沒有其他產兆,目前宮縮是不會有什麼立即危險,不過如果一直宮縮得這麼強烈,子宮頸容易變薄、擴張就容易早產!
為了查找造成宮縮的原因,也有內診看陰道分泌物,雖然有一點點不過還不至於造成發炎或宮縮…,醫生也說宮縮跟我住院前吃壞肚子或中暑的症狀應該都沒關係,因為那些症狀在我入院前就好了,可是我宮縮的問題到現在還在持續著。除了知道CRP發炎指數很高,但我沒發燒、沒任何呼吸道的症狀、也沒有其他不舒服或傷口什麼的,完全不了解身體到底為什麼發炎感染,醫生說那比較有可能的就是吃進去的東西了。所以外食的話最好挑選比較衛生的店家。現在只能依靠抗生素,讓發炎指數慢慢降下來,看宮縮有沒有減緩了。
一開始醫生怕我按不住會早產,也有說要找時機幫我打類固醇(加速胎兒的肺成熟跟預防肺透明膜疾病);類固醇打完要24-48小時才會發揮效果,打了媽媽免疫力會下降!因為我發炎指數太高,一開始也不能打…。不過後來CRP發炎指數慢慢下降之後,可能看我宮縮也有比較和緩,醫生到出院時都沒有再提到要打類固醇了。
入住後的第5天,漸漸習慣住院生活了~傍晚午睡起來之後,胃卻突然開始一陣一陣的絞痛(像吃壞肚子的那種絞痛)…護士找醫生來看,醫生還說你終於有症狀出現了…,說之前有其他安胎的媽媽也是都找不到宮縮原因,後來有的發現膽發炎的,懷孕期間還手術把膽拿掉;也有生完才確定是盲腸炎的…因為腸胃突然出現症狀,也不知道原因,醫生只好先禁食禁水打營養液(變成兩隻手都要掛點滴,而且這一針打在手背上,真的是痛上加痛、痛到無力…),再照會腸胃科幫我看看,後來胃絞痛越來越頻繁痛到一個不行,整個人忽冷忽熱的,也常常覺得喘不過氣來(戴氧氣好像也沒有比較好…。),後來就吐了…。一開始吐出來的東西還清楚的看到午餐的內容物、飯粒等,根本完全沒消化…晚上去外科照了腹部超聲波,膽、胰臟等都正常,照不出什麼原因,但是我還是整個人超不舒服、胃一直抽痛、一路吐到隔天早上…(怎麼躺都想吐…吃安眠藥也沒辦法睡…)後來吐的都是胃酸膽汁,連剛吃下去的胃藥也沒多久就吐出來…(大大感謝這整晚溫柔照顧我的可愛護士!)
隔天一早就有腸胃科的醫生過來看,知道我只有胃在痛(吐多次之後就不太像絞痛了像是單純胃痛),也沒有拉肚子,覺得不像是吃壞肚子,說有可能是安胎點滴的副作用讓我一直吐,因為現在懷孕也不太能照胃鏡(怕太刺激…),所以就只能吃胃藥觀察一下。聽到腸胃科這樣說,張醫生說安胎點滴不能停,怕我宮縮又變強烈~(這天好不容易開始調降劑量了!)只能先把其他藥物都先停掉,只留安胎點滴、抗生素和胃藥。也去做了婦產科的超聲波檢查,寶寶一切正常,沒吐之後加上吃胃藥,感覺有慢慢比較好,張醫生就讓我中午試著吃一點白粥看看,我自己也不敢吃多(太累、吐太多也沒什麼胃口)就吃個幾口好像沒什麼不舒服~下午晚上有再吃幾片蘇打餅乾、喝奶好像也都還OK。
貝果(寶寶)越長越大,超聲波就很難一次照到全部了
再隔一天,多少都有吃一點點東西,張醫生看我比較好了,就說營養液也可以先不用打了(太好了,不用當雙槍俠,今天剛好要換針還可以少挨一支針^),就吃清淡一點就好。之後幾餐,都有吃比較清淡,也會刻意吃比較慢。後來比較恢復之後,就什麼都吃了,挑想吃的吃,讓自己心情好一點!但還是會儘量細嚼慢咽、不要吃太飽,每次吃完東西都會消化一下再躺下。
本來以為是吃到不新鮮或太刺激的東西,才會造成這次胃絞痛又吐的亂七八糟…後來想想,應該是因為那天早餐沒吃什麼,午餐太餓就吃得太快又太飽,吃完沒多久還馬上躺平睡午覺…結果食物都沒消化才會這樣…這才驚覺到長期臥床腸胃真的蠕動變超慢的啊…。
這次胃絞痛跟宮縮應該沒什麼關係(胃絞痛的時候宮縮還有稍微減緩讓我可以調降藥劑),會宮縮主要還是發炎感染的問題,後期CRP發炎指數確實降下來之後,宮縮也跟著減緩下降了。
在產房安胎需要絕對的休息,所以有訪客限制一次只能2個親友來訪,不過我們是沒有告訴很多親友。
我從入住到出院住了這麼多天倒是對產房裡面的環境非常陌生…因為都卡在病房裡,偶爾出去做檢查也都是換小床被推來推去的,完全沒有方向感,只能靠老公的講法以及以下照片稍微了解一下了。
安胎只能躺著也不能坐太直(一開始護士看到你坐太高都會幫你把床降下來…,後期宮縮比較減緩穩定之後,才比較沒那麼嚴格。),我根本無法看書或打電腦(手一直舉著會超酸,有時候打針很痛也根本動不了…)每天都被卡在那張床上不見天日,頂多只能左右翻個身,要是一直很無聊,心情很不好,真的會很厭世…產婦要維持愉快、平靜的心情,徹底放鬆讓宮縮早日穩定才能早日回家,所以想辦法找能做的事,打發時間就非常重要了。
醫院裡的烏龜們~不見天日的日子,老公在外面透氣時還會拍外面的景色給我看
因為躺著吃飯、上廁所都要花比以前久的時間,一開始除了聽音樂,連看個韓劇都常常被中斷,只能一直滑手機(一直看重複的動態會膩,而且滑久手也會很酸啊),住習慣之後,才比較能抓出時間來好好看韓劇;比較不無聊之後,時間也是一天一天就過去了…(後期除了看韓劇,也常常花時間在找附近的美食。)
想要用電腦打字什麼的,因為姿勢非常詭異,根本撐不了幾分鐘…只能以看韓劇為主了!
另外,主要照顧者是誰也非常重要,通常老公是最讓產婦自在的人選,再來是娘家媽媽!(自在很重要,千萬不要讓安胎的產婦不開心。)
幸好老公是在外企單位上班而且他的主管同事可以讓他連續請假來照顧我(本來還想把假留著等我生完,但這段期間卻不知不覺把今年的假給梭哈了)…越到後期,就越常有人問老公:怎麼都不用上班(老公還獲得很多護士的好評,說他把我顧得很好~他超得意的)偶爾老公要回去處理事情或者回家洗衣服整理,才會請我媽來顧一下。也幸好我媽住得近又是自己開店,時間很彈性,臨時請她過來顧一下都沒問題!只有一次老公得加班的時候,她去當媒人婆,有半天沒人顧,就只能把我可能會需要的東西都放在我拿得到的地方,要上廁所就只能請護士幫忙了~(這時候已經很後期了所以也比較習慣了。)
因為安胎通常要住多久都不知道,有產婦從17W就住院安到34W+6不能再安為止,才出院回家等產兆的;我也聽過22W去照高層次就發現子宮頸全開胎兒隨時都可能溜出來…安胎就只能頭低腳高的躺,比我痛苦多了…安了快3個月還是早產很多的~還好我住的期間還不算長,要是再久一點,也得開始因為誰來照顧或者要不要請看護等等問題一個頭兩個大了…。
病房裡床與床之間只有帘子隔著,雖然看不到別人在幹嘛,但所有聲音都是聽得到的,也會因為味道、燈光等互相干擾,共享洗手臺和廁所也不是那麼方便…。慶幸的是,我住的24晚,雙人房有一半的時間都只有我一人~而且只有8天晚上隔壁床有人,幹擾少很多,也比較不會不自在,這段期間,隔壁床總共換了3個產婦,1個進來沒多久當天就決定剖腹生產轉產後病房了也沒在這過夜;1個住了3晚,第4天突然出現狀況也是臨時去剖腹了(轉移到手術室前,超多醫護人員忙進忙出的,連我都覺得很緊張…。);1個住了5晚,好不容易找到的看護才來顧幾天,第6天就穩定可以回家休息等產兆了。
老公有時候晚上睡很熟很難叫醒,如果隔壁床晚上有人,我要起來尿尿手機又在充電的時候,就只能在老公身上綁繩子叫他起床了。
安胎期間,肚子也是一樣一天一天在變大~。不過因為我都躺著,自己根本看不到,都是聽護士或老公說的~貝果一樣活潑好動,常常胎心音會跑掉需要護士來調整儀器位置(有時護士來調整時動來動去的也會被說她也太活潑了吧!)貝果這段期間除了遊來遊去,也是不停地踢來踢去,常常被踢到接近恥骨的地方讓我感覺很怪…出院前一天又再次做婦產科的超聲波檢查,一樣一切正常~想不到這24天她就增加了400g(但我出院後量體重卻跟住院前一樣沒有變,可能肌肉萎縮太多正負值剛好抵掉)
每天看護士們輪三班,也慢慢覺得時間過很快,住了24天。也比較了解她們的工作了(一般產婦只有待產到生完2個小時的恢復期會在產房,應該無法跟她們認識太多)真的覺得產房護士們好辛苦,事情又多又雜的。需要絕對的專業,感覺人手又很不夠(才12個人在輪)!不管產婦或家屬有什麼大事小事,一定都是先找護士來處理各種疑難雜症(也不太可能直接找得到醫生),除了講解問題,還要安撫或開導產婦和家屬;要一一記錄每個產婦的狀況再定時回報給醫生,都要比主治醫生還了解每個產婦的狀況(畢竟醫生產婦太多了,沒辦法記這麼多人的)
除了定期量血壓、體溫、詢問身體狀況、調整儀器、打針給藥等,護士也需要監控陰道分泌物的狀況和顏色,所以她們交接班的時候,我有時也要掀開棉被給她們看下面有沒有分泌物…(有時候不只當班護士還有一批又一批的實習生…住院安胎可是完全沒有隱私的下面不知道被多少醫護人員看過了…常常在挑戰我的恥度極限。)
幫忙接生這一塊應該才是產房護士的專業領域,不過也伴隨著自然產和剖腹產的事前準備、開指和時間評價、聯絡醫師、後續整理等諸多雜項,而且很多時候都是非常急迫的,需要足夠的細心、耐心、靈活度以及抗壓能力才能勝任啊。
因為她們看起來都很年輕,大部分都20多歲而已,只有少數幾個是3開頭。一問之下才知道,隨著年紀越大,可能會因為健康、體力或家庭等因素不好再輪大夜,所以很多人都會換去其他單位,普遍來說在產房的職業生涯是很短暫的。
住院期間,張醫生每天都會帶人一起過來巡房(住院醫生、實習醫生、護士等,都不會自己一個人來),問我的狀況、看宮縮有變比較穩定的話,就會調降安胎點滴!張醫生是醫院最多產婦的醫生!只要他值班,護士都會比較忙(有時一天會排好幾個產婦要來生。)後期聽到他講話或腳步聲,就知道他有來上班或者忙進忙出的感覺,他都沒什麼休息每天都看得到他。不過這樣對我來說比較好,很容易找到人感覺就比較安心而且每天最期待的就是醫生來巡房,然後同意調降安胎點滴的劑量,這樣才能早日回家啊。(不過中間有7天他請假外出不在,代理的醫生就沒有每天過來了)
劑量緩慢下降的過程,也是蠻冗長的…從第6天開始調降,心裡就一直默默地想說再幾天就可以回家了,也常會跟老公說應該這禮拜就可以回家了吧!想不到這樣的念頭要重複好多好多次,從一開始滿心期待到一直落空,中間就不敢期望太高,直到最後幾天回家之日明確了起來,才又恢復興奮的感覺。
最後一天,右邊這100ml濃度的藥袋,左邊的點滴速率要降到10才可以回家
來說說住院安胎痛苦的事:
一般來說靜脈注射是4天換一次針(會連同衣服、床單一起更換)不過我的血管好像比較細針很容易跑掉,常常撐不到4天就紅腫會痛必須更換…。所以比實際住院天數多挨了好幾針…,有時換針護士還說我的血管會跑,明明就有看到摸到但下針之後卻已經跑掉沒打進血管裡只能再換位置打…。每次換針前為了好找血管得熱敷、拔完針得冰敷消腫、平常手還得做握力訓練養血管,讓血管粗一點…(護士們說很多長期安胎的媽媽也都是跟我一樣打到沒地方打…)有時候針打在比較痛的地方(手腕、手背等),真的是會讓我整隻手都無力,也時時刻刻都提醒我它的存在啊。
皮膚青腫地方已模糊處理
為了打安胎點滴,雙手都是針孔、常常這裡腫那裡痛的,還得冰敷、熱敷、做握力訓練養血管。
想尿尿去廁所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但安胎就完全不行了…因為不能下床,只能在床上使用便盆,突然要調節在床上尿尿,因為環境、姿勢都跟平常不一樣,我一開始還真的尿不太出來…有時候都要醞釀很久…。
除了上之前要請家屬幫你放上便盆(自己也要出力把屁股撐起來!),每次上完廁所都要用乾淨的棉紙和水進行衝洗再用衛生紙擦乾(自己根本無法做到…,一開始護士會教家屬怎麼衝洗,下一次就要做給護士看有沒有正確)長到這麼大上個廁所無法自理還要別人幫你把屎把尿真的很羞恥很痛苦也超麻煩的…。
懷孕本來就很頻尿了(住院期間每天晚上都要起來尿尿2次有吃安眠藥也一樣),躺在床上還有嚴重的殘尿感,常常才剛尿完就覺得還想尿或沒尿乾淨,但也尿不太出來或者只尿一點點…,所以會覺得自己想尿尿的感覺不準,常常在問說剛剛幾點尿的,好像該尿尿了…。
不能因為尿尿麻煩就不喝水…(護士也會一直說要多喝水而且打點滴其實也是很多水分進到身體裡的)更不能憋尿,憋尿容易導致宮縮,所以一定要定時排尿以免腹壓太高…(有時睡覺宮縮比較明顯,護士還會叫我起來尿尿看有沒有比較好)排尿排便都需要記錄時間給護士檢查,有時次數少一點護士還會說要多喝水多尿尿,有記錄才知道一天要尿個10~15次,就花掉很多時間和體力了…。
每次大小便都要記錄時間並打勾,老公都畫愛心,顯示為要自己找點小樂趣。
一開始排便也很困難躺著跟平常出力的方式根本不一樣…,而且在醫院動不動就有人會進病房;隔壁床有人的話,也不時就會經過我的床去廁所或洗手臺等…但也不能都積在身體裡,拉不出來就得吃軟便劑讓你不要太用力…吃軟便劑也不是可以馬上就拉,通常要吃個1~2天才會有效果。有時吃了軟便劑排比較多的話,因為便盆很淺,很容易沾的屁股都是…,便便被輾開之後味道也都會散發出來…。老公都要帶雙層口罩+擦油來避免噁心真的是辛苦他了…。為了減少這羞人的味道擴散整間病房,護士還教我們可以在便盆裡倒一點清新劑,以免太尷尬…不過還好我住的24天裡有一半的時間隔壁床都沒有人稍微有減輕一些排便的壓力。
醫院的空調雖說都會控制在一樣的溫度,但我們發現會因為外面的天氣變化裡面的溫度也差很多。
住院前幾天外面一直在下雨病房裡也超冷。晚上睡覺都會被冷醒,跟護士說的話他們會提供暖被,不過熱熱的被子也不能維持多久,所以至少都要蓋2條,也因為少動加上很冷全身就超容易抽筋的…常常睡不好…。
後來外面天氣越來越熱(雖然房間沒有窗戶我都看不到…),病房溫度也會變高,我就一直燥熱…。因為不能穿內褲就得全天候在床上墊看護墊以免排洩物或分泌物沾到床單,而看護墊有一面是防水材質所以超級不透氣的,屁股都坐的好熱常常要左右側躺變換姿勢不然很容易生褥瘡…。
後來被子蓋不住,改蓋浴巾~不過還是很燥熱~還買了一支夾式小電扇來吹
在醫院三餐也是一個問題。因為長期臥床,腸胃就會比平常蠕動的還緩慢,所以除了要營養均衡(不過護士們還是說孕婦吃想吃的心情好比較重要),一定要細嚼慢咽、少量多餐,也最好少吃蛋、豆、奶等易脹氣食物。再加上不能坐太直,喝水都一定要靠吸管,吃飯真的是比平常困難許多,很容易噎到,也常常會掉食物在我的鎖骨上…就不太敢喝熱湯或吃湯麵等食物。
躺著常常想打嗝覺得卡在喉嚨打不出來,都要稍微把頭抬高一點才能打出來,不然食物容易逆流。因為手上的點滴不時會換手,有時右手很痛還得用左手吃飯,很是麻煩…後期老公為了讓我心情好一點不時會買甜點來給我緩和一下心情(尤其是打完針痛完之後)。
一般產婦進產房都不會待太久,待產到生完幾個小時就會移動到產後病房了。所以產房裡面就沒有冰箱、蒸飯箱等設備,需要使用的話,還得繞一大圈跑去產後病房使用,非常麻煩。
另外,這家醫院的特色就是醫院餐,地下美食廣場都只有素食。裡面的星巴克等連鎖店也都不可以賣葷食…(連員工都被規定上班時間只能吃素,如被抓到吃葷的會被處罰…)所以我們當然沒有訂醫院餐,三餐都要去外面買,不知道要吃什麼還會請護士推薦,也默默地開發了一些醫院附近沒吃過的店家。
因為胎兒攝像頭整天都綁在肚子上,肚皮都會過敏發癢…,還得自備很薄的小方巾塞在鬆緊帶之下不要讓它碰到我的皮膚,不過儀器的部分無法避免久壓還是會癢…。
也因為不能下床,當然不可能洗澡,只能擦澡(點滴不會拆,所以擦澡時衣服也不能整件脫掉)每天只有這時候可以讓護士短暫的拆掉胎兒攝像頭,擦澡完再擦一下妊娠油和過敏藥(也會趁這時候伸展一下拉拉筋等)沒辦法洗澡且待在冷氣房久了,後期手腳皮膚也都好乾燥一直脫皮。
臉部一樣不能洗只能用擦的保養品也不可能擦得很齊全,躺著擦手一直懸空在那邊真的會很酸,也很容易滴得到處都是…不擦也不行,長期待在冷氣房真的會太幹…所以後來我都只有擦簡易護膚水;刷牙也一樣麻煩…躺著刷很容易噎到和噁心…漱口還是得側身稍微把身體抬高一點…。
洗頭就只能讓美容店的來幫忙洗了。之前還真的沒有在病床上洗頭過,他們裝備都好齊全啊,還有馬達可以把熱水打到蓮蓬頭上,因為我本來頭髮就易油,加上一直燥熱~大概3天就要叫人來洗頭一次了,洗頭的阿姨說有些久住或安胎的人,會撐到7-10天才洗一次,真的無法想像…。
30W1D
醫生終於宣布可以回家了!期待這天真的期待超久的。回家每2~3個小時要吃一顆安胎藥,一樣要儘量坐著躺著休息並且要仔細注意有沒有產兆(出血、破水、規則宮縮、胎動有沒有減緩等)。
住越久東西會越多…出院前的行李打包我一樣只能躺在床上
護士等老公辦好出院手續、繳完費、拿好藥,讓我吃藥之後,才把點滴拔掉(終於可以解放我充滿針孔的腫脹雙手);等我們東西都整理好確定要離開了才拆掉胎兒攝像頭,我才終於可以踏到地板。
下床第一個目的地就是只有幾步遠的廁所。久沒下床,腳真的沒力、站都站不穩、走路也真的會腳軟頭暈一定需要人扶著呢。終於不用再用便盆,感覺好開心喔,一坐到馬桶就拉了不少便便~是走了那幾步路腸胃終於有稍微活動了嗎?不過要半蹲擦屁屁腳也沒力,有點心酸…。(回家大概2天之後走路才比較正常)
隔了24天,終於離開這個病房
隔了24天,終於再次見到陽光以及窗外的世界
回家之後,終於可以好好坐著吃飯,不用掉一堆食物在鎖骨上了。
終於可以洗澡了,因為腳沒力,還得拿椅子坐著洗,而且太久沒洗了,感覺根本無法一次洗乾淨啊(覺得自己好髒)…。
終於可以稍微活動一下身體,不過全身肌肉太久沒用動不動就會抽筋…躺這麼久,很多肌肉都消掉了另外長脂肪了…因為在家還得繼續休息,除了走路會用到的肌肉,短時間內其他肌肉也難以恢復了吧。
即使回家之後還是要繼續躺好躺滿,但在自己家感覺就是不一樣,舒服很多,限制也少很多。
雖然這24天多真的蠻辛苦的,哪裡都去不了,很多計劃也都中斷了~不過為了讓貝果好好住在裡面到足月,這一切都是值得的(醫護人員總是說胎兒在媽媽肚子裡多1天就可以少住7天保溫箱。)
10天之後就要馬上回診再去測一下宮縮,希望貝果可以像現在一樣健康的長大並乖乖的住到37W以上,讓我多點時間準備她的東西(在醫院根本無法準備啊)。
文/Jamie Lin,臺灣媽媽站,不一樣的親子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