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穿和服,韓國人穿韓服,為什麼中國人沒穿漢服?
世界上有不同的國家和民族,服裝和語言是區分他們最明顯的途徑。不管時代如何改變,民族的語言跟服裝都保持著基礎的元素。例如日本的和服,韓國的韓服,還有我國少數民族的特色服飾等等。那麼我們中國人數最多的漢族,為何沒有繼承下來穿漢服的習俗呢?
其實服裝作為一個民族精神的外在體現,如果不是遭受外力的強烈衝擊,民俗不會輕易改變,為什麼中國人不穿漢服,只因這個歷史原因,導致這個傳統丟失……
中國封建王朝在清朝之前,其實就是不斷漢化的過程,而在清軍入關當家作主後,我們尊崇的漢族文化逐漸被拋棄。當時清王朝的統治者認為,要想避免步入元朝的後塵,就要把漢人馴化為滿人,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向漢人進行滿族的文化輸出,因此漢人在文化語言和服飾上都在刻意向滿人轉變。那時的清廷還實行了強制的手段,例如"移風易俗",老百姓口中最常喊的口號就是"剃髮易服"。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起初漢人強烈的反抗過,可是清廷採用了血腥的鎮壓手段,對那些不服從命令人要麼屠盡,要麼抓去街上殺雞儆猴,直到康熙登基,這起滿漢文化的較量才算消停。
漢服最大的特點是交領右衽,滿服則是長袍馬褂。從氣質上來說,漢服顯得文雅,滿服稍顯粗獷,在服飾完全轉變之後,老百姓也從抗拒變得順從,加上清朝文字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老百姓也不再力爭漢服主權的地位,最後是清廷勝利了,漢人以穿滿服、留金錢鼠尾辮為榮。
在清王朝垮臺後,新時代百廢待興時,漢服本該迎來重生的希望。可是習慣了滿清文化的漢人,又再次拒絕漢文化的回歸。這時他們拿儒學當幌子,拒絕剪辮子,拒絕換服裝。在民國初期北洋政府執政時,曾下令恢復漢服。可是接受了西方文化薰陶的進步人士們,對這一制度強烈譴責,他們憎惡舊時代,順便也憎惡漢服,他們認為漢服只有老古板才會穿。
漢服終是戰勝了滿服,卻被外國傳來的西服打敗了!新文化運動的領軍人物,他們個個西裝革履地出現在老百姓面前,一昧的炫耀外國服裝是多麼乾淨利落,將漢服貶得一文不值,有骨氣的中國人罵他們是崇洋媚外,所以後來又出現了中西結合的中山裝,看似是致敬了傳統,其實設計風格跟漢服一點關係也沒有。
當然,到了民國時期,人民獲得了自由,像吃穿住行都可以由自己決定,所以在民國的老百姓,穿的服裝五花八門,有穿漢服唱戲的,有穿馬褂拉車的,還有穿西裝旗袍約會的,但是人們從未提出統一恢復漢服的夙願,因為經過滿清將近三百年的壓迫,人們已經對漢服失去原始的熱愛了。
其實最重要的歷史原因,在於當時中國內憂外患,人們對自己的民族文化開始質疑,民族自信跌到谷底,認為西方國家的各個方面都強於我國,因為內心自卑,所以大家都在朝著西方國家的生活方式靠近。
現在我們大國復興,當我們對整個華夏歷史有了清醒的認識後,會特別崇尚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而漢服就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現!如今年輕人的觀念也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這證明我們的民族有自信了!但是穿漢服的僅限於一些小眾的漢服圈,現在如果誰穿著漢服上街,恐怕會被人當成「怪物」吧?那麼你期待未來我們中國會有漢服日嗎?
#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