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9日,德國精英委員會如期放出了最新的精英大學名單,包括10所精英大學和1個由3所大學組成的大學聯盟,喜提這一榮耀的是:
- 亞琛工大(RWTH)
- 柏林大學聯盟(由柏林自由大學、柏林洪堡大學和柏林工大組成)
- 波恩大學
- 德勒斯登工大
- 漢堡大學
- 海德堡大學
- 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
- 康斯坦茨大學
- 慕尼黑大學(LMU)
- 慕尼黑工大
- 蒂賓根大學
這10+3所精英大學是從17所符合條件並提出申請的大學和2個大學聯盟中遴選出來的。這也是一次歷時三年的漫長遴選過程的最後一節。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個時間表:
2016年6月 「精英戰略」出臺
2016年9月 「精英集群」項目招標
2017年4月 「精英集群」收到來自63所大學的195個申請
2017年9月 「精英集群」初審結果公布,88個項目入圍
2018年2月前 「精英集群」入圍項目提出正式申請
2018年9月 「精英集群」最終結果公布,來自34所大學的57個項目入選
2018年12月前 「精英大學」申請由滿足條件的19所大學/大學聯盟提出
2019年7月19日 「精英大學」遴選結果公布,11所大學/大學聯盟入選
關於去年「精英集群」遴選的具體信息可以參看我們去年的文章《「精英集群」塵埃落定,「精英大學」格局初成》。這裡再簡略解釋一下為什麼「精英大學」的候選資格來自「精英集群」:根據「精英戰略」規定,大學可以單獨、也可以組成大學聯盟來申請「精英大學」,需要滿足的條件是:單獨申請的大學,必須至少獲得兩項「精英集群」的資助;大學聯盟則必須至少獲得三項「精英集群」資助,而且其中每一所大學都要有所參與。
這次的評選仍然陣勢強大,190名評估專家(其中90%來自國外)從今年1月底到5月初實地走訪了提出申請的大學,對其進行全面考察,重點是科研,但也兼顧教學、知識轉化和基礎設施等方面,並考察大學所提出發展規劃的可行性。2019年7月16-18日,由39名成員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對上述的評估結果進行綜評,提出資助建議,7月19日提交由專家委員會和聯邦與各州文教部長組成的精英委員會通過。
由此,自「精英戰略」出臺後的第一輪精英遴選完美收官。如今德國的精英地圖如下:
不知道讀者是否還記得上幾輪的精英大學名單,我們來比較一下:
可以看到,慕尼黑大學和慕尼黑工大、亞琛工大、海德堡大學、康斯坦茨大學、柏林自由大學可謂是永遠的強者,而卡魯理工學院則是憑著實力,唯一在2012年落馬之後打了翻身仗的。波恩大學和漢堡大學作為兩所新晉,能從日益白熱化的精英競爭中脫穎而出,可謂前途一片光明。而此輪遴選首次採用的「高校聯盟」更是催生了柏林三強聯盟,為「精英」更添上重重一筆。
從今年11月1日起,這10+3所「精英大學」每年將獲得總額為1.48億歐元的資助,其中每所大學獲得資助在1000萬到2800萬歐元之間。與「精英倡議計劃」時代不同,這次斬獲「精英大學」稱號的大學原則上可以獲得長期資助,前提是它們在7年後仍能滿足新一輪「精英大學」遴選的前提條件,即在「精英集群」上攢夠項目,並通過相應的評估。而到7年以後的2026年,也還會有4個新額度可供各所大學繼續爭取。名額有限,競爭激烈,此番落選的大學並非不優秀,就看它們7年後的表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