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中美國農夫市集:人情更濃,口罩也有

2020-12-22 澎湃新聞

原創 尚毅 食通社KnowYourFood

作者按

我和家屬胖虎先生住在美國中西部大湖區的一個小鎮。本地農夫市集自創辦至今26年,我們見證了它十年的歷史。這一系列小文旨在記錄我們在市集上結識的農民的故事,以及我自己對美國農業經濟的一點觀察。

- 美 國 農 夫 市 集 筆 記 -

八百畝地的掙扎

小市場裡的倒爺風波

這些日子我們也不是每周都去市集了。去時多買些菜,隔兩三周再去。我們這個州從三月底開始實行居家令,所幸農夫市集作為「必要活動」被允許開張。

1

常來的農戶大部分還在,價格也沒變,至今沒露面的兩家通過郵件和簡訊知道他們平安。不賣農產品的商戶,比如磨刀的,做木碗木勺衣服首飾的,不屬於「必要活動」,這段時間不能出攤。人員減少,佔地面積擴大,地上拿粉筆畫了兩米線,市集在明媚春光中顯得越發冷清。

●總是熙熙攘攘的農夫市集,一下子冷清了。

其實很多農民的生意比往年更好了。周六我們到了市集,先去小傑攤上拿事先在網上訂好的雞蛋和肉。他說現在根本忙不過來,一禮拜要宰一百多隻雞,周三上線,一天之內就訂光了。但他並不喜歡這樣埋頭掙錢的日子。他是個體育迷,我家屬胖虎以往每周見面都要和他聊聊各路球賽,如今忽然沒得可聊,「沒有棒球沒有籃球沒有橄欖球,什麼都沒有了!」兩個人互相抱怨說。

蔬菜也好賣的很,賣綠葉菜那家一早就售罄了,但他並不走,守著空攤看著過往的人,可能在等熟悉的老主顧來聊一聊。

今年春天很冷,上周還在下雪,除了水培的蔬菜和大棚裡種的以外,各家都還沒有什麼菜。但有一樣本地特產已經上市,好幾個攤位上都可以見到。這是一種名為ramp的長在林地裡的野蔥,味道近似春韭,在大湖區印第安部族的語言裡它的名字叫「芝加哥」,那座城市和那條河的名字都來自這春天第一道鮮美滋味。

這東西是野生的,產量少,每年只有春天樹木抽芽那兩三周可以吃到,一旦樹葉長滿,陽光不能穿進林間空地,它的葉子就枯死不能吃了。它在北美東部的高級餐廳裡倍受追捧。往年四月,市集剛從室內搬到室外,接著野蔥上市,是一年裡最熱鬧的幾場集,有的農民把自家的羊拉來當眾剪毛,很多大人小孩圍觀。今年的野蔥就這麼靜悄悄上市了,沒有圍觀群眾,也沒有裸體的小羊。

●Ramp、野蔥、芝加哥……是這種春季野菜的不同名字。

2

我到老凱家攤上踅摸了一會兒。他家冬天不來市集,我已經幾個月沒見到他們,雖然彼此都蒙著臉,能見到還是感覺很親切。老凱愛人戴著珍貴的N95,女兒拿圍巾遮面,老凱自己在後面遞東西打下手,什麼也沒戴。我要了兩把大蔥,一盒鴨蛋,一盒鬼子姜(一種外表似姜,口感介於土豆和荸薺之間的塊莖蔬菜),一根羊腿。

他們地裡的菜和花顯然還沒長出來,但老凱攤上永遠能擺出新鮮東西。這次他們在賣一些別致的小木頭花瓶,裡面插兩支新開的野花。我問老凱愛人這花瓶是不是他們自己做的,她說:「是我和麗貝卡(女兒)做的。三月中學校停課,我倆沒事幹了,在我們木工作坊裡琢磨,就鼓搗出這些玩意。」

●老凱愛人和女兒用枯木做的花瓶。

老凱愛人和女兒都是老師,愛人教小學,女兒在中學教「農業科學」。我以前問過麗貝卡,農業科學教些什麼?她說,有一些植物自然類內容,但最主要是農業機械,就是教孩子們開拖拉機、修拖拉機。

老凱一家可稱「農機朋克」。我們去過他家兩次,見識過他們收集的兩百多年來的農用和家用機器,印象最深的是一輛十九世紀製造的馬拉的康拜因(聯合收割機)。老凱不僅收集這些機器也修復它們、保養它們。他有身後把自己農場變成博物館的意思。

但收藏這些老掉牙的東西不全為將來展示給別人看,還有別的想法。「咱們過現在這種生活要依賴多少自己搞不懂的東西?別看一個個牛逼哄哄,一停電全傻眼。將來碰上大災難怎麼辦?得有人記著這些知識,記著沒有網沒有電的日子怎麼個過法。」這是去年十月我們聊天時他說的,在這個多難的春天我常想起這些話。

●這是今天康拜因的祖先,貝爾收割機,只靠畜力。圖 | 網絡

3

老凱一家大概是我最不擔心的人了。他們在市集上也一向很受歡迎,鮮花蔬菜雞鴨牛羊他們什麼都有,這樣賣不出去可以賣那樣。但並非所有的農戶都能在這段時間盈利。許多擁有大片土地的農民甚至不能自給自足。記得以前去老凱家,沿路都是美國鄉間常見的單調農田。老凱說,他的鄰居不是種大豆就是種玉米。這些單一經營的農戶原本就很依賴政府的農業補貼和農業保險,經濟衰退的時候他們更加脆弱。

三月份各州開始居家令之後,很快再現了大蕭條時的景象:每天百萬加侖的牛奶被倒掉,新鮮的蔬菜直接在田裡堆肥······這實際上體現了現代社會的物質生產和流通在平日是多麼不可思議的高效。農產品的生產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既不能說啟動就啟動也不能說停就停,不易保鮮的牛奶和蔬果被巨量生產出來,平日裡可以通過一個順暢的物流網絡迅速運送到需要它們的地方被吸收消耗,這就象一個城市複雜的下水管道,平時少有人去注意它們,但注意到的人必定會讚嘆驚異。

●受疫情影響,美國有些奶農不得不傾倒牛奶。圖片|網絡

美國人總體來說在外和居家消耗的食品差不多一半一半,外食的消耗還要稍多一點,所以從農場到快餐店、餐廳、學校、遊輪和各類娛樂場所原本有固定的物流渠道,當這些場所被一齊關閉,儘管超市需求增加,如此大規模的貨物流通要瞬間改道哪有那麼容易。在銷售鏈條暫時斷裂的當口,高效的生產仍在繼續,必定會在一段時間內造成大量浪費。

現代生活所依賴的不只有電和網,社會與經濟組織的複雜性也遠非任何個人可以控制和理解。也因為經濟活動太過複雜,沒有人能說清自己的生活與多少外人,多少外國人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聯繫。川普「抗疫」之中不忘棒打移民,他一直堅信移民少了,美國人的工作機會就多了。問題是移民,特別是非法移民做的工作,美國人願不願意去做?如果換由美國人來做了,效率會下降多少,成本和價格會提高多少,美國人自己能不能接受?

拉裡是我們市集生意最好的菜農,他家孩子多幫工多,夫妻倆也極能幹,但每年夏天他們都要請四個墨西哥人來幫忙種菜。他們很守規矩,每年為這四人申請農業用工籤證,給他們買保險,麻煩極了。好在年年走這趟程序,而且是同樣四個人,有個套路可循。

市集上還有一位賣水果的老巴。我有一次問他,他地裡幾千棵蘋果樹,要多少人摘這些蘋果?他伸兩根指頭:「兩個墨西哥人,十個禮拜摘完。」我問他是否也要為這兩人辦籤證,他神秘的笑一下,「不用辦,人已經在這兒了,自己走過來的。」

●拉美裔移民是美國農業的重要勞動力,其中包括大量「非法」移民。圖 | 網絡

拉裡和老巴不僅是農民也是精明的生意人。每年夏天美國無數高中生大學生想找暑期工,而拉裡不遠千裡非要從墨西哥找人必定有他的道理。不知今年夏天他那四位師傅還能不能過來,老巴這兩位又能不能安全的留下?

瘟疫自然會加深排外情緒,但瘟疫也可以成為一次教育機會,讓一部有無數零件飛速運轉的機器停一停,讓社會暫時簡化,讓有心人可以看清是誰在做著「必要工作」,他們是否得到了公正的待遇。

十四世紀中期黑死病開始橫行歐洲造成勞動力短缺,十五世紀西歐和義大利的農業手工業勞力工資大漲,而東歐對農民的剝削和控制反而變本加厲。對比一下東西歐此後的發展軌跡,兩種策略的後果如何不必贅述。問題在於,這樣一場動蕩之後,一個社會如何選擇今後的軌道,它是否願意誠實的復盤,共同去反思。

●尼德蘭畫家老彼得·勃魯蓋爾(Pieter Bruegel the Elder)於1562年創作的木板油畫《死亡的勝利》是描繪黑死病的代表作品。

4

我們市集的老託是川普的支持者,我很好奇他在做什麼。年初他剛找了個活,跟朋友一起把舊房車修理翻新再拿去賣,每天早上四點幹到下午三點,回家趁天黑前還能幹點農活,那是他喜歡的生活,那段時間他人也顯得格外精神。現在這份工必定不保,不知他狀態如何。他會去參加抗議居家令的示威遊行麼?會聽福克斯新聞的話藐視病毒,指著我們的口罩哈哈大笑麼?

●4月份,川普支持者在美國多地示威遊行,抗議居家令。圖片|網絡

周六去市集前胖虎給老託發了個簡訊,請他給我們帶幾磅牛臉,我們一個護士朋友想吃胖虎做的咖喱牛臉,現在只有他家有賣。他回信說,「終於有你們的消息了,好幾周不見你倆出現,我都擔心了。牛臉給你們帶,沒問題。」 到了市集我和胖虎分頭買菜,我經過老託攤位,互相招招手,只見他乖乖戴著個碎花布口罩。

「老託怎麼樣了?」回到車裡我問胖虎。

「閒不住,倆禮拜前還飛了趟田納西。」

「他飛田納西幹什麼?」

「買舊貨車開回來翻新。他說機場現在根本沒人,五個工作人員幫他辦託運。」

「託運什麼?」

「他的槍唄,他出門一定要帶槍,上飛機就託運。」

「What the f**k!」 聽得我直翻白眼。

「他還問咱們口罩誰做的,我說是克裡斯蒂娜(我們市集上一個做針線活的女人)給縫的。他說口罩生意現在肯定特別好,我說她的口罩是送給大家的,願意給錢就給,沒錢可以不給。他說那女人可不富裕,拿她的東西得給錢!」

這話倒說的極是。克裡斯蒂娜自己不是農民,只是常年在市集幫工。禮拜六早上六七點鐘就要來幫著搭棚卸貨,然後一站一上午,聽說工錢五十元上下。年初我發現她開始佔用農民攤位一個角落賣些自己織的襪子和用舊T恤舊仔褲做的包,設計和做工談不上多麼巧妙精緻,但樸實得讓人喜歡。比如一條大號仔褲,剪掉兩條褲腿,屁股部位加兩條背帶正好可以縫一個包,結實耐用,還有兩個屁股兜可以裝零錢。

●克裡斯蒂娜在市集幫工,長桌上左邊幾個布口袋裡是她為大家縫製的口罩,右邊兩個筐裡是野蔥「芝加哥」。

三月底紐約時報開始有文章教大家用舊衣物縫製布口罩,而且有樣圖可以列印出來,直接用紙樣剪裁。四月初美國疾控中心建議民眾在公共場所佩戴布口罩減緩病毒傳播,並建議不要購買外科或更高級別的口罩,把它們留給醫護,超市銷售人員,以及其他無法在家工作的人。三月中旬,超市裡完全沒有人戴口罩,四月再去時,超過百分之八十的人都遮著臉了。

我們本來打算自己縫兩個口罩,但我對針線活太怵了,寒假時補兩條褲子補的氣急敗壞。關鍵時刻我們及時想起了老克,她有縫紉機!一發簡訊,她說已經縫製了一些拿到市集去了。她還在改進設計和剪裁,並且到處搜尋關於口罩濾芯的資料,什麼樣的材質能過濾百分之幾的細微顆粒,都有出處,還要我們查資料核對。

●美國掀起了一股自製口罩風潮。圖 | 網絡

5

口罩完工,我們約了個日子去取,在她住的公寓樓外隔開幾米站著聊。當時我們已經兩周沒有去市集了,很想念朋友們和那每周一聚的儀式。問她是否還去幫工,她說雖然有些害怕但還是要去的,不光為掙錢,要見到大家,聊一聊,心裡才踏實,「周六早上的市集就跟咱們這些人的教堂一樣。」

口罩是法蘭絨裡子,棉布面,中間夾層可以自己加濾芯。兩個完工的口罩各裝在一個舊T恤做的小布袋裡,塞一份她列印出來的洗護說明和濾芯材質建議。回家拿肥皂一搓,太陽一曬就消毒了,可以一直用。

於是我們戴著老克的口罩去了市集,好象穿著新衣服去教堂。回來以後用「芝加哥」炒了香腸,鮮美異常,胖虎做了咖喱牛臉。護士朋友休息日過來,帶了她自己做的燕麥蘋果派和野蔥奶酪,迅速交換食物,在院子裡保持距離聊一會,就這樣完成了一次特殊時期的短暫聚會。克裡斯蒂娜郵件追過來叫我們寫口罩使用反饋,讓她可以改進。

前兩天,本州居家令已經結束,限制在慢慢放開,但市集未必能在短時間內重新熱鬧起來。危機還遠遠沒有過去,近在咫尺的未來也無法預測,但普通人總有自己的應對,也總有彼此可以依靠。

●顧客在市集上耐心地相隔兩米等待買菜(左),不知何時才能恢復疫情前的熱鬧場景(右)。

- 這是食通社第 220 篇原創 -

作者

尚毅

農夫市集老主顧,在美國中西部的一所大學任教。

圖片

除說明外均由作者提供

編輯:天樂

版式:木又寸

原標題:《疫中美國農夫市集:人情更濃,口罩也有》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美國農夫市集筆記:農民老凱
    原創 尚毅 食通社Foodthink 來自專輯美國農夫市集筆記作者按我和家屬胖虎先生住在美國中西部大湖區的一個小鎮。本地農夫市集自創辦至今26年,我們見證了它十年的歷史。
  • 武昌「農夫市集」開集,土雞蛋香瓜2小時「秒」光
    6月24日,端午節前夕,武昌廉政文化公園門庭若市、熱鬧非凡,武昌區中華路街第五期「農夫市集」在這裡舉行,助力新洲貧困戶銷售特色農副產品。「我這個土雞蛋是山裡正宗土雞下的蛋,純天然養殖,從來不吃飼料,只餵玉米、麥麩和青草。」57歲的方取勝一邊向前來諮詢的市民熱情推介,一邊掏出手機,播放自己拍攝的土雞生活的原生態環境短視頻。
  • 常天樂: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十年
    消失已久的「散打」概念也重新回到人們視線裡,人們可以用家裡用過的瓶子來購買市集售賣的環保洗潔精、洗手液或是沐浴液等液體產品……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很多攤位都提供各種散裝的食物,集友們會自帶容器來散打,價格也更實惠!
  • 紐約「綠色市集」充滿當地感的美國農夫市集 產地新鮮直送
    聯合廣場的「綠色市集」(Greenmarket)又稱為「農夫市集」(Farmers Market),其實紐約還有其他的農夫市集,但就屬聯合廣場的這個最有名、規模也最大。
  • 安徽:「新農人」用農夫市集連接城市和鄉村
    農夫市集裡銷售的品類豐富的農產品。新華社記者汪海月攝新華社合肥12月7日電(記者汪海月)天剛擦亮,50歲的農場主孫鳳嵐忙著將剛從地裡摘下還沾著泥土的白蘿蔔、綠油油的菠菜和辣椒裝進車廂,準備驅車前往離農場約20公裡遠的合肥市中心,參加一月一次的農夫市集。
  • 展現鄉村創意生活 農夫市集被「搬」上了商場
    廈門網訊(記者沈偉彬)農作物被「搬」上了商場,市民可以更近距離感受鄉村生活了。日前,「歡樂樹天空農場農夫市集開集儀式暨第二期鄉見兩岸主題沙龍」在灣悅城天空農場舉辦,市民在鬧市裡體驗了一把農家樂。
  • 武昌第二期「新農夫市集」開售 助力扶貧村農產品銷售
    武昌第二期「新農夫市集」開售助力扶貧村農產品銷售人民網武漢12月28日電28日上午,武漢市武昌區第二期「新農夫市集」在糧道街泛悅匯廣場開集,一大批新洲區貧困村的生態養殖農產品和純手工製作土特產吸引了附近市民爭相購買。
  • 有機農夫市集 信任能不能撐住他們的未來?
    種植的每個步驟中,他都要嚴格記錄和測量。每天一大早,他都要到棚裡檢查幾千株草莓的生長情況。摘掉所有植株新長出來的匍匐莖,防止其消耗過多養分。然後進行日常管理,包括開風口、澆水、摘老葉、觀察病蟲害情況等。他給大棚通風降溫也有講究。平時會詳細記錄溫度和光照時間,幾點開始降溫,幾點能升到多少度,據此給大棚開風口。開一會兒還要再關上,不然降溫太快。
  • 沭陽:衝破「人情網」「無禮」情更濃
    然而,今年的畢業季和升學季,沭陽卻沒有大擺「升學宴」「謝師宴」,沒有觥籌交錯,沒有推杯換盞,也沒有出現互相攀比、鋪張浪費等現象,但相反的卻是「無禮」情更濃。那麼,面對曾經令人繞不開、衝不出的「人情網」,沭陽是如何破解的?抓早動快,凝聚共識樹立一盤棋思想重情義、講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講排場、比闊氣等陋習,讓傳統美德變了味。
  • 「新農夫市集」火爆開市,「土味」十足賣得歡
    「新農夫市集」火爆開市,「土味」十足賣得歡 2019年12月28日 16:17 來源:長江網 &nbsp&nbsp&nbsp&nbsp長江網12月28日訊
  • 農夫市集線上開售!中華路街帶貨7000斤
    我要300斤豆絲」「您好,我來700斤餈粑」「我們公司訂50份雞蛋」近日來武昌區中華路街駐東門村工作隊員徐光明的電話響個不停臨近年關,為進一步拓寬困難群眾增收渠道、提高村民生產積極性,中華路街搭建消費扶貧對接平臺,在線上開展「農夫市集」活動,積極在轄區機關、企業和社區中廣泛宣傳東門村農副食品,並組織機關職工、企業員工和社區居民登記需求
  • 綠色跨界的趣味體驗 歡樂樹天空農場農夫市集聖誕活動本周五開啟
    廈門網訊 由廈門空中美學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九七華夏鄉村文旅、建發灣悅城主辦,海峽雲頂(廈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協辦的天空農場農夫市集聖誕活動即將於12月20日(本周五)在建發灣悅城五樓歡樂樹天空農場開啟
  • 周末去逛農夫市集以食改變潮流
    忘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知不覺中,日本超市裡陳列的蔬菜與水果的包裝紙上,在印有「我們生產的農產物」這樣的文字的同時,也登上了生產者的照片與名字。現在這種做法已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在此之前我們都不在乎這些蔬菜與水果的產地與生產者而直接購買,放入嘴裡。
  • 新北推平雙溪深度「小旅行」 慢活農夫市集成特色
    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5月21日推出「平雙溪小旅」,首度將雙溪農夫市集列為必走特色,可與耕種者面對面了解,並體驗在地新鮮有機蔬食,也請來自新加坡的新北旅遊大使Renzze(圖)代言。來源:臺灣「中央社」  中新網5月22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今天推出「平雙溪小旅」,首度將雙溪農夫市集列為必走特色,可與耕種者面對面了解,並體驗在地新鮮有機蔬食。  觀光旅遊局表示,平雙溪小旅行優惠價499元(新臺幣,下同),限量2000個名額,即日起開放報名,歡迎民眾至新北市觀光旅遊網或雄獅旅行社行程網頁報名。
  • 應對濃霾,怎樣選口罩和空氣淨化器
    這是一篇已經發過的老文,本不願重複發文,無奈身處北方,濃霾頻襲,為了能給沒有看過這篇內容的新老朋友提供點參考,看過的朋友,就當再溫習一次吧。——以下為之前提煉的原文--在如此長時間的濃霾環境裡,吸入PM2.5是無法避免的,能做到的,只是怎樣少吸入。快速應對的解決方案拋不開兩樣,戶外戴口罩,室內用空氣淨化器。我們今天就來武裝點知識,怎麼選這兩樣。先說口罩。現在說口罩,言必3M,我們也從3M開始。3M是美國企業,它的口罩執行的是美國標準。
  • 臺盟中央:兩岸同胞攜手抗疫彰顯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
    (抗擊新冠肺炎)臺盟中央:兩岸同胞攜手抗疫彰顯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中新社北京3月23日電 臺盟中央近日指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兩岸同胞守望相助,攜手抗疫,再次深刻體現「兩岸一家親」,彰顯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牽動兩岸同胞的心。
  •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戰「疫」華人醫生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戰「疫」華人醫生中新社北京6月10日電 題: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戰「疫」華人醫生作者 吳侃日前,在美國明尼蘇達州St.John's Hospital,「有時也會感覺疲憊和沮喪,比如上周我的一個新冠肺炎患者去世了,一個月的搶救也沒能留住他……」有一天,李英傑在重症監護室的牆上看到一幅患者的畫,畫中是一個身著防護服的天使,還有一行字「Our Hero」。「這畫給了我很多力量,也激勵我繼續與病毒鬥爭。」
  • 我在美國的抗「疫」日記
    ,行色匆匆的人們戴上了口罩,眼神中充滿了對彼此的戒備與疏離。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為遠方家人、朋友、師長和同學的安危而憂心;我為祖國受難而痛心;遠在異國他鄉,我跑遍了大街小巷卻沒有買到一個口罩,我為自己的渺小和無力而傷心。然而,病毒無情,人間有大愛,當所有人都在憂心忡忡,舉足無措的時刻,我們的黨和政府及時做出響應,號召全國人民眾志成城,積極「抗疫」。白衣天使逆行而上,義無反顧扛起了愛的橋梁,這是赤字之心的感恩之情,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之心。
  • 美國拒絕批准進口中國KN95口罩,美媒:決定背後有「政治原因」
    KN95口罩也已經開始出現在美國零售店中。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3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FDA這麼做存不存在政治層面的考慮?毫無疑問是存在的。美國政府,尤其是軍方近期很明確地表明了一個立場,即要利用此次美國應對疫情的過程擺脫對中國醫療材料及設備的依賴,乃至擺脫對中國的依賴。這種觀點毫無疑問地表明,美國的政策存在政治、安全等因素的考量。
  • 在偏見與歧視中參與美國抗疫 華人草根拼盡全力
    二 風聲漸緊,春晚被取消了2月,中國疫情很嚴重,但在美國一點聲音都沒有。我們通過各種形式支援中國,沒有想到過如果發展到美國會怎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中國醫療物資缺乏帶來的desperate(絕望)。很多華人團體都在支持國內的抗疫活動,購買了很多口罩寄回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