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天樂: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十年

2020-12-17 中國民航雜誌

農夫這個詞,或許帶著一點「書面」的感覺,也從名字上代表著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對於農友們的尊重——在市集組織者常天樂看來,農民是真正的「城市英雄」,他們是重要的社會角色,提高農民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融合感,也一直是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努力的方向。

天福園生物多樣性農莊的主理人張志敏老師也是最早組織參與市集的生產者。張志敏老師是國內最早從事有機農業的先行者之一。CNEX推出的紀錄片《食為天》(網上可以找到,有中英文字幕)的主角就是她。

CHANG TIANLE AND BEIJING FARMERS' MARKET

常天樂: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十年

文|Rose

圖|北京有機農夫市集

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召集人常天樂

每周二在三裡屯那裡花園、周末在公益西橋華聯購物中心、紫竹橋香格裡拉、CBD新國貿飯店等商場或購物中心,北京有機農夫市集都會成為一場「流動的盛宴」,吸引不少人駐足流連。如今,市集一周平均要在不同場地舉辦兩至三次城市趕集活動。即便如此,有時農友們帶來的農產品還會在兩三個小時內賣空。除了市集的固定集友,許多人或許是偶然機會來到市集,但也一定會被市集新鮮有趣的活動和美味產品所吸引。

【三裡屯·那裡花園】農夫市集現場,每周二11:00-14:00舉行

每月初,市集都會在微博和微信公眾號上公布這個月的趕集地點與時間。到了「趕集日」,農友們帶著自家遵循生態種植原則的新鮮果蔬或是農副產品前來擺攤兒,而城市裡的消費者們則被鼓勵帶著自己的「趕集三寶」——購物袋、飯盒、水杯前來吃喝購物和聊天。無論是在市集上美美地吃喝一頓,還是隨手減塑,使用環保袋或重複利用塑膠袋購買農產品,這三寶都是環保趕集的重要裝備。市集還鼓勵人們捐出自己不用的廢舊袋子,讓這些袋子在市集裡得到新生。消失已久的「散打」概念也重新回到人們視線裡,人們可以用家裡用過的瓶子來購買市集售賣的環保洗潔精、洗手液或是沐浴液等液體產品……

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很多攤位都提供各種散裝的食物,集友們會自帶容器來散打,價格也更實惠!

集友會捐贈二手購物袋給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回收循環使用

集友把平日家裡攢的水果網套、冰袋、雞蛋盒、氣泡袋、包裝填充物、紙箱、泡沫箱帶到北京有機農夫市集上,可以給農友循環使用!那些你丟掉的快遞包裝,在這裡都是搶手貨!

常天樂形容市集是一個非常好玩的特殊場域。在這裡,無論是從事生態農業生產的農友還是城市裡的消費者,他們的社會構成都非常廣雜,農戶裡有開著奧迪為消費者送貨的,也有普通農民和城市返鄉青年,消費者裡有明星、海歸、全職媽媽,也有學生和退休老人。對於市集來說,大家能夠在一起面對面交流,建立理解和信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北京有機農夫市集資深集友豌豆主動在市集志願「市集導覽員」,為第一次來趕集的集友認真介紹每一位農友的食物和故事。

信任與監督

市集的特殊之處在於,這裡所售賣的農副產品,全部來自於遵循生態種植理念的小農戶手中。這裡雖然沒有一個「有機認證」標籤,但是通過建立PGS(參與式保障體系),市集鼓勵農戶之間、消費者與農戶之間的監督與交流。這也是因為,對於生產規模有限的小農戶來說,獲取有機認證是一件成本高到遙不可及的事情。

【崇文門·合景摩方購物中心】農夫市集現場

常天樂形容,市集建立的信任體系基於「群眾運動式」的核查方式:消費者可以去農戶家檢查,農友也可以去,大家相互評議。每一個參與市集的小農戶,都首先要經過市集的組織者、志願者去田裡親自考察。當然,這些考察都只能針對農場的基礎設施和農場主的基本種植理念,無法提供科學檢測或全部環節的檢驗結果。

市集組織PGS拜訪一墩青農場

「透明是市集最重要的基礎,消費者在市集上與食品的生產者面對面,聽他們講述、品嘗他們生產的食物,從彼此陌生變成相熟的老朋友。對於農戶來說,在一段彼此信任的友誼中,朋友會帶來更多的朋友。如果這種信任因為一次作假受到了質疑,那你不僅會失去客戶,還會失去朋友。對於消費者來說,你吃的東西來自一位你認識的農戶,只要願意,隨時都可以跑到他家裡去看他的農業生產方式,這就是信任的基礎。」常天樂說。

這種模式有點像是「小農區塊鏈」,一切都在於一個圈子中的互相印證。

【紫竹橋·香格裡拉飯店】農夫市集現場

常天樂認為,市集其實聚集了全北京最精明的一群消費者。首先,他們了解什麼才是真正好的農產品,並且願意走進市集親自甄別挑選和花相對較高的價格購買它們。他們其中許多人也會仔細與農戶攀談問詢,了解農戶的農業作業模式和生產過程,甚至會提出苛刻的問題與批評,這種交流過程同時也會督促農業生產者們去完善自己的種植和銷售模式。一旦進入市集,農戶是否能夠生存下來和賺錢,則都是消費者用他們的消費來決定的。

【北京華聯公益西橋購物中心】農夫市集現場,住在北邊的鐵桿兒老集友姜阿姨跟著市集去到南城買菜。

價格與生存

許多人對於市集裡農產品的第一印象就是「貴」。這一點其實並不難理解,建立在大規模生產和化肥催生基礎上的普通農產品生長速度快、成本低廉,但它們雖然「便宜」,其背後所付出的環境和健康代價是高昂的。一棵自然、健康的果蔬能夠從土地裡生長出來,所要付出的時間、土地和人工成本,註定是相對高昂的。但是這種「昂貴」的背後,同時還隱藏著更多問題:為什麼食物就一定要是便宜的?為什麼農民的勞動就要是廉價的?為什麼他們不能賺多一點錢和過上體面的生活?

不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一棵自然、健康的果蔬能夠從土地裡生長出來,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土地和人工成本。

市集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強調農民們應有的社會地位和生存權利。許多人或許可以花幾十元購買一杯咖啡,花幾千元或上萬元買一個包包,但是花幾十元購買一盒草莓或是幾根胡蘿蔔時,就會認為「太貴了」。這背後其實牽扯著社會利益分配、消費習慣等諸多深層問題。

在食品安全受到格外關注的今天,一些社會資本和品牌也進入到了有機食品生產領域。這首先是一件好事情,因為遵循有機生產過程的農產品一定要比普通工業化生產的農產品要好。但是其「生產-收購-消費」模式如果不能夠改變,農民依然無法從中獲利。

【新國貿飯店】農夫市集現場

讓農友們真正賺到錢,是市集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市集在做的事情,其實就是在幫遵從生態種植理念的小農戶們做好Marketing(市場營銷)。」常天樂說。因為小農戶要生存,實際上需要面臨更多的困難和風險。雖然現在微店、淘寶店鋪等各種網絡銷售平臺更加便捷豐富,但是對於小農戶來說,如果沒有穩定的客戶來源,這些「工具」其實並沒有任何意義。

這也是市集一直沒有在網絡平臺上賣菜的原因——「我們幫助農友去做他們做不了的事情,我們不去賺他們能賺的錢。」常天樂說。

歷史與發展

市集的歷史說來很有趣,簡單來說,它經歷了從一個藝術項目到志願者組織,再到社會企業和公益組織的發展歷程。

2010年,一對國外藝術家夫婦麥可(Micheal)和植村惠美在北京組織了第一場有機農夫市集,彼時,沒有固定時間與目的的農夫市集,還只是關注鄉村與食物的藝術家與當地農民們共同參與的一場「行為藝術」。作為第一批志願者和消費者的常天樂,卻發現了市集的特殊意義與價值。儘管不被理解、困難重重,她和最早的幾名志願者還是繼續將市集固定和延續了下來——組織市集涉及的一些費用,甚至都是志願者們自掏腰包來支付的。

早期北京有機農夫市集活動現場合影:植村繪美、Caroline Merrifield、Michael Eddy、常天樂(左至右)

早期北京有機農夫市集活動現場

在市集剛開始的階段,常天樂和志願者們「不拿一分錢做了三年」,中間有環保基金會為這個「草根小組織」資助了一筆錢,市集才得以短暫僱用了一個全職員工,然而半年後工資便再發不出來了。市集組織者也在探索如何讓市集能夠堅持初衷,並同時經營下去。在不斷探索中,市集也開始幫外地農友代賣農產品,2013年,市集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家門店;2016年,參與成立了合一綠色公益基金會;2017年,創辦傳播和倡導可持續食物體系的網絡平臺「食通社」……

2013年,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在三元橋·鳳凰商街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家社區門店【集室】

2016年,參與成立了合一綠色公益基金會;2017年,創辦傳播和倡導可持續食物體系的網絡平臺「食通社」

從最初的不被理解到有了自己的微博、網絡共享學習小組和今天的眾多鐵粉兒,縱觀有機農夫市集走過的近十年光陰,理想與現實似乎一直在鬥智鬥勇、親密相伴。

市集目前的收入來源主要來自農友們的「趕集金」,根據生產規模每月幾百到千元不等,以及自有兩家實體店鋪和一家微店的營業收入。兩家實體店鋪相當於從合作小農戶手裡進貨生態農產品,再直接進行銷售的「農夫菜店」。在有了營收後,市集還向農友們開放了「小額貸款」(其實相當於預付當年貨款)。因為市集組織者們發現,許多農友在年初需要租地、購買農具,或是蓋大棚時往往面臨很多經濟困難。通過這種方式,市集也進一步鼓勵和支持城市返鄉青年的工作。「我們會優先考慮返鄉青年作為貸款對象。」常天樂說。

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快樂返鄉青年農場創始人黃利峰

北京有機農夫市集戀鄉農場創始人——年輕的返鄉青年夫婦溫志強&任盈盈

除了城市裡受過高等教育的「返鄉青年」,現在越來越多在生產一線的普通農民也開始轉型加入到生態種植的隊伍中。這是因為,農民們在生產一線,對工業化種植模式帶來的問題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這些「覺醒的農民」,其實比城市裡的消費者更加理解恢復土地、進行生態種植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北京有機農夫市集組織實踐了40多年的有機農業專家Denis和農戶、消費者進行交流學習,在小柳樹農園為大家親自示範怎麼堆肥減少草害,怎麼觀察土壤結構,怎麼翻地不破壞土壤,綠肥怎麼種效益最高。

在近十年的時間裡,市集的組織者、農戶、客戶甚至定位,其實一直處在變化之中。目前,市集已經超出了原有的單一身份——為農友做有機農業培訓,組織農友和消費者的經驗分享會、傳播生態種植理念,組織二者建立社會互助體系CSA,也和中國農業高校和三農問題專家進行學術合作,輔助學術領域設計田野調查問卷和對接農戶等。

北京有機農夫市集,或許是一個獨特、小眾、無法複製的存在,在過去的近十年時間裡,它確確實實匯集了許多關注農民,農村、農業問題以及食物的人,來來往往,共同成長。

圖 | 四月天、靈泉、小樹、食通社、市集農友、市集工作人員等

文 | Rose

微信製作 | 靈泉

《中國民航》雜誌 & 官方微信

相關焦點

  • 有機農夫市集 信任能不能撐住他們的未來?
    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召集人常天樂表示,「吃的東西不應該是汙染地球的。保護環境是種責任,如果地球在我們手裡搞砸了,那我們怎麼對得起下一代人呢?」她希望消費者不單付錢買食物,更能思考食物生產與環境的關係。  在這個市集上,買家和賣家逐漸形成價值共識——共同關注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
  • 武昌「農夫市集」開集,土雞蛋香瓜2小時「秒」光
    6月24日,端午節前夕,武昌廉政文化公園門庭若市、熱鬧非凡,武昌區中華路街第五期「農夫市集」在這裡舉行,助力新洲貧困戶銷售特色農副產品。「我這個土雞蛋是山裡正宗土雞下的蛋,純天然養殖,從來不吃飼料,只餵玉米、麥麩和青草。」57歲的方取勝一邊向前來諮詢的市民熱情推介,一邊掏出手機,播放自己拍攝的土雞生活的原生態環境短視頻。
  • 安徽:「新農人」用農夫市集連接城市和鄉村
    農夫市集裡銷售的品類豐富的農產品。新華社記者汪海月攝新華社合肥12月7日電(記者汪海月)天剛擦亮,50歲的農場主孫鳳嵐忙著將剛從地裡摘下還沾著泥土的白蘿蔔、綠油油的菠菜和辣椒裝進車廂,準備驅車前往離農場約20公裡遠的合肥市中心,參加一月一次的農夫市集。
  • 疫中美國農夫市集:人情更濃,口罩也有
    本地農夫市集自創辦至今26年,我們見證了它十年的歷史。這一系列小文旨在記錄我們在市集上結識的農民的故事,以及我自己對美國農業經濟的一點觀察。- 美 國 農 夫 市 集 筆 記 -▼八百畝地的掙扎小市場裡的倒爺風波這些日子我們也不是每周都去市集了。
  • 綠色跨界的趣味體驗 歡樂樹天空農場農夫市集聖誕活動本周五開啟
    廈門網訊 由廈門空中美學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九七華夏鄉村文旅、建發灣悅城主辦,海峽雲頂(廈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協辦的天空農場農夫市集聖誕活動即將於12月20日(本周五)在建發灣悅城五樓歡樂樹天空農場開啟
  • 美國農夫市集筆記:農民老凱
    原創 尚毅 食通社Foodthink 來自專輯美國農夫市集筆記作者按我和家屬胖虎先生住在美國中西部大湖區的一個小鎮。本地農夫市集自創辦至今26年,我們見證了它十年的歷史。
  • 武昌第二期「新農夫市集」開售 助力扶貧村農產品銷售
    武昌第二期「新農夫市集」開售助力扶貧村農產品銷售人民網武漢12月28日電28日上午,武漢市武昌區第二期「新農夫市集」在糧道街泛悅匯廣場開集,一大批新洲區貧困村的生態養殖農產品和純手工製作土特產吸引了附近市民爭相購買。
  • 一款來自北京本地的夏日奶酪蔬菜沙拉,你學會了嗎?
    小集決定把鮮啤吧主廚Maiker的本地小農版沙拉食譜還有兩位聊天的各種乾貨整理出來!這款沙拉「就地(市集)取材」,簡單易上手,一定難不倒市集上的各大吃貨!跟著小集學起來吧!
  • 展現鄉村創意生活 農夫市集被「搬」上了商場
    日前,「歡樂樹天空農場農夫市集開集儀式暨第二期鄉見兩岸主題沙龍」在灣悅城天空農場舉辦,市民在鬧市裡體驗了一把農家樂。  據了解,「農夫市集」是灣悅城歡樂樹天空農場推出的常態集市,期盼讓更多民眾感受其鄉村創意生活理念。記者看到,市集聚集了廈門周邊眾多鄉村農家的特色產品,涵蓋了各類鄉村元素商品和農家樂體驗。
  • 有機農業 民間意願與產業發展很難找通路
    【民間現狀:「小有機農場」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常天樂,她告訴EP環保網的身份是「北京有機農夫市集的志願發起人、農業與貿易研究所中國項目官員」。因為無論從世界範圍內,還是中國的規定,「有機」二字都必須通過嚴格的認證才能使用,所以我們姑且稱他們的農夫集市和農戶團體為「小有機集市」和「小有機農場」。
  • 「新農夫市集」火爆開市,「土味」十足賣得歡
    「新農夫市集」火爆開市,「土味」十足賣得歡 2019年12月28日 16:17 來源:長江網 &nbsp&nbsp&nbsp&nbsp長江網12月28日訊
  • 有機農場主自揭行業內幕:籠養雞蛋冒充有機雞蛋
    近一兩年,小農場出產的有機農產品(5.77,0.07,1.23%)在不少追求生活品質的白領之間頗為流行。儘管價格比市面上的蔬菜要貴上兩三倍,但是銷路都還不錯。然而,近日一位名為孫德瑋的農場主站出來爆料稱,一些所謂的有機農產品並非有機。他的一席話,攪亂了原本一池春水的有機農產品市場。
  • 新北推平雙溪深度「小旅行」 慢活農夫市集成特色
    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5月21日推出「平雙溪小旅」,首度將雙溪農夫市集列為必走特色,可與耕種者面對面了解,並體驗在地新鮮有機蔬食,也請來自新加坡的新北旅遊大使Renzze(圖)代言。來源:臺灣「中央社」  中新網5月22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今天推出「平雙溪小旅」,首度將雙溪農夫市集列為必走特色,可與耕種者面對面了解,並體驗在地新鮮有機蔬食。  觀光旅遊局表示,平雙溪小旅行優惠價499元(新臺幣,下同),限量2000個名額,即日起開放報名,歡迎民眾至新北市觀光旅遊網或雄獅旅行社行程網頁報名。
  • 好玩│商場裡的綠色環保市集藏著各種「寶藏」 - 新京報
    趕集既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在寒意來襲的深秋,去「綠時尚市集」交換二手衣物、將家裡的閒置物變寶藏,去「潮物交換空間站」交換漫威手辦、盲盒MOLLY,或者帶上「趕集三寶」光顧有機農夫市集。◆ 北京嘉裡中心→綠時尚市集「綠時尚潮人」是現代都市的新興人群,在他們的生活裡少即是多,追求質量好、耐用的物品是他們的目標,變廢為寶、循環利用是他們的技能,了解所購買的東西是從哪裡來、由誰生產的是他們愛好。
  • 有機耕作,追求本味——為什麼要給寶寶吃有機食品?
    為了給孩子找到健康乾淨的有機食材, 張映輝將北京有機農場翻了個「底朝天」, 她全身心投入對中國有機產業的獨立走訪和調查
  • 農夫市集線上開售!中華路街帶貨7000斤
    我要300斤豆絲」「您好,我來700斤餈粑」「我們公司訂50份雞蛋」近日來武昌區中華路街駐東門村工作隊員徐光明的電話響個不停臨近年關,為進一步拓寬困難群眾增收渠道、提高村民生產積極性,中華路街搭建消費扶貧對接平臺,在線上開展「農夫市集」活動,積極在轄區機關、企業和社區中廣泛宣傳東門村農副食品,並組織機關職工、企業員工和社區居民登記需求
  • 紐約「綠色市集」充滿當地感的美國農夫市集 產地新鮮直送
    這幾天無來由地想到紐約、波士頓之旅,然後腦海裡就浮現當時在紐約曼哈頓中下城區的人氣市集──「綠色市集」(Greenmarket)的情景,無比想念! 聯合廣場的「綠色市集」(Greenmarket)又稱為「農夫市集」(Farmers Market),其實紐約還有其他的農夫市集,但就屬聯合廣場的這個最有名、規模也最大。
  • 北京中關村國際美食節今晚亮相,主打深夜食堂特色美食
    從5月31日開始,第十五屆中關村國際美食節在北京中關村軟體園國際會議中心正式拉開帷幕,在歷時兩個月的時間裡,海澱區將在全域陸續舉辦美食嘉年華、美食進社區、精品美食展賣、深夜食堂、有機農夫市集、葡萄酒系列主題活動、網絡美食節、商場購物中心美食推廣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