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訊:國家外匯管理局2月27日發布專題文章表示,隨著我國金融開放程度的提高,要做好應對跨境資金雙向流動風險的政策預案,利用預調微調工具,平滑跨境資金大進大出。
第一財訊:國家外匯管理局2月27日發布專題文章表示,隨著我國金融開放程度的提高,要做好應對跨境資金雙向流動風險的政策預案,利用預調微調工具,平滑跨境資金大進大出。
同時,針對跨境人民幣資金流動規模迅速擴大這一新情況,應加強對跨境人民幣資金流動的監測分析和預警。
外管局在就「跨境資金監管」發布的第四篇專題文章中稱,我國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應按照均衡管理的要求,把好跨境資金流入和流出兩個閘門,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不斷完善跨境資金流動監管,防範跨境資金大進大出。
隨著我國對外經濟交往擴大,涉外貿易投資日趨活躍,各類經濟主體對放寬跨境資金流動限制,為適應新的形勢發展,在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同時,需要加快轉變外匯管理方式,以經濟主體為單位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做好應對跨境資金雙向流動風險的政策預案,利用預調微調工具,平滑跨境資金大進大出,不留監管盲區。
同時,隨著跨境人民幣資金流動規模迅速擴大,針對這一新情況,需要著眼長遠,完善本外幣跨境資金流動監管的體制機制,加強對跨境人民幣資金流動的監測分析和預警,加強監管部門的信息溝通和監管協作,形成監管合力。
統計顯示,2011年,人民幣跨境結算量超過2萬億元,同比增長4倍,在跨境資金流動中的比重顯著提高。
為此,外管局表示,今後一段時期,要敏銳觀察和密切跟蹤本外幣跨境資金流動形勢變化,研究跨境收支影響渠道和傳導機制,挖掘與跨境資金流動走勢相關性高、預測性好的核心指標,提高對跨境資金流動預判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並且,要加強政策儲備,做好應對跨境資金雙向流動風險的政策預案,既要完善和充實防範跨境資金大量淨流入的政策預案,也要做好防範跨境資金集中流出的政策儲備,提高監管政策的針對性和前瞻性。
另外,要堅持均衡管理,重點防範跨境異常資金流動。在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基礎上,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壓縮投機套利空間。同時,從理順外匯供求關係入手,加快培育和發展外匯市場,改進做市商做市機制,增強外匯市場自我調節、自求平衡的能力。
此外,優化體制機制,把加強本外幣跨境資金流動監管體制機制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建立監管部門對企業、銀行和個人等經濟主體的政策傳導機制;加強對金融機構的引導,注重發揮外匯指定銀行在政策傳導中的作用。
外管局還重申,要保持對「熱錢」等違法違規資金的高壓打擊態勢,嚴厲打擊地下錢莊等監管領域違法犯罪行為,加大對違法違規信息的披露力度,提高對違法違規跨境資金流動的震懾力。
外管局透露,2011年下半年尤其是4季度以來,我國外匯形勢出現顯著變化,人民幣匯率趨向均衡水平。提前要求銀行增持外匯頭寸,不僅緩解了央行當期購匯壓力,降低了銀行貨幣錯配風險,也有效平滑了2011年4季度以來銀行主動增持頭寸的過程,平抑了市場可能產生的大幅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