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原理只要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2020-12-19 免費高清壁紙大全

Spring 的骨骼架構

Spring 總共有十幾個組件,但是真正核心的組件只有幾個,下面是 Spring 框架的總體架構圖:

圖 1 .Spring 框架的總體架構圖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 Spring 框架中的核心組件只有三個:Core、Context 和 Beans。它們構建起了整個 Spring 的骨骼架構。沒有它們就不可能有 AOP、Web 等上層的特性功能。下面也將主要從這三個組件入手分析 Spring。

Spring 的設計理念

前面介紹了 Spring 的三個核心組件,如果再在它們三個中選出核心的話,那就非 Beans 組件莫屬了,為何這樣說,其實 Spring 就是面向 Bean 的編程(BOP,Bean Oriented Programming),Bean 在 Spring 中才是真正的主角。

Bean 在 Spring 中作用就像 Object 對 OOP 的意義一樣,沒有對象的概念就像沒有面向對象編程,Spring 中沒有 Bean 也就沒有 Spring 存在的意義。就像一次演出舞臺都準備好了但是卻沒有演員一樣。為什麼要 Bean 這種角色 Bean 或者為何在 Spring 如此重要,這由 Spring 框架的設計目標決定,Spring 為何如此流行,我們用 Spring 的原因是什麼,想想你會發現原來 Spring 解決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他可以讓你把對象之間的依賴關係轉而用配置文件來管理,也就是他的依賴注入機制。而這個注入關係在一個叫 Ioc 容器中管理,那 Ioc 容器就是被 Bean 包裹的對象。Spring 正是通過把對象包裝在 Bean 中而達到對這些對象的管理以及一些列額外操作的目的。

它這種設計策略完全類似於 Java 實現 OOP 的設計理念,當然了 Java 本身的設計要比 Spring 複雜太多太多,但是都是構建一個數據結構,然後根據這個數據結構設計他的生存環境,並讓它在這個環境中按照一定的規律在不停的運動,在它們的不停運動中設計一系列與環境或者與其他個體完成信息交換。這樣想來我們用到的其他框架都是大慨類似的設計理念。

核心組件如何協同工作

前面說 Bean 是 Spring 中關鍵因素,那 Context 和 Core 又有何作用呢?前面把 Bean 比作一場演出中的演員的話,那 Context 就是這場演出的舞臺背景,而 Core 應該就是演出的道具了。只有他們在一起才能具備演出一場好戲的最基本條件。當然有最基本的條件還不能使這場演出脫穎而出,還要他表演的節目足夠的精彩,這些節目就是 Spring 能提供的特色功能了。

我們知道 Bean 包裝的是 Object,而 Object 必然有數據,如何給這些數據提供生存環境就是 Context 要解決的問題,對 Context 來說他就是要發現每個 Bean 之間的關係,為它們建立這種關係並且要維護好這種關係。所以 Context 就是一個 Bean 關係的集合,這個關係集合又叫 Ioc 容器,一旦建立起這個 Ioc 容器後 Spring 就可以為你工作了。那 Core 組件又有什麼用武之地呢?其實 Core 就是發現、建立和維護每個 Bean 之間的關系所需要的一些列的工具,從這個角度看來,Core 這個組件叫 Util 更能讓你理解。

它們之間可以用下圖來表示:

圖 2. 三個組件關係

核心組件詳解

這裡將詳細介紹每個組件內部類的層次關係,以及它們在運行時的時序順序。我們在使用 Spring 是應該注意的地方。

Bean 組件

前面已經說明了 Bean 組件對 Spring 的重要性,下面看看 Bean 這個組件式怎麼設計的。Bean 組件在 Spring 的 org.springframework.beans 包下。這個包下的所有類主要解決了三件事:Bean 的定義、Bean 的創建以及對 Bean 的解析。對 Spring 的使用者來說唯一需要關心的就是 Bean 的創建,其他兩個由 Spring 在內部幫你完成了,對你來說是透明的。

Spring Bean 的創建時典型的工廠模式,它的頂級接口是 BeanFactory,下圖是這個工廠的繼承層次關係:

圖 4. Bean 工廠的繼承關係

eanFactory 有三個子類:ListableBeanFactory、HierarchicalBeanFactory 和 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但是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發現最終的默認實現類是 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實現了所有的接口。那為何要定義這麼多層次的接口呢?查閱這些接口的源碼和說明發現,每個接口都有使用的場合,它主要是為了區分在 Spring 內部對象的傳遞和轉化過程中,對對象的數據訪問所做的限制。例如 ListableBeanFactory 接口表示這些 Bean 是可列表的,而 HierarchicalBeanFactory 表示的這些 Bean 是有繼承關係的,也就是每個 Bean 有可能有父 Bean。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 接口定義 Bean 的自動裝配規則。這四個接口共同定義了 Bean 的集合、Bean 之間的關係、以及 Bean 行為。

Bean 的定義主要有 BeanDefinition 描述,如下圖說明了這些類的層次關係:

圖 5. Bean 定義的類層次關係圖

Bean 的定義就是完整的描述了在 Spring 的配置文件中你定義的 <bean/> 節點中所有的信息,包括各種子節點。當 Spring 成功解析你定義的一個 <bean/> 節點後,在 Spring 的內部就被轉化成 BeanDefinition 對象。以後所有的操作都是對這個對象完成的。

Bean 的解析過程非常複雜,功能被分的很細,因為這裡需要被擴展的地方很多,必須保證有足夠的靈活性,以應對可能的變化。Bean 的解析主要就是對 Spring 配置文件的解析。這個解析過程主要通過下圖中的類完成:

圖 6. Bean 的解析類

當然還有具體對 tag 的解析這裡並沒有列出。

Context 組件

Context 在 Spring 的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 包下,前面已經講解了 Context 組件在 Spring 中的作用,他實際上就是給 Spring 提供一個運行時的環境,用以保存各個對象的狀態。下面看一下這個環境是如何構建的。

ApplicationContext 是 Context 的頂級父類,他除了能標識一個應用環境的基本信息外,他還繼承了五個接口,這五個接口主要是擴展了 Context 的功能。下面是 Context 的類結構圖:

圖 7. Context 相關的類結構圖

(查看 圖 7 的清晰版本。)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 ApplicationContext 繼承了 BeanFactory,這也說明了 Spring 容器中運行的主體對象是 Bean,另外 ApplicationContext 繼承了 ResourceLoader 接口,使得 ApplicationContext 可以訪問到任何外部資源,這將在 Core 中詳細說明。

ApplicationContext 的子類主要包含兩個方面:

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 表示該 Context 是可修改的,也就是在構建 Context 中用戶可以動態添加或修改已有的配置信息,它下面又有多個子類,其中最經常使用的是可更新的 Context,即 AbstractRefreshableApplicationContext 類。WebApplicationContext 顧名思義,就是為 web 準備的 Context 他可以直接訪問到 ServletContext,通常情況下,這個接口使用的少。再往下分就是按照構建 Context 的文件類型,接著就是訪問 Context 的方式。這樣一級一級構成了完整的 Context 等級層次。

總體來說 ApplicationContext 必須要完成以下幾件事:

標識一個應用環境利用 BeanFactory 創建 Bean 對象保存對象關係表能夠捕獲各種事件Context 作為 Spring 的 Ioc 容器,基本上整合了 Spring 的大部分功能,或者說是大部分功能的基礎。

Core 組件

Core 組件作為 Spring 的核心組件,他其中包含了很多的關鍵類,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定義了資源的訪問方式。這種把所有資源都抽象成一個接口的方式很值得在以後的設計中拿來學習。下面就重要看一下這個部分在 Spring 的作用。

下圖是 Resource 相關的類結構圖:

圖 8. Resource 相關的類結構圖

(查看 圖 8 的清晰版本。)

從上圖可以看出 Resource 接口封裝了各種可能的資源類型,也就是對使用者來說屏蔽了文件類型的不同。對資源的提供者來說,如何把資源包裝起來交給其他人用這也是一個問題,我們看到 Resource 接口繼承了 InputStreamSource 接口,這個接口中有個 getInputStream 方法,返回的是 InputStream 類。這樣所有的資源都被可以通過 InputStream 這個類來獲取,所以也屏蔽了資源的提供者。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加載資源的問題,也就是資源的加載者要統一,從上圖中可以看出這個任務是由 ResourceLoader 接口完成,他屏蔽了所有的資源加載者的差異,只需要實現這個接口就可以加載所有的資源,他的默認實現是 DefaultResourceLoader。

下面看一下 Context 和 Resource 是如何建立關係的?首先看一下他們的類關係圖:

圖 9. Context 和 Resource 的類關係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Context 是把資源的加載、解析和描述工作委託給了 ResourcePatternResolver 類來完成,他相當於一個接頭人,他把資源的加載、解析和資源的定義整合在一起便於其他組件使用。Core 組件中還有很多類似的方式。

Ioc 容器如何工作

前面介紹了 Core 組件、Bean 組件和 Context 組件的結構與相互關係,下面這裡從使用者角度看一下他們是如何運行的,以及我們如何讓 Spring 完成各種功能,Spring 到底能有那些功能,這些功能是如何得來的,下面介紹。

如何創建 BeanFactory 工廠

正如圖 2 描述的那樣,Ioc 容器實際上就是 Context 組件結合其他兩個組件共同構建了一個 Bean 關係網,如何構建這個關係網?構建的入口就在 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 類的 refresh 方法中。這個方法的代碼如下:

清單 1. 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refresh

這個方法就是構建整個 Ioc 容器過程的完整的代碼,了解了裡面的每一行代碼基本上就了解大部分 Spring 的原理和功能了。

這段代碼主要包含這樣幾個步驟:

構建 BeanFactory,以便於產生所需的「演員」註冊可能感興趣的事件創建 Bean 實例對象觸發被監聽的事件下面就結合代碼分析這幾個過程。

第二三句就是在創建和配置 BeanFactory。這裡是 refresh 也就是刷新配置,前面介紹了 Context 有可更新的子類,這裡正是實現這個功能,當 BeanFactory 已存在是就更新,如果沒有就新創建。下面是更新 BeanFactory 的方法代碼:

清單 2. AbstractRefreshableApplicationContext. refreshBeanFactory

這個方法實現了 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 的抽象方法 refreshBeanFactory,這段代碼清楚的說明了 BeanFactory 的創建過程。注意 BeanFactory 對象的類型的變化,前面介紹了他有很多子類,在什麼情況下使用不同的子類這非常關鍵。BeanFactory 的原始對象是 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這個非常關鍵,因為他設計到後面對這個對象的多種操作,下面看一下這個類的繼承層次類圖:

圖 10. 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 類繼承關係圖

(查看 圖 10 的清晰版本。)

從這個圖中發現除了 BeanFactory 相關的類外,還發現了與 Bean 的 register 相關。這在 refreshBeanFactory 方法中有一行 loadBeanDefinitions(beanFactory) 將找到答案,這個方法將開始加載、解析 Bean 的定義,也就是把用戶定義的數據結構轉化為 Ioc 容器中的特定數據結構。

這個過程可以用下面時序圖解釋:

圖 11. 創建 BeanFactory 時序圖

(查看 圖 11 的清晰版本。)

Bean 的解析和登記流程時序圖如下:

圖 12. 解析和登記 Bean 對象時序圖

(查看 圖 12 的清晰版本。)

創建好 BeanFactory 後,接下去添加一些 Spring 本身需要的一些工具類,這個操作在 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 的 prepareBeanFactory 方法完成。

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 中接下來的三行代碼對 Spring 的功能擴展性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前兩行主要是讓你現在可以對已經構建的 BeanFactory 的配置做修改,後面一行就是讓你可以對以後再創建 Bean 的實例對象時添加一些自定義的操作。所以他們都是擴展了 Spring 的功能,所以我們要學習使用 Spring 必須對這一部分搞清楚。

其中在 invokeBeanFactoryPostProcessors 方法中主要是獲取實現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接口的子類。並執行它的 postProcessBeanFactory 方法,這個方法的聲明如下:

清單 3.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postProcessBeanFactory

它的參數是 beanFactory,說明可以對 beanFactory 做修改,這裡注意這個 beanFactory 是 ConfigurableListableBeanFactory 類型的,這也印證了前面介紹的不同 BeanFactory 所使用的場合不同,這裡只能是可配置的 BeanFactory,防止一些數據被用戶隨意修改。

registerBeanPostProcessors 方法也是可以獲取用戶定義的實現了 BeanPostProcessor 接口的子類,並執行把它們註冊到 BeanFactory 對象中的 beanPostProcessors 變量中。BeanPostProcessor 中聲明了兩個方法: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 分別用於在 Bean 對象初始化時執行。可以執行用戶自定義的操作。

後面的幾行代碼是初始化監聽事件和對系統的其他監聽者的註冊,監聽者必須是 ApplicationListener 的子類。

如何創建 Bean 實例並構建 Bean 的關係網

下面就是 Bean 的實例化代碼,是從 finishBeanFactoryInitialization 方法開始的。

清單 4. 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finishBeanFactoryInitialization

從上面代碼中可以發現 Bean 的實例化是在 BeanFactory 中發生的。preInstantiateSingletons 方法的代碼如下:

清單 5. 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preInstantiateSingletons

這裡出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 Bean —— FactoryBean,可以說 Spring 一大半的擴展的功能都與這個 Bean 有關,這是個特殊的 Bean 是一個工廠 Bean,可以產生 Bean 的 Bean,這裡的產生 Bean 是指 Bean 的實例,如果一個類繼承 FactoryBean 用戶只要實現他的 getObject 方法,就可以自己定義產生實例對象的方法。然而在 Spring 內部這個 Bean 的實例對象是 FactoryBean,通過調用這個對象的 getObject 方法就能獲取用戶自定義產生的對象,從而為 Spring 提供了很好的擴展性。Spring 獲取 FactoryBean 本身的對象是在前面加上 & 來完成的。

如何創建 Bean 的實例對象以及如何構建 Bean 實例對象之間的關聯關係式 Spring 中的一個核心關鍵,下面是這個過程的流程圖。

圖 13.Bean 實例創建流程圖

(查看 圖 13 的清晰版本。)

如果是普通的 Bean 就直接創建他的實例,是通過調用 getBean 方法。下面是創建 Bean 實例的時序圖:

圖 14.Bean 實例創建時序圖

查看 圖 14 的清晰版本。)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建立 Bean 對象實例之間的關係,這也是 Spring 框架的核心競爭力,何時、如何建立他們之間的關係請看下面的時序圖:

圖 15.Bean 對象關係建立

(查看 圖 15 的清晰版本。)

Ioc 容器的擴展點

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讓這些 Bean 對象有一定的擴展性,就是可以加入用戶的一些操作。那麼有哪些擴展點呢?Spring 又是如何調用到這些擴展點的?

對 Spring 的 Ioc 容器來說,主要有這麼幾個。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BeanPostProcessor。他們分別是在構建 BeanFactory 和構建 Bean 對象時調用。還有就是 InitializingBean 和 DisposableBean, 他們分別是在 Bean 實例創建和銷毀時被調用。用戶可以實現這些接口中定義的方法,Spring 就會在適當的時候調用他們。還有一個是 FactoryBean 他是個特殊的 Bean,這個 Bean 可以被用戶更多的控制。

這些擴展點通常也是我們使用 Spring 來完成我們特定任務的地方,如何精通 Spring 就看你有沒有掌握好 Spring 有哪些擴展點,並且如何使用他們,要知道如何使用他們就必須了解他們內在的機理。可以用下面一個比喻來解釋。

我們把 Ioc 容器比作一個箱子,這個箱子裡有若干個球的模子,可以用這些模子來造很多種不同的球,還有一個造這些球模的機器,這個機器可以產生球模。那麼他們的對應關係就是:BeanFactory 是那個造球模的機器,球模就是 Bean,而球模造出來的球就是 Bean 的實例。那前面所說的幾個擴展點又在什麼地方呢?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對應到當造球模被造出來時,你將有機會可以對其做出適當的修正,也就是他可以幫你修改球模。而 InitializingBean 和 DisposableBean 是在球模造球的開始和結束階段,你可以完成一些預備和掃尾工作。BeanPostProcessor 就可以讓你對球模造出來的球做出適當的修正。最後還有一個 FactoryBean,它可是一個神奇的球模。這個球模不是預先就定型了,而是由你來給他確定它的形狀,既然你可以確定這個球模型的形狀,當然他造出來的球肯定就是你想要的球了,這樣在這個箱子裡你可以發現所有你想要的球。

Ioc 容器如何為我所用

前面的介紹了 Spring 容器的構建過程,那 Spring 能為我們做什麼,Spring 的 Ioc 容器又能做什麼呢?我們使用 Spring 必須要首先構建 Ioc 容器,沒有它 Spring 無法工作,ApplicatonContext.xml 就是 Ioc 容器的默認配置文件,Spring 的所有特性功能都是基於這個 Ioc 容器工作的,比如後面要介紹的 AOP。

Ioc 它實際上就是為你構建了一個魔方,Spring 為你搭好了骨骼架構,這個魔方到底能變出什麼好的東西出來,這必須要有你的參與。那我們怎麼參與?這就是前面說的要了解 Spring 中有哪些擴展點,我們通過實現那些擴展點來改變 Spring 的通用行為。至於如何實現擴展點來得到我們想要的個性結果,Spring 中有很多例子,其中 AOP 的實現就是 Spring 本身實現了其擴展點來達到了它想要的特性功能,可以拿來參考。

Spring 中 AOP 特性詳解

動態代理的實現原理

要了解 Spring 的 AOP 就必須先了解動態代理的原理,因為 AOP 就是基於動態代理實現的。動態代理還要從 JDK 本身說起。

在 Jdk 的 java.lang.reflect 包下有個 Proxy 類,它正是構造代理類的入口。這個類的結構入下:

圖 16. Proxy 類結構

上圖發現最後面四個是公有方法。而最後一個方法 newProxyInstance 就是創建代理對象的方法。這個方法的源碼如下:

清單 6. Proxy. newProxyInstance

這個方法需要三個參數:ClassLoader,用於加載代理類的 Loader 類,通常這個 Loader 和被代理的類是同一個 Loader 類。Interfaces,是要被代理的那些那些接口。InvocationHandler,就是用於執行除了被代理接口中方法之外的用戶自定義的操作,他也是用戶需要代理的最終目的。用戶調用目標方法都被代理到 InvocationHandler 類中定義的唯一方法 invoke 中。這在後面再詳解。

下面還是看看 Proxy 如何產生代理類的過程,他構造出來的代理類到底是什麼樣子?下面揭曉啦。

圖 17. 創建代理對象時序圖

其實從上圖中可以發現正在構造代理類的是在 ProxyGenerator 的 generateProxyClass 的方法中。ProxyGenerator 類在 sun.misc 包下,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他的源碼。

假如有這樣一個接口,如下:

清單 7. SimpleProxy 類

代理來生成的類結構如下:

清單 8. $Proxy2 類

這個類中的方法裡面將會是調用 InvocationHandler 的 invoke 方法,而每個方法也將對應一個屬性變量,這個屬性變量 m 也將傳給 invoke 方法中的 Method 參數。整個代理就是這樣實現的。

Spring AOP 如何實現

從前面代理的原理我們知道,代理的目的是調用目標方法時我們可以轉而執行 InvocationHandler 類的 invoke 方法,所以如何在 InvocationHandler 上做文章就是 Spring 實現 Aop 的關鍵所在。

Spring 的 Aop 實現是遵守 Aop 聯盟的約定。同時 Spring 又擴展了它,增加了如 Pointcut、Advisor 等一些接口使得更加靈活。

下面是 Jdk 動態代理的類圖:

圖 18. Jdk 動態代理的類圖

上圖清楚的顯示了 Spring 引用了 Aop Alliance 定義的接口。姑且不討論 Spring 如何擴展 Aop Alliance,先看看 Spring 如何實現代理類的,要實現代理類在 Spring 的配置文件中通常是這樣定一個 Bean 的,如下:

清單 9. 配置代理類 Bean

配置上看到要設置被代理的接口,和接口的實現類也就是目標類,以及攔截器也就在執行目標方法之前被調用,這裡 Spring 中定義的各種各樣的攔截器,可以選擇使用。

下面看看 Spring 如何完成了代理以及是如何調用攔截器的。

前面提到 Spring Aop 也是實現其自身的擴展點來完成這個特性的,從這個代理類可以看出它正是繼承了 FactoryBean 的 ProxyFactoryBean,FactoryBean 之所以特別就在於它可以讓你自定義對象的創建方法。當然代理對象要通過 Proxy 類來動態生成。

下面是 Spring 創建的代理對象的時序圖:

圖 19.Spring 代理對象的產生

Spring 創建了代理對象後,當你調用目標對象上的方法時,將都會被代理到 InvocationHandler 類的 invoke 方法中執行,這在前面已經解釋。在這裡 JdkDynamicAopProxy 類實現了 InvocationHandler 接口。

下面再看看 Spring 是如何調用攔截器的,下面是這個過程的時序圖:

圖 20.Spring 調用攔截器

以上所說的都是 Jdk 動態代理,Spring 還支持一種 CGLIB 類代理,感興趣自己看吧。

Spring 中設計模式分析

Spring 中使用的設計模式也很多,比如工廠模式、單例模式、模版模式等,在《 Webx 框架的系統架構與設計模式》、《 Tomcat 的系統架構與模式設計分析》已經有介紹,這裡就不贅述了。這裡主要介紹代理模式和策略模式。

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原理

代理模式就是給某一個對象創建一個代理對象,而由這個代理對象控制對原對象的引用,而創建這個代理對象就是可以在調用原對象時增加一些額外的操作。下面是代理模式的結構:

圖 21. 代理模式的結構

Subject:抽象主題,它是代理對象的真實對象要實現的接口,當然這可以由多個接口組成。ProxySubject:代理類除了實現抽象主題定義的接口外,還必須持有所代理對象的引用RealSubject:被代理的類,是目標對象。Spring 中如何實現代理模式

Spring Aop 中 Jdk 動態代理就是利用代理模式技術實現的。在 Spring 中除了實現被代理對象的接口外,還會有 org.springframework.aop.SpringProxy 和 org.springframework.aop.framework.Advised 兩個接口。Spring 中使用代理模式的結構圖如下:

圖 22. Spring 中使用代理模式的結構圖

$Proxy 就是創建的代理對象,而 Subject 是抽象主題,代理對象是通過 InvocationHandler 來持有對目標對象的引用的。

Spring 中一個真實的代理對象結構如下:

清單 10 代理對象 $Proxy4

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原理

策略模式顧名思義就是做某事的策略,這在編程上通常是指完成某個操作可能有多種方法,這些方法各有千秋,可能有不同的適應的場合,然而這些操作方法都有可能用到。各一個操作方法都當作一個實現策略,使用者可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策略。

下面是策略模式的結構:

圖 23. 策略模式的結構

Context:使用不同策略的環境,它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不同的策略實現類來完成所要的操作。它持有一個策略實例的引用。創建具體策略對象的方法也可以由他完成。Strategy:抽象策略,定義每個策略都要實現的策略方法ConcreteStrategy:具體策略實現類,實現抽象策略中定義的策略方法Spring 中策略模式的實現

Spring 中策略模式使用有多個地方,如 Bean 定義對象的創建以及代理對象的創建等。這裡主要看一下代理對象創建的策略模式的實現。

前面已經了解 Spring 的代理方式有兩個 Jdk 動態代理和 CGLIB 代理。這兩個代理方式的使用正是使用了策略模式。它的結構圖如下所示:

圖 24. Spring 中策略模式結構圖

在上面結構圖中與標準的策略模式結構稍微有點不同,這裡抽象策略是 AopProxy 接口,Cglib2AopProxy 和 JdkDynamicAopProxy 分別代表兩種策略的實現方式,ProxyFactoryBean 就是代表 Context 角色,它根據條件選擇使用 Jdk 代理方式還是 CGLIB 方式,而另外三個類主要是來負責創建具體策略對象,ProxyFactoryBean 是通過依賴的方法來關聯具體策略對象的,它是通過調用策略對象的 getProxy(ClassLoader classLoader) 方法來完成操作。

結束語

本文通過從 Spring 的幾個核心組件入手,試圖找出構建 Spring 框架的骨骼架構,進而分析 Spring 在設計時的一些設計理念,是否從中找出一些好的設計思想,對我們以後程序設計能提供一些思路。接著再詳細分析了 Spring 中是如何實現這些理念的,以及在設計模式上是如何使用的。

通過分析 Spring 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示就是這套設計理念其實對我們有很強的借鑑意義,它通過抽象複雜多變的對象,進一步做規範,然後根據它定義的這套規範設計出一個容器,容器中構建它們的複雜關係,其實現在有很多情況都可以用這種類似的處理方法。

雖然我很想把我對 Spring 的理解完全闡述清楚,但是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有什麼不對或者不清楚的地方大家還是看看其源碼吧。

轉載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Spring SPI和Spring Boot SPI - 第345篇
    相關歷史文章(閱讀本文前,您可能需要先看下之前的系列
  • 這可能是對 Spring 事務原理講解最透徹的文章了
    Spring事務的基本原理首先澄清一個誤點:Spring本身是沒有事務一說的,資料庫對事務的支持才是Spring事務的本質。假設我們經常使用的MySQL資料庫不提供事務功能,毫無疑問Spring也就無法提供事務功能了。
  • 快速創建 Spring Cloud 應用的 Spring Initializr 使用及原理
    我們將對軟體工程的抽象層次自上而下進行切分,會得到如下的幾個層級:行業、解決方案、應用、功能、組件;明顯的, start.spring.io 目前只能提供組件級別的支持。再將組件這層展開,會發現這樣一個生命周期:組件引入、組件配置、功能開發、線上運維。 start.spring.io 也只實現了「組件引入」這一功能。
  • 金字塔原理-看這一篇就夠了~
    金字塔原理》,這本書主要幫我們解決兩大問題:思維混亂、邏輯不清,通過學習金字塔原理,加以練習,你可以做到想清楚、說明白。產品經理需要擁有清晰的邏輯思維和良好的寫作能力,每每要問該如何提升這些能力時,估計就會有人推薦你看《金字塔原理》,這本書主要幫我們解決兩大問題
  • 戚風蛋糕和海綿蛋糕傻傻分不清楚,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戚風蛋糕和海綿蛋糕傻傻分不清楚,看這篇文章就夠了。蛋糕的種類多種多樣,大致上分為重油類、乳沫類、戚風類,此外還有慕斯蛋糕、巧克力蛋糕、芝士蛋糕等等,平時我們提的比較多的蛋糕是戚風類的戚風蛋糕和乳沫類的海綿蛋糕,有很多人傻傻分不清楚這兩種蛋糕,泰羊媽媽剛開始接觸的時候也是一臉懵圈的樣子。
  • (單點登錄)跨域SSO看這篇文章就夠了:概念鋪墊篇
    不過今天突然發現自己的一個學弟有篇頗為不錯的文章。便把它發了出來,希望更多的朋友可以少走彎路。因為篇幅過長,所以這裡把一個系列拆分成多個部分。當前部分暫時定位為:SSO前置概念鋪墊篇。後續將有:伺服器篇 + 前端/客戶端篇正文一:SSO體系結構SSOSSO英文全稱Single Sign On,單點登錄。SSO是在多個應用系統中,用戶只需要登錄一次就可以訪問所有相互信任的應用系統。
  • 教妹學Java:Spring基礎篇
    本篇文章就打算通過我和三妹對話的形式來學一學「Spring 的基礎」。教妹學 Java,沒見過這麼放肆的標題吧?「語不驚人死不休」,沒錯,本篇文章的標題就是這麼酷炫,不然你怎麼會點進來?我有一個漂亮如花的妹妹(見上圖),她叫什麼呢?我想聰明的讀者能猜得出:沉默王三,沒錯,年方三六。
  • 帶妹學Java:Spring基礎篇
    「語不驚人死不休」,沒錯,本篇文章的標題就是這麼酷炫,不然你怎麼會點進來?我有一個漂亮如花的妹妹(見上圖)。父母正考慮讓她向我學習,做一名正兒八經的 Java 程式設計師。我期初是反對的,因為程式設計師這行業容易掉頭髮。但家命難為啊,與其反對,不如做點更積極的事情,比如說寫點有趣的文章教教她。
  • spring的工作原理介紹
    Spring的工作原理就是讓一個對象的創建不用new就可以自動的生產,在運行時與xml Spring的配置文件來動態的創建對象和調用對象,而不需要通過代碼來關聯Spring的概念Spring是一種多層的J2EE應用程式框架,其核心就是提供一種新的機制管理業務對象及其依賴關係
  • 五星教學原理:讀懂這篇文章就可以了
    那就是五星教學有教的部分,也就是第三步示證新知,而學習科學則是只講有效的學,沒有講教的部分,因此兩者存在著這點差異,其他的,基本上可以認為兩者講的是一件事。————————————————————————既然五星教學原理這麼有效,又有學習科學作為佐證。那麼五星教學原理到底該怎麼用呢?
  • 5篇文章,讓你學會金字塔原理(1)
    如果你身處現代文明社會,在某個思考人生的寂靜深夜幡然醒悟,想看幾本書提升自己,我相信相當一部分書單會提到《金字塔原理》。這本並不是揭秘金字塔建造原理的書,像勵志背四級單詞時的abandon一樣無法避開。
  • 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這篇文章將解答你的各種疑惑~—— 01 ——準備階段到底要不要到西班牙讀語言?無數的成功申請案例護航,各種疑難雜症學姐們都見過,全程跟蹤到你順利拿到籤證~境外服務篇境外當地接機初到西班牙,不會坐地鐵,打車擔心語言不通?
  • 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我們做出合適選擇時會得到獎勵,做出不切當選擇時會受到懲罰,這也是我們來適應環境的方式。如今,我們可以利用強大的計算能力,在軟體中對這個具體過程進行建模,這就是強化學習。最近,Algorithmia博客上的一篇文章,從基礎知識、決策過程、實際應用、實踐挑戰和學習資源五個方面,詳細地介紹了強化學習。
  • Spring AOP看這篇就夠了
    徹底理解 aspect, join point, point cut, advice看完了上面的理論部分知識, 我相信還是會有不少朋友感覺到 AOP 的概念還是很模糊, 對 AOP 中的各種概念理解的還不是很透徹. 其實這很正常, 因為 AOP 中的概念是在是太多了, 我當時也是花了老大勁才梳理清楚的.
  • 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對於羽毛球手膠選擇也是羽毛球愛好者很喜歡的一個話題,那麼羽毛球手膠到底該如何選擇呢?下面就講一講我的心得體會。目前市面上再出售的手膠種類我大致分成四種:磨砂手膠,覆膜粘性手膠,龍骨手膠,毛巾膠。
  • Spring Boot中使用Mockito進行Web測試 - 第339篇
    相關歷史文章(閱讀本文前,您可能需要先看下之前的系列👇)國內最全的Spring Boot系列之三2020上半年發文匯總「值得收藏」Slf4j的前世今生之java日誌框架演化歷史 - 第334篇SpringBoot框架開發的優秀的項目「值得收藏學習」 - 第335從Spring整合第三方框架學習Spring Boot - 第336篇Mock工具之Mockito - 第337篇
  • 選窗簾,看這篇文章就夠了——窗簾選購指南
    騎行路上,有位讀者發給滾叔一篇文章,大意是講窗簾行業水深坑多之類的,她說看了這篇文章之後,她覺得更加茫然了,生怕自己上當受騙。網上這類熱文很多,大多是一個套路,看似中立善意的提醒裝修者,其實並不怎麼懂行,要麼為了博個眼球,要麼對裝修行業一知半解,誇大其詞居多的。
  • Enough用法知多少,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這是「解憂英語作文館」的第48篇原創文章。「堅持原創的公眾號不到7%,你真的很有眼光。」Enough是英語學習過程中一個很常用的單詞,但卻很容易用錯。(我們有足夠的錢來買這棟房子)Do we have enough pens for everyone? (我們的鋼筆夠每個人用嗎?) 但卻不能說We have money enough to buy this house.
  • 詳解SpringCloud中RabbitMQ消息隊列原理及配置,一篇就夠!
    二、RabbitMQ原理介紹如圖所示:各組件意義如下:三、RabbitMQ應用RabbitMQ包依賴(spring-boot-starter-amqp):rabbitmq已經被spring-boot做了整合訪問實現。spring cloud也對springboot做了整合邏輯。所以rabbitmq的依賴可以在spring cloud中直接使用。
  • 車主快看,汽車玻璃水加多少就夠了?這篇文章來給你答案!
    車主快看,汽車玻璃水加多少就夠了?這篇文章來給你答案!汽車的玻璃水加多少才夠,這個是特別有意思的一個問題,其實汽車的玻璃水家用車一般的都是在四升左右,但是不同的車型也是不一樣,一般的那種成瓶的玻璃水是兩升一瓶,兩瓶差不多就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