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預防應力性骨折 需要多補鈣縮短步幅

2020-12-15 網易體育

網易體育5月15日報導:

應力性骨折是較為普遍的傷病之一,而小腿和腳是最容易發生應力性骨折的部位。面對應力性骨折,跑者該怎麼做?又該如何預防呢?


應力性骨折,也就是在骨骼的表面出現輕微的裂痕,小腿和腳的蹠骨是應力性骨折的高發部位。當跑者連續幾周甚至幾個月內過度增加訓練強度和訓練量時,就容易導致應力性骨折。在此過程中,肌肉酸痛和僵硬也會變得嚴重。

紐約市的運動醫學醫生喬丹·邁特茲表示,應力性骨折起始於應激反應。「當骨骼開始腫脹時,應激反應或者應激損傷就會發生。如果症狀越來越嚴重,而跑者對此置之不理,應激反應或應激損傷就會惡化成完全的應力性骨折。」

如果跑者懷疑自己患有應力性骨折,邁特茲建議跑者先從三個方面進行自我判斷。一是疼痛。當某一塊骨骼觸動時就疼痛,可能就是應力性骨折。比如懷疑腳底有應力性骨折,可以進行單腿跳躍,落地時感到格外的疼,應力性骨折的可能性比較大。

二是腫脹。假如蹠骨出現了應力性骨折,那麼腳背就會出現腫脹,和另外一隻腳作對比的話,你會發現腫脹非常明顯,平時能看到的靜脈可能看不到了。

三是跑姿的改變。應力性骨折的疼痛會讓跑者不由自主的改變跑姿,以適應身體的疼痛。如果跑者強行按照正確跑姿,結果卻因為疼痛而無法堅持時,很可能就是應力性骨折。

關於應力性骨折的治療,在此不做贅述,現代醫學對付這樣的傷病輕而易舉。有一點需要說明,出現應力性骨折之後並不意味著完全不能運動,邁特茲建議跑者可以進行遊泳或者騎自行車等低衝擊力運動來保持身體的健康水平。

在對於應力性骨折的預防方面,邁特茲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要緩慢的延長跑步距離。如果你目前的長跑距離不超過10公裡,那麼就不要一下子把長跑延長至20公裡。原則上,每周的跑步距離延長量不超過上一周的10%。

二是縮短步幅,加快步頻。每分鐘跑160-180步是比較合理的,能夠大大降低受傷風險。如果每分鐘低於160步,說明跑的過慢或者步幅過大。

三是要攝入充足的鈣。骨量減少或者骨質疏鬆,通常是由於缺鈣引起的,它們會讓患應力性骨折的風險增大。跑者應確保每天至少攝入1000毫克的鈣。

本文來源:網易跑步 作者:換寶 責任編輯:楊碩_NS4396

相關焦點

  • 蹠骨應力性骨折恢復需4-12周 4個措施可預防
    症狀蹠骨應力性骨折早期的主要症狀就是腳痛。出現骨折的部位,當觸摸時感覺柔軟,可能是由於腫脹所致。耽誤治療的話,可能會演變為完全骨折。致病原因和腿部其他區域的應力性骨折一樣,蹠骨應力性骨折絕大多數是由於跑者在短時間內急劇增加跑步距離或者跑步強度所致。另外,體內缺鈣或者生物力學有瑕疵,也會增加受傷風險。患有骨質疏鬆症或者骨關節炎的跑者,出現蹠骨應力性骨折的概率更高。
  • 運動時降低應力性骨折風險的5種方法
    我們知道運動中的受傷會給訓練帶來不便,其中應力性骨折需要六到八周的時間才能治癒,而且這種骨折比你想像的要普遍得多。跑步的女性中有五分之一會在生活中的某個時候出現應力性骨折。實際上,與男性相比,女性發生應力性骨折的風險要高兩倍。女性處於較高風險的原因是由於多種因素,包括女性的骨密度相對於男性較低,並且她們的荷爾蒙成分不同。
  • 大體重的奧尼爾很少受傷,姚明相對瘦一點,為何卻應力性骨折了?
    而罪魁禍首就是應力性骨折了。連續2年遭受到應力性骨折,這也讓姚明無法繼續職業生涯,從而選擇了退役。而說到姚明的受傷歷史,就是從他增重開始的。那麼那時候更大體重的奧尼爾一直打到了39歲才退役,整個職業生涯很少受傷。那麼相對瘦一點的姚明,為何卻應力性骨折了呢?
  • 熟詞明解:經常在NBA中聽到的「應力性」骨折到底是什麼?即將超越詹...
    應力性骨折摧毀了多位NBA球星未來超級「大帝」有可能終將敗於此傷:2014年NBA選秀狀元大熱門「大帝」喬爾-恩比德被確診為右腳應力性骨折,他計劃在美國時間本周五接受手術治療,為此恩比德會缺席接下來所有試訓,甚至當時的選秀大會,最終大帝缺席了新秀的前兩個賽季。
  • 女跑者BMI低於19 患應力性骨折風險大增
    這就意味著,對於女性跑者來說並非體重越低就越好。這項研究來自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者發現當女性跑者的BMI低於19時,和BMI高於19的跑者相比,她們患應力性骨折的風險較大,而且遭遇應力性骨折後需要恢復的時間也會更長。
  • 髖關節疼痛易被誤診 跑者須加強髖部屈肌
    網易體育8月17日報導:髖關節疼痛是很多運動員常遭遇的傷病之一,特別是跑者。那麼,髖關節疼痛是如何引起的呢?跑者又該如何預防和治療呢?
  • 六大常見跑步損傷,成因及處理預防方法
    經常跑步的跑友們,多數都有受傷的經歷,那麼到底是怎麼個「多」法呢? 作為一個對自己負責的跑者,熟識幾種常見的傷病症狀和處置方法已成為成熟跑者的必備技能。
  • 長期跑步不傷膝,跑者需要關注4點內容
    2.縮短步幅,提高步頻。新手剛開始跑步時,比較容易大步幅跑步,這樣很容易造成小腿超過膝蓋,導致著地時膝蓋過於伸直。這樣地面給的反作用力就會全部作用於膝蓋,對膝蓋造成極大的損傷。膝蓋疼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熱身不足。
  • 7人骨折,多人猝死,全是中學生!體育課,稍不注意就成了危險活動
    3天出現7例應力性骨折 「陳醫生,這已經是最近三天出現的第 7 例中學生應力性骨折了!」 4月27日,湖南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放射科 MR 技術組長周飄華與正在閱片的醫師陳婷婷討論。
  • 老年人用朗迪鈣補鈣,除了預防骨折,還有眾多好處!
    科學補鈣不但能提升骨密度,預防老年人骨折,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眾多研究資料表明,補充足量的鈣元素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控制血壓,從而達到保護心臟的作用;同時鈣元素可以限制膽汁酸通過腸道,阻斷腸道對脂肪的吸收,對控制體重,降低體脂有著積極的作用。所以,老年人保證鈣質的充分攝入,是確保身體健康的一項重要保健措施。
  • 足內翻易致4種傷病,跑者該如何應對?
    足內翻是跑者群體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也就是在跑步時腳背向外翻,腳心向內翻。引起足內翻的原因有很多,這是一種錯誤的跑步姿勢,需要跑者引起重視,儘快加以糾正。跑者可能很難發現自己屬於足內翻,但可以通過跑鞋來進行判斷。如果跑者發現自己的跑鞋外側鞋底比內側更薄,很有可能就是足內翻,因為這種情況會讓腳外側承重更多,所以鞋底磨損也更嚴重。那麼,足內翻可能會給跑者帶來哪些不好的影響呢?
  • 意外骨折正確補鈣是關鍵!骨折後到底能不能立即補鈣?
    為什麼骨折後要補鈣先看看骨折後的骨骼經歷了什麼,醫學上把骨折癒合過程分為四期。骨骼癒合的第二階段,成骨細胞需要大量增生逐漸鈣化形成骨痂。骨痂是骨折後癒合過程中形成的,類似皮膚擦破後癒合時留下的傷疤,是骨骼修復必備。
  • 老人「最後一次骨折」,骨折後半數人離世,4大預防措施要記牢
    可對於一些高齡老人來說,問題就要比這嚴重得多了。很多老年人就是因為一次意外的摔倒,導致股骨頸骨折——一種較為嚴重的髖部骨折而失去了生命。據統計,股骨頸骨折後的老年人,在1年內的死亡率高達50%。即使得到了良好的治療和護理,很多老人也無法恢復到受傷之前,他們的預期壽命也會大大縮短。
  • 3天7人骨折,全是初三學生!返校的同學切勿「報復性運動」
    近日湖南長沙某醫院在3天內接診了7名初三學生都出現「應力性骨折」對於面臨體育中考的同學來說這恐怕是個不太好的信號 「應力性骨折」是啥玩意?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深圳市坪山區中醫院)骨關節科主任李政介紹,應力性骨折又稱「疲勞性骨折」,屬於創傷性骨折一類,長時間沒有運動,如恢復運動要量力而行,逐漸增加運動量。
  • 很多骨折不需要打石膏
    原標題:很多骨折不需要打石膏   受訪專家:中日友好醫院骨一科、脊柱上頸椎中心主任 譚明生   跌倒、扭到、摔傷等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骨折。意外發生後,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打石膏」。中日友好醫院骨一科、脊柱上頸椎中心主任譚明生介紹說,其實骨折的治療方式很多,石膏固定只是其中一種。
  • 作為跑者,如何進行核心力量訓練?
    如果你想跑得更快、更遠、更健康,就需要用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態度來強化自己的肌肉。 力量訓練包括軀幹核心力量訓練、腿部力量訓練、柔韌性訓練等。其中核心力量訓練非常重要,因為任何運動都需要足夠的核心力量保證運動身體的穩定性。任何運動的技術動作都不是靠單個肌肉來完成,必須有多個肌肉群協調完成。
  • 補鈣也有技巧!吃啥多補鈣?最佳的補鈣時機是?
    「兩個頭」:一個是在新生兒期、嬰幼兒期、青春期的孩子們因生長發育的需要,對鈣的攝入需求較大;另一個是老年期,因鈣流失明顯增多,故需要在外源性補充更多的鈣質。「一個中段期」是指女性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一個人擔負著「兩個人」的營養重任,需要額外添加鈣的攝入。 【給孩子補鈣的七個建議】 1.把握好補鈣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