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生了孩子之後,和朋友在一起時,除了會討論育兒的問題,很多人還會吐槽自己的老公,嫌自己的老公不幫忙帶娃。
很多男人會認為帶娃是女人的事,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孩子是夫妻愛情的結晶,夫妻倆需要共同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與義務,而且父親如果不陪伴孩子,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
前兩天,我和幾個寶媽在群裡聊天,當我們聊到各自的老公時,寶媽婷婷說,她的老公確實很能賺錢,但是作為一名父親來說,他根本不合格。
這句話一出,很多人也開始吐槽自己的老公,大多數的寶媽都在抱怨自己的老公不帶娃,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
現實也確實是這樣,很多寶爸下班回家後,直接躺在沙發上玩遊戲,或者是坐在馬桶上看視頻,一看能看半個多小時。
有人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喪偶式育兒」,意思是指雖然是一家三口,但是帶娃的重任全部由寶媽承擔,寶爸只管上班賺錢,從來不伸手幫忙。
其實寶爸的這種舉動,不僅會讓妻子感到傷心,而且還會讓孩子缺失了父愛,會對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兒童心理學家杜步森曾經說過,孩子的自我價值和自信,都和他與父親的關係直接相關。
男人和女人相比,並不是特別願意表達,會給孩子留下嚴厲、沉默的形象,所以很多人就忽略了父親這個角色對孩子的重要性。
其實父親身上的很多優點,是母親不所具備的,父親的這些優點,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正面的作用,能夠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父親的陪伴,這是孩子變獨立的前提條件之一,也是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
父親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會帶著孩子探索未知的世界,孩子的好奇心會得到滿足,會讓孩子的想像力變得豐富,也會變得特別有勇氣。
然而父親能給孩子帶來的這一些,是其他人無法給予的,所以說父親這個角色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而且無人可以替代。
第一種:真正的缺失
比如夫妻離婚了,孩子判給了母親,所以就不能經常見到父親,或者是父親常年出差,很少回家,還有一種原因就是父親已經離世,孩子永遠都見不到自己的父親。
在這些情況之下,孩子會感到特別的無奈,因為並不是父親故意不去陪伴孩子,而是由於很多因素導致的,如果母親不能夠把孩子教育好,孩子可能會憎恨自己的父親,從而對「父親」這個角色感到失望,可能會影響自己未來的婚姻。
第二種:主觀意識下的缺失
還有一種情況很常見,那就是我們常說的「喪偶式育兒」,這些父親並沒有和妻子離婚,也不會去外地出差,但就是不陪孩子,整天忙於工作,下班就想好好休息,不想管孩子。
這種父親對於孩子來說,是可有可無的,他的存在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孩子將來不會尊重自己的父親,還可能會覺得是自己不夠好,所以得不到父親的喜愛,導致孩子變得非常自卑。
1、多陪孩子
陪伴不等於陪著,寶爸要陪著孩子一起玩耍,給孩子講故事,帶著孩子一起畫畫,而不是孩子玩自己的玩具,寶爸自己在旁邊看手機。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要與孩子有互動,這才是高質量的陪伴。
2、多帶孩子出去走走
男性沒有太多的耐心,做事也不細心,那麼就把需要耐心和細心的事情交給寶媽,自己可以經常帶著孩子出去走走,也可以適當去外地旅遊,讓孩子開開眼界,這對於孩子的成長很有幫助,也會讓孩子感受到爸爸的愛。
總之,父親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如果孩子缺失的父愛,那麼性格可能會出現缺陷,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會伴隨孩子的一生,等孩子長大之後,父親如果想彌補就來不及了。所以趁著孩子還小,父親要多陪孩子,別讓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缺失了父愛。
我是夏橙媽咪,一名全職寶媽,經常與大家分享原創文章,希望可以幫助您解決帶娃時遇到的困難與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