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 | 我們以一種消極的態度對抗生活

2020-08-28 精神心理醫生韓效蘭








我們處在這樣的時代,日常生活過分依賴於網絡,但又感覺到現實與網絡之間有著差別,由此產生強烈的撕裂感


沒有太多選擇權,只得被動的接收世界和周圍給我們的訊息,所以不時感到局促不安,繼而產生焦慮的情緒


就像這個「生活在盒子裡的少女,被封閉狹窄的空間擠壓,沒法兒自在地表達,最終只得以消極的態度對抗生活,換句話說,也就是「妥協」


1


焦慮持續意味著什麼

焦慮症作為一種輕症的精神心理疾病,不同於抑鬱症、強迫症、精神分裂症等有那麼顯性的症狀表現。


它更像是慢性毒藥,以焦慮為引子,用漸入的方式滲透你的生活,間斷性毀掉你的健康和社交。


久而久之,你會發現不能主導自己的情緒,變得越來越沒有耐心,對待身邊的人常有急躁失控的時刻。


無法良好的表達自己,日益變差的性格,親密關係的破碎,這些事情累積在一起會擊潰你。


圖源pexels

2


什麼是焦慮症?

對於精神病學大家族來講,焦慮症不過是其中一個疾病分支的統稱,它包括多種焦慮症。


根據《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症手冊(第五版)》,焦慮症包括分離焦慮症、選擇性失語症、特定性畏懼症、社交恐懼症、驚恐症、幽閉恐懼症、畏曠症、廣泛性焦慮症等


相對來說,所有焦慮症都是較為輕症的精神病,只要及時求助專業醫師配合恰當的治療是可以完全治癒的


圖源pexels
為了幫助大家對抗焦慮症情緒,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彭軍醫師教授的幾個小技巧,來看看吧。


3




如何緩解焦慮情緒保持樂觀


樂觀的心態對於壞情緒的排解是有益的,當你對外界的判斷不準確,並且緊張缺乏信心時,不妨想像一些影視作品裡振奮人心的場景,有助於化解焦慮與不安,恢復自信


☉善用幻想


在焦慮情緒來襲的時候,幻想自己在沙灘上被涼爽的海風徐徐吹拂,或者漫步在綠意盎然的森林裡。試試看,或許收穫意想不到的效

圖源pexels
☉學會放鬆


不願意每日應對社交,那麼可以在休息日去周邊的公園、街景四處閒逛,拿著手機捕捉喜歡的風景。


發現美,認識美,利用美,可以大幅改善焦慮的程度。使你控制焦慮,而不是被焦慮掌控


☉保持睡眠充足


多休息及睡眠充足是減輕焦慮的一劑良方。雖然這並不容易辦到,因為焦慮常使人難以入眠。


但睡眠愈少,情緒將愈緊繃,更有可能發病,此時免疫系統已變弱。尋求醫生幫助改善睡眠就變得很重要。


圖源pexels


4




面對焦慮症該怎麼辦?

我們面對挫折和壓力時,焦慮是最常見的一種情緒。但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緩解,或者沒能及時意識到它,就可能會滑向焦慮障礙疾病的狀態中

因此,積極主動地學習一些緩解心理壓力的方法,能夠預防產生焦慮障礙的問題。


相關焦點

  • 你是如何對抗生活中的消極情緒的?
    小時候有學業的壓力,長大了有打工人的煩惱,還要面對育兒、養老等各種難題……學會處理生活中的消極情緒,是每個人的必修課。那麼,你是如何對抗生活中的消極情緒的?,是不是有一種「我又可以了」的感覺?!其實,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消極情緒」都是抑鬱情緒。
  • 冰菓:折木奉太郎的生活態度對管理我們的消極情緒非常有幫助
    我們在生活當中,對待一些事情總會有自己的情緒。這些情緒影響了我們的工作和學習。對於一些消極情緒,小編最喜歡奉太郎這樣的生活態度,以及這樣生活態度下的情緒。對於那些帶給我們消極情緒的人或事,就這樣雲淡風輕,平平淡淡的。那麼生活中的不愉快,不開心對我們來說也不算什麼。
  • 真正的順其自然不只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智慧
    近年來,「佛系」這個詞逐漸在年輕人中盛行起來,形容的是一種順其自然、不強求的心理狀態。佛系青年表面上看上去缺乏上進心、遇到困難容易放棄,實則是一種充滿智慧的人生態度。 如何理解呢?
  • 有一種生活態度,叫「樂觀!」
    生活就是一件件瑣事疊加而成,既有開心,又有煩惱,雖不是事事順心,但活著就要有一個樂觀的態度!樂觀的人,大多都很自信,在處理生活瑣事上遊刃有餘,不會被負面情緒所影響,消極的人,常常表現得自卑,遇事消極,總喜歡用負面情緒去考量人和事,把不如意變得更加不如意。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這也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規律,區別在於你能否用客觀的態度去面對!
  • 患病、對抗、接受、治癒,我身患焦慮症的這半年
    有時候這個世界就是很奇妙,我們曾經以為的東西,認可的價值觀慢慢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點改變。這一切都在悄然發生而卻不自知,記得曾經將這些和別人講,別人聽不明白也不會理解,於是我把這些埋藏在自己的內心。今天我決定把它全部都講出來,希望給大家一些光,讓大家可以感受到希望。
  • 什麼是焦慮症?
    這是一種社交焦慮症,可以正常與家人交談的孩子,但不會在公共場合講話,比如在學校。藥物性焦慮症Medication-induced anxiety disorder。使用某些藥物或非法藥物,或退出某些藥物,可能會引發焦慮症的一些症狀。焦慮症症狀焦慮症的主要症狀是過度恐懼或擔憂。
  • 母親幫我對抗焦慮症,生活幸福地冒泡
    你可以重拾起來,寫作會讓你活得充實些,不胡思亂想 "說起寫作,我就要提我初得焦慮症的事了:四年前,我被抽調到某部門幫忙寫材料,不知壓力太大或是寫作累怎麼的,不到三個月,我竟得了焦慮症!母親勸慰我:"醫生說了,寫作不可能是你得焦慮症的源頭,那麼多的作家,有幾個得焦慮症的?重試寫作,激起你生活的信心。"我覺得母親說的話有道理,就又開始寫作,寫作使我快樂,時間往往不知不覺過去了。寫了一段時間,我又有了文章發表,母親很欣慰,她說:"這是好的開端呢,你沒被生活打敗,你要繼續前行。"我不讀書、寫作的時候,母親陪我下樓轉轉。
  • 一個焦慮症患者的自白
    我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焦慮症患者?我們生活在一個焦慮的時代。美國焦慮症患者的比例在 18% 左右,是抑鬱症患者的兩倍。而不少非官方數據顯示,美國有數百萬帶有焦慮症狀的人——不管他們是否被確診患有「焦慮症」,都曾向醫生諮詢過各式各樣與焦慮有關的問題。想知道自己有焦慮症嗎?羅伯特乾脆給了我們 6 種常見焦慮症的表現,有其中任何一種表現,都可以被視作焦慮症:特定對象恐懼症對特定事物或情況感到恐懼,比如飛機、電梯、深水、某種動物等。
  • 哪些因素與焦慮症的形成有關呢?如該如何預防焦慮症呢?
    焦慮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與認識、應激事件等多種因素的作用有關,可以引發胸悶、出汗、運動性不安等多種症狀。焦慮症對患者的健康影響是很大的,下面對焦慮症的病因及護理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
  • 重複性消極思維:抑鬱症和焦慮症的一個重要臨床目標?
    雖然我們在治療心理健康問題的方式上取得了進展,包括作為主要循證方法的認知行為療法,但目前治療的效果仍然有限。重複性消極思維( repetitive negative thinking ,RNT)就是一種與一系列精神障礙相關的機制。RNT的特點是,以一種無效和難以控制的方式反覆去思考消極想法。
  • 與焦慮症和解
    有人說,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其實不然。因為不單單是成年人,小學生甚至都會出現焦慮,比如考前焦慮症。從出生開始,我們就被捲入了這個焦慮的時代。讀書時,我們面臨著升學壓力,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當踏入社會,成為「社畜」,則不斷接受著社會的打擊,焦慮已逐漸成為常態。
  • 這一代孩子們正在學會「消極對抗」
    英文中有個詞語「Passive-aggressive behavior」,翻譯成中文就是「消極對抗行為」。它指的是,一種間接表達消極情緒而不是公開談論並嘗試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換句話來說,就是指一個消極的人所說的和所想要做的相衝突。
  • 生活中經常出現擔心煩躁、心跳加快,很可能是焦慮症在搗亂
    生活中有時會出現擔心、煩躁、恐慌等情緒,還會伴隨心跳加快,可是去醫院檢查心電圖,卻又沒有異常,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麼就要當心了,你可能患上了焦慮症!焦慮症的症狀是什麼?有一種期待性的危險感,感到某種災難降臨,甚至有瀕臨死亡的感受。 2、軀體不適症狀 如出汗、口乾、嗓子發堵、胸悶氣短、手抖手顫、豎毛、心悸、臉上發紅髮白、噁心嘔吐、尿頻尿急、頭暈、兩腿無力、月經不調、停經、性慾減退等,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除此,還有失眠、早醒、夢魘等睡眠障礙,且頗為嚴重和頑固;此外,還可有消化功能紊亂症狀等。
  • 自我訓練如何打敗焦慮症抑鬱症
    我們知道如果我們的方法有效,訓練將會緩解抑鬱症中的剎車效應,事實也證明如此。丟掉那些消極的想法,用更客觀的、以事實為依據的方式來思考,將事實和假設分開來,用「自我交談」的方法,再輔助以訓練,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就能達到效果。一旦病人們不再有寸步難行的感覺,接下來的動機訓練自然也就不在話下了。
  • 塑造消極的人生態度
    1我將人生態度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積極的人生態度,一種是消極的人生態度。對於我來說,會更認同積極的人生態度,雖然做不到人定勝天,但我並不相信命運。中國有句老話:「人生不如意事之八九」,確實如此,生活中困難、煩惱和痛苦的時光總是多過開心、快樂的時光,若是我們決定人生就是如此,就會是這樣的痛苦。一旦我們這樣去思考,整個人的行為也會變形,有的人會及時行樂、有的人就會認命消極生活、有的人還會放棄自我。
  • 孩子看待事情的態度悲觀消極,家長不妨試試「反向思考」
    雖然男孩的話邏輯較為混亂,也有些童言無忌,但我卻看到了他內心消極悲觀的一面。我依稀記得在學生時期,校長每次演講,都將我們比作冉冉升起的太陽,散發芳香的花朵,藉以鼓勵我們要充滿鬥志和希望。年幼的孩子「世界」、「社會」、「生活」都沒有清晰的認知,每天思考的也大都是如何玩耍才能使自己更加快樂。
  • 對未知的事情充滿不安,我該如何走出焦慮症?
    (以上為後臺網友留言)01什麼是焦慮症?據多個國家的調查數據顯示,焦慮症是一種最常見的精神障礙, 其中,廣泛性焦慮症是最常見的焦慮,終生患病率估計為4.1%~6.6%。焦慮症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改變生活方式、心理行為治療、藥物治療,所有治療方法都經研究證明是有效的。
  • 焦慮、緊張不安…難道是患焦慮症?切記焦慮情緒≠焦慮症
    如今社會高速發展,人們生活與工作壓力的增大,幾乎每個人都有過焦慮情緒的體驗,但是很多人有疑問,焦慮情緒就是焦慮症嗎?其實,偶爾出現焦慮情緒是正常的,雖然這些情緒可能對我們的工作、生活造成影響,但在通常情況下,短期內就會恢復正常。
  • 遇事憂慮,萬事恐慌,焦慮症患者的自我對照
    具備以上種種情況的朋友們,小心焦慮症的悄悄到來。接下來就是焦慮症患者的自我認知和測評時間。焦慮性神經症簡稱焦慮症,以廣泛、持續性焦慮或反覆發作的驚恐不安為主要特徵的神經症性障礙,常伴有植物神經症狀和運動性緊張。
  • 順其自然,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
    往往現實中的草坪並不是全被踩壞了,只有固定的幾條線路,這說明人們並不是沒有愛護草坪的意識,而是一種對節約時間節約路程的自然想法,如果設計師們能從順其自然的角度出發,相信草坪上也沒多少被踩踏的痕跡了吧。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要懂得其自然的道理。不要總是去糾結一些無法成為現實的事情,若是時刻想著自己犯過的錯、失去的東西,那麼生活在還會有快樂可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