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處在這樣的時代,日常生活過分依賴於網絡,但又能感覺到現實與網絡之間有著差別,由此產生強烈的撕裂感。
沒有太多選擇權,只得被動的接收世界和周圍給我們的訊息,所以會不時感到局促不安,繼而產生焦慮的情緒。
就像這個「生活在盒子裡的少女」,被封閉狹窄的空間擠壓,沒法兒自在地表達,最終只得以消極的態度對抗生活,換句話說,也就是「妥協」。
1
焦慮症作為一種輕症的精神心理疾病,不同於抑鬱症、強迫症、精神分裂症等有那麼顯性的症狀表現。
它更像是慢性毒藥,以焦慮為引子,用漸入的方式滲透你的生活,間斷性毀掉你的健康和社交。
久而久之,你會發現不能主導自己的情緒,變得越來越沒有耐心,對待身邊的人常有急躁失控的時刻。
無法良好的表達自己,日益變差的性格,親密關係的破碎,這些事情累積在一起會擊潰你。
2
對於精神病學大家族來講,焦慮症不過是其中一個疾病分支的統稱,它包括多種焦慮症。
根據《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症手冊(第五版)》,焦慮症包括分離焦慮症、選擇性失語症、特定性畏懼症、社交恐懼症、驚恐症、幽閉恐懼症、畏曠症、廣泛性焦慮症等。
相對來說,所有焦慮症都是較為輕症的精神病,只要及時求助專業醫師配合恰當的治療是可以完全治癒的。
3
樂觀的心態對於壞情緒的排解是有益的,當你對外界的判斷不準確,並且緊張缺乏信心時,不妨想像一些影視作品裡振奮人心的場景,有助於化解焦慮與不安,恢復自信。
在焦慮情緒來襲的時候,幻想自己在沙灘上被涼爽的海風徐徐吹拂,或者漫步在綠意盎然的森林裡。試試看,或許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願意每日應對社交,那麼可以在休息日去周邊的公園、街景四處閒逛,拿著手機捕捉喜歡的風景。
發現美,認識美,利用美,可以大幅改善焦慮的程度。使你控制焦慮,而不是被焦慮掌控。
多休息及睡眠充足是減輕焦慮的一劑良方。雖然這並不容易辦到,因為焦慮常使人難以入眠。
但睡眠愈少,情緒將愈緊繃,更有可能發病,此時免疫系統已變弱。尋求醫生幫助改善睡眠就變得很重要。
4
我們面對挫折和壓力時,焦慮是最常見的一種情緒。但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緩解,或者沒能及時意識到它,就可能會滑向焦慮障礙疾病的狀態中。
因此,積極主動地學習一些緩解心理壓力的方法,能夠預防產生焦慮障礙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