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入群一起分享交流👇
微信:youcanseemehere
和家中倆娃大米小米生活於海外,最擔心的莫過於語言問題,由於家中語言環境一直較為特殊複雜,中德英之外,還有方言滬語,所以從出生小馬和我都很關心孩子的語言發展。
在讀了Adam Beck的《Maximize Your Child’s Bilingual Ability》,看到下面這個觀點時,感悟很有啟發(實則找到瘋狂剁手的合理理由)——
「Build a large home library.」
建立一座家庭圖書館。
根據自家情況,由於我們長居於德國,弱勢語言為中文,強勢語言為大環境德語。現深知對於「弱勢語言」而言,非常有必要建立家庭圖書館。正因為缺乏中文環境,所以父母才要創造條件和環境給孩子更多學習弱勢語言的機會。
同時,作者提及國際上一項長達20年有關藏書量和語言發展(乃至學術成果)之間關係的追蹤研究,結果指出:在家中藏書量有500本或更多的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在教育上獲取更多成功。平均而言,這些受調查的孩子將比家中沒有藏書或藏書甚微的孩子在追尋教育的道路上多3.7年!
另外,作者總結家庭圖書館對弱勢語言作用巨大 ——
增加弱勢語言的接觸度
利於語言讀寫能力的發展
培養孩子對書籍的濃厚興趣
正如Adam Beck在自己育兒路上的慨嘆,
「You can never have too many books.」
建立家庭圖書館同時,也建議在家中各個角落都放置一些童書,不僅僅是書房,還有臥室、客廳、衛生間,讓孩子把閱讀視作一件自然而然之事,到哪裡都可以隨心所欲、信手拈來地閱讀。
無比贊同Adam Beck在上面那本書裡所提:
「I would flood the house with books in the minority language and make reading a daily staple of my family’s lifestyle.」
在《遊書海 戲童年:讓孩子愛上閱讀的1001個活動》一書中,第一章開篇關於舒適的閱讀空間,文中也提及:
在每一個角落都放上書。
我和小馬非常認同關於書籍的收納,不僅僅局限於普通書架,還有很多其他小工具可以利用,讓孩子在家中隨時隨地與書籍相遇。
所以在我們家任何房間,總是會有童書出現,無論姐妹倆走到哪兒,都有隨手可取的書籍。
當媽後,我們在書籍買買買道路上都越走越遠,內心是有多希望靠收納來解救人生……所以繪本群內很多媽媽也總是會來詢問:
「米米媽,
你家上千冊書到底是如何收納的?」
據不完全統計,現家中藏書已達8000冊,隊友小馬哥已經對我放棄「教育」,唯有全力支持。但我也是絞盡腦汁、搜索枯腸、挖空心思、苦思冥想地在搜索更全更細更優的收納法,不浪費每一寸地想塞下個書。所以以下會談談所有家中書籍的收納、利用方法。
有關童書的收納首先可分為兩個主題——
掌握按主題歸類的方法,之前已在公號文章內詳細介紹過:
收納 | 如何做到在7000本繪本裡隨手抓!
(👆請戳往期分享)
關於家中孩子物品的收納工具,之前也分享過一篇宜家神器:
收納 | 宜家收納神器拯救有娃家庭!
(👆請戳往期分享)
今天這篇就是集中總結了家裡15件關於書籍的收納工具,並搭配大量實拍圖來一一羅列。同時,別錯過文末群友分享大發送時間。宗旨在於,無論家裡是大是小,收納掌握的是技巧和方法,搭配收納神器,也做到對書籍的最優及最大利用度!
本篇推送無任何廣告成分,請宜家看到後給我打錢。
謝謝!
/ 01 /
普通書架
最基礎要屬絕大多數家庭都有的大書架,無論是閉合式還是敞開式,特點在於容量大,裝書多。僅自家而言,家裡大部分書籍都被收納在書牆區域,用的是宜家買的組合書架。這一類大書架在家中就擔當起了主力軍的職務,收納了家中70%的書籍。
某寶🔍:圖書館書架
/ 02 /
儲物櫃
家中書籍越來越多後,一部分儲物櫃被半利用作為書架。這類書架在我們家起到幾個作用:
這一塊區域收納非中文書籍,利於孩子對不同語種更清晰。
由於地理劣勢,海運周期長,所以必須為孩子提早囤中文書籍。
無法由普通書架收納。
宜家🔍:擱架單元,KALLAX 卡萊克
(如需同款可搜索)
/ 03 /
木箱
這類木質箱子被發現作為收納書籍的工具之一後,使用下來非常滿意。特點在於易移動變換,可自由堆疊。有時可靠牆隨意組合成創意書架,有時又被爸爸堆成她們眼裡的「城堡」(如上圖所示)。
某寶🔍:木質收納箱
/ 04 /
調味品架
宜家這款架子在我們家被用作「陳列書架」,顧名思義,這類書架的特點就是能展示出書,雖實用性不強,但高度增加「曝光率」。一般可以放置一些新收入或當下媽媽們想讓孩子去讀的童書,並頻繁更新,能大大提高這些書籍的「翻牌率」。
宜家🔍:調味品架,BEKVÄM 貝卡姆
/ 05 /
收納盒
我家利用此款收納盒收納以下兩類書:
培生幼兒英語、牛津兒童英語等等,由於數量眾多,單冊單薄,集中合併收納,利於每次閱讀一本接一本的進行。
大多為9個月到1.5歲書籍,放在她們遊戲區域的一角,便於偶爾仍被「翻牌」。
宜家🔍:儲物盒,SAMLA 薩姆拉
/ 06 /
書立
在大米和小米遊戲區域邊的窗臺上,利用這個書立會放置一些她倆最近常讀並喜愛的書。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書立個人一見鍾情,是大名鼎鼎Roald Dahl的《Matilda》(《瑪蒂爾達》)同款書架。
「I'm wondering what to read next!」
」The books transported her into new worlds.「
某寶🔍:書立
/ 07 /
櫃內收納盒
在床頭,我會放幾套開本很小的平裝繪本,每一套都圍繞著一位系列主角人物。每日醒來,她們也可隨手拿取幾本自己翻閱,這也是姐姐給妹妹「讀書」頻率最高的時候。
圖中有紅帽子艾米莉(24冊)、小烏龜富蘭克林(24冊)、澳洲小草怪(24冊),可以看出這款收納盒真是「小身材,大容量」啊!
宜家🔍:櫃內收納盒,VARIERA 瓦瑞拉
/ 08 /
瀝水碗碟架
這款瀝水架是在德國的宜家所入,一共分五欄,每一欄放置一個系列/套裝書籍,既歸類分明又隨手易取。而不佔地方的同時也可收納不少呢,如圖所示,小小的瀝水架收納了五套,近20本書。
現在這款小書架被我們放在了衛生間,偶爾孩子泡浴時應要求便可閱讀。
某寶🔍:木質瀝水碗碟架
/ 09 /
文件盒
這款文件盒也是在德國宜家所入。原物實則是白板,側面由我們和倆娃用手指彩印以及簡筆畫所繪製。既讓孩子們參與到了藝術創作,又讓她們擁有獨一無二的書架。
文件盒一般收納最近會玩的兩大類書籍:
如各類貼紙、手工、剪紙、摺紙書。
如各種迷宮、連線、邏輯、數學書。
宜家🔍:文件盒,TJENA 希納
/ 10 /
玩具
這個Kaufladen(商店)是角色扮演類遊戲,買賣時假扮售貨員和顧客,由於「貨架眾多」,我們部分貨架上便隨意放置了一些迷你開本的套裝繪本,不僅起到收納作用,偶爾也和孩子玩書店買賣的遊戲,下圖為爸爸正在「付錢購買」新書呢。
相信很多家庭也都有這樣類似的角色扮演買賣類遊戲玩具,所以以上玩法僅供大家參考,目的是讓書籍完全浸潤到孩子們的生活。
/ 11 /
玩具屋
這棟小木屋是爸爸在大米生日時親手製作的娃娃玩具屋。下面是她們自由玩耍的各個房間,現閣樓偶爾也用來藏書。
家庭 | 看女兒奴爸爸如何親手製作玩具木屋
(👆請戳往期分享)
/ 12 /
小紙箱
這款獨特的小紙箱就是為收納德國隨處可見的Pixi正方形小書而專門設計的,設計者最早自己設計並生產了一批,因為有幸和設計者相識,於是也贈予我家一款。
把內置部分取出,粗略地數了下,裝下100本小Pixi書沒問題。圖中大約已有80本(夾雜中文版)。大米和小米平時自己可以從上下口放入和抽取,這是屬於倆人在小木屋裡自己天地下的迷你書架。
/ 13 /
收納包 | 可攜式手提箱
左邊的Minnie包是媽咪包裡的必帶物,每次帶娃坐公共運輸,車程長時便可閱讀一二。
外出或郊遊時,可以自己選取書籍放入而攜帶,鼓勵孩子帶著書籍去旅遊。
在家孩子暫時邊收納玩邊閱讀。
某寶🔍:收納包 | Steiff 手提箱
/ 14 /
床用儲物盒
這個體積容量較大的床底儲物盒,我用來放置以下幾類書籍:
巨型開本,或異形書。
新入了英語原版的童書後,我便會把手頭相對應的中文版作待轉讓處理。
宜家🔍:床用儲物盒,GIMSE 吉姆瑟
/ 15 /
掛袋
朋友詢問我車裡有什麼收納書籍的方式?我家平時車內就利用了這款椅背懸掛式收納袋解決收納問題,個人偏愛放置兩類書籍:
朗朗上口,利於行程中磨耳朵。
小巧易取,便於她們手拿翻閱。
某寶🔍:汽車椅背收納袋置物袋
以上分享了如此眾多實拍高清收納圖後,是否還沒看夠?!接下來,給耐心看到這裡的你繼續分享一些「米米媽童書群」裡群友們給力的分享,大家真的是很用心在收納、很熱心在分享吶!感謝!!🙏 筆芯!!!❤️
@小茗媽
質量靠譜,承重力很好。
某寶🔍:玩具櫃置物櫃組合
@大麒子媽
這款書架適合小孩子,書架展示的圖書較多,取用方便。最底層擺書,增加書架的穩定性。
某寶🔍:書香宜家
@小核桃麻麻
可以根據需要自由伸縮調節,把書歸類。
某寶🔍:桌面書架置物架
@小小媽
方便移動,床頭讀物,隨讀隨取。
宜家🔍:手推車,RÅSKOG拉斯克
@豆小飽
三款分級分層放,早中晚各讀一層。
某寶🔍:亞克力三層資料架
米媽零言
這篇收納文,特別感謝我群群友的熱心分享,拍照推薦自己覺得好用的實物。
「米媽社群」,高質量資源分享群。歡迎更多媽媽來加入!
這裡有媽媽們貼心的童書內頁分享、用心的育兒桌遊啟蒙,還有米米媽精心的每日群內總結,等你來加入一起分享交流,在育兒道路上我們互相學習成長!
掃描👇二維碼,歡迎加入!
滿了請添加米媽,拉入社群
如果您喜歡這篇乾貨分享,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歡迎隨時聯繫米媽,告知任何您感興趣的話題。
水深火熱中嘔心瀝血在分享
別忘了點點👇「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