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張海迪」四歲時高位截癱 創作翻譯童書300多冊

2020-12-12 安徽門戶網站

蕪湖「張海迪」

在江城蕪湖,有一位像張海迪一樣的姑娘,她四歲時因病高位截癱,30多年來,只能趴在床上學習、工作。

她通過自學,熟練使用英、日、法等多國語言,創作及翻譯童書作品300多冊,創辦中國唯一一家兒童文學公益網站,其讀書志願者已遍布美國、英國及國內北京、上海等20多個大中城市。

她,就是漪然——童話世界裡的「忘憂公主」。

「像我這樣的人,活著是為了什麼?」

漪然學習和工作的地方是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小房間,一張床,兩把椅子,因為高位截癱,那張床和筆記本電腦就是漪然全部的世界。

漪然原名戴永安,今年36歲。她4歲時就因病高位截癱,生活起居一直依靠父母照料。

漪然的爸爸告訴記者,外語和文學一直都是女兒最喜歡讀的書,尤其是兒童文學類的書籍。更讓人震驚的是,漪然通過自學,熟練掌握了英、日、法等多國語言。

2004年起,漪然開始大量從事外國兒童文學作品的翻譯編輯工作,至今已創作及翻譯童書作品300多冊。她特別擅長將翻譯的文字融入本土的中文意境,作品廣受兒童和家長們的好評。

漪然告訴記者,她從2004年開始接觸網絡,最初在一家論壇當文學版主。因為當時網上還沒有專門的兒童文學網站,她就萌發了做一個這樣網站的想法。

「創立網站的初衷是為了讓自己找到一個答案,像我這樣的人為了什麼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漪然說。

「感謝他們,讓我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2007年,漪然發現上自己網站的群體中,80後一代的年輕媽媽越來越多。為了讓這些年輕媽媽可以更好地指導孩子讀書,她和網友們籌劃擴大了網站規模,並建立了線下的「小書房」親子讀書會。

當時漪然聯繫了國內多家出版社,他們捐獻了各類兒童文學讀物2000餘本,現在的「小書房」親子讀書會不僅遍布武漢、上海、杭州、南京等國內20多個大中城市,連美國、英國都有他們的讀書志願者。

相關焦點

  • 「當代保爾」張海迪:5歲高位截癱,官至正部級,如今現狀如何?
    而在當代社會,也有一位女保爾,名叫張海迪,被稱為「當代保爾」,5歲高位截癱,官至正部級。而她的現狀如何?身體殘疾 堅強不息提到這位「當代保爾」就不得不從她的童年提起。張海迪1955年出生,5歲以前就和普通女孩一樣,是個能跑能跳,活潑可愛的女孩。可是,在5歲那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改變了她的一生。那一年,她患了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
  • 「當代保爾」張海迪:5歲高位截癱,用鏡子讀書,現狀如何?
    「當代保爾」張海迪:5歲高位截癱,用鏡子讀書,現狀如何? 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曠世名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成功塑造了「保爾」這一形象。保爾身殘志堅,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標籤。
  • 當代「保爾」張海迪:五歲高位截癱,享受正部級待遇,後來怎麼樣?
    張海迪其實也有和普通大眾相似的地方,比如她有愛好,她有追求,她有煩惱,她有各種喜怒哀樂。一、「中國的保爾」:五歲截癱後如何面對生活一個人的思想、情感、理想和性格,並不完全是先天形成的,大多情況下是在後天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培養起來的。
  • 張海迪5歲高位截癱,後官至正部級,被贊輪椅上的當代「保爾」
    在張海迪5歲那年,被查出了脊髓血管瘤,家裡人遍尋名醫都無疾而終。自此,往後的16年,一家人都在為她到處奔波,張海迪也在與病魔作鬥爭。在這期間,她先後做了四次大手術,才勉強保住了生命。不幸的是,她身體的三分之二都沒有知覺,最終只能高位截癱,本該奮鬥的青春年華卻只能靠著輪椅生活,這一度給張海迪帶來了很大的打擊,她不想這樣無能的活著,還曾一度想要輕生。在父母家人的陪伴呵護下,她才在這段陰影中熬了過來。她開始提升完善自己,在自己空閒的時候還自學了多國語言,翻譯了諸多的外文書籍。
  • 當代保爾張海迪:5歲身體高位截癱,自學成才,終成一代人的榜樣
    輪椅上的夢1955年9月16日,張海迪出生於山東省文登縣。出生時的時候她剛好9斤,母親高興地說:「這真是個九斤老太了。」轉眼間,她已經能自己下地走路了,她快樂而活潑,整天蹦蹦跳跳地跑來跑去,大人們看到她健康成長、聰明伶俐,都叫她「玲玲」。
  • 高位截癱二十年身殘志堅,武安網絡作家發表三部小說
    高位截癱二十年身殘志堅,武安網絡作家發表三部小說
  • 張海迪寫小說、畫油畫 她活得很精彩
    張海迪,1955年出生於濟南。5歲時因患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1970年隨父母下放到山東莘縣農村,當過一陣子孩子們的老師。她通過自學掌握了針灸醫術,為鄉親們解除了很多病痛。後來,她還在廣播局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 1983年3月7日張海迪被授予「優秀共青團員」稱號
    1983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作出關於授予張海迪「優秀共青團員」稱號和向張海迪學習的決定。同日,團中央舉行命名表彰大會,王震到會祝賀。  5月9日,中共中央在對共青團中央和中共山東省委《關於進一步開展學習、宣傳張海迪活動的報告》的批覆中,殷切希望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要深入地向張海迪學習,樹立共產主義人生觀。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陳雲、彭真、鄧穎超、徐向前、聶榮臻分別題詞,號召全國人民學習張海迪。解放軍總政治部、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分別發出通知,號召向張海迪學習。
  • 他高位截癱 用兩根手指創作上百首詩,獲詩歌創作獎
    6日上午,洛陽市宜陽縣一座工廠的員工宿舍內,楊孟強坐在輪椅上,大聲朗讀著他創作的詩。楊孟強是一名殘疾人,曾因事故導致高位截癱,只有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能動。4年多來,他用手機打字,創作了上百首詩歌。  6日上午,洛陽市宜陽縣一座工廠的員工宿舍內,楊孟強坐在輪椅上,大聲朗讀著他創作的詩。楊孟強是一名殘疾人,曾因事故導致高位截癱,只有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能動。4年多來,他用手機打字,創作了上百首詩歌。  不幸:遭遇事故,他失去生活的勇氣  「梅花代表著堅韌不拔,我借梅花的精神鼓勵自己。」
  • 新娘被撞高位截癱 躺著寫11萬字日記(圖)
    去年1月20日早晨,新婚84天的她在邢臺市上班途中被逆行的轎車撞成重傷,醫院診斷:脊髓嚴重損傷高位截癱、多發粉碎性骨折等病症。病床上,她靠著堅強的毅力寫出11萬字「生命日記」。  她被評為「誰讓我們怦然心動,誰讓我們熱血沸騰」的「邢臺十大好人」,被親切地稱為「折翅天使」、「新時代的張海迪」、「中國當代女保爾」,她的事跡深深感動了社會。
  • 還記得「當代保爾」張海迪嗎?如今官至正部級,和丈夫相敬如賓
    但是對於張海迪來說,身體的殘疾只是束縛住了她的肉體,而她的靈魂依然自由且輕盈此生種種,不過都是歷練。高位截癱,自學成才命運不幸的的巨輪正向年幼的海迪駛來。在五歲那年,她就得了硬脊膜外血管病變。此後漫長的十六年間,海迪已然動過四次大手術,摘除了六塊脊椎板。
  • 張海迪;她完成自己的翻譯後,將那些哀傷的片段留給丈夫完成
    王佐良握著張海迪的手,眼睛溼潤了。只有他知道,他不會的,面前這個才是他一生想要守護的女人。一、傳奇女性:張海迪張海迪,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被譽為"當代保爾"。張海迪5歲的那一年因為身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
  • 高位截癱四年後 遊泳冠軍重新站起來了(組圖)
    昨天在江門殘聯康復醫院,當這位22歲的昔日全國少年遊泳冠軍,微笑著對記者講述他的經歷時,記者深深地領悟到了堅強的含義!  意外摔倒成高位截癱  李漢華,13歲時曾經拿過1995年全國仰泳少年冠軍,短短數年間,拿過36枚各類金銀牌。很多人都看好他以後能拿奧運冠軍。
  • 7歲女孩學跳舞,這個動作導致她高位截癱!
    【兒童重症康復】河南省新鄉市的7歲女孩棠棠,在完成舞蹈老師留下的舞蹈作業時,不小心摔倒,導致高位截癱。只有眼睛能動的她曾被多家醫院拒之門外。棠棠媽痛哭:「都怪我沒有保護好女兒!」
  • 高位截癱後又患癌症,兩根手指敲出16萬字長篇 柯兆龍抒寫傳奇
    55歲那年,華裔作家柯兆龍三次直面死神,在高位截癱後又因癌症不得不全胃切除。然而,憑藉著頑強毅力和刻苦訓練,他不僅戰勝了癌症,還重新站了起來。今年,60歲的他剛剛出版了長篇非虛構作品《扼住命運的咽喉》,記錄下自己向命運宣戰的傳奇經歷。
  • 人越在低谷時,越不能閒著
    擺脫低谷的唯一途徑就是: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腳踏實去做事。人這一生,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境,我們只有面對它、接受它才能去改變它。1955年出生於山東省文登縣的張海迪,小時候可愛活潑。五歲那年,她突然得了脊髓病,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覺,從此生活不能自理。為了治病,父母帶她做了無數次手術,但最終還是沒能讓她痊癒。有醫生斷言,像張海迪這麼小年紀的高位截癱患者,一般很難活到成年。
  • 廈門一男子推拿後高位截癱 醫生:推拿前拍片
    海峽導報(微博)訊(記者 樊文岑/文 梁張磊/圖)近日,來廈務工人員何先生到一家門診部推拿,第二天竟發生高位截癱。醫生稱,何先生的病情或與推拿有關。為此,導報記者採訪了多家醫院中醫康復科專家,他們均建議市民,頸椎治療前最好都先拍個片,若本身有心臟病、高血壓病等須謹慎。推拿後 男子高位截癱據悉,41歲的何先生身體健壯,來廈務工已有7年,前些天他頸椎酸痛,就到湖裡一家門診部做了針刺運動療法加頸椎病推拿治療,一共花了80元。
  • 台州一63歲男子伸個懶腰仰個頭致高位截癱
    台州一63歲男子伸個懶腰仰個頭致高位截癱 伸個懶腰仰個頭,竟然有如此嚴重的後果。今年63歲的浙江台州男子陳某伸懶腰時仰了一下頭,竟然就癱瘓了,而且還是嚴重的高位截癱。
  • 高位截癱女子意外懷孕31周 欲做引產遭醫院拒絕
    高位截癱卻意外懷孕31周,孕婦現在陷入困境。 吳勝 攝  家住南京六合區的凌女士高位截癱,胸椎第四節以下全無知覺,只能整日臥病在床。高位截癱的她  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懷孕  丈夫患肺炎,家境拮据  高位截癱的凌女士是江蘇六合區人,今年36歲,平時在家洗衣做飯,沒有正式工作。丈夫原來做電焊,幾年前因為肺部手術,不能再從事重體力勞動,後來轉行做了操作工,一家人的生活很是拮据。
  • 張海迪成了改革開放後第一個全國典型
    從報紙上第一次報導張海迪到團中央命名表彰,只用了一年三個月時間。現旅美自由撰稿人、曾在團中央負責宣傳工作的高伐林回憶當時的情景時,接連稱:「驚人,確實驚人!」對張海迪而言,1983年3月7日,也是特殊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