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袁隆平寫六個字拍賣五千元善款,他將其全部捐給災區

2020-10-18 歷史解密坊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了一場大地震,造成了沉重的災難。正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社會各界人士都為汶川伸去了援手,我國著名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同樣也不例外,他不僅捐錢捐物,而且還寫了一幅書法作品援助災區,如果您想知道具體情況,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我國一直是農業大國,農業也是我國幾千年來的立國之本,只有人民吃飽了飯,才會有精力發展經濟搞建設,畢竟俗話說得好,「人是鐵,飯是鋼,誰不吃飯都餓得慌」。
1973年,由袁隆平培育成功的雜交水稻橫空出世,極大地緩解了我國糧食短缺的問題。在此之後,雜交水稻開始被列入重要研究課題,農業部在湖南省長沙市成立雜交水稻實驗中心。在1996年時,農業部提出了「超級水稻計劃」,並對該項目進行大力扶持,準備再接再厲突破五期計劃高產大關。

到了2008年,「超級稻計劃」進入到了第三期的攻堅階段,正當袁隆平與農業專家們埋頭苦幹時,一個非常不幸的消息傳來,四川省的汶川地區發生了芮氏8.0級的大地震。這次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繼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自然災害。
在汶川大地震過後,全國人民都震驚不已,各地也紛紛派出軍隊前去救援,民間的愛心組織開始募捐,並將所籌得的善款第一時間送到了災區。
袁隆平在研究中心聽到汶川地震的消息後,覺得非常痛心,便將研究中心內的所有農業專家聚集在一起,準備對四川進行援助。農業專家也紛紛解囊,為汶川人民送去一份溫暖。

袁隆平送錢送物的同時,此時有人提議,現今很多書畫家都在進行拍賣募捐,為何不讓袁隆平以自己的名氣創作書畫進行拍賣呢?該提議立馬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與肯定,因為以藝術的形式籌集善款,更容易對全社會產生重要影響,並可以帶動更多的人捐款,可謂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袁隆平也對此點頭不已,隨即便揮毫潑墨,在紙上寫下了虯勁有力的六個大字——「國有難,湘人在」。

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說的是國家一旦有難,湖南人必定會挺身而出。湖南地區人傑地靈,曾被評價為近代中國「最有生氣之省份」,也是辛亥革命的首應之地。近代不少革命家與愛國志士也都出自於湖南,應驗了那句「無湘不成軍」的話語。
湖南人的勇毅果敢和愛國精神,讓他們有了自己的擔當與責任,而與此同時,全國對四川也同樣履行了一個諾言,即「川不負國,國不負川」。這句話最早出現於南宋時期,當時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大軍,曾折戟沉沙於小小的「釣魚城」,此正是川人的血戰之功。

直至民國時代,四川人民又為國家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川軍以出川340萬人,傷亡64萬人的代價,用生命與鮮血譜寫了一段悲壯的抗戰歷史,其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烈位居全國各省之首。如今四川一方有難,全國八方來援,以最溫暖的愛心,回報當年救國之恩。

袁隆平寫下這六個字時,眼中飽含了淚水,在場之人也無不動容,這幅字畫送到了拍賣會上,有人出價5000元將其買下,而所得善款也被袁隆平派人匯到了汶川。
在科學研究領域中,袁隆平刻苦鑽研成為農業領域的翹楚,在國難當頭之時,他更能挺身而出振臂一呼。「國有難,湘人在」,短短六個字道出了袁隆平的一顆拳拳愛國之心,這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學專家值得我們尊敬。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相關焦點

  • 瑋蘭床墊向汶川地震災區捐贈26萬元
    5月12日下午,四川省汶川縣發生7.8級大地震。瑋蘭管理層在得知消息後,當即決定通過「瑋蘭關愛慈善基金」向重慶市慈善總會捐款現金10萬元,並捐贈價值16萬元的救災物資,包括戶外摺疊棕墊300件、T恤衫1000件、價值5000元的礦泉水和方便麵,同時號召全體員工捐款近6000元,幫助災區人民抗震救災。 13日下午18:00點,瑋蘭數百名員工自發組織起來,為汶川災區慷慨解囊,積極募捐。
  • 汶川地震後,向災區捐贈185元的小乞丐,如今怎樣了?
    四川汶川大地震導致3萬多同胞遇難,造成的損失無法估量,舉國上下無不哀傷。在汶川地震發生之後,全國上下同胞團結一致,紛紛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我國廣東省廣州市曾舉行過一場募捐活動,人們路過募捐現場紛紛停下腳步,貢獻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 青島力量奔災區:捐錢物捐血建校 我們在一起
    一名姓王的負責人稱,他們這個團隊中除了盲人還有聾啞人,得知蘆山地震之後,都想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前天,他們這個團隊中的40人一共捐了10000多元錢,他們拿出了6000元捐給災區,剩下的還要資助一個孩子。「這些是我們平時省吃儉用節省下來的。」其中一名姓劉的男士稱,「這次我把上個月1500元的工資捐給他們。雖然家裡不富裕,我們還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災區獻愛心。」
  • 5.12汶川地震一周年十大數字——災區的那些情
    3次  南京乞丐汶川震後3次捐款感動國人 成名後仍行乞  他,一名南京街頭的普通乞丐;他,曾在地震期間捐款三次感動無數國人;他,曾坐著頭等艙作為貴賓出席新加坡華裔商人在震區希望小學的落成典禮,他就是被人親切稱為「義丐」的67歲老乞丐徐超。
  •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向四川災區捐六千萬
    [提要] 四川汶川地震造成重大災情,臺灣企業家賑災不落人後。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以旗下企業富士康名義,向四川災區捐助六6千萬人民幣,成為該震災發生以來收到最大一筆捐助款……[我來說兩句]  中新社報導,凝聚著臺資企業富士康科技集團及其60萬員工愛心的6千萬元人民幣善款,13日由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郭臺銘的特別顧問張整魁先生,捐贈給遭受地震災害的四川災區
  • 聯合利華關注地震災情:災區需要什麼捐什麼
    聯合利華大中華區副總裁曾錫文:災區需要什麼捐什麼  【新民網·商業報導】14日,聯合利華大中華區副總裁曾錫文在接受新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聯合利華一直在密切關注四川地震災情,並以實際行動援助災區。目前聯合利華考慮的是先把災區急需的物資送過去,災區需要什麼,聯合利華會儘量捐助什麼。
  •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那位捐款185元的小乞丐,現在怎麼樣了?
    但是,在奧運會舉行的前幾個月,在北京的西南,一場大地震給中國添了一道永遠也抹不去的傷痕。5月的汶川,是一片廢墟,5月的中國是一片溫情。在爆發地震的當天,全國就都動員起來了。無數的官兵和志願者奔赴抗震救災的第一現場,他們不辭辛勞,不畏危險,用自己的雙手託起了一個又一個生命的支點。在那段日子裡,全國籠罩在悲痛之中;在那段日子裡,整個世界都為之哭泣。
  • 土耳其航空公司攜手國賓酒店慈善義賣支援災區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北京市西城區紅十字會會長陳蓓女士將捐贈榮譽證書授予土耳其航空公司負責人。  5月23日晚,由酒店國賓酒店和土爾其航空公司聯手舉辦的「愛心之夜」募捐拍賣活動在北京舉行,拍賣品為伊斯坦布耳往返機票和土耳其系列藝術品等,當晚募集到的善款共計人民幣110925元外加50元歐元,全部捐給四川地震災區。
  • 島城一天捐出千萬元善款
    四川汶川縣發生7.8級地震以來,青島市各界積極捐款捐物,援助四川災區,僅5月13日一天,捐助款物總額達千萬餘元。地震發生後,青島市委市政府立即召開專門會議,啟動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在做好防災工作的同時,積極部署支援災區,全市33800名機關幹部帶頭向災區群眾伸出援手,目前已捐款339萬多元。
  • AIG和友邦保險向地震災區捐款1113萬元
    突襲四川汶川的強大的地震波震動全川,搖撼全國!大地震牽動著所有中國人的心,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災難,友邦保險在第一時間積極採取行動,各部門負責人立即組成「賑災委員會」,希望統一組織員工及營銷員為前線的救災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為災區奉獻一份愛心!
  • 億元古董 「花燻冠架」捐贈汶川災區
    昨日上午,捐贈儀式在汶川漩口鎮舉行,年近七旬的成都收藏家伍義江將持有的這件國寶級寶物正式移交給汶川縣政府,這件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物因此首次公開展露於世人面前,現場目睹者無不為之驚嘆。據了解,這件文物將於近期進行拍賣,拍賣所得將用於汶川的災後重建。  在昨日的捐贈儀式上,北京的文物專家也拿出兩件珍貴文物捐給汶川,並準備號召更多收藏界的愛心人士捐贈文物,支援災區重建。
  • 北師大全體師生沉痛悼念汶川地震死難者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校全體師生員工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踴躍捐款、獻血、提供專業救助,以實際行動支援地震災區。  截止到19日3點,北京師範大學各類捐款總額已達230.8萬餘元。其中,通過校工會捐款112.1萬餘元,通過離退休工作處捐款14.7萬餘元,通過校團委捐款41.5萬餘元,通過家屬區委員會捐1.2萬餘元。一些教師個人通過慈善組織向災區捐款,其中於丹教授捐款10萬元。
  • 隨老記者再訪新聞現場|回訪「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漢旺鎮:新居...
    本組報導將持續至9月。這一期,讓我們和原四川日報記者王沛一起,重返漢旺,感受「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的奮進力量。【我們的70年·舊聞新識】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特大地震發生,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場地震。
  • 汶川地震全程回顧 舉國救災八大啟示
    地震也讓我們看到了企業公民的成長。包括國企、民企、外企在內的各種所有制企業,不論規模大小、利潤厚薄,都紛紛行動起來,積極參與抗震救災的各項捐贈慈善活動。全國百名企業領軍人物倡導社會責任,都捐出數以千萬的善款。臺塑集團、日照鋼鐵、天津榮程集團、加多寶集團捐出上億元。而中石油、中煙、中國移動、國家電網則捐款2至5億。新浪網5月22日統計,國內企業捐款達到160億元人民幣。
  • 筑波留日中國學子為四川汶川大地震賑災募捐日記
    5月12日,當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傳到筑波的時候,近2000名中國留學生、科研人員、華人華僑頓時感到無比的震驚與悲痛。大家迅速通過中文網絡、電視直播、日本的媒體報導等同步關注這一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大的地震。筑波大學中國留學人員友好聯誼會(簡稱學友會)迅速開會討論,決定發動筑波所有中國同胞共同為災區募捐。
  • 回訪「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漢旺鎮:新居裡 不時傳出陣陣笑聲
    11年前的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特大地震突如其來。在那非常時刻,為凝聚共識、提振信心,2008年5月13日,四川日報刊發由王沛、陳露耘撰寫的評論員文章《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 戰勝特大地震災害》,在全國主流平面媒體中率先發表評論,在危難時刻充分體現黨報的輿論引導能力。這篇文章獲得第十九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震後9個月,王沛又到地震極重災區綿竹市漢旺鎮,寫下關於弘揚「東汽精神」的系列評論文章。
  • 汶川地震十周年,當初明星捐款,最厲害的是捐了一個億的他
    當年的汶川大地震,對於每個中國人都是難以磨滅的傷痛,腦海中都會浮現出當時的慘景。在這一天,我們失去了數萬名可愛的同胞,毀掉了一個個充滿希望的家庭。如今,十年過去了,難過的同時,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修復昔日的美好家園,安慰受傷的同胞。
  • 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實錄(組圖)
    ——這是一位《小康》讀者寫給地震遇難孩童的詩歌《送孩子去天堂》。他說,他從沒寫過詩,但是他想為孩子們寫一首詩。  如果不是地震,抱著他的不會是解放軍叔叔。他,失去了媽媽,媽媽在手機上留下一條簡訊:「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寶貝,記住我愛你!」
  • 四川86歲老人練左手寫字半年寫2萬字文稿:為記錄汶川地震
    顧伯亞 家屬供圖3月12日,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宣傳策劃部部長何光倫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上述老人名叫顧伯亞,所提供的文稿約2萬字,汶川地震發生後,老人深入災區記錄下所見所聞,「情真意切,具有一定的歷史收藏價值」。
  • 訪雲林信義育幼院 汶川地震孩子們捐零用錢3.6萬
    訪雲林信義育幼院 汶川地震孩子們捐零用錢3.6萬   「他,8歲的小盛,他也要去北京。」聊天的當兒,一個黑黑的精瘦的孩子湊到我跟前,院長說,他叫黃小盛,只有8歲,是參加今年「京彩奇蹟」年齡最小的孩子。  突然,我覺得,在這群孩子身上,沒有什麼奇蹟不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