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聚焦:未來3年左右人民幣有望成第三大國際貨幣

2020-12-13 人民網

原標題:人民幣有望成第三大國際貨幣(經濟聚焦)

  數據來源:《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4》

  製圖:宋 嵩

  人民幣國際化是重要的國家戰略之一。

  自2012年起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與交通銀行每年定期聯合發布《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以探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面臨的重大理論與政策問題。

  7月20日,《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4》正式發布,報告以「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與發展」為主題,重點分析了離岸市場建設與發展對現階段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和影響,討論了資本帳戶尚未完全開放條件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現實路徑,以及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合理布局。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在解讀報告時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在2013年繼續保持了高速的增長,人民幣有望在未來3年左右的時間成為第三大國際貨幣。

  人民幣國際化步入快車道

  人民幣國際化指數是一個客觀描述人民幣在國際經濟活動中實際使用程度的綜合量化指標。使用這個指標,既可以跟蹤全球範圍的貿易計價、金融交易和外匯儲備等三個方面人民幣份額的發展動態,也可以很方便地與其他主要國際貨幣進行橫向比較。

  陳雨露介紹,2013年底人民幣國際化指數達到1.69,與年初的0.92相比提高了84%,在2012年高增長基礎上進一步提速。同期的美元國際地位基本穩定,歐元、英鎊溫和上升,日元國際化程度略有下降。2013年美元國際化指數52.96,歐元30.53,英鎊4.30,日元4.27。

  中國是全球貿易第一大國,也是目前全球第二大直接投資流入國和第三大直接投資流出國。2013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總金額達到4.63萬億元,其中貨物進出口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的比例已經超過10%。人民幣外商直接投資額4481.3億元,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額856.1億元,達到上年同期的1.9倍。

  保守估計到今年年底人民幣國際化指數預測值有望攀升至2.40。隨著制度和政策紅利的釋放,國際市場上的人民幣直接投資和人民幣信貸將大幅度增長。如果金磚開發銀行、中拉合作論壇等進展順利,那麼樂觀估計,少則兩三年,多則四五年,人民幣國際使用水平就可以超過日元和英鎊,成為排在美元和歐元之後的世界第三大貨幣。

  同時,2013年全球貿易中人民幣結算份額保持穩定增長,從1.53%上升到2.50%。與此同時,全球資本和金融交易的人民幣份額表現出了加速增長的趨勢,從1.12%提高到2.08%。其中,人民幣直接投資規模增長了90.5%,人民幣信貸規模增長了33.7%,人民幣債券和票據餘額增長了23.7%。這幾個方面發揮合力,真正實現了金融交易和貿易計價共同驅動人民幣國際化。事實上,這種更加均衡的驅動力結構也大大提高了人民幣國際化持續高速成長的可能性。

  陳雨露介紹,2013年人民幣官方接受程度比預想的要高。一方面,澳大利亞、南非等更多國家或地區的貨幣管理機構明確表示已經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範疇。另一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分別與巴西、英國、歐元區等國家和地區首次籤署貨幣互換協議,累計規模同比增長超過50%。今年以來,韓國、澳大利亞、阿聯、哥倫比亞以及不少非洲國家的中央銀行也宣布增加人民幣頭寸。隨著發達國家官方機構開始實際持有人民幣資產,人民幣接受度有望更快地提高。

  全球人民幣離岸市場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陳雨露介紹,全球人民幣離岸市場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亞洲的境外人民幣資金池已具備一定規模,歐洲市場的離岸人民幣交易量快速增長,非洲和美洲國家也開始積極爭搶離岸人民幣業務。

  幾乎所有國際金融中心都對人民幣持歡迎態度,並在開展離岸人民幣業務上唯恐落後。這意味著,除了亞洲「大本營」和歐洲「新大陸」以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還將在全球範圍不斷湧現出更多的可能性。

  報告指出,快速成長的人民幣離岸市場,不僅滿足了資本帳戶有管制的條件下企業使用人民幣結算的需求,增加了流動性供給;還通過多元市場和金融產品創新提供投融資、套期保值等金融服務,滿足了非居民對人民幣資產的保值增值需求,極大地增強了人民幣的市場吸引力和信心。

  「強大的離岸金融市場對人民幣國際化具有重大意義。」陳雨露指出,從長遠來看,倫敦、法蘭克福等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人民幣離岸金融業務規模與交易比重,將是檢驗人民幣是否已經成為主要國際貨幣之一的重要標誌。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還需多管齊下

  「培育實體經濟國際化,夯實人民幣國際化基礎。」報告指出,將人民幣穩步推向國際貨幣舞臺中心的是中國的貿易規模和人民幣的全球貿易結算份額。因此,推動、扶持企業走出去,提高企業、實體經濟的國際化程度,使更多的企業成為有影響力的跨國公司和國際分工的決策者,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指數不斷提高的根本保證。

  而人民幣離岸市場未來發展還面臨一些挑戰,陳雨露認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缺少高效、安全、低成本的離岸人民幣清算系統,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第二,尚未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法律制度框架。建設人民幣離岸市場必將面臨國際法律衝突,必須儘早完善保密制度或條款,實施嚴格的反洗錢法律程序,遏制海外資金利用離岸金融中心實現非法轉移;第三,離岸人民幣金融產品鏈和金融機構服務能力不理想;第四,離岸金融市場達到一定規模,就會衝擊在岸市場利率和匯率的形成機制,進而削弱貨幣政策有效性,對金融監管形成新的挑戰。離岸市場交易將使得人民幣利率和匯率決定機制更加複雜,甚至將人民幣定價權奪走。這就要求加速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促進貨幣政策調控從數量目標轉向價格目標。建立全新的宏觀審慎金融監管模式,將離岸市場納入監測範圍,建立健全市場引導機制,加強金融監管的國際合作,確保人民幣離岸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相關焦點

  • 2014國際貨幣論壇暨《人民幣國際化報告》發布會在人民大學舉行
    陳雨露校長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課題組提出了六個核心觀點。一是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繼續保持高速成長。根據最新數據,2014年的第一和第二季度,人民幣國際化指數的初步匡算值分別為1.74%和1.96%,保守估計,到今年底有望達到2.4%,樂觀估計可能會超過3%。
  • 花旗:2030年人民幣將成全球第三大貨幣,人民幣國際化,越走越穩
    文:鐵狼花旗銀行在近日的報告中指出,預計2030年,人民幣將會成為全球第三大支付貨幣,佔比7.94%,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支付貨幣,花旗銀行將持續看好人民幣的匯率和中國債券;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之路將平穩前行。
  • 人民幣入籃至今,距國際貨幣還有多遠?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發達國家先後實施量化寬鬆,出現負利率,尤其是各國國債負利率導致SDR利率長期處於下限。而人民幣利率水平得益於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和高質量發展,顯著高於發達國家同類利率。人民幣入籃後,SDR利率開始脫離此前的下限利率。
  • 28國及地區以人民幣結算,花旗:2030年人民幣將成全球第三大貨幣
    據新浪財經報導,世界最大的銀行之一花旗銀行在8月11日最新發布的報告中指出,弱美元的貨幣環境將加速人民幣的國際化,預計到2030年,人民幣將以7.94%的佔比,躍升為全球第三大支付貨幣。因此,花旗銀行將繼續保持看好人民幣匯率和中國債券的策略。事實上,看好人民幣資產前景的不只是花旗這一家金融機構。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人民幣幣值不再被低估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行業英語>金融英語>正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人民幣幣值不再被低估 2015-05-27 11:51 來源:滬江 作者:
  • 人民幣如何才能打贏與美元爭奪國際貨幣地位的「貨幣戰爭」
    人民幣如何才能打贏與美元爭奪國際貨幣地位的「貨幣戰爭」2014年12月14日
  • 人民幣成為埃及第二常用貨幣
    據新華社開羅10月30日電  (記者鄭思遠)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剛剛滿一年,在國際範圍的使用已經實現穩步發展。中國埃及商會主席迪亞·菲基日前表示,人民幣正在成為埃及第二大常用貨幣。
  • 數字人民幣優先聚焦國內應用 中國成全球數字貨幣領頭羊
    《參考消息》報導美媒文章:中國成全球數字貨幣「領頭羊」參考消息網10月19日報導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0月16日發表文章稱,中國在研發其被稱為「數字人民幣」的央行數字貨幣方面領先世界多年。文中提到,在大範圍的政策推動下,全球對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越來越感興趣。
  • 美元影響力減弱,人民幣地位提升,未來或將取代這些貨幣?
    有專家還表示,一個國家的流通貨幣強弱以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等,和該國的經濟實力有著很大的關係,一個國家只有足夠強大了,流通貨幣才會被其它國家認可,同時流通範圍也會比較廣,也會有更多的國家願意將其當成儲備貨幣,那麼,未來人民幣會取代哪些貨幣呢?
  • 鳳凰梧桐夜話:全年經濟增速可能為2%左右 人民幣國際化支持上海...
    屠光紹坦言,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最大的短板是國際化不夠,而人民幣國際化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密切相關。而央行行長易納提到的「在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和資本項目可兌換方面進一步先行先試」對此至關重要。盛松成指出,北京突發疫情不會改變經濟復甦的大趨勢,但是會延緩復甦的進程。他預判今年全年經濟增速可能為2%左右。
  • 貨幣超發,經濟快速增長,對人民幣匯率有什麼影響?
    經濟增長對本國貨幣的影響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貨幣的超發有助於經濟的增長,因為其需要信貸擴張和適當地負債;而經濟增長後又需要更多的貨幣來支撐,而這樣則會導致經濟部門槓桿率上升、資產泡沫以及貨幣購買力下降。而經濟的快速增長會使得本幣對外升值,海外購買力增加。
  • 世界擺脫依附性經濟需倚重強勢人民幣
    人民幣正式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快速走弱,從而成為全球市場關注的焦點。市場在為未來的人民幣走勢捏一把汗。不過在多數機構人士眼中,人民幣只是隨近期美元指數走強被動調整,年內進一步貶值的空間非常有限。
  • 「歐元之父」蒙代爾:人民幣應成世界三大貨幣之一
    人民幣地位與中國GDP規模不符  2012年11月,蒙代爾在中國證監會的演講中,首次提出「創建以美元歐元人民幣聯盟的世界貨幣DEY-INTOR」。他表示,在世界經濟體當中,中國將成為較好的領航者。美元和人民幣匯率,以及美元與歐元匯率的掛鈎,可以起到同等重要的作用。3種貨幣之間可以建立一個全新的貨幣體系,從而起到指導的作用。
  • 央行孫國峰:貨幣政策應加強國際協調,「三支柱」維護宏觀經濟均衡
    未來,推動結構性改革將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動力,改革領域包括:勞動力市場改革,資本市場改革,國有企業改革,鼓勵私人部門投資,繼續推動開放等等。此外,根據「不等邊不可能三角」理論,孫國峰認為未來對資本流動的管理至關重要。央行應該通過「三支柱」(three pillars)來維持宏觀經濟均衡:提高匯率靈活性,改進跨境資金流動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強化全球貨幣政策協調。
  • 人民幣正式成為世界貨幣 攜人民幣「走天下」不是夢
    SDR是IMF於1969年創設的一種國際儲備資產,用以彌補成員國官方儲備不足,其價值目前由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組成的一籃子儲備貨幣決定。IMF每隔五年對SDR進行一次評估。在現有國際貨幣體系下,美元依然獨大,缺乏靈活性。人民幣加入SDR將增加人民幣資產在全球投資配置中的分量,有助於全球投資者平衡資產選擇,增強資產安全。  如果人民幣獲準納入SDR,它將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第一個加入SDR的新興經濟體貨幣。人民幣的加入有利於擴大新興經濟體在IMF的話語權,增強在IMF的代表性。
  • 摩根大通:人民幣匯率預計在明年升至6.25左右
    2、預計2021年人民幣會仍然維持較強的走勢,至少這一輪的人民幣升值期會持續到2021年上半年。到2021年底,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會升至6.25元左右。 朱海斌:首先,現在談人民幣取代美元還為時尚早、很不現實,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現在人民幣在國際支付貨幣中排名在第五、第六位左右,距離英鎊、日元都還有很大的差距。未來幾年,人民幣國際化會穩步推進,人民幣在國際支付貨幣中的排名會上升,但我們依然處於第二梯隊。
  • 年終經濟觀察:2021年,人民幣匯率「漲聲不斷」?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有鑫對中新社記者說,今年初至5月28日為貶值階段,期間人民幣即期匯率貶值幅度約2.8%,隨後在中國經濟快速復甦帶動下進入升值階段,至2020年12月25日,期間人民幣升值幅度高達9.4%左右,升值幅度之快較為罕見。他進一步稱,從階段上看,全年匯率整體分七個階段,四個升值階段和三個貶值階段,且交替出現,匯率波動性明顯增大。
  • 聚焦丨2019年人民幣國際化十大裡程碑事件
    過去十年是人民幣國際化快速發展的十年,人民幣晉升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之一。2019年,伴隨中國金融市場開放度和投資便利度不斷提高,在市場驅動下,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這裡盤點了「2019年人民幣國際化十大裡程碑事件」,旨在忠實記錄人民幣國際化全景,以人民幣國際化視角觀察中國經濟。
  • 摩根大通朱海斌:人民幣匯率預計在明年升至6.25左右
    今年五月底以來人民幣開啟一輪快速升值, 近期進入「6.5」時代。在朱海斌看來,預計2021年人民幣仍然會維持較強的走勢,至少這一輪的人民幣升值期會持續到2021年上半年。到2021年底,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會升至6.25元左右。
  • 聚焦數字貨幣之①|數字人民幣是啥,為何要用它?
    8月14日,《商務部關於印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的通知》(簡稱《通知》)發布,其中提及數字人民幣試點。江蘇省的蘇州入選試點地區。數字人民幣是啥?跟支付寶、微信是一回事嗎?未來要不要跟紙幣說「再見」?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就大家關心的「數字人民幣N問」進行整理,並採訪了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