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進中舉後為何發瘋?將中舉的範進換作是你,恐怕你比他還瘋

2020-12-13 中亮郎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封建社會科舉制下所有寒門子弟都夢寐以求的願望,對於絕大多數平民百姓而言,能夠在封建時代通過科舉制提筆步入仕途,那絕對是幾輩人都朝思暮想的事情。有些人十年寒窗苦讀最終也沒能戴一頂烏紗帽,有些人當真以「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態度努力了一輩子,但臨終也沒能蹦躂出秀才的範疇,哪怕往上再邁出一步當上舉人也好哇!

在當年的初中課本上初識範進的時候,我覺得此人在封建時期還是比較幸運的,至少他能在有生之年等到中舉的消息,也就沒有枉費他這大半輩子都兢兢業業地活在埋頭苦學、拮据度日的生活中了。但讓課本前的所有學生都始料不及的事情發生了,中舉之後的範進竟然出乎意料的發瘋了,這讓範進的家人以及同鄉鄰居也很驚詫。終有一天好不容易等到了中舉的消息,從秀才當上了舉人,終於可以步入仕途、享受封建官職帶來回報的關鍵時刻,主角範進發瘋了……

《範進中舉》選自清代著名小說家吳敬梓筆下創作的《儒林外史》,該作品當中採用誇張的修辭手法主要對中舉後範進的表現進行了描述。但面對中舉後發瘋的範進,很多人至今都不知道範進的發瘋,究竟是喜極而瘋,還是其他因素導致的癲瘋。本該是騎著高頭大馬,迎著鄰裡鄉親敲鑼打鼓聲音走馬上任的,一副「春風得意馬蹄疾」的自得模樣。誰曾想,這黃道吉日的舉人範進竟然選擇了發瘋!

範進中舉發瘋,封建背景下可以理解

範進生活的年代為清朝(根據吳先生書中依託背景),而清朝的科舉制度相對於前朝的科舉制度更有側重,清朝科舉制度主要分為童試、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只要稍微有些文化底子、能識得幾枚大字的人基本上都可以直接通過童試,童試之後為每年舉行一次的院試。通過院試之人,即為古來「秀才」之稱,伴隨著考試級別的上升,人數規模也就會逐次遞減。而今天我們所要提到的《範進中舉》中的主角範進就是經過院試考核之後的秀才。

鄉試就是所謂的「秋闈」俗稱,院試通過之後的秀才即要進行下一層次的鄉試了,如若能夠通過鄉試,那便就是中舉了,中舉之人便為舉人。依據封建時代的官僚制度,只要考生能夠順利通過鄉試而成為舉人,那麼這便代表著他可以步入仕途了。聽村中老一輩人說,在清朝晚期的時候,舉人可以當到現在縣長的級別。

那麼這清朝時期的鄉試如果非要和我們如今的考試制度進行比較的話,又有古今哪些相似之處呢?依據古代進行鄉試的參考人數和最終的錄取人數,鄉試和我國如今的高考制度有一拼,鄉試每三年進行一次;鄉試三場,最後只錄取參考人數當中的數十名到一百多名不等,而清朝鼎盛時期的人口達到了三億多人(這還只是根據官方統計的,在當時那個統計數據不精確的年代,恐怕最為鼎盛時期的人數已經突破了四億)。

所以在我看來,清朝的鄉試大概就是如今我國的高考制度,而根據鄉試最終的錄取人數比例來看,那麼大概也就是我國如今通過高考的各省份高考狀元了。而《範進中舉》當中的主角範進就是因為好不容易順利通過鄉試成為舉人後才發瘋的,如果將範進理解為我國社會如今的高考狀元的話,「發瘋的結果」實在是難以想像!

但需要我們了解到的是,古時科舉制和今時高考制有著本質上的不同,科舉制的難度要遠遠超出高考制度,而每三年一次的鄉試,範進直到五十多歲才中舉,可想而知,這一路備考過來,範進忍受了多少我們想像不到的磨難!

範進中舉前後的懸殊差別,同樣能讓他喜極而瘋

《範進中舉》中對中舉後範進發瘋的模樣進行了詳盡描述:「範進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裡,掙起來,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但在我看來,對範進這番描述的當時,範進正處於理智和癲瘋之間,或許他在發瘋的前一刻也在很理性的思考著「我真的成為舉人了嗎?中舉那麼難,我怎麼可能成功呢」等一連串的自我質疑,最終讓範進的精神陷入了迷惑和瘋癲的狀態當中。不過範進發瘋也只是一時之間的事情,範進後來很快便清醒過來,這也算得上是範進一個美好的結局了吧?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對於以範進為代表的封建讀書人是一句極其鮮活且貼切的描述語,在範進沒中舉之前,範進的老丈人胡屠夫稱其為「現世寶」,這「現世寶」的含義對範進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諷刺,因為範進和自己女兒結婚已有幾十年的時間了,但在這幾十年的時間裡,範進卻依舊在埋頭苦讀。家中貧寒之極,已經淪落到了每日每餐都需要同這老丈人去借米借肉。但在範進中舉之後,他這老丈人胡屠夫便一口一個「賢婿老爺」。這先後稱呼的巨差,直接便從側面突出了當時封建時代「功名利祿」在人們的內心當中有多重!

古代的秀才相當於我國現代的大學學歷,但唯一有所區別的是,古代秀才之中,如果沒有能夠順利通過鄉試成為舉人的話,那這成千上萬的秀才之中,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反觀如今社會的大學學歷,卻並不比古時社會的秀才,因為大學也有三六九等,大學生也分好差優劣,學習成績較次的大學生,恐怕所呆的大學也論及不到雙一流大學。

古時秀才也可以踏入仕途,但在古代官僚制度當中並沒有明確提及到,除非遇到了特殊時期,政府特殊任命方可破格錄用。而舉人同秀才可是有著天差地別,在加之古代社會有著比如今社會更為嚴格的社會等級,在身份差距和地位尊卑的封建牢籠之下,一朝中舉,可以說是未來可期啊!相比於我國如今現存的公務員,古代的舉人可是要更勝一籌的啊!

亮郎說

或許現在都有部分人想著去嘲諷範進,但在現實當中,你我誰又不是現實原版的範進呢?誰又不想去爭著搶著充當範進呢?所以從這裡便可以看出吳老先生這本《儒林外史》的妙哉之處了。瘋癲一時的範進最終也是清醒過來了,而範進之後求學當官的道路也並沒有定格在舉人這一刻,如果看過範進結局的讀者朋友們可能已經了解到了:中舉之後的範進又進京參加了會試,令人再次驚喜的是,這舉人範進又很順利地通過了會試,順利的中了進士,成為了朝廷欽點的御史。

順利中舉恐怕也是範進所沒有料到的吧,而如果當時範進沒有選擇堅持考取功名這條路的話,他又怎麼能夠在取得舉人之後平步青雲、飛黃騰達呢?故而我借這篇文章來闡述一下我個人的理解:我們大家在讀《範進中舉》這個故事的同時,或許會對範進中舉之後發瘋的樣子感到可笑,但感到可笑之後的閒暇時間,我們也一定要明白範進對求取功名的那份初心。

相關焦點

  • 範進中舉後為何瘋了?
    大家都學過一篇課文,這篇名字的課文叫做範進中舉。在這篇課文中。原落魄秀才,還是提學看他可憐才給了他一個秀才身份。他考上秀才的時候已經五十多歲了。但是為何好不容易中舉之後,卻直接樂到瘋狂樂呢?這是古代文學史上一個很少有的形象,為什麼中個舉人就可以高興到發瘋呢?有一些可能不了解古代科舉制度的人也不太明白。實際上範進中舉後瘋了,並不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就他這個情況而言,換我我也瘋,要知道中了個舉人對古代讀書人究竟意味著什麼。在古代科舉大概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就是童生,其中就包括秀才。
  • 範進中舉後為啥瘋了?他的官職放你身上,你也一樣
    是說,從前有一個叫做範進的書生,他費勁千辛萬苦考上了秀才,有了資格,又費勁萬苦千辛想要考中舉人,奈何回報與付出不成正比,努力了多年,仍是沒有半點效益。於是,他的老婆以及老婆她爹是看不起他,認為他無用。但有一次,他居然考中了,考中之後,他也就發瘋了,問題來了,範進知道自己中舉了,為何會瘋掉?那個官職有多大呢?
  • 範進中舉後發瘋,被人嘲笑至今,你卻不知道範進後來有多牛
    相信大家對學生時代節選自《儒林外史》的《範進中舉》這篇文章仍舊印象深刻,範進中舉後瘋瘋癲癲的樣子像個十足的小丑。範進中舉後發瘋,被人嘲笑至今,但是另一方面,你卻不知道範進後來有多牛。先說一說範進當時為什麼會發瘋,其實我們都不理解範進中舉在當時對於一個普通人而言意味著什麼。
  • 範進中舉後為何激動的發瘋?換大家回去一樣會瘋!
    《範進中舉》是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一個故事情節,相信這個故事不少人都看過,大致就是說範進考中了舉人之後興奮的瘋了。 這個故事通過各種細節刻畫出了一個趨炎附勢熱衷仕途且世態炎涼的可恥社會風氣,對當時歷史中社會比較陰暗的一面進行諷刺。
  • 為何範進中舉後瘋了?
    為何範進中舉後瘋了?眾所周知,《範進中舉》是清代作家吳敬梓所寫的長篇小說,該作品敘述了主人公範進從年少就一直參加科舉考試,一直考了幾十年,每年都落榜,屢敗屢戰,直到54歲那年才中了舉人,但由於高興過渡從而瞬間發瘋失去理智的小故事。範進如此的失常行為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很難理解。但是當你知道他當的官有多大時,可能你比他還要瘋。
  • 範進中舉為何會發瘋?把中舉的好處翻譯到現代,真相就會大白
    範進中舉為何會發瘋?把中舉的好處翻譯到現代,真相就會大白背景交代:《範進中舉》是清代吳敬梓傑出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儒林外史》中極為精彩的篇章之一。主人公範進是一個士人,生活的窮破讓他只有通過中舉想去改變,但是命運卻果不其然的與他開起了玩笑。
  • 範進中舉發了瘋?舉人特權放到你身上,你比他還瘋
    在《儒林外史》中,有這樣一則家喻戶曉的「範進中舉」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範進,從年輕的時候起便年年參加科舉考試,但一直以來都沒有考中,直到他五十多歲,受盡了奚落和譏諷,哪怕是到了窮困潦倒的地步,也始終不悔,執意要考中為止。在他的心中,是多麼希望這一天的到來!
  • 範進中舉後為啥會發瘋?把中舉後的權力放到現代,你會比他更瘋
    範進中舉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個故事,作者吳敬梓在這個故事中,用極其辛辣的筆觸,寫出了一個被科舉制度所異化的讀書人,在得知自己成功考中舉人以後,所表現出來的失態
  • 範進中舉後為什麼會突然發瘋?放到當代當官後的範進是什麼職位?
    會發瘋,很好理解啊!試想,要是你,從十幾歲考到五十幾歲,幾十次落第,每三年都要忍受一次落第的折磨,在四十餘年間日日夜夜都要忍受鄰裡間的冷嘲熱諷,甚至連自己妻子、嶽父都對自己冷眼相待,你說突然有一天讓你考中了!你會怎樣?我想多半也會瘋吧!範進,這瘋,是喜極而泣的瘋,是揚眉吐氣的瘋!
  • 為什麼範進中舉後會突然發瘋?放到現代範進是怎樣的職位?
    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的名篇,大概是在上中學的時候我們曾在語文課本上學習過範進中舉一文的節選。範進中舉講述的是範進從年輕時就參加科舉考試,直到五十四歲時終於考中舉人,從一介布衣平民青雲直上終於實現當官夢想。夢想成真那一刻範進喜極成瘋,最後老丈人胡屠戶一巴掌將其打醒。
  • 範進中舉後為何差點發瘋?你看看他前面幾十年過的是什麼日子?
    因此,範進可以有不同的結局,我們在教科書上看到中舉後發瘋的範進,只是其中一個版本而已。圖片:生病也要讀書考試劇照二、範進為何發瘋?十年寒窗苦讀,這期間的冷暖,參加過高考的我們也能夠感同身受。這樣情緒下的範進是很容易發瘋的,就好比一個正常人長期處於高壓環境下,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上,而當這件事的結果出乎自己意料時,這些人往往會崩潰,完全被這個結局嚇到。範進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他剛剛被自己的老丈人奚落,剛因為借不到一粒米而犯愁,剛被自己鄰裡間毫無顧忌的羞辱打罵了一番,突然間天降好事告訴他:你中舉了!
  • 範進中舉後為啥突然發瘋?把他當時的職位放到現代,你就全懂了
    《範進中舉》出自清代小說家吳敬梓所作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時過境遷,我們已經不記得範進身上具體發生了什麼事,只依稀記得範進中舉後發瘋了,之後的事就沒有再深究,也不知道他最後過上了什麼樣的生活。其實,我們完全能理解他的心情,54歲才中舉的範進,突然被巨大的驚喜包圍,會發瘋也情有可原。然而,他發瘋的原因卻不止於此。範進在中舉之前,每年都在為科舉做準備,他數十年來一直堅持考科舉,直到50歲還只是一個童生。由於多年不曾工作賺錢,範進的家裡一貧如洗,他在12月還穿著單衣,蜷縮在角落,凍得瑟瑟發抖。
  • 4個原因分析範進中舉後發瘋的原因,若是你,估計也會瘋
    就說範進這個人吧,他一直都在努力的讀書,結果考了好多年的科舉,連個秀才都沒有當上。在最後一次考科舉的時候,他終於考上了,中了舉人。 當他在大集上賣雞的時候,聽到自己中舉了的消息,卻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可是當他反應過來的時候,就已經變成了一個瘋子。他的老丈人看了之後就把範進罵了一頓,說他中了舉人不高興,反而變成了一個瘋子。
  • 範進中舉後為何突然瘋了?把他中舉後的官放到現代,你就明白了
    我們都聽過《儒林外史》裡範進中舉的故事,這個故事反映的就是科舉制度的弊端,讀了多年的聖賢書,在任為官後只顧享受榮華富貴,而忘了為官的本質,以至於範進一聽到自己中舉的消息後就高興得成了瘋子
  • 範進中舉後喜極而發瘋,他後來怎麼樣了?恐怕你羨慕不已
    清代《儒林外史》中的範進中舉,是廣為人知的一個章節。範進其人科舉成痴,半生光陰付諸科考。家中蓬草破屋難以遮風擋雨,老母妻子幾番挨餓受凍,好在她倆從無怨言,支持範進求取功名。那老丈人胡屠戶卻是個勢利眼,見範進屢試不第,每次見面不罵個狗血噴頭就不算完,鄉鄰也都竊竊不已。
  • 《範進中舉》人物形象
    2)怯懦麻木、逆來順受:胡屠戶在範進中秀才後,盛氣凌人地辱罵他,說他是「現世寶」、「窮鬼」、「爛忠厚沒用的人」、他只是唯唯諾諾,還說「嶽父見教的是」;他向胡屠戶借盤費,胡屠戶用不堪入耳的說話罵他,甚至罵他母親是「老不死的老娘」,他也毫不生氣,充分表現出範進逆來順受、怯懦麻木的性格。
  • 範進中舉後為何瘋了?中舉有什麼好處?
    範進自己在集市上插標賣雞時,聽說自己中舉了,突然就瘋了,最後實在沒辦法,讓他老丈人修理了一頓就好了,那為啥他會瘋呢?因為這種大喜大悲的事情,沒有多少人能夠承受住。範進一個幾十歲的老頭子,一輩子被人嘲諷,生活的很是貧窮,經常受到別人冷嘲熱諷,五十知天命,範進都已經認命了,可是在這個情況下,他卻中舉了,所以他高興的瘋了。中舉之後有什麼好處呢?
  • 範進中舉後為什麼會發瘋?知道原因後,大家都理解了!
    範進沒有家室,像他那樣一貧如洗的人是娶不起老婆的,而今的範進已經年老,他對自己的考試也越來越失望考完之後母親告訴他,我們家裡已經沒有一粒米了。你去集市上把那隻老母雞賣了吧?範進只能渾渾噩噩地走向集市,殊不知自己的家裡此事已經炸開鍋了。
  • 範進中舉教案教學設計
    吳敬梓少年時熱衷科舉,23歲時考取秀才,屢次參加鄉試,皆未中舉。讀書生活使他暴露出叛逆的性格,父母去世後,近房覬覦遺產,使他看透人性虛偽、卑劣,不到10年,家產揮霍一空,他經歷了由富貴到貧賤的不尋常變化後,看穿了世態炎涼,寫出《儒林外史》。
  • 語文老師沒告訴你的,是相比範進中舉,範進中進士後的故事更精彩
    我們在語文教科書上都學過《範進中舉》這篇課文。《範進中舉》節選自吳敬梓的長篇小說《儒林外史》,因而還有許多課文背後的故事,是語文老師沒告訴你的。範進中舉後發瘋,被丈人胡屠戶一巴掌打回原形。為何會瘋呢?一方面因為他從二十歲開始,連續考了三十多次,直到五十四歲才中舉,著實不容易;另一方面,實在是因為他很清楚地知道,中舉後的命運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相比範進中舉,範進中進士後的故事更精彩範進中舉,其實是有貴人相助,這個貴人的名字叫周進。周進六十多歲時還是個老童生,有過和範進相似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