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化作用與風力作用的區別

2020-12-11 木木老師地理課堂

一、風化作用

風化作用指巖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由於溫度變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氣及生物等的作用下發生的機械崩解及化學變化過程。

根據風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質可將其分為三種類型: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生物風化作用。

物理風化是指巖石在溫度變化、凍融、有機體、水、風和重力等物理機械作用下崩解、破碎成大小不一碎屑和顆粒的過程。季節性或晝夜的溫度變化,長期的熱脹冷縮交替會使巖石不均一縮脹而逐漸破碎;巖石裂隙中水分遇冷結冰並膨脹產生的巨大壓力,也會使巖石崩解。物理風化只引起巖石在形態和體積大小的變化,但不使其礦物成分和化學組成發生明顯的變化。

化學風化是指巖石發生化學成分的改變而分解的過程。例如,巖石中含鐵的礦物受到水和空氣作用,氧化成紅褐色的氧化鐵;某些礦物吸收水分後發生化學反應,體積膨脹。這些作用可使巖石硬度減弱、密度變小或體積膨脹,促使巖石分解。

生物風化是指生物對巖石產生機械的和化學的破壞作用。生物對母巖的破壞方式既有機械作用(如根劈作用),也有生物化學作用(如植物、細菌分泌的有機酸對巖石的腐蝕作用),既有直接的作用也有間接的作用。

例1.巖石是熱的不良導體。由於溫度變化,巖石表層與內部受熱不均,產生差異膨脹和收縮,容易崩解破碎。巖石中水的凍融、植物根系的生長等,也都會對巖石起風化破壞作用。右圖示意參與對巖石的機械風化的因素,按作用的先後排列正確的是

A. 生物—水—溫度

B. 水—生物—溫度

C. 溫度—生物—水

D. 溫度—水—生物

相關焦點

  • 風化作用和風力侵蝕及其區別
    風化作用和風力侵蝕及其區別 2020-03-07 18:10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外力作用」中的風化和侵蝕這兩種表現形式,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風化和侵蝕有什麼區別?在地球表面,外力作用的參與者有很多,比如流水、風力、生物、海浪、冰川等等都是外力作用的實施者。其中流水和風力是外力作用中最主要的兩類參與者,一般來說,在氣候溼潤和半溼潤地區,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為主導;在氣候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外力作用以風力作用為主導。比如,在我國東部季風區,多以流水作用為主,表現為各種流水地貌;在我國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多以風力作用為主,表現為各種風成地貌。
  • 【地理題庫】高考題分類彙編13:風化、風力、海浪作用與地貌
    、風力、冰川作用與地貌考點:風化作用與地貌2016海南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巖石,在溫度變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發生機械破碎而不改變巖石化學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風化作用.通常情況下,氣溫日較差大的地區,物理風化作用強烈.據此完成19~20題.
  • 風化作用
    無論怎樣堅硬的巖石,一旦出露或者接近地表,直接與水圈、大氣圈、生物圈接觸,在地表的物理和化學環境作用下,都會逐漸發生疏鬆、崩解和化學成分的改變,變成大小不等的巖屑和土層。巖石發生物理的和化學的變化成為風化。引起巖石變化的作用成為風化作用。風化作用的實質就是巖石本身離開地殼深處高溫、高壓的條件,在出露或者接近地表後,為了適應地表常溫、常壓的新環境而必然發生的一種變化過程。
  • 高考地理小專題——風化作用
    化學風化是地表巖石和水、二氧化碳等發生反應導致的化學分解,它是風化作用的常見類型,其過程會消耗二氧化碳,一般在溼熱地區較為明顯。不同地質歷史時期,陸地分布狀況不同,巖石化學風化強度差異明顯,導致全球氣候變化。有學者認為,11億年前全球陸地分布集中,8.5億年前全球陸地分布發生分裂、巖石化學風化作用增強導致全球氣候變冷,兩極冰川向赤道擴展其至形成「雪球」。
  • 【地理概念】風化作用
    影響風化作用強弱的因素有哪些?風化作用形成的地貌以及物質是什麼?風化作用是地質作用中外力作用的一種表現形式(關聯圖見下圖)。風化作用根據其影響因素和性質可分為三種主要類型:物理風化作用(包括溫差風化、冰劈作用、鹽類結晶作用、龜裂等)、
  • 微專題25:為你,我願粉身碎骨——風化作用
    、化學風化作用、生物風化作用。根據風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質可將其分為三種類型: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生物風化作用。在冰川、風、熱脹冷縮的物理作用下,堅硬的巖石逐漸崩解為碎屑,屬於物理風化過程;植物根系撐大而造成的巖石裂隙,屬於生物風化過程;可溶性巖石在高溫高溼環境下通過化學反應而致使堅硬巖石逐漸縮小直至消失的過程中,屬於化學風化和流水侵蝕作用。
  • 地理百科|風化作用
    壓力的影響另一個影響機械風化的因素是壓力。當根系逐漸生長並向外擴張時,它們對巖石施加的壓力會不斷增大,進而造成巖石破裂。從更大的範圍來說,壓力同樣在地球內部發揮作用。在地殼深處的基巖承受著來自上方覆蓋巖層的巨大壓力。地下幾千米深的巖石重量所帶來的巨大壓力可能會形成大塊的巖石。當覆蓋巖層隨著侵蝕、採礦等情況被剝離,下方基巖所承受的壓力就減輕了。於是,之前埋在地下的基巖表面就擴展、增長,形成彎曲的裂縫。當地質過程使得巖體上升後,由於壓力減小巖石可能會形成細小的裂縫。
  • 探討風化作用:風化和風化帶中礦物的穩定性
    1、風化作用風化作用——是地殼表層巖石在溫度變化、大氣、水和生物等各種因素作用下,發生機械破碎和化學變化的作用。是指地球和宇宙間、地殼表層與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間物質與能量轉化的表現形式。風化作用是在大氣條件下,巖石的物理性狀和化學成分發生變化的作用。作用的營力有太陽輻射、水、氣體和生物。按巖石風化的性質分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兩種基本類型。在巖石風化過程中,這兩類風化通常是同時進行,而且往往是互相影響、又互相促進的。
  • 地理名詞精讀(10)|風化作用
    無論怎樣堅硬的巖石,一旦出露或者接近地表,直接與水圈、大氣圈、生物圈接觸,在地表的物理和化學環境作用下,都會逐漸發生疏鬆、崩解和化學成分的改變,變成大小不等的巖屑和土層。巖石發生物理的和化學的變化成為風化。引起巖石變化的作用成為風化作用。風化作用的實質就是巖石本身離開地殼深處高溫、高壓的條件,在出露或者接近地表後,為了適應地表常溫、常壓的新環境而必然發生的一種變化過程。
  • 自然地理專題1:風化作用(一)
    🔘物理風化:        我們通常將由於溫度作用或機械作用引起巖石發生崩解、破壞,但又不改變其化學成分的風化過程定義為物理風化。        別小看這句「教科書式」的定義哦!我們還是可以從中挖掘出不少關鍵性信息噠~        首先,溫度作用引起的風化就是我們常說的溫度風化。作為一種常見的物理風化,其主要原因是:不同礦物的膨脹係數不同以及同一成分存在各向異性(即同一成分的巖石在不同受力方向下體現出不一樣的特性)。
  • 【熱門考點】風化作用和風力侵蝕有關係麼?如何區分各種風化和侵蝕地貌?附高考地理衝淤平衡問題專題訓練
    侵蝕:指風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運動狀態下改變地面巖石及其風化物的過程,分為機械剝蝕作用和化學剝蝕作用。  風化:在溫度、水及生物等的影響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巖石經常發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巖石碎塊或砂粒,這種作用叫風化作用。風化作用產生的巖石碎塊或砂粒堆積在原地,稱為風化物。
  • 紐西蘭南島的「分裂蘋果巖」,讓你見識「風化作用」的強大力量
    地球表面所有的地形和地貌形態都是受到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紐西蘭「分裂蘋果巖」地球的內力作用包括地殼運動、地震、火山噴發和巖漿活動等作用;外力作用包括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等作用。
  • 高考地理微專題24 外力作用影響因素的分析
    (8分)【參考答案】氣候乾旱,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大,風化作用顯著(4分) 大風日數多、風力大、風沙侵蝕作用強。2、地質地貌因素主要從基巖性質、地質構造、地形地勢等方面分析.(1)石灰巖地區:由於巖石微溶於水,外力作用主要表現為流水侵蝕、流水溶蝕。(2)地勢較高、起伏較大地區:主要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作用。(3)地勢較低,起伏較小地區:主要表現為沉積和固結成巖作用。【典型例題】讀圖,回答問題。
  • 科學家說土壤是石頭風化而來,土壤又怎麼會逆變成沙漠?是否矛盾
    上圖,地球初期火山噴發,巖漿活動,地表形成了各種巖石,之後在外力作用下不斷對原有的巖石破壞、剝蝕形成了大小混雜碎屑的物質,在重力、風力、第四紀冰川作用下,被帶到山麓地帶或更遙遠的天邊。降水量稀少的地區,在風力作用下會把碎屑物質中的細砂和塵土吹到千裡之外,在我國堆積成了黃土高原;而那些粒徑較大的顆粒則被風攜帶到附近,形成沙漠。
  • 考前每日練|千層薄餅海岸邊,成因作用巧推斷(2020屆100)
    ,考查了地殼運動及巖石特徵、地理環境整體性、影響巖層的因素、區域地理環境特徵、外力作用等基礎知識與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因位於海邊,所以該巖層處的地貌的形成過程應極有可能是先在海底沉積,然後受地殼抬升,出露地表,受外力風化侵蝕而成。)
  • 沉積作用一定要有水參與嗎?
    沉積作用一定要有水參與嗎?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 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答:大部分情況是這樣,也有沒有水參與的情況。沉積作用指巖石的風化和剝蝕產物在被搬運的途中或到達相應的水域裡,因搬運動力減弱而沉澱下來的過程。沉澱下來的物質稱為「沉積物」。(《地理學名詞》第二版)沉積作用的結果是形成各種地層或巖層。拓展連結:□巖層與地層有區別嗎?
  • 同樣是侵蝕作用,為什麼河流常形成V型谷,而冰川常形成U型谷?
    一方面是內力作用,內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於地球內部,內陸作用的主要表現形式包括地殼運動(板塊運動)、巖漿活動(火山噴發等)、地震等,內力作用總是希望把地球表面的形成弄得高低不平,趨向崎嶇。河流V型谷和冰川U型谷另一方面是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於地球外部的太陽輻射能,外力作用能夠造成地殼表層物質的破壞、搬運和堆積,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現形式包括風化
  • 為什麼同樣是侵蝕作用,河流常形成V型谷,而冰川常形成U型谷?
    一方面是內力作用,內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於地球內部,內陸作用的主要表現形式包括地殼運動(板塊運動)、巖漿活動(火山噴發等)、地震等,內力作用總是希望把地球表面的形成弄得高低不平,趨向崎嶇。河流V型谷和冰川U型谷另一方面是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於地球外部的太陽輻射能,外力作用能夠造成地殼表層物質的破壞、搬運和堆積,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現形式包括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作用等,外力作用總是希望把地表的高山削低低谷填平,趨向平坦。
  • 沉積作用和沉積物:化學和生物搬運的沉積作用
    化學搬運的沉積作用 溶解物質母巖風化產物中的溶解物質,主要為Cl、S、Ca、Na、K、Mg、P、Si、Al、Fe 等。前面元素的溶解度較大,多呈真溶液; 後面的溶解度較小,多呈膠體溶液。真溶液物質的搬運和沉積作用 母巖風化產物中的真溶液物質主要是Cl、S、Ca、Na、K、Mg等,P、Si、Al、Fe、Mn等也可部分呈真溶液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