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生養之恩是人世間莫大的恩情,這是子女要用一生來償還父母的。生存和繁衍是生物唯二的本能,雖然父母可以不在乎,子女卻不能視為理所當然,試看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如果人不懂得回報父母恩情,甚至不如這些禽獸。
01
人們常說父母后半生的心血都傾注於子女身上,能為子女任勞任怨地付出。不過在現實中,也有不少父母或是迫於生活壓力或是出於其他原因,不得不丟棄甚至殺死自己的子女,這是一種悲哀,畢竟每個來到人世間的孩子都應該有生存和成長的權利。不過好在社會中還是好心人居多,很多被親生父母捨棄的孩子最後都被養父母所收留,並視為己出,最後孩子平平安安長大,也把養父母視為親生父母般贍養,這些都能成為一時美談。人類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美德,才有了文明的延續。
今天這個故事發生在20年前,主人公是一位上海的老婦人,以及她無意中在草叢裡撿到並收養的黑人棄嬰,這位朱阿婆沒有因為孩子的膚色就嫌棄他,而是將他視為自己的親孫子撫養長大,而這個孩子在長大後以很懂得感恩,一直陪伴著爺爺奶奶度過晚年。
故事發生在2000年的8月。那天朱阿婆跟平常一樣徒步前往菜市場買菜,然後再回家做飯。不過就在朱阿婆走在路上時,無意中看到路旁的草叢中丟棄了一個竹簍,朱阿婆心想是在此歇腳,走時忘了帶走竹簍嗎?於是上前查看,結果一下子就發現了竹簍裡竟然有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在炎熱的天氣裡,嬰兒渾身光溜溜的,但還是長滿了痱子。朱阿婆還在竹簍裡找到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2000年8月1日的字樣,很顯然代表的是這個嬰兒的出生日期。孩子的氣息已經很微弱了,朱阿婆對此很是心疼,立即決定要將孩子帶回家。
02
在回家路上,抱著嬰兒的朱阿婆就已經發現這個嬰兒很髒,所以在回家後第一時間就給嬰兒洗澡,朱阿婆已經洗得很仔細了,但是嬰兒身上依然是黑黑的。因為嬰兒的皮膚很脆弱,朱阿婆也不敢反覆洗,只好等以後再多洗幾遍。結果就這樣洗了一個星期,嬰兒竟然還是黑的,這下朱阿婆覺得有點不對勁了,以為是嬰兒身上有什麼毛病,所以趕緊帶著嬰兒去了醫院看病。經過醫生的解釋,朱阿婆才反應過來這原來本就是個黑人嬰兒。不過朱阿婆得知嬰兒的人種後也沒想太多,畢竟相處一周後她對嬰兒已經有感情了,剛好她老么還沒孩子,她就把這個嬰兒收養當成孫子。就這樣,這個遭丟棄在草叢的黑人棄嬰被朱阿婆撿到並收養了。
朱阿婆給嬰兒起了個中國名字——朱軍龍。雖然生活在上海,但朱阿婆的家境並不富裕,加上朱軍龍的身份比較特殊,朱阿婆為這個孩子可謂是操碎了心。因為戶口問題,朱軍龍入學比一般孩子要晚上兩年,而這孩子生性跳脫,在學校裡很能惹事不好好上課,讓老師對他頭疼不已。無奈之下,老師只好把朱阿婆叫到學校裡。朱阿婆也知道朱軍龍是什麼樣子,但是自己沒文化也不會教育孩子,所以只好不停懇求老師對朱軍龍多上心。老師也從朱阿婆嘴裡了解了她的家境,於是承諾會教好朱軍龍。此後老師通過鼓勵教育的方式讓朱軍龍的性格慢慢調整,朱軍龍也決心不讓奶奶操心,從此安分了許多。
2007年,上海襄陽公園舉辦了一場「中外家庭才藝比拼」,朱軍龍作為黑人孩子也報名參加了。在臺上,朱軍龍毫不怯場地朗讀了《春曉》,獲得了榮譽證書,朱阿婆把證書擺在家裡最顯眼的地方,很是驕傲。2014年,朱軍龍的戶籍問題最終得以解決,從此朱軍龍終於算是安家落戶了。2018年,朱軍龍考上大學,他即將與相伴18年的奶奶分離。朱阿婆很捨不得這個孫子,但也為他有出息而驕傲。在大學裡,朱軍龍要比其他同學更成熟,他也很懂得感恩,只想平平淡淡過日子,陪好爺爺奶奶。
結語
朱阿婆撿回朱軍龍,讓這個黑人與這個平凡的中國家庭結下不解之緣。朱軍龍在朱阿婆的庇護下健康成長,長大後也儘自己可能多陪伴爺爺奶奶,還教會他們使用手機和電腦。朱軍龍雖然留著黑人血脈,卻如中國人一般顧家,也無比看重親情,這說明相比血統,成長環境才是對一個人性格決定性的影響因素。
參考資料:
《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