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澱八裡莊玲瓏巷私搭亂建成風 違章房距離公廁不足半米
本報訊(記者黃敬)沒有去過玲瓏巷的人,誰也想不到那裡的私搭亂建已經泛濫到何等程度。從最初架個二層出租牟利,到慢慢擴充為四五層高、可容納數十戶的龐然大物,最後蔓延至無心掙錢的老居民也開始擴建房屋。玲瓏巷幾乎沒有一戶人家不在破土動工,不堪忍受快速膨脹的人口給當地公共設施帶來的壓力,居民王女士將此事反映給北京市非緊急救助服務中心12345。
玲瓏巷,位於八裡莊橋北側,昆玉河東岸,這裡居住著數千常住居民和數量龐大的外來人口。誰也想不到,在這片風景優美、被豪華住宅區擁抱的土地上的居民生活得如此糟糕。
以前,這裡是一片平房,共有5條小巷,巷子雖不寬,但居民們形容,「走一輛淘糞車綽綽有餘。」大約3年前,這裡開始變樣,道路狹小得已無法通行任何汽車。屢次進駐的拆遷公司也每每鎩羽而歸,大家對盼望了十幾二十年的拆遷已經絕望,乾脆開始自建。
最初,人們在家門口搭個寬約1米的小棚子,開個水果攤或是雜貨鋪。隨著道路的縮小,平面擴建已沒有餘地,人們又開始向高處要空間。2層、3層,現在不少成規模的建築已修到了4層。一棟高達4層的建築至少能容納四五十戶人家租住。「一間屋子的租金大約五六百元吧,10平方米上下,沒有廁所。」一位居民介紹說。
激增的人口使當地公共設施負擔沉重。「我們這些老頭老太太早起別想上廁所,全是那些急著上班的年輕人跳著腳在排隊等。女廁所還好些,男廁所經常是汙水橫流,大家都直接在地上解決,也顧不得害臊了。」一對在此居住了20餘年的老夫妻對記者說,「我們上世紀80年代搬過來的時候,單位說再過5年,肯定改造,可到今天也沒有動靜。沒辦法,我們也開始修整房子了。」老人指指已壘砌新牆的裡屋說。
在一位居民的帶領下,記者找到了玲瓏南巷公廁。令人詫異的是,這間廁所旁邊正有一戶人家在大興土木,而房屋與廁所的距離甚至不及半米,窗戶正對著女廁所大門。「這一進一出,女廁所裡面不全讓人看見了?」記者詢問一位正在施工的工人,他有些尷尬地憨笑說:「我也不知道啊,剛來沒幾天,讓咋幹就咋幹唄。」據他介紹,這棟3層高的磚房,大約1個月就能完工。
昨晚,記者在玲瓏巷現存的3個巷子裡行走,看到這裡戶戶相連,每家幾乎都在不同程度的改造、擴建。木樑彼此接通,工人在燈光下奮力壘磚。「這要是著了火,消防車絕對進不來。」一位戴著眼鏡的老大爺冷笑說。
今天上午,記者來到八裡莊街道辦事處。站在辦事處5層黨群工作室的落地窗前,面前正是玲瓏巷此起彼伏的違章建築。該辦事處一名工作人員苦惱地說:「我們也希望這裡能趕快解決。」這名工作人員給記者講述了一個居民的報告:「前一陣這裡因為施工聚集了大量民工,這位居民特意早起5點鐘上廁所,結果發現門口已經排了50多個工人。」
即使在一周前,這裡還在進行綜合改造,一共清理出了4車渣土。「但是清出來的磚頭馬上又被工人們搶回去了大半,這裡已成為一塊心病了。」
據了解,由於八裡莊小學位於該片地區中心,而這所小學原是一座寺廟,屬明代文物,需要保護。受地域限制,開發商無論怎麼建設都覺得不划算,乾脆放棄拆遷。「我們多次上報,將這裡的情況反映給市裡,但私搭亂建越來越多,拆違章的工作越發難以實施了。」該辦事處一名負責人嘆著氣說。 文並攝
(責任編輯:郭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