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色光
近日,豐巢的智能自提櫃由免費轉向超時收費登上熱搜,引發全網激烈爭議。而就在收費後不久,豐巢與速遞易換股合併,兩大快遞櫃巨頭合二為一,快遞櫃行業格局變為豐巢一家獨大。但是根據已經披露的資料顯示,快遞櫃生意並不好做,長期大額虧損。而本次合併,上市公司三泰控股卻獲得了3.9億元投資收益,不過,這筆錢是真金白銀的收入嗎?
豐巢合併速遞易,三泰控股獲3.9億元投資收益
5月6日,順豐控股(002352.SZ)和三泰控股(002312.SZ)分別發布公告稱,順豐控股參股公司豐巢開曼(Hive Box Holdings Limited)的子公司豐巢網絡與中郵智遞科技有限公司(中郵速遞易的運營主體)及其股東籤署一攬子交易協議。交易完成後,中郵智遞原股東中郵資本、三泰控股、浙江驛寶、明德控股將減資退出中郵智遞,中郵智遞成為豐巢開曼的全資子公司,其中三泰控股退出股權的減資款為7.56億元。上述減資交易完成後,三泰控股擬通過全資子公司帶路開曼將上述7.56億元減資款全部用於認購豐巢開曼,完成後,三泰控股通過帶路開曼持有豐巢開曼6.65%股權。也就說,一系列交易完成後,三泰控股持有中郵智遞的股權全部轉換為豐巢開曼的股權。據了解,豐巢開曼通過全資持有的豐巢網絡協議控制豐巢科技,豐巢科技則是智能快遞櫃業務運營主體。
(圖片來源於網絡)
據公告,此次交易將為三泰控股公司帶來3.9億投資收益,實現後公司利潤大幅提升,而重組後的豐巢將在智能快遞櫃市場佔據明顯市場優勢,公司作為其持股股東,在智能快遞櫃領域的布局得到進一步加強。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公司分攤中郵智遞的虧損分別為-1.76億元和-0.54億元,業績「拖後腿」,本次交易完成後,中郵智遞不再納入公司合併範圍。
三泰控股2019年的淨利潤為8413.28萬元,3.9億元的收益佔到了公司2019年淨利潤的464%,這一次交易對三泰控股看似十分划算。
不過,對於本次退股再認購後平添近4億收益的交易,交易所也及時發來關注函,公司在5月13日晚間回復關注函表示,截止今年4月30日,公司對中郵智遞長期股權投資帳面價值為3.65億元,根據會計準則相關規定「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其帳面價值與實際取得價款之間差額,應計入當期損益」,相關差額即為7.56億元減去3.65億元,即3.9億元,公司表示符合相關會計準則。
也就是說,上述3.9億元的收益只是公司手中的中郵智遞股份轉換為豐巢開曼股份過程中,形成的帳面投資收益。
豐巢、速遞易業績都長期巨虧,但合併後市場佔有率大增
公開信息顯示,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6月,曾得到順豐控股的5億元天使輪融資,此後,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等多家公司也進行了投資。
據豐巢官方統計,目前豐巢已經為全國110餘城市、超過2億的用戶提供無接觸的交付服務,一線城市的市佔率超過70%,與得到中國郵政、菜鳥等注資的另一智能快遞櫃企業中郵速遞易、以及菜鳥自身的自提櫃,共同佔據快遞櫃領域主要市場。
再看本次合併的另一家公司速遞易,速遞易2012年由三泰控股成立,2017年中郵資本聯手浙江驛寶(菜鳥旗下全資子公司)和亞東北辰(復星集團旗下公司)對速遞易進行戰略投資,速遞易品牌升級為中郵速遞易。當時,中郵速遞易的運營主體中郵智遞的四位股東為中郵資本、三泰控股、浙江驛寶和明德控股,持股比例分別為50%、34%、10%和6%。
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主要城市布設智能快遞櫃已達40.6萬組,箱遞率超10%。其中,豐巢全國累計布放17.8萬組,中郵政速遞易累計布放9.4萬組。此次交易完成後,豐巢的市場佔有率將超過65%。此次整合後,豐巢在智能快遞櫃市場將成為第一大巨頭。
但是市場份額不代表盈利,巢科技經過四輪融資累計超過55億元,在2018年最後一輪融資中其估值達到90億,豐巢本身卻陷入了長期虧損。據順豐控股的公告,豐巢2020年一季度未經審計的營業收入3.34億元,虧損2.45億元,2019年營收16.14億元,虧損7.81億元。截至2019年年末的淨資產為36.49億元,負債71.51億元。截至2019年豐巢4年來合計虧損約20億元,而2018年韻達、申通等投資方則相繼撤資。
另一方面,三泰控股手中的中郵速遞易同樣連年虧損。數據顯示,中郵速遞易2019年營收4.29億元,虧損5.17億元,截至2019年底,中郵速遞易負債總額26.56億元,2020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營收7021萬元,預計淨虧損1.59億元,淨資產為負。
可以說,兩家快遞櫃巨頭都經營十分不順,本次「兩虧」合併,頗有報團取暖的味道。
就在本次合併之前,4月30日,豐巢宣布推出「會員服務」,非會員普通用戶包裹超過12小時後,每12小時收取0.5元「超時費」,3元封頂,引來了巨大的爭議。
那麼,看一下快遞櫃行業的成本是多少?根據三泰控股此前的董秘在在全景路演平臺的說法,一個最新的1T4(1個主櫃4個副櫃,108個格口)的快遞櫃設備成本在2.5-3萬之間,場租成本主要集中在3000-4000元/年。
再看豐巢,目前合併后豐巢擁有27.2萬組快遞櫃,按此數據大致估算,此前設備成本投入差不多在68-81.6億之間。
在收取會員費之前,豐巢、速遞易這兩大快遞櫃品牌主要收入來自快遞企業支付的使用費以及廣告費用,而這兩家公司的連年虧損可以看出,這兩項費用難以覆蓋市場拓展的消耗。
合併後,兩家公司是否能夠通過市場佔有率的優勢,與客戶獲得更強的議價能力,從而實現盈利?對此,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