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任何一個高端動圈耳塞的上市,都差不多能在圈子裡攪出點新聞來,因為在多動鐵當道的現狀下,定位高端、同時聲音優秀的動圈耳塞,對發燒友們來說有一種「且出且珍惜」的感受,可供選擇的面實在太窄。
上圖就是標題中的「Major」,是我在九月份的北京展上偶然見到的牌子,來自香港,名為FAudio,這款據說在香港那邊被奉為「神圈」的塞子,一直是處於貨不夠賣的狀態。雖然當時在中國大陸還沒有正式上架,但已經擁有了靠譜的代理商,後續大家應該能夠看到一系列的推廣動作,當然了,前提是有貨能賣的話。
我也不避嫌地把話說在前頭,北京之行結識了FAudio的品牌負責人Ken,聊的比較投機,後面在上海CANJAM的時候他從為數不多的貨裡摳了一條Major給我,本文算是Major在大陸地區的首篇正式評測吧。
至於標題的神圈「神不神」,我這裡不會給出一個結論來,因為一旦你聽過Major就會知道,這是一條風格化極為明顯的塞子,並不是那種「中正大氣雜食」的秒超平方向,因為老實講Ken本人在私下裡聊天的時候也並不愛提「神圈」這個字眼,這兩個字能傳開起初算是香港地區的論壇的功勞(香港那邊其實對這種誇張的溢美之詞並不見怪)。
Major同樣很受歡迎的還有日本地區,剛剛在2018 Headphone Festival Award 日本耳機祭上獲得了金獎。其實這個就更不見怪了,且不說Major是一條有個性但至少調音也算不上放飛自我的塞子,霓虹國的燒友經常會喜歡一些在我們國內被被定義為聲音古怪、甚至黑出翔的耳機,像Jomo家在國內無人問津的Samba,在日本同樣也是火的一塌糊塗……
不廢話了,進入正題。
Major的包裝比較簡單,體積也不誇張,內部的主要配件就是各種耳塞套和一個做工不錯的金屬收納盒。耳塞套分為器樂套和人聲套,我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配的是Final的E套,兩端延伸能有一些輕微的增益,非常適合手機直推聽聽流行人聲。
腔體乍一看就是個金屬旮沓,不過為了兼顧佩戴的舒適度,其實用的是輕質且耐腐蝕的6061T6鋁合金,導管部分則用了聲學特性優良的黃銅,仔細一看的話可以看出色差和工藝方面的區別。至於顏值和設計感方面,我就不強行解釋或美化了,大家看圖片就都有數,但做工的細膩程度是顯而易見的,腔體面板的邊緣有高光倒角,與LOGO一起帶來了比較好的光澤度。
佩戴無疑是舒適的,不論是腔體內側的線條還是整體的佩戴重量方面都做的很均勻,但畢竟不是那種類公模的設計,談不上太好的貼合程度,隔音效果中規中矩,在這方面有一定需求的還是建議換上C套來解決。
既然是旗艦動圈耳機,那麼振膜和腔體設計肯定是有一番乾坤的,這裡我劃一些重點來說一下。
首先振膜是雙層結構,中低頻表現優異的纖維振膜外覆蓋著剛性更好的鈦膜片,帶來更好的高頻延展和解析力。腔體內側分設了3個小腔室,分別起到了塑造低頻質感,減少齒音,以及增強聲場的同時排放耳壓的功能。
Major原配的這根線材的討論度也蠻高的,用料方面主要就是24 AWG Litz Copper單晶銅材質,雖然很粗,但是柔軟度相當好,不會帶來明顯的聽診器效應。要說槽點嘛,可能很多人覺得插針尾部的那一小段像是給帶凹陷的限位槽的耳塞用的,實際上Major並沒有這個結構,給人一種不像是原裝線的錯覺。
我可以告訴大家的是,這根線確實價值不菲,而且有非常明顯的調音傾向,主要是加強了中下盤的厚度和密度,目前我更換過的不少幾千元價位的「升級線」並不見得素質能比原線高,FAudio在這方面還是很捨得下料的。
下面到了大家最關心的聲音部分了。
雖然Major並不難推,但為了測試它的潛力,還是使用了一些勁比較大的前端來測試,而且這段時間內因為也把Major作為自己的主力塞來用,所以算是對它的聲音有一個比較宏觀的了解,在這裡給出一個整體性的結論。測試過的前端包括但不限於金菊花、墨菊、DX150/200、M5s、DP100、森韻Alien+等。
這段日子也帶著Major出差(上圖拍於從CANJAM回來的高鐵上),許多圈內的好友,包括一些知名的技術人員,都對Major給出了非常正面的評價,而且評價內容是比較統一的。結論差不多是,Major擁有旗艦級耳塞的硬素質,高頻、聲場的表現非常精湛,但中低頻可以做的比較厚實,尤其是低頻為了營造一種鋪的開、氣勢足的效果,稍稍犧牲了一些速度感和細節表現,但是下潛較深、力度強,換來了非常濃鬱的氛圍感,縱使是在動態表現比較疲軟的手機、入門播放器上,都可以有非常紮實、殘響豐富又不顯得渾濁擁擠的低頻質感。
這種低頻表現可以在許多曲目裡都能把低頻元素給凸顯出來,尤其是大部分錄音棚產出的流行樂裡,利用合成器做出來的低頻是偏硬的效果,Major可以在聽感上對其進行優化,更別提本身錄音和製作水準非常優秀的曲目了,猶記得當時Ken在換上白色器樂套後,就插著iPhone給我聽了幾首歐美流行,澎湃、洶湧,釋放出的音浪甚至有些小音箱的感覺。
如果希望低頻的量感收束一些,讓聲底更乾淨,金菊花、墨菊都是不錯的選擇,對殘響有比較好的控制,而與M5s、DX150/200的搭配都是比較正常的範疇(個人覺得更接近Ken想表達的聲音),重口味的不妨試試DP100吧,瞬間變身動次打次和口水歌神器(非貶義,我是很喜歡用DP100聽抒情歌的)。
Major的中頻表現和低頻是比較接近的路子,一體感極強,結像線條感稍粗但是不失凝聚,比較濃鬱而有味道,符合我心中對「典型動圈」的理解,人聲溫潤、細膩,用玄學詞彙來說就是「有感情」,說人話的話就是口型適中、細節豐富,貼耳但不噴臉,齒音控制的很乾淨,並且男女聲都比較通吃,既沒有增加顆粒感或者做的很厚去迎合男聲,也沒有拉薄聲線去迎合女聲,音色拿捏的很有準頭。
而且比較難得的是中頻的密度居然相當高,對比其他高端動圈的話,比如我個人比較喜歡的T8ie2、RE800和Dita的雙子星,和Major一比,中頻音色都瞬間薄了一個度,這也是我認為Major如果拿來和多單元動鐵相比的話最佔優的部分。
高頻算是Major比較沒有爭議的地方,雖然之前有其他論壇的朋友認為Major的高頻還差一口氣,有些打不開,但我個人傾向於是沒煲開或者推力尚不足。我手頭的大部分搭配下的Major高頻有很充足的量感與延伸表現,並且沒有因為削掉齒音而犧牲小提琴與管弦樂的音色,在密度和信息量上到做的非常到位,聽古典曲目時的動態和控制力也相當優秀,搭上金菊花、換上白色器樂套的時候可以說非常適合聽大編制曲目;兩個詞總結的話,那就是清晰、通透。
至於聲場表現,Major的聲場是可塑性比較強的(或者說潛力較大,就像天狼星那樣),不同的搭配下會有比較大的差別,但一個可供參考的結論就是,Major聲場的邊緣清晰度隨著推力的提升而弱化,也就是懟著的前端勁兒越大,那種開闊感可以進一步提升;而在手機直推下則是偏向包圍感一些,整體在二維平面上的形狀很規整。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縱深稍顯不夠,很難打得開,當然了,你如果手頭有墨菊、N8這種級別的播放器,就當我沒說好了。
至於Major到底適合什麼曲目,不用我總結大家應該也能看出個所以然來,大體上做到雜食必然是旗艦耳塞的基本素養,而在流行、搖滾、爵士、民謠、狹義ACG等與人聲有關的一切曲目上,Major肯定當仁不讓,勁就一個字。如果前端夠給力或者願意換根平衡線的話,大編制交響樂也可以應付的來,只是在聲場的硬規模上,會遜於類似FW1000、Dream這種偏器樂的素質怪物。
非要我推薦個搭配的話,如果你是動圈控、喜歡出街聽個響,拿Major插著手機,真的可以退燒了。
Major作為FAudio前後折騰了兩年的產品,確實能夠理解為何Ken可以如此自信地向自己的客戶推薦Major。在體驗上,它是一款省心的塞子,因為佩戴舒服、原配線用料足、易推,在聲音上,它擁有理想型動圈耳塞的幾乎所有優點,三頻不缺胳膊少腿,整體的密度表現可以與多單元動鐵抗衡,雖然中低頻的解析力我認為因為風格的關係,稍稍有些塗抹,但不影響它整體的素質可以在旗艦耳塞裡站穩腳跟,並且同時又是調音很有個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