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過年要有儀式感?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2021-01-21 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有人說,春節近在咫尺,卻少了以前翹首以盼的那種心情,他們說是因為年味變淡的緣故。回想記憶中的春節,模糊又清晰。曾經承載全年希望的壓歲錢,忙忙活活一整天的手工年夜飯,雷打不動的三十兒全家守歲……


林林總總,那些兒時的小確幸,似乎正隨著時間慢慢消逝。為什麼大家越長大越懷念,這些過年的小細節?本文作者從儀式感的角度給出了真切的答案。


作 者:三皮皮

來 源:三皮皮家(ID:sanpipijia)



那時候我們小孩子過年一定要早早買好新衣,端端正正疊好放在床頭,等著初一一早再穿。有一年商場快停止營業了還是沒有備好新衣服,真是急得快哭出來。


而年關將近,媽媽最焦慮的是家裡的大掃除總還沒空搞起來,早晚都要瑣瑣碎碎念叨著。大掃除那天必定也是很鄭重的,要全家大幹一整天,掃屋頂爬窗臺,小孩子就算幫不了什麼忙,也會裡裡外外地奔跑遞抹布,興衝衝參與迎接這一年裡最重要的節日。


大年三十貼春聯用的都是現熬的漿糊。漿糊粘上的春聯非常瓷實,光刮掉前一年的春聯就是個大工程,非半天時間搞不定,還得全家上陣累得滿頭是汗。再接著熬新一年的漿糊,爬高上低把春聯貼得裡裡外外滿滿當當。



除夕晚上小孩子都是做好熬一宿的打算的,沒有熬過去很早就睡下或者初一起得晚了的總要給鄙視。我們家沒有住在孩子多又熱鬧的鄉下,我也懶,從來不會守歲,但也睡不好,凌晨5、6點就會給斷斷續續的鞭炮聲和親戚鄰居家來拜年的小孩們毫不顧忌咚咚咚的敲門聲給吵醒。


初一一大早在家吃過餃子就開車趕回鄉下老家。先去爺爺家磕頭拜年,基本腿還沒著地爺爺就會半路攔住扶起來,拉著往桌子旁邊坐,再胡亂抓些糖果塞進小孩兜裡。


接著男人一幫,女人一幫,小孩一幫,在村裡轉悠著,是不是親戚的,只要認識,走在村裡的路上見面都問「過年好」。


到中午吃飯的時間,我們一家三口早就分散各家吃飯喝酒不知所蹤。沒什麼計劃,正好拜年到了飯點,就留在這家那家吃起來。


我們堂姐妹三個是同年同月生的,每年大年初一還有一個必須的儀式,是三姐妹拍一張合照。在院子裡挑一個乾淨的背景,三姐妹整好衣帽穿戴整齊,擺出剪刀手露出大白牙,咔嚓!當然是用膠捲相機拍的,拿底片各家多洗幾張存在家庭相冊裡。


雖然每次都只拍寥寥幾張,但很奇怪當時的每張照片都拍得相當好,沒有撩頭髮閉眼睛各種奇怪的動作,面容姣好笑容純真。我們計劃著一直拍到80歲。


後來,

有了全年無休的商超,再也不用費盡心思地囤積年貨;
新衣服早早就穿上身,不再「延遲滿足」留到年初一;
貼春聯很少人家用漿糊了,隨便的透明膠紙一粘,費不了十分鐘功夫;
年夜飯越來越豐盛,也越來越吃不出不同;
春節晚會還是年年都播,但已淪落成我們刷手機的背景音;
沒有小孩會熬一整夜守歲,人們年初一起床的時間是越來越晚;
我不再是需要磕頭的年紀,而接受跪拜的老人也已不在人世;
三姐妹各地求學工作嫁人,除了打開手機的拼圖功能,真的找不出別的機會可以合影……


過年的儀式越來越精簡,到最後連對過年的期許都精簡掉了,才漸漸覺得丟了什麼。


紀錄片《舌尖上的新年》有這麼一段話:「年味越來越淡,只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飯失去了吸引力……母親每到過年就抱怨:吃什麼呢?你們想吃什麼呢?兒女們都說隨便,您隨便做。只好年年依舊。」

隨便的結果是,年味越來越淡。


物質的豐富,讓我們感受不到新衣裳、年夜飯帶來的喜悅感,儀式的精簡,讓春節變成日曆上沉悶而面目模糊的某一天。




說起儀式感,人們最常喜歡引用《小王子》裡的那句話:「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儀式,是會讓平凡日子發光的魔法,是我們對庸常生活的復仇。


比如婚禮。其實,婚禮除了是做給父母親朋看,也做給自己看。當我們在婚後甩門出去的路上,也許想起了婚禮那天他熱辣誠摯的誓詞心中為之一動,就轉彎去買了他最愛吃的菜。


比如吃飯,你以為去米其林餐廳吃一頓繁複講究的法式大餐才是儀式?我在微博關注了一個漫畫家,他把每天媽媽做的早餐都拍照,配文#早飯要吃好#,就是這份每天的早餐竟然讓我看得津津有味。沒有華麗的擺盤,文藝範的濾鏡,但菜式多樣營養均衡,升騰起的是最真實的人間煙火氣。


比如化妝,我們都知道出席正式場合化妝是對別人的尊重,但平白化個大濃妝還自拍大頭照發朋友圈什麼的真不是多麼討喜的行為。


我朋友圈就有這樣一位「神仙」,一個因為工作原因加了好友卻並不熟悉的朋友。當我看多了她隔三差五的濃妝大頭照之後才漸漸明白過來,原來每次化上大濃妝穿戴得超級美豔是要去赴一場特殊的約會——住院化療。


有時候儀式不僅僅是生活裡的小情趣,竟也是一種強大而積極的暗示。雖然我病了,但我並不會蒼白憔悴狼狽不堪,翻滾吧腫瘤君,你休想看我的笑話!禁不住莞爾,也禁不住敬重。




還記得那些兒時的儀式感喚醒過我們多少珍重的情感和記憶嗎?


因為不愛吃米飯姥姥每次給我盛好飯都要顛顛顛把飯倒扣,變成一個「鍋蓋」,每次我都在飯桌前端正坐著等待姥姥的「鍋蓋」作品;


記憶裡跟父母第一次出遠門旅行結果拍的照片都糊了,我的臉也哭花;


那些年抄著我們最愛歌曲的本子,逢年過節孩子們的小型歌會……


美國亞特蘭大日報社做過這樣一個研究調查,發現在家裡收集故事和回憶所帶來的幸福感遠勝於物質的滿足甚至學業事業上的成就。


尤其是家庭傳統,它給所有家庭成員留下的回憶和帶來的幸福感是源源不斷的,不會因生活的變化而改變。


最近看紀錄片《中國新年》,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個定居英國的媽媽,帶著丈夫和一雙兒女回北京過年探望父母哥哥。來之前她不忘讓孩子們畫了一幅全家人的畫像,並且認真裱好千裡迢迢帶回中國。身患老年痴呆的老父親手裡接過那張「全家福」,目光灼灼淚水盈然。

儀式感不需要繁文縟節、大費周章,也許只是那一點小心思、小用心,如同咖啡裡的一點糖,就能給孩子一個更有色彩的新年。



有人說,無論孩子將來遇到怎樣的風風雨雨,只要他能找到回家的路,始終都是幸福的,而指引著他們回家的,就是這些看似瑣瑣碎碎但卻刻骨銘心的家庭小傳統。


想起曾經刷爆朋友圈的那首《春節自救指南》,也許是已沒了被催婚的壓力,這一刻,竟懷念起那七大姑八大姨包圍的煙火日子。



來源:三皮皮家(ID:sanpipijia),一個溫暖靠譜的家,分享童書 | 育兒 | 影音 | 生活| 八卦 ……那些事兒,簡書@三皮皮 

相關焦點

  • 「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這番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作家龍應臺在給兒子安德烈的一封家書中這樣寫道:「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我想著,連作家都無法避免孩子問「為什麼要讀書?」
  • 為什麼回家過年?廣味源這部賀歲片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為什麼回家過年?廣味源這部微電影,給了我一個最佳答案。 沒有矯揉做作的煽情,沒有態度鮮明的宣言,有的只是最最最平凡無奇的生活,就像是生活中的你我。 電影的開頭,是一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蠔油撈麵」….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這段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作者/青青編輯/青青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人生,然而,孩子對學習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股熱情,很容易因為挫折或者積極性而半途而廢,因此,很多家長也就經常教育孩子要多讀書,只不過往往都會被孩子反問: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
  •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編輯:貝貝豆審核:貝貝豆孩子的天性是貪玩的,他們很少有時間能安靜下來,因此讀書這項考驗耐性的活,就讓他們倍感無趣。「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孩子們關於「為什麼讀書」的疑問一直存在鮮有停歇,可如何回答卻成了考驗家長檔次高低的「測試」。
  • 女孩子為什麼要努力?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經濟獨立的女人有底氣選擇生活 田樸珺在《習慣就好》中說: 女人想在今天的社會獨立生存,首先要做到的是經濟獨立和思想獨立。 只有做到這兩樣後,無論是生活還是情感都會處理的更加從容。
  • 【網絡文明】你為什麼留在灤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網絡文明】你為什麼留在灤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在灤南這座美麗的小城美景怎能被白白辜負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他獨特的美...擇一城終老這就是你留在灤南最大的理由「我為什麼留在這個小縣城?」
  • 為什麼要自己帶孩子?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導讀:為什麼要自己帶孩子?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要自己帶孩子?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每次孩子不想讀書的時候,他們總會問:「媽媽,我什麼要讀書啊?我們可能都遇到過這種情況,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但關於孩子為什麼要讀書的問題,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就給出了最好的答案。,而這個回答也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 為什麼孩子一定要自己帶?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但是一段時間過後,很多媽媽有決心無論如何都要自己帶,那麼為什麼過來人都建議孩子一定要自己帶呢?下面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我們一起聽聽吧。家裡有老人帶孩子的,我想這兩句話絕對不陌生,而這這種育兒觀念的衝突不是談幾次話就能解決的。比如大多數老人不知道當孩子專注於某個玩具或某件事的時,中途打斷會對孩子的專注力培養造成多大的傷害。再比如大多數老人不知道孩子要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不知道跟凍著相比,捂著對孩子的傷害更大。此外,絕大多數老人分不清愛和溺愛的區別等等。
  • "媽媽,為什麼要我做家務?"寶媽的一番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兒子問媽媽:為什麼非要我做家務?媽媽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在《少年派》這個節目裡,少年就借著節目吐槽了媽媽要自己做家務的事情。對於媽媽經常喊叫自己做家務,小付一直很不理解。在節目裡,他問媽媽: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我的主要任務不是學習嗎?對於小付的吐槽,媽媽沒有生氣,而是耐心的聆聽,接下來她的回答,收穫了一大片掌聲。
  • 女人為什麼要活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想做的事不能做,等到終於有了自己的時間,也已經是垂垂老矣,最後在遺憾中閉上了雙眼,停止了心跳,結束了這本該是自己的、卻又不是自己的人生。生而為人,從開始到結束也不過短短幾十載,很多女人會在生命進行倒計時的那一刻,開始回憶自己經歷的種種,有歡笑,有難過,有快樂,有失落。
  • 悅讀| 清明為什麼要回鄉掃墓,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記得年幼,每逢清明,爺爺都要帶上我們幾個小孩去掃墓。山草野徑中的墳塋裡,葬著爺爺的爺爺、爺爺的父母——雖然我們素未謀面。而那時,我們總能碰到達伯,兩家親人的墳塋緊挨著。他是家中獨子,早年赴外省高校任教、娶妻生子、事業有成。十多年前,父母雙亡後,他基本不回鄉過年了。
  • 為什麼過年要穿新衣?答案都在唯品會新春特賣節
    為什麼過年要穿新衣?有許多種說法。比如中國人講究除舊迎新,習慣在臘月一邊準備年貨,一邊徹底掃除房屋庭院,理髮、沐浴、更換家居擺設,特別是要準備一身新衣服,在大年初一穿上身,以新衣迎接新年。也有人說這是農耕時代物質匱乏形成的習俗,因為一年到頭的時候,農戶才會收到充足的工錢,才有能力為家人添置新衣服。新年第一天,中國人穿著新衣服出門拜年了,中國人更是熱衷於選擇喜慶的顏色,而尤其以大紅色為最好。春聯、窗花、福字都是大紅色,鞭炮也要裹著紅外套,不得不說,中國人是搞氣氛的高手。
  • 「媽媽,為什麼要我做家務?」這寶媽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有很多家長也在這個問題上糾結,我就曾在後臺私信裡也看過許多類似的問題。家長在猶豫要不要讓孩子做家務,而孩子也在詢問,為什麼讓自己做幹活。「媽媽,為什麼你要讓我做家務啊?」這位寶媽的回答,太贊了!朋友小李的女兒丫丫今年6歲,因為家境富裕,丫丫從小就活的像個小公主一樣。不過,雖然愛護女兒,但在教育問題上,小李卻毫不含糊。那天我去做客。
  • 女孩子為什麼要拼命努力?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我是用文字溫暖你的夕言,點擊上方藍色按鍵關注我哦。我身邊常常有這樣的聲音:「你一個女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女孩子,不要這麼拼,找個條件好的人嫁了比什麼都重要。」「女孩子,學得好不如嫁得好。」每次聽到這樣的話語,我都覺得特別可笑。女孩子為什麼要努力,不就是為了讓你們這些總是質疑我們、輕視我們的人閉嘴嗎?在這個現實的社會中,沒有人會因為我們是女孩所以就對我們格外溫柔,反倒會有很多人因為我們的性別對我們有更高的要求,甚至是存在一些惡意。
  • 為什麼不能「以貌取人」?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為什麼不能「以貌取人」?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後來,追隨他的學生有三百人,他的聲譽傳遍四方。 孔子知道後,感慨地說:「我憑言語判斷人的品質,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憑相貌判斷人的品質,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 連一代聖賢都會犯的錯誤,相信我們平凡的普通人也經常會以貌取人。
  • 為什麼孩子可以玩手機?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導讀:為什麼孩子可以玩手機?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孩子可以玩手機?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當代父母談論「機器」變色。
  • 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示意圖 01多維立體交通 為品質生活加速 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 為什麼要生孩子?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答案
    「為什麼要生孩子?」有人說,為了傳宗接代。有人說,為了愛的延續。有人說……關於答案,我們聽過了千萬種,而真正打動我的,只有一種。有人說:生孩子是為了愛與被愛。我們通過深愛一個特殊的生命,教會他(她)愛。
  • 次氯酸水生成器為什麼選擇Tuer,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為滿足人們對消毒物資的極大需求,守護疫情下人們的生活安全,中天朗潔(廈門)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天朗潔)研發推出了次氯酸水生成器,在次氯酸水生成設備領域,一舉打破國外的技術壁壘,通過創新的專利技術,研發生產出這款「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備受國內和國際市場好評的新型全 動智能化次氯酸消毒液 成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