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這番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2020-12-16 小青育兒世界

作家龍應臺在給兒子安德烈的一封家書中這樣寫道: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我想著,連作家都無法避免孩子問「為什麼要讀書?」,作為普通家長的我們在面對孩子這個問題時會有多麼手足無措。

記得我女兒快上小學的時候,她突然問我:「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

我想了想,讀書是李嘉誠所說的「讀書雖然不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財富,但他可以給我們更多機會」,還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所說的「為了每個人對自己應盡的責任而讀書」。

想到這裡,我記得歐巴馬曾經在美國某所高中的開學儀式上,專門為「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這個問題做了一次演講。

歐巴馬演講中的內容,可以說是道出了每位父母的心聲,是我認為目前聽過最好的答案。在面對孩子問「我為什麼要讀書?」,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的家長,都應該看一看。

01:生活狀況並不是不讀書的藉口

現在有很多孩子認為,自己一出生在生活條件上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因此,以長相、經濟條件、家庭氛圍、出身等生活狀況作為不好好讀書、逃學甚至是輟學的藉口。

歐巴馬則認為:沒有人為你編排好命運,未來是由自己掌握。

歐巴馬就是出生在一個生活狀況不好,甚至可以說很差的家庭。

他的父親在他兩歲時就離開了家庭,歐巴馬的母親獨自一人將他撫養長大。在每天還要上夜班的情況下,歐巴馬的母親依舊堅持每天凌晨四點半給歐巴馬上課,歐巴馬雖有埋怨,但始終沒有放棄。

在演講中,歐巴馬還提到他的妻子米歇爾也有相似的人生故事。

父母都沒有上過大學,家裡更沒什麼財產,但父母和米歇爾憑藉努力,讓她去了美國最優秀的學校讀書。歐巴馬認為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遭遇各種困難,但最後能成功的人都拒絕放棄,他們選擇承擔教育的責任。

02:讀書是每個孩子的責任

歐巴馬在很多教育的演講中都提到過「責任」這個詞。

對家長來說,看管孩子認真學習、完成作業,是家長的責任;對學生來說,認真讀書、接受教育是自己的責任。

歐巴馬認為每個孩子都是有用之才,而發現自己擅長什麼,就是作為學生要對自己擔起的責任

教育既然提供了這樣的機會,身為學生就不應該輕言放棄。

03:不論生活志向是什麼,都必須讀書才能實現它

我一直認為讀書雖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不讀書一定會擋住很多出路。

作為總統的歐巴馬底氣則要比我多得多,在演講中他篤定地說道:「不管你將來想要做什麼,我敢肯定你必須上學讀書才能實現它。」

接受教育給孩子們提供了發現才能的機會,將來或許會成為律師、工程師、鋼琴家、醫生、老師或軍人等等。無論哪一種職業,都需要接受相關的教育或培訓,才能實現拿到好工作的夢想。

即便完不成自己的夢想,讀書也會讓你的未來有更多選擇的機會,而不是被動的被人選擇。

在演講的最後,歐巴馬號召每一個孩子都為自己的教育定下一個小目標,之後盡一切努力去實現它。這個目標並不需要有多難,可以是完成作業、參加課外活動或每天閱讀。

建議孩子可以定下每天閱讀的小目標,既能提升眼界和認知,又能養成良好的習慣。

所以我推薦這套能提升孩子閱讀興趣的讀本——《寫給兒童的文明史》。專門寫給小學以上孩子的人文百科叢書。

內容用有趣、詼諧的畫風講述,包含了語文、歷史、數學、音樂等科目的小知識,以及這些知識的由來。在孩子探尋這些小故事的同時,不知不覺就掌握了知識,不會有什麼學習壓力,還能增加見識、開開眼界。

人文精神也是需要從小培養的,這套書可以為孩子的未來學習打下基礎,配圖、插畫豐富有趣且簡單易懂。而且也獲得了不少榮譽,比如「金庸獎」、「好書大家讀」年度少年兒童讀物獎,更是被臺灣小魯出版社稱為「鎮社之寶」

全套共有10冊,以構建孩子未來思維和情懷為主,擴充人文方面的常識。很適合作為孩子的課外讀物。

如果孩子年齡偏小,我推薦這套《孫小聖成長記》小學篇。

這套繪本由北京師範大學傾力打造,分為入學準備、學習和閱讀方法、社交方法,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為孩子將來的學習生活打下基礎,也能讓年齡小的孩子認識到學習的意義,更快適應未來的學習生活。

我是小青媽媽母嬰培訓師,也是擁有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這段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作者/青青編輯/青青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人生,然而,孩子對學習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股熱情,很容易因為挫折或者積極性而半途而廢,因此,很多家長也就經常教育孩子要多讀書,只不過往往都會被孩子反問: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
  • 「人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很多孩子都有一個問題:「人為什麼要讀書?」面對這個提問,父母們明明有一堆話要說,到了嘴邊卻又不知道該說什麼,只能描述讀書的重要意義,讓孩子長大後不會後悔。其實,這一回答沒多少孩子能聽進去。對於這一問題,歐巴馬曾給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表示:一個人的未來,很難從現有生活的好壞看出來,別期待被命運女神眷顧,你的命運該由你書寫,今後的生活也會由自己掌控。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每次孩子不想讀書的時候,他們總會問:「媽媽,我什麼要讀書啊?」不讀書的人有的成為了網紅、有的自己創業生活、還有的自己開個小店也能保證衣食無憂……,不讀書依然能過上幸福的生活,為什麼還要堅持讀書呢?我們可能都遇到過這種情況,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但關於孩子為什麼要讀書的問題,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就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 「為什麼要讓孩子讀書?」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完美的答案
    「我為什麼要讀書?」,面對孩子的疑問,歐巴馬的回答堪稱教科書。很多孩子從小就被家長囑咐要好好學習,電視劇《大宅門》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天意第一天上學,姥姥問:「將來是想掏大糞,還是想開銀行?」天意回答:「想開銀行!」姥姥頓時露出滿意的笑容,她告訴孩子想開銀行就要好好念書。
  • 為什麼要給孩子做科學啟蒙?歐巴馬的一段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但是不重視並不意味著不需要,對於這個問題,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經說一段話,是我覺得最好的答案:我們之所以愛科學,是因為它不僅是一門學校的課程,教給你元素周期表,或者海浪的性質等等。看了這段話,我突然理解了為什麼歐巴馬會將美國幼兒園科學啟蒙課看得那麼重要,要知道孩子就是未來,美國之所以那麼重視科學啟蒙、STEAM教育,就是為了培養更全面、更有思考能力的孩子。
  •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編輯:貝貝豆審核:貝貝豆孩子的天性是貪玩的,他們很少有時間能安靜下來,因此讀書這項考驗耐性的活,就讓他們倍感無趣。「媽媽,為什麼要讀書?」「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孩子們關於「為什麼讀書」的疑問一直存在鮮有停歇,可如何回答卻成了考驗家長檔次高低的「測試」。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這番回答,值得父母借鑑
    「我為什麼要讀書」?這個問題我小時候就問過我媽,當時我媽支支吾吾。如今我也要面對這樣的狀況,一時不知如何回答。為了回答好這個問題,我可是在網上搜了不少資料,有人說讀書是知識的載體,形成自己的體系,最終能夠讓人真正思考。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你的孩子有向你問過這樣的問題嗎?我想大多數父母都遇到過吧,那麼你是怎麼回答的呢?孩子不愛學習,或者厭惡學習,這種現象在孩子叛逆期尤其明顯,因為讀書長期得不到反饋,孩子不明白讀書的意義何在,所以非常苦惱,想要退出,因此這時期,孩子與父母的矛盾很容易就白熱化。而且這時候很多孩子都會舉出讀書無用的特例來反駁家長,比如北大畢業還不是賣豬肉,誰誰家裡兒子博士畢業還不是擺地攤,諸如此類,讓家長啞口無言。
  • 「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轉給孩子
    作為家長,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多讀書,可是如何和孩子解釋為什麼要讀書?可能很多父母還沒找到最好的答案。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能給你啟發,他說:「你的未來,並不取決於你現在的生活有多好或多壞。沒有人為你編排好你的命運,你的命運由你自己書寫,你的未來由你自己掌握。」
  • 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這段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而無疑的,我們之所以現在想要督促孩子去讀書,去學習,無疑是已經了解了現實社會,或者是彌補自己以往的不足。但是對於懵懂的,尚未經歷太多的孩子來說,顯然是不能夠理解了。他們心中不得不有疑問,甚至會問媽媽,為什麼要讀書,枯燥無味,沒有實際用處,為什麼要去學習,要去背誦課文詩詞。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媽媽們就會隨意的一句話打發了,讀書是你這個年紀該做的事情。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認為最好的回答
    前兩天,我家孩子突然問我:「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啊?學校雖然很多人,但是讀書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總是把我定在那裡,不能出去跟好朋友一起玩,而且老師講的知識我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白。學習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我不喜歡讀書。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堪稱標準答案
    做父母的都知道,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問的問題,要想回答都挺困難的,看似是隨口一問,但是確實具有一定的哲理性。比如「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這個問題有很多種答案,有些太過膚淺,也有些太過深奧,怎樣回答才能讓孩子真的理解讀書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呢?
  • 孩子:「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堪稱經典
    當你的兒子問你:「我為什麼要讀書?」你會如何回答?讀書能掙大錢?讀書能學到知識?這種回答可能連你自己都不滿意吧,其實很多父母都被這種問題困擾過,想讓孩子明白讀書的重要性,但卻又找不到合理的解釋。其實你不必如此苦惱,當孩子問你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時,寶媽可以借用歐巴馬的回答方式,因為歐巴馬的回答堪稱經典。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聽到最精彩的答案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相信很多孩子都問過父母這樣的問題,因為我曾經有這樣問過我的媽媽,結果媽媽不知道怎麼回答。現在可以確定了,如果父母沒有幫孩子回答這個問題,那麼到時候孩子讀書時沒用心、困惑的、很敷衍,照著這樣情況下,孩子是很難有很好的成績。
  • 「孩子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聽過最精彩的回答
    「為什麼要讀書呢」?對於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孩子不理解,作為大人的我們也一直在尋找一個確切的答案。大家都知道,讀書是好事,但是究竟怎麼個好法,人們卻一知半解,而歐巴馬曾經也就讀書這件事給出了他獨有的回答。
  • 孩子,你為什麼讀書?歐巴馬的話,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當孩子對父母說:「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呢?我不喜歡讀書」,面對孩子這樣消極的讀書態度,父母們都是怎樣回答孩子的呢?在我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給大家講一個有關周總理的小故事。那是在1910年,12歲的周恩來在學堂讀書,有一天,先生問學生一個問題:大家為什麼而讀書,有的學生回答為了知曉道理而讀書,有人回答為了光宗耀祖,還有人說是為了賺錢、繼承家業而讀書,而在問到小周恩來的時候,他是唯一一位義正辭嚴的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人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一書中寫道:「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或許,擁有選擇的權利,只是堅持讀書的意義之一。
  • 人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是啊,我們為什麼要讀書?讀書的意義又是什麼?是的,這是她自己給自己的標籤。勒妮這樣描述自己:「我待人很冷漠,大家不喜歡我,可是能接受我,因為我完全符合一個看門人的角色。醜陋、年邁、尖酸刻薄,每天無休止地看著電視……」勒妮是卑微的下層階級的人,50多歲了,又胖又醜,惡習多多。
  • 孩子問「我為什麼要讀書」?看看歐巴馬的回答,堪稱科教書
    現在的孩子面臨手機和網絡的誘惑,難免會對讀書產生厭惡,甚至會讓父母質問"為什麼要讀書"?有的父母可能簡單的回答為了考出高分,這其實可能會讓孩子對讀書與學習產生負面的情緒。"看看歐巴馬的回答,堪稱教科書式的答案,父母要正確認識孩子的讀書與學習
  • 「我為什麼要讀書」?美國總統的一番話,讓我給了孩子最好的回答
    在很多時候,家長們都會要求孩子努力學習,努力讀書,努力考出好成績,但是在孩子們問"我為什麼要讀書時",家長們卻總是找一些理由"搪塞"過去。如果孩子連"為什麼要讀書"都不知道,他(她)還會全力以赴地用功讀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