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要讀書」?這個問題我小時候就問過我媽,當時我媽支支吾吾。如今我也要面對這樣的狀況,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為了回答好這個問題,我可是在網上搜了不少資料,有人說讀書是知識的載體,形成自己的體系,最終能夠讓人真正思考。
有人說讀書能夠鑄造精神世界,培養人的心性。但這些說法都太抽象了,對於一個幾歲的孩子來說相當於對牛彈琴!
直到我聽了歐巴馬為高校做過一次關於「為什麼要讀書」的演講,讓我受益匪淺。歐巴馬小時候家境並不是很好,2歲的時候父親就離開了這個家庭,所以歐巴馬的童年生活是艱辛的。
但好在歐巴馬有一個非常優秀的母親,她雖然一個人要一邊工作,一邊帶歐巴馬,但是對於歐巴馬的教育從來沒有懈怠過。
甚至每天早晨堅持凌晨四點半給歐巴馬上課,這讓歐巴馬明白一個道理,沒人能編排好命運,未來是自己掌握的。看著從不抱怨的媽媽,他明白承擔教育是自己的責任。
讀書是你的責任
讀書是孩子的責任,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論調。這讓我感到驚訝,因為我一直認為,讀不讀書是選擇。但歐巴馬提到,每個人都應該是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每個孩子的人物是發現在的擅長,並且承擔起責任,而教育就是給孩子提供發現自己擅長的機會。所以讀書是每個孩子的責任。
這句話我在今年這場疫情中,感受特別明顯!鍾南山教授,80歲的「杖朝之年」依然披甲上陣,成為最美逆行者,挽救了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孩子若問我為什麼要讀書,我就可以很堅定的告訴他,讀書是你的責任,你要成為像鍾南山院士那樣的人,用知識去戰勝危險,用知識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好。
梁啓超曾經在《少年中國說》中提到: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讀書讓你實現夢想
作家龍應臺曾經在給安德烈的家書中表示,之所以要求孩子讀書,是希望孩子將來有選擇的權利,可以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一個人陷入被迫謀生的狀態,何談夢想?龍應臺的觀點與歐巴馬在演講上的觀點非常相似,歐巴馬表示:「不管你將來想要做什麼,我敢肯定你必須上學讀書才能實現它」!
是啊,讀書不是生活的唯一出路,但卻是一條捷徑。白巖松就曾直言:「你不讀書,不高考拿什麼和富二代拼?」這句話相當扎心,但也很真實。
李嘉誠也曾表示:「讀書雖然不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財富,但它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機會。」而讀書似乎也成為偉大人物的共同愛好。
而歐巴馬在那場演講的結尾也在呼籲孩子,上課認真聽講,每天花一點時間讀一本書。孩子會在書籍中認識更廣闊的世界,也能在書中找到解決困境的答案,尤其是歷史和科普類的書籍。
小學階段是養成孩子終生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下面是我在眾多小學的課外書精挑細選出來的書單,都是漫畫為主的書籍,讓孩子更容易閱讀,希望對你的孩子有所幫助。
《歷史畫中話》簡介:這是由蔡志忠傾情推薦的一套歷史漫畫,屬於讓孩子看一眼就喜歡的歷史書。漫畫風格將歷史講得更具趣味性。
全書分為一二兩輯,是一部專門寫給兒童的中國史。裡面從遠古時代講到夏商周,再到春秋戰國,再到一統秦兩漢,再到南北朝,最近的歷史講到辛亥風雲,可以說非常全面。
我認為歷史是一個人這一輩子都該看的書籍,正如西塞羅所說,不懂自己出生前歷史的人,永遠是個孩子。
《寫給兒童的文明史》簡介:這是寫給小學生的人文百科叢書,一共10冊,裡面包括的科普知識非常廣泛,數學、音樂、語文等等小知識,讓孩子在故事中領略文明史。
從小培養孩子的人文素養,擴充人文知識。這套書獲得了「金庸獎」、「好書大家讀」年度少年兒童讀物獎,非常適合做小學生的課外讀物。
《爆笑科學》簡介:這是一部用漫畫表述的科普書籍,裡面包含常識、物理、化學、數學、地理等等方面的知識,因為是漫畫載體,沒看一個科普故事,都好像經歷一場冒險。
全書一共8冊,包括《缺失的寶藏圖》、《阿瑟的賭約》、《古怪的錄音》、《峽谷裡的莫斯科電碼》、《保險箱裡的瓶子》、《人體揭秘》、《時間怪圈》、《狄克的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