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孩子之前,夫妻兩個人都希望孩子早點到來,為這個家庭增加歡樂和溫馨;可是孩子來了之後,夫妻又苦惱沒了二人世界。尤其是有了孩子在,有一些事情就很不方便,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現尷尬場面。
朋友前一段時間和我講,有天晚上剛把孩子哄睡,夫妻兩個人好久沒有恩愛過了,所以打算溫存嚇感情。可是剛過去沒多會,孩子就揉著眼睛推開房門,下了朋友夫妻一大跳不說,孩子也也哭出了聲。
朋友趕忙過去摟在懷裡安慰孩子,孩子邊哭邊說:「爸爸,你為什麼要壓著媽媽?不要打媽媽了,我不喜歡你們打架!」聽完孩子的話,朋友夫妻愣住了,不知道怎麼給孩子解釋。還好朋友靈機一動,告訴孩子:「這是爸爸在給媽媽按摩,爸爸媽媽沒有打架!」
「孩子,這是爸爸媽媽之間獨有的一種愛的表達方式,等你長大之後,有了喜歡的人,你也會懂得這種愛的表達」,孩子聽完之後停止哭泣,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不得不說,這個回答值得我們借鑑,不僅沒有搪塞糊弄孩子,引起孩子的恐慌,也合理科學解釋了問題,給了孩子一個抽象的答案。
首先,做好預防措施
正所謂兒大避母,女大避父,父母要有意識地在孩子面前避諱。尤其是有的夫妻偶爾有了點情調,可能有些心急的想要親熱,沒有顧及到孩子的存在,這是非常不好的。家長一定要做好預防措施,規避這種問題。
可以選擇家人帶孩子出門,或者孩子在老人家裡的時候。等到孩子年齡大些之後,這個問題就比較好規避了。
第二,不逃避、不糊弄
如何真的不小心碰到了,父母不要覺得不好意思,糊弄搪塞孩子,這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有時候撒謊逃避,容易引起孩子的恐慌和害怕,例如擔心爸爸媽媽打架,所以告訴老人,希望老人幫忙勸阻,這就鬧出更大的笑話。
因此最好的方法,是父母正面回答孩子的問題,抽象的給孩子一個答案,這樣孩子才不會因為好奇心去胡思亂想。
第三,注意引導孩子「性別教育」
孩子三歲的時候,就會逐漸萌發性別意識,會好奇男女之間身體部位的差異,這種時候父母不要覺得尷尬,應該很正視的,給孩子講解男女生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同時要教會孩子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也要尊重別人的隱私部位。
第四, 正面做好引導,維持好家長形象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形象是無人可以替代的。因此父母適當的在孩子面前秀恩愛,例如親吻、擁抱,是可以增加孩子的共情能力,讓孩子內心更溫暖,更有安全感。
愛是非常美好的,深層次的愛需要去避諱孩子,而一般層次的愛,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表露,對孩子成長也有很好的幫助,不僅體現出一家人恩愛溫馨,也對孩子今後性教育啟蒙、異性相處有著很大幫助。
我是小雪媽媽,一名90後寶媽,關注我,每天分享科學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