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一書中寫道: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或許,擁有選擇的權利,只是堅持讀書的意義之一。
因為,堅持讀書的意義,遠不止於此。
那麼,讀書到底還有哪些好處呢?
- 01 -
讀書可以淨化心靈
其實,讀書這個事情,對人的影響並不是立竿見影的。
不是你今天讀了幾頁書,明天氣質立刻就提升了幾個檔次;
也不是今天讀了幾本書,明天恰好和同事聊天的時候裝逼炫耀。
讀書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跟長期讀書的人聊天,你會發現他們對事情的見解、他們談吐都是不一樣的。
講一個之前看到過的小故事吧:
很久很久以前,山上住著一個爺爺和他的小孫子,爺爺愛看書,每天沒事就坐在溪水邊上看書。一天,小孫子好奇的問爺爺,你每天都看這麼多書,記得住嗎?如果看了記不住,那看書還有什麼意義呢?
爺爺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讓小孫子從家裡取來裝煤用的黑黑的竹籃,然後讓他去小溪裡面用竹籃打水。小孫子雖然很鬱悶,竹籃怎麼可能打的上水?但他還是照做了,打了兩次,都是空空的,小孫子不幹了。
「爺爺你是不是嫌我打擾你,故意戲弄我呢,竹籃怎麼可能打上水」,爺爺說你再多打幾次試試,小孫子又試了幾次,氣呼呼的把籃子扔到一邊。這時候爺爺撿起竹籃對小孫子說,你看這個竹籃,雖然沒有打上來水,但是它是不是已經被水衝的乾乾淨淨了?這就和人讀書一樣,雖然大部分的東西忘記了,但是書本的知識其實在潛移默化的淨化你的心靈,讀的多了,原本蒙塵的心靈,也會變得像這個籃子一樣清亮透徹。
小孫子恍然大悟,從此以後,小溪邊常常有一老一少兩個身影,各自捧書閱讀。
三毛曾說,
「一個人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雲煙,不負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也許,這就是讀書的意義吧。
- 02 -
讀書可以
改變你的思維習慣和生活方式
我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然而,事實上讀書並沒有對我們的收入有很大的影響,讀書也並沒有改變我們的命運。
甚至我們還在抱怨,為什麼要「浪費」這麼多的時間在讀書這件事情上?
但是,我們確確實實因為讀書發生了改變。
首先,讀書給了我們一個健全的人格。
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但前提是我們的心得是正的,一個心不正的人擁有再強大的能力,對於社會而言都是一種危害。
而讀書幫助我們一個構建了一個健康健全的人格。
其次,讀書是我們掌握生活、給自己足夠底氣的保障。
在現在這個時代,只要你在某個領域有相應的知識或技能,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這是讀書時代找工作的一個前提,讀書給了我們基本生活的保障。
同時,讀書給了我們敢於去闖蕩,去為自己的夢想拼搏,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勇氣。
或許,對不同的人而言,讀書的意義是不同的。
但是,讀書給每個人帶來的思維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確實是不言而喻的。
讀書對我最大的影響是,讓我有了敢於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勇氣。
或許偶爾還是會恐慌,偶爾還是會害怕讀了這麼多書到底有什麼用。
想想讀書有什麼用,管他有什麼用,畢竟我讀了這麼多的書,總有一天會有用的,只是現在還沒用上而已。
從來沒有聽人抱怨說自己讀了太多的書,只聽見有人說自己讀了太少的書。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懷著孤獨感和缺失感,而這正是我們讀書的契機。
當你覺得孤獨時,就讀書吧,書會像一個朋友陪伴你;
當你覺得傷心時,就讀書吧,書會給你安慰與鼓勵。
- 03 -
讀書可以
改變你說話的方式
為什麼你要多讀書?
因為當你開心時,你可以說: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而不是只會得瑟: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當傷心時,你可以一聲嘆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而不是小拳拳捶胸口。
當你想表達愛意時,可以眼裡泛著微光: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而不是紅著個臉蛋說:人家真的好喜歡你!
當你思念一個人時,可以詩情畫意: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而不是撕心裂肺:我想死你了!
當看到帥哥時,你可以撐住你的範兒: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而不是一口鹽汽水:我的天,這哥老鼻子帥了!
當偶遇美女時,你可以內斂不失熱情: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絕對不該是:哇,她好美!哇,她好漂亮!
當你遇見渣男時,可以揮手大步走開:遇人不淑,識人不善。而不是跌倒了順便躺下:真是瞎了眼了…
很不幸,失戀了,可仰望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而不是只會說:藍瘦,香菇…
看見夕陽餘暉時,可溫柔講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啊!夕陽美!夕陽真美!夕陽真的真的很美!
當讚美心儀已久的女神時,可以說: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而不是只會說:姐你皮膚真白!姐你腿真長!姐你真好看!
- 04 -
讀書可以
讓生活更加幸福
大學裡,曾有一位被大家譽為女神的老師。
接觸之前,只遠遠看到她的妝容精緻,氣質溫婉。
選了她的課之後,我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對她讚不絕口。
老師教的是人際溝通心理學。
每堂課,她會早早來到教室,對每一個走進教室的同學微笑著點頭打招呼。
厲害的是,全班百十號人,她竟能一一叫出名字。
課間,她會走下講臺跟我們聊天。
我們也漸漸了解,她的教學科研任務其實十分繁重。
難能可貴的是,她的一雙兒女,懂事可愛;而她氣宇軒昂又儒雅可親的丈夫,將她視若珍寶。
曾開玩笑地問她:「老師,給個人生建議唄?」
她笑笑:「你們能不能做到,從現在起,每天讀書,堅持十年?」
我們覺得老師給的答案未免太「官方」,面面相覷。
她看出了我們的疑惑,娓娓道來:
「三十幾年了,每天我都五點半起床,讀兩小時工作以外的書籍。如果我只做論文搞科研,那我作為一個女人,溫柔的部分,可能早就被掏空了。等你們工作,嫁人,跌入鉛華歲月中,你們才會懂,在日常生活之外,一個人還要有足夠強大的內心世界,才能不被世俗吞沒。」
我看著老師,她整個人透出一股超越外貌本身的從容優雅,時光在她臉上好像凍住了一樣。
現在回想起來,原來這就是所謂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當一個女人真正走進長路漫漫的人生中,讀書成為她對抗歲月流逝的最好方式。
關於讀書,楊瀾說過一句很得我心的話。
「有人會問,女孩子上那麼久的學、讀那麼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婦,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有一句話也說,一個人,要拿9分去生活,還有一分,他得自己留著。這樣,才能在外部世界的風雨中,始終保留一分支持自我的力量。
我們讀書,我們思考,就是為了好好滋養這屬於內部世界的一畝三分地啊。
資訊時代,讀書也許已經不是立竿見影解決問題的最優選擇,卻永遠能在不動聲色之間,成為我們的財富。
你讀過的書裡,藏著你的福氣。
- 05 -
讀書是一段修行
閱讀的意義在於找尋靈魂的本源。
我們一生會讀很多很多書,書中大部分內容我們都會忘記,甚至連故事情節和劇情發展或許都能忘的乾乾淨淨。
但如果你閱讀了一本好書,它總會給你留下點什麼痕跡。
《悲慘世界》這本小說的人物名字我除了主角冉阿讓其他幾乎一個都想不起來了,但我通過這本書懂得了三個道理。
人要犯錯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
知錯能改是人有良知的必然結果。
揪住不放是人性中潛伏的劣根性。
一本書記住三個真理,這不就足夠了嗎?
閱讀並不是背古詩、背八股文,看過後就一定得逐字逐句記下來,遺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閱讀是一段修行的過程,在修行中提升自己的靈魂含氧量。
閱讀使文字具有了永恆的價值,它比圖像空靈,比記憶更清晰,比冥想更深邃。
它讓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讓你凌駕於偉人的思考之上。
閱讀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和厚度,通過閱讀你可以視通四海,思接千古,與智者交談,與偉人對話。
而這,並不需要你記住什麼,你只需要懂得經歷過什麼就足夠了。
▽
如果你還問我讀書有什麼用?
借用作家麥家所說,
「讀書有什麼用,只有讀書的人才知道,不讀書的人是不知道的,因為不讀書,你可能連自己都不認得,因為讀書,你可能認得世上所有人,包括500年前和500年後的。」
你要始終記得,讀書從不是為了什麼人而讀書,它只是為了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