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鄉愁》:「農民進城,身穿條絨……」還記得這段順口溜嗎?

2020-12-12 聽風吹麥浪

《遙遠的鄉愁》之一百零七

拉煤路上的故事之二: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圖碎銀幾兩,偏這碎銀幾兩,能解萬種惆悵!可這碎銀幾兩,斷了兒時夢想,讓少年染上滄桑……」

半個世紀後,同樣流行的一段順口溜,讓我忍不住想起兒時流行的那段順口溜:「農民進城,身穿條絨……」

「人到中年,我們活得不如一條狗。」

在感嘆著這句話的同時,紅塵中的我們,依然過著我們的「日常」——「喝最烈的酒,坐最貴的救護車。喝啤酒前放點枸杞和黨參。孜孜不倦熬夜,勤勤懇懇護膚。」

這是什麼?這就是中年人的常態。他們一邊想好好活著,一邊不得不為了父母、愛人、孩子過得更好,去壓榨自己。」

1

倒是還記得,在幾歲的時候,和爸爸去過距離最近的一個縣城——臨清,還是爸爸騎著自行車帶我去的。

——臨清市位於山東省西北部,漳衛河與古運河交匯處,與河北隔河相望,是山東西進、晉冀東出的重要門戶,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從市區穿過。

——明清時期,臨清憑藉大運河漕運興盛而迅速崛起,成為當時中國30個大城市之一,素有「富庶甲齊郡,繁華壓兩京」、「南有蘇杭,北有臨張」的美譽。

當然,這些關於臨清的常識,也是我稍大後才知道的。

「從天南到地北,從春夏到秋冬,從城市到田園,從高山到大海,中國那麼大,中國那麼美。有些地方,如果你沒有去過體驗過,根本不知道什麼叫中國美!」

當然,這句話,也是我若干年後才知道的。

從老家到臨清,有45華裡,雖然當時也有零星的長途車從聊城發往臨清,但沒人坐得起。

有時候,非要進城的時候,大多是走路去;有的能騎著自行車去的,就已經是很被人羨慕得了。

2

莊子說:「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孤獨讓一個人變得出眾,而不是合群。

爸爸那時候是「教書先生」,雖然不是滿嘴「之乎者也」文縐縐的,但在鄉下人看來,他也是「不合群」、「不搭調」的那種類型。

但是,他老人家那時候卻可以從學校裡借到其他人的自行車回家,也可以帶著我去臨清,那是童年記憶裡最開心的事情。

半個世紀前的臨清,雖然沒幾棟高樓,但每個城市的百貨大樓,都還是有幾層的。

當時,這些百貨大樓就是每個城市的地標建築了,而且基本上都是建在城市的中心位置。

那些花花綠綠的商品,讓我感覺到即便老家趕集的時候,所有的東西加起來,都沒有百貨大樓的多。

當時,爸爸還帶我去臨清的公園轉過一次,裡面有大樹和竹子。

那時候,還是第一次看到竹子長啥樣,稀罕了半天。

3

蟬鳴知夏深。

當然,那個公園也是臨清的地標建築。

一直到我成年後,婚前帶著前妻去公園時,感覺都沒啥變化。

當時的年輕人也「很封建」,兩人在竹林裡坐了一兩個小時,被蚊子咬了一身的包,愣是連對方的手都沒敢碰一下。

若干年後,再跟兒子說起這件事時,兒子嘴撇到耳朵根子上,說:「嘁——哪個朝代的事了,還跟我們說。」

看我曲指要在他小腦瓜上「鑿爆慄」,一縮頭,一溜煙地不見了。

也因此,更加印證了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的一句話。「歷史有重演的特性,它會一直持續到教訓被人領悟為止。」無論是從宏觀經濟走向,還是微觀經濟投資,它們都有極大的借鑑意義。

4

和爸爸去的那次,從公園出來,就到了臨清古樸厚重的小街上。

與陌生人偶遇,創造一萬種可能。

「賣水豆腐嘍——」一個老人挑著擔子過來,叫賣著水豆腐。

水豆腐是我們當地的特產,嫩嫩的,平時很少吃得到。

爸爸停住腳,要了兩板水豆腐。

老人已滿臉皺紋,難掩歲月的滄桑面容,但多年的小生意生涯,還是留住了他滿臉最燦爛的笑容。

聽到有人買水豆腐,笑意就從每條皺紋的深處,一絲絲洋溢出來,逐漸綻放成滿臉菊花。

活到這個歲數,老人依然明白了一個道理:世界本不是非黑即白,人性也不是非善即惡,這個世界可能沒有完全的對錯,但是依然有可以保持的善意。

於是,老人拿出兩個木板條來,用小刀劃出來幾小塊水豆腐,熟練地用板子從豆腐裡一插,幾塊豆腐就在板子上了。

5

喝水豆腐也是當地的技巧:接過板子來送到嘴邊,從左邊從右邊「吸溜吸溜」一喝,一板的水豆腐就涼涼地、潤潤地裝在肚子裡了。

所以,在臨清,水豆腐就是在板條上,直接被「喝」到肚裡的。

老人接過板子去,用塊髒兮兮地毛巾順手一帶,就算是擦過板子了。

等下一個人來買水豆腐時,老人又拿過拿過那個板條來,再給別人放水豆腐。

在農村,春天小蔥下來時,也有賣豆腐的,除了買幹一點的豆腐,也會賣點水豆腐。

買得起的家庭,花五分錢或者一角錢,要一點來放在大碗裡;洗幾棵小蔥剁碎了,放在豆腐裡攪拌,加點鹽巴當菜吃。

所以,「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這句歇後語,就一直在農村中流傳著。

若干年後,還在回味著臨清古巷深處的水豆腐。

只是,多年在外漂泊,那個古老的城市裡,還有沒有這道小吃,已經不清楚了。

6

當時,還有段順口溜,是專門形容農民出門情形的。

「農民進城,身穿條絨;頭戴禮帽,腰系麻繩;喝瓶汽水,不知退瓶;看場電影,不知片名;看場比賽,不知輸贏;難找廁所,旮旯也行;挨頓臭揍,不道哪疼……」

聽了這段順口溜,雖然大家都恨得牙根癢,但也不得不讚嘆編這順口溜的人:「城裡人真他媽的有才,簡直將莊稼人的無知和懵懂,都寫絕了。」

其實,大家肚裡也在尋思:「倘若俺要進了城,怕是真會像順口溜唱的那樣老帽……」

所以,當時的一幫年輕人,也都想跟著大爺爺去邯鄲倒騰次煤,也趁機去開開眼界。

「賺不賺錢的另說,至少賺了開眼界。再出門時,不被別人當土鱉了……」

當時,這群窮得只剩下力氣的年輕人,也都是基本這樣想的。

此生中,我們會和很多人相遇,和很多人擦肩而過,和很多人有過或長或短的交際和交集,和很多人發生一些悲歡恩怨的故事……

儘管,人世間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而每一次分開都有可能是——今生再無相見的可能。

儘管,席慕蓉曾說:「昨天、今天和明天應該是沒有什麼不同的。但是,就會有那麼一次:在你一放手,一轉身的那一剎那,有的事情就完全改變了。太陽落下去,而在它重新升起以前,有些人,就從此和你永訣了。」

但是,我們依然愛著這個平凡的、充滿煙火氣息和人情味的平凡世界。並且,在滾滾紅塵和摩肩接踵中,繼續著我們的生活。

因為,希望就在前方。只要足夠努力,每個人都可以捕捉到成功。

相關焦點

  • 農民進城買房就給錢,你還在留念宅基地嗎?
    1月14日,江蘇省阜寧縣人民政府發布《農民進城入鎮購房優惠政策》,對於到縣城等區域新購商品房(含二手房)的,每戶在農房拆除補助基礎上再補助5萬元;到其他集鎮新購商品房(含二手房)的,每戶再補助3萬元;在縣安置房超市購買商品房或安置房,分別由安置房超市和開發企業給與不同程度的補償。
  • 《遙遠的鄉愁》2、鄉愁,是現代人心底抹不去的疼
    《遙遠的鄉愁》(之二)離別是人生的功課,相逢是許多人的希望。相逢無數,不如重逢。但每次重逢,只有變得更好,哪怕一點點,生活才更有意義。而我們,就是為了這個,才離開家,奔赴遠方。當這種發展趨勢成為一種常態,「鄉愁」這個詞彙,也逐漸清晰起來,漸至定格在每個遊子的心中。對遊子來將,不管有多少個藉口和理由,也不管有若干種原因,但真正魂牽夢縈、割捨不掉的還是故鄉。這就是剝離開遊子浮華的外表後,心裡積澱的唯一事實。其實,對故鄉的眷戀和愧疚,也是每個遊子心裡的執念。
  • 2020年起,這5種進城買房的農民還得返回農村,快看看有你嗎?
    為了享受更好的物質生活,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朋友都紛紛選擇了進城買房。對於農民朋友來說,雖然進城買房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如果最後不得不重新返回農村,這豈不是白折騰嗎?在此,小編要說的是, 2020年起,以下這5種進城買房的農民還得返回農村,快看看有你嗎?
  • 農民進城:能用「土地換戶口」嗎?
    原標題:農民進城:能用「土地換戶口」嗎?   記者:為何要提出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農民進城,將釋放什麼紅利?
  • 這些順口溜你還記得嗎?
    上次在樓下聽到小區裡的小孩在念順口溜,瞬間就勾起了魅冰對小學時代的回憶。回家路上跟幾個朋友討論起小時候的一些順口溜,發現在那個網絡不發達的年代,天南地北的人居然對小時候的順口溜都有著相似的回憶。所以上周就來了一波回憶殺,跟你們一起回憶起那時候的順口溜。然後魅冰就收到了數千封順口溜,邊看邊念,簡直要笑到昏過去。現在就跟魅冰一起去看看那些童年的順口溜吧。
  • 西安有個64歲的女"農民詩人" 順口溜張口就來
    桑秀俠大媽給鄉親們讀自己寫的順口溜  西安市長安區的桑秀俠大媽,被鄉親們親切地譽為農民詩人,她脫口而出的順口溜,常常把鄉親們樂得合不攏嘴,她走到哪裡就把歡樂帶到哪裡。農村喜聞和樂見,業餘愛好編幾段。平時天天寫日記,作為美好的回憶。」一見面,桑秀俠大媽的自我介紹就是自編的順口溜。我們剛剛坐下,桑秀俠大媽端上兩杯熱茶,又是一段:「先喝一杯龍井茶,一路辛苦解解乏。」 桑秀俠一首首順口溜脫口而出,讓人很是佩服。
  • 農民進城落戶三權不變指的是哪「三權」
    現在有的農村地區發展的是越來越好,當經濟達到一定水平的時候,農村居民就會想著進城買房,畢竟城市裡面的醫療和教育都把農村要好。但有的農民也會擔心進城落戶后土地和宅基地相關問題,為此國家推行一項政策就是農民進城落戶三權不變,那麼當中的三權指的是哪三權呢?
  • 中國能回頭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嗎?農民進城就業的出路在哪?
    近日中國提出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為農民進城提供就近就業的機會。這釋放了三個信號:1、農村人口還是太多,城市化不會停止;2、未來中國城市化的重點是縣城等中小城市;3、中國不會放棄勞動密集型產業,更不會拱手送給國外,而是向中小城市聚集,以解決農民進城的工作需求。
  • 《遙遠的鄉愁》:北方女人閒時打袼褙、納鞋底的光景,你還記得嗎
    《遙遠的鄉愁》之120做人,有幾條不可打破的天規。人活著,有些事能做,有些事不能做,切記不要打破這些天規。估摸著,開始傳出這句話的人,就是嫌自己的老婆長得不好,有點抱怨的意思。「孩子是自己的好,媳婦是別人的好」,這句話,也是北方男人常念叨的一句話。不少人於是感嘆:「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 快來康康這段戰「疫」順口溜~
    快來康康這段戰「疫」順口溜~ 2020-12-23 0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村朋友快來看,2019農民進城買房有補貼,最高補8萬是真的嗎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朋友快來看,2019農民進城買房有補貼,最高補8萬是真的嗎?近幾年,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村的扶持,農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很多地區的農村都已經脫貧,甚至經濟水平發展的比一般小城市還要好。農民手裡有了積蓄,就開始考慮在城裡買套房子,因為城裡做什麼都比較方便,孩子的教育、良好的就醫條件等都比農村要好。
  • 農民進城戶口遷出還能再遷回嗎?為何遷戶的人又後悔了?答案來了
    最近幾年,很多進城的農民朋友都發展得不錯,和以前在農村務農相比,不少進城的農民顯然生活更加富庶,在城裡不但工作待遇高,另外還能開闊眼界,就比如說一些年輕人,因為輟學比較早,所以都會早早的步入社會,而他們最嚮往的就是城裡生活和工作,從原來的進城務工到現在的進城安家落戶,似乎形成了一種變革
  • 農民進城買房又有補貼了?30省市公布2020購房補貼政策!你買嗎?
    一些專家表示,這是目前城市經濟發展的普遍現象,也是房價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在農民看來,進城買房是一輩子的夢想。定居城市,改善生活現狀,讓家人享受城市的社會福利和相應保障,也是很多農民奮鬥的目標。但是,實現這些並不容易。以鄭州為例,不久前公布的新一線城市排行榜中,鄭州排在第10位。
  • 蘇州吳中區農民進城 為解決三農問題一有效途徑
    還以前面提到的把3.64畝地入股的呂銀興來說,在實行股份合作社之前,和其他村民一樣,老呂有三怕——「一怕祖祖輩輩都是靠種田吃飯的,田地一旦入了股份,沒有了,民以食為天嘛,在心裡總有點擔心的,這日子怎麼過?」  「二怕政府的話是否算數?會不會在入股之後,連最基本的保障都沒了,基本分紅會兌現嗎?」
  • 農民進城買房有哪些補助 2020補貼最新政策
    文/股城網現在中國的房價十分高,對於我們普通農民來說,想在城裡買一套房子是很難實現的。為了鼓勵農民進城買房,國家早就出臺了農民進城購房補貼,並且不斷地調整與完善。那麼,你知道農民進城買房有哪些補助呢?現在很多的農民都進城買房了,因為農民買房可以得到國家補貼,極大減輕壓力。但是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具體有哪些補貼可以領取,今年國家對於農民買房的新政策是怎麼樣的呢?不知道的市民快來看看吧。
  • 2018年農民進城買房有哪些補助?補貼多少錢?
    如今經常可以看到農民進城買房政府給補貼的消息,對於農村家庭來說是個不小的幫助。但需要注意的是各地的政策有一定差異,而且補貼也是有一定前提條件的。農民進城購房補貼不是每個城市的「標配」給進城購房的農民以補貼是國家層面比較支持的政策,一方面有助於城市的樓房「去庫存」,另一方面也能加速城鎮化,當然農民的生活條件和質量也會有所提高,但是卻並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有實施這一政策,而且對於已經設立購房補貼的地區來講,標準也不盡相同。下面我們來舉兩個例子。
  • 農民進城買房給補貼,你會買嗎?
    看到這個新聞,可能會讓很多農民朋友感覺欣喜若狂,雖然有些人自己所處地市暫時沒有這個政策,但是新聞說的為了刺激房產經濟購房需求,這不失為一個好的舉措,也許不久的將來更多的地方會出臺相關的政策,假如我們當地將來會有這方面的刺激政策,你是會繼續觀望還是立馬行動呢?我想今天跟大家分享下我的觀點!
  • 專家建議,農民自產的農產品進城裡菜市場賣可以免攤位費,可行嗎
    有專家建議,農民家自產的農產品進城裡菜市場賣可以免攤位費,產品價格由農民自己定,這行得通嗎?惠農解讀為你答疑解惑!這種方式自然是可行的,其實我們總能夠在大城市裡見到流動水果車,這些人則是將水果放在貨車裡,然後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或者十字路口擺放。
  • 2000多件石磨石缸進城 雲陽打造「石來運轉」公園
    2000多件石磨石墩等老物件進城打造公園石磨子,人力推動它,旋轉起來,嘰嘰嘎嘎作響,玉米粒磨成漿,米粒磨成粉……隨著時代的發展,曾經流傳了數千年的石磨,從繁忙到冷落,逐漸到閒置,現已徹底退歷史舞臺。或許,現在的小朋友都不認識它了,但它卻承載了無數代人的鄉愁記憶。
  • 《中國城鎮化: 億萬農民進城的故事》系列英文版在英首發
    英國社科院院士、倫敦國王學院地理系克裡斯·哈姆內特教授就《中國城鎮化: 億萬農民進城的故事》一書的出版發表致辭。(攝影 王志永)中國網4月13日倫敦訊 (記者 王志永) 英國時間4月12日下午,在倫敦書展中國國際出版集團展位,由中國國際出版集團、新世界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與全球中國出版社共同舉辦了《中國城鎮化: 億萬農民進城的故事》等新書中英文國際版的首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