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圖~
圖1:
顏色標記說明:
紅色:為考查的知識點類型;
藍色:為考綱重複出現的病證知識點
圖2:
標紅說明:A型題中37-51、56-67題(共27道)考查的為中內題目,分值均為2分/題
圖3:來份改革後真題小驗一下~
1. 考綱及真題更側重考查中內、針灸
對目前報考中醫專碩的人來說,最有探討價值的考綱即自去年改革後的17、18年大綱。整體分析大綱得知其組成主要有兩部分:醫學基礎理論(中基、中診、中藥、方劑)+臨床基本技能(中內、針灸)。而改革後大綱的最大特點就是更偏重臨床實踐了,所以複習應該側重什麼?
2. 真題多方位改變,分值佔比大大增加
中內改變體現在真題上即更側重考查「辯證」「論治」「操作」「原理與臨床應用的對應」等;體現在題型方面則是重現了「三共題」(此題型主要考查中內與針灸(4:1),尤其前者);體現在題幹的表述方面即更加完善並貼近臨床實際,加入了病因、病史、病理轉化等(見圖3),而不再是僅僅像課本原文陳述那樣直接,迷惑性也更大;而最值得注意的或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題目數量及分值的改變,不僅總分值佔比增加,單題分值也增加(見圖2)。這些側重在中醫內科學及針灸學兩個部分上尤為明顯。
3. 多科交叉考查
①考綱中一共出現了55個疾病,其中我們把(二)各論1中的43個疾病歸為I級掌握,各論2中的12個疾病歸為II級掌握。這樣就可以重點突出的去複習,在時間或精力不充足的情況下有的放矢。
②中內考綱第一條總論就提到了:中內的複習一定要在中基、中診的基礎上進行,這兩門基礎學科決定了你能不能「辨病」或「辨證」正確,這是中內解題最關鍵的第一步——「不要進錯門」。
③中藥在中內的體現較少,就目前真題考查情況來看,基本集中在「三共題」的中藥加減上
④方劑是幾門科裡與中內關係最具有直接體現的,這是因為中內的考查比較偏重「分證論治」,真題中經常會問「.宜選用()方/首選方劑」等。甚至有一些中內題目用方劑的解法可能會更省時,更快速。所以「方劑複習得好的人,中內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但也有區別,方劑學考綱所要求的方子與中內分證論治的代表方是交叉的關係,不是完全的一一對等或者包含的關係。尤其在一些加減附方,方劑學課本上是沒有涉及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不管哪一門只要複習紮實,對另一門都是有裨益的。對於方劑與中內的結合複習有優點也有難點,後面會再次講到。
4. 知識點分類明確
如圖1標紅部分,知識點分類明確可以幫助我們更直接地知道出題老師想考我們什麼,便於我們在考場上更快速地在大腦中定位知識點,也幫助我們在平時的複習中去橫向歸納知識點,加深記憶!以下是小編根據考綱,結合真題提問方式,劃分了10個知識點類別。
第一類:分證論治。包括證、症、法、方、加減
第二類:病因、病機。其中病機包括病位、病性、病理因素、病理變化、病機轉化、發病關鍵等。
第三類:治療原則。
第四類:概念。
第五類:辨證要點。
第六類:轉化聯繫及轉歸預後。
第七類:臨證備要。
第八類:比較鑑別。
第九類:醫著論述。
第十類:歷史沿革。
在前面的【中內】文章中,小編已經為大家統計過「醫著論述」「歷史沿革」「轉化聯繫」「比較鑑別」的真題考查情況了。沒有看過的也不要緊,今天小編會一起全面的再分析一次真題,從整體上把握,重點突出,總結方法。直接上Biao~
【中內近十年考查情況之題目數量及分值的改變】
1.中內題目數量及分值均大大增加
不只是考綱中明確指出這一特點,在去年的中綜真題中同樣驗證了這一特點,再次證明分析考綱的重要性!從表1可看出:大綱改革之前(2008-2016)的中內佔比率是比較穩定的,且有一個較固定的模式,平均在19.87%左右。中內題目分布的位置也比較確定,基本在第50幾,100左右,160幾。通過刷題的形式很容易知道這部分考的是中內知識點。
而改革之後加強了對臨床科目(中內、針灸)的考核,中內已從之前9年的平均36道/年,增加到43道/2017年,單年增幅接近20%。而這種增加還是在總題目數量由180道減到165道,並且增加【醫學人文】考查的基礎上實現的!由此可見中醫內科學在中綜考研真題中的份量之重,備考性價比之高!
2.題型更加完善,三共題比重增加
2017年中綜真題中內部分的A型題重新再現了2011及2010年曾用過的「三共題」形式,並在此基礎上實現突破:數量上由一大道三共題增加到四大道三共題;題幹表述上也更貼近臨床實際,見下圖:
3.題幹表述更接近臨床習慣
不只是三共題的題幹表述中增加了「個人信息、病因、病史、治療經過」等內容,在其他考查分證論治的題目裡依然包含這一改變。這也是大綱側重「臨床技能」的一個表現,而不再是單純的照搬教材表述了。這對考生做題時辨病、辯證既是幫助也是考驗。幫助體現在,如果你不能根據題幹最後一整句辨出證型來,那麼前面的病因病史或許可以幫到你。但更多的是考驗,要知道研究生入學考試是選拔性的,是必然要淘汰一部分人的,它不像四六級一樣過線即可。往往辨錯一個證,三共題可能全錯,6分就沒了。
【中內近十年真題各章節考點的分布變化】
1.縱向看:章節分布有規律
近十年真題中考查最多的為肝系、脾系、肺系疾病等。單看2017年考查最多的也是這三章的內容,雖然佔比上有輕微出入。可簡單推斷為這三章為重點掌握章節。肢體經絡則不論縱向橫向則均為考查最少的章節,其他章節考查比較均衡,這提示我們要在整體複習的基礎上,重點突破常考章節。
2.橫向看:各章均涉,重點突出
章節的劃分是人為的,是為了方便我們本科的學習。但在考研中經常考的疾病、臨床常見疾病、易出考點疾病就圍繞在那幾個左右(這個在後期文章的總結中會有詳細說明)。所以出題老師在設置題目時肯定每一章節都要照顧到,但每一章節中哪幾個疾病是常考的也是有規律的,相信每一個刷過真題的都有印象(後期單章節知識點總結時會詳述)。並且這一特點在考綱中也有暗示(上面考綱分析中有說)。所以一輪複習一定要紮實,把每一個疾病都按大綱要求掌握到位,然後再去重點突破常考章節跟常考疾病。另外17年真題還有個特點就是重題率非常低,再次驗證要整體把握各章節疾病,統籌兼顧,去年沒考的,或許今年就考了呢;或者去年這個病考了分證論治,今年可能就考病因、病機呢。不要抱有僥倖還有押題心理,踏實複習!
表3-1【中內近十年真題各類型知識點考查變化情況】
表3-2【考點與題型分布的特點】
1.分證論治的考查是出題老師的摯愛
①在統計分析的過程中,小編按真題提問的內容將問及「選方」「治法」「證候」「臨床表現」「加減方劑/中藥」均歸到了【分證論治】這一類別。而在這四個小分類中尤宜「選方」「治法」出題率最高!由於篇幅問題,在此不再細述。
②2017年真題對分證論治一共考查了36道,除了B型題,均分2分/題,與其他科目或知識點類型對比,複習優勢突顯!
2.不同類型考點在題型分布上有側重
①分證論治在各題型的考查中均為最多,當更側重A型題,其原因「三共題」佔了一部分;病因、病機、治療原則、臨證備要等均更側重X型題。
②A型題最愛考查「分證論治」「概念」「病機」等;B型題最愛考查「分證論治」「病機」等;X型多選題考查類型最廣,基本均有涉獵。
3.不同類型知識點具有交叉性
不論是在教材結構上,還是考綱要求分類上(圖1標藍部分)都可以看出,雖然小編人為地將知識點歸為10類,但不是死板的。比如「預後轉歸」與「轉化聯繫」;考綱各論1的「預防調攝」與考綱各論4的「轉化聯繫」中的「調護特點」;「歷史沿革」與「醫家著述」等。
4.提問形式有正反兩個方向
比如真題既可以由一段症狀描述提問病證,也可以反過來問疾病主症。其他類型知識點以此類推。提示我們在複習時不僅要會按教材正向思維的複習,也要鍛鍊自己反向能否回答出問題。
1.考綱對於教材版本沒有明確指出,但根據17年真題題目文字表述,小編發現《人衛二版-中內》教材更貼合。另外,如果從考綱描述與教材結構來看,《中國中醫藥出版社九版-中內》更貼合。而學霸筆記正是結合了這兩本教材的內容進行編寫的,所以已購書的同學不必太糾結教材版本的問題
2.而對於未購學霸筆記,或者本科教材均不是以上兩本教材的同學也不必太糾結,因為知識點是固定的,就那麼多。就算新增也只佔小比例,平時複習時注意補充完整就好。範圍都在考綱那呢~考綱就是你的複習範圍!
3.關於最新」十三五規劃「第十版教材,是今年7月份出版的,是否今年真題會參考也要等到18真題出來後對比才能知道,不做過多推測。
後記:
願每一份付出都有期待中的回報。不放棄!不浮躁!
倒計時:88 DAY
與你同在 編輯/孫夢涵
18中醫考研學霸筆記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