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7月28日11時27分訊 記者從重慶市綦江區人民政府官網獲悉,上半年綦江區經濟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我區上半年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近日半年經濟工作會上,綦江區發改委負責人分析綦江區經濟運行時指出,綦江區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經濟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有效投資繼續擴大
今年上半年,綦江區五大類182個項目完成投資78億元,超年度計劃投資2.5個百分點。杭蕭鋼構、荊江半軸智能化改造等9個項目建成投產,綦江中學、通惠互通等55個新建項目有32個如期開工,蟠龍抽水蓄能電站、黃沙水庫等84個項目順利推進。
「我們將兩月一調度調整為每月調度。」該負責人介紹,綦江區強化網格化管理,保障了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從數據分析看,綦江區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工業、房地產開發投資分別完成57.36億元、32.94億元,分別增長18.1%、12.1%。社會投資完成90多億元,有效支撐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財政金融保障有力,我區累計爭取上級轉移支付資金25.6億元,其中用於項目建設的專項轉移項目資金達8.6億元。
產業結構更趨合理
上半年,綦江區工業經濟平穩向好,工業增加值完成65.75億元,增長11%。橋河、北渡、通惠三大組團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49.34億元,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60.97%,提高5.77個百分點,產業集群集聚發展效應顯現。松藻煤電持續盈利,旗能電鋁保持滿負荷生產,重點龍頭企業形勢較好。
「市場消費呈現多點支撐。」該負責人介紹,綦江區服務業增加值實現69.68億元,增長11.7%。批零銷售總額、住餐營業收入分別實現140.01億元、21.81億元,增長20.4%、19.2%。旅遊市場也比較活躍,累計接待遊客484.5萬人次,增長20.9%,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5.4億元,增長29.1%。電子商務提質提速,獲批創建西南地區首個國家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範區,京東綦江館上線地方品牌30個,阿里巴巴(綦江)LBS服務中心已實現入駐及合作的企業62家。
同時,農業供給能力穩步提升,初步形成構樹—黑山羊為主的草食性牲畜產業鏈、綦江辣椒—飯遭殃為主的調味品產業鏈,農業總產值完成20.61億元。
改革創新穩步推進
上半年,綦江區務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專項工作推進有力,鼓勵和引導城市棚改居民貨幣化安置,可售商品房較去年底減少37.68萬平方米;落實「雙降」政策,降費近1.13億元,發放企業穩崗補貼近900萬元,惠及192戶企業2.78萬人。
有序推進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和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擴權強鎮」首批77項區級權限下放打通鎮,改革經驗得到市及國家相關部門肯定。
創新平臺建設取得新進展,科創中心實現開工,荊江半軸汽車半軸自動化工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得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大合汽車配件等6家企業技術中心獲得重慶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
招商引資成效明顯
上半年,綦江區累計籤約招商引資項目50個,協議引資198.69億元,佔全年目標任務的56.8%。
該負責人介紹,綦江區出臺了《綦江區招商引資工作方案》《招商引資工作考核辦法》等文件,明確了從區主要領導到招商責任單位的招商主體責任。
在招商工作中,綦江區加強與重點商會、行業協會以及重點企業的對接合作,與廣東商業聯合會、商務部上海產業轉移促進中心等平臺和中冶賽迪、華融創新等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心,有效捕捉招商信息。
從招商成果看,綦江區招商質量大幅提升。成功引進龐大叮叮網約車全國總部基地、重慶銀行網際網路金融結算中心等項目,實現了綦江總部經濟從無到有。北方鋁業鋁精深加工、華德新型節能裝飾牆體材料等項目落戶綦江,進一步壯大了支柱產業。
社會民生持續改善
今年,綦江區相繼開通城區至橫山、古劍山、三江等地的公交線路,獲得群眾高度點讚。
在創建市級文明城區工作中,綦江區規範整治城區亂吐亂扔、亂停亂放、亂搭亂建等行為,持續深化城鄉環境綜合整治,302個行政村環境綜合整治效果明顯。
古南中學綜合樓、安穩至獐獅壩道路、河東市場整治等3個民心工程建成投用,265戶建卡貧困戶D級危房改造、350口山坪塘整治等2件民生實事提前完成。
民生短板工作紮實推進,今年首次安排6500萬元區級資金支持20個街鎮改善場鎮人居環境。綦江區採煤沉陷區也成功納入全國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首批試點地區,獲得中央預算內1.058億元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