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前六個月,打預防針成了每月的必要項目,基本上每個有都有一針。那麼打疫苗前後,父母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執筆:安野風
編輯:安野風
定稿:歐陽比文
萌娃打疫苗:我的眼裡只有你,你居然「針」對我
前段時間,小景夫婦帶著兒子去附近的防疫站打疫苗,因為之前有過打疫苗的經驗,擔心人多排隊,夫婦兩個起了個大早。
到防疫站的時候排了將近一個小時,正好寶寶也剛睡醒,難得看見護士沒有先哭鬧。
而是乖乖的在媽媽懷裡,眼睛盯著「白衣天使」,護士也被孩子新奇的眼神吸引,跟寶寶對視著,手上速度不減,消毒、打針、推藥、拔針一氣呵成。
看著寶寶這麼勇敢還友好的笑了笑,沒想到過了兩秒,孩子突然變臉哭了起來。
看見孩子這樣後知後覺的哭,寶爸和寶媽都不厚道的笑了,寶寶的反應真的是太可愛了。
小景將孩子打針的視頻發布到了網上,沒想到還火了起來。
網友們紛紛腦洞大開,有的網友對於孩子反應,猜測出了孩子的心理活動。
「寶寶:我的眼裡只有你,你居然針對我!」
大多數網友都評論:反射弧太長。
對於寶寶的可愛反應,網友們也都忍俊不禁。
但寶寶也不是隨時都可以打疫苗的,閨蜜李媛前段時間帶著孩子去打疫苗,就白跑了一趟,因為孩子有些發燒,醫生建議等好了再去打疫苗。
寶寶為什麼要打預防針呢?
寶寶打預防針,主要是為了提升抵抗力,通過人工幹預的方式,讓人體產生對某種病毒的抗體。
接種疫苗必須群體接種,世界衛生組織要求接種率達到95%以上,這樣才能形成屏障。
像是《疫苗接種手冊》上的「一類疫苗」是必須要打的,而且費用是由國家承擔的,父母們不用擔心花費問題。
寶寶打預防針前,父母要注意哪些呢?
1)掌握寶寶的健康狀況
有的時候到了之前預約的給孩子接種疫苗的時間,但寶寶出現了身體不適,比如常見的頭疼腦熱、拉肚子等情況。
父母不要急著給孩子打針,一般這種情況醫生都會建議等寶寶好了再打針。
疫苗是減毒或者滅活的病毒或者細菌,注射後會「先破後立」,通過先給寶寶的身體來一個小型的「疾病」,然後在寶寶的身體裡建立更完善的免疫系統。
寶寶生病的時候免疫能力比較差,醫生一般也會詢問情況,如果發現生病,會建議另外預約時間再打針。
一般建議痊癒一周之後再去打預防針。
2)打針前讓寶寶保持清醒
很多寶爸寶媽擔心孩子看到打針會哭鬧,喜歡哄睡了孩子,「偷偷地」打針,重點在於不知不覺,自己就不用太費心去哄了。
但這樣的做法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寶寶的打針的中途醒了過來,很容易因為沒有心理準備,看到打針的畫面,受到更大的驚嚇。
而且會覺得自己受到欺騙,哄起來會難度更大。
建議給寶寶打疫苗的時候,最好打針前讓寶寶保持清醒的狀態,明確的告訴寶寶在打疫苗。通過語言鼓勵,讓寶寶對打疫苗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勇敢面對。
3)預約時間不宜提前
有些寶媽喜歡打提前量,有事兒不喜歡拖著,能提前就提前。
在寶寶打疫苗的這件事兒上,這種做法使不得。如果寶寶沒到月齡就提前接種疫苗,會因為免疫系統不健全,出現問題。
打疫苗這種事兒是晚點比早點好的,所以那些急性子的家長,這件事兒上急不得。要多聽取醫生的建議。
寶寶打完預防針,父母還要注意這些事兒
① 不良反應
有些疫苗接種之後,會對寶寶的身體產生刺激,從而出現不良反應。
常見的有:發燒、嘔吐、腹瀉、溼疹、哭鬧煩躁等。
如果寶寶疫苗之後有這些反應,寶媽需要多一點兒耐心,還要注意觀察,如果寶寶長時間高燒不退,要及時送往醫院治療。
醫生詢問的時候,別忘了跟醫生說疫苗接種情況,能夠更準確的判斷病情。
② 多喝水
寶寶接種疫苗之後,可以適當的讓寶寶多喝水,如果是6個月以下的寶寶要注意控制水量,如果喝水太多,也會影響健康的。輔食也要儘量清淡一點兒,不要加辛辣刺激性的食材。
③ 不洗澡
打完預防針之後2天內不建議洗澡,可以讓寶寶多休息,不要做劇烈運動。
糖果愛嘮叨
寶寶口服疫苗時,要注意,一個小時之內不要吃熱食,會影響效果。
糖果互動:你的寶寶打疫苗的時候,有什麼趣事兒嗎?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