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面對孩子的暴脾氣,家長們一定要重視。
我們來看下導致孩子脾氣暴躁的原因有哪些?
眾所周知,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環境是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和優秀的人格的基礎。
父母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陪伴孩子走過漫長的童年時代,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經常易怒暴躁,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響著孩子,那麼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容易形成暴躁不安的性格。
比如,孩子小的時候,不懂得準備表達自己的需求,這個時候大人恰好又不能明白孩子的需求,孩子沒有被滿足,那麼孩子就很容易產生暴脾氣,以此來表達不滿。長大了,面臨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的時候,工作生活上,可能由於訴求沒有得到滿足,也會引發暴脾氣。
那麼怎麼避免孩子養成脾氣暴躁的性格呢?
脾氣暴躁的孩子後面大多有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小的時候,孩子和媽媽相處的時間會比較久一點,溫柔的媽媽會給孩子安全感,讓孩子也能耳濡目染的溫和起來。但是,如果在孩子成長教育當中,爸爸的缺席和不作為,導致壓力都在媽媽的身上,日積月累,媽媽的脾氣會變得易怒和暴躁,孩子直接受影響。所以穩定溫和愛的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書使人明智。
閱讀,是每個年齡階段都必不可少的良藥,多讀書可以使人眼界開闊,心胸豁達。從小就可以帶著孩子多看一些培養孩子情商的繪本,引導孩子處理自己的情緒。
從神經科的角度而言,運動可以使人神經放鬆,帶來快樂。從心裡角度來說,運動對人的情緒有著很好的調節作用,流汗可以很好的排解和宣洩情緒。所以,培養孩子的運動細胞,有利於舒緩情緒,避免情緒暴躁。
當遇到孩子暴脾氣的時候,我們應當如何處理?
不了解背後的原因,是沒有辦法真正的了解孩子孩子暴脾氣的源頭。所以,當孩子暴脾氣的時候,首先我們要找到原因,然後解決。
當我們和孩子的想法不一樣,孩子的訴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而發脾氣,我們需要態度和善,語氣堅定,擺明態度,不能以暴制暴,否則孩子很容易模仿大人。
當孩子因為訴求不滿暴脾氣,我們不妨試一下轉移孩子注意力,給孩子提供下其他的選擇,不要讓孩子有過多的關注點在訴求不滿這件事情上。
比如,孩子因為訴求不滿,而暴脾氣的時候,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我們知道你這樣會很難過很憤怒,如果是爸爸媽媽可能也會。但是,這不是我們處理事情的方法,爸爸媽媽能理解你的行為,但是我們不能支持你的行為。這個時候就可以適時的給孩子分析一番並且進行教育。
智慧的家長,在孩子暴脾氣緩和之後,會告知孩子脾氣暴躁,對身心對周圍人的不良影響,讓孩子自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家長與孩子一起尋求解決方法,合理的處理自己的情緒,避免下次再發生此類情況。
關注我,後面會有更優質的育兒資訊或者育兒趣事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