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6 日,在法國從南部地中海之濱到北部的工業地區,爆發了 2000 多場以阻斷交通為主要手段的抗議活動,抗議政府上調燃油稅。據法國內政部的統計,全國各地的抗議者超過 28 萬,他們聚集在公路收費站、交通環島和高速公路連接線,阻斷交通。
在巴黎,1200 名抗議者聚集在總統府愛麗舍宮門前,要求馬克龍下臺。至 21 日,抗議仍在進行,已造成兩人死亡,500 多名抗議者和近百名警察受傷。兩名死者都是被試圖擺脫交通封鎖的車輛撞死。
這場抗議沒有正式的組織機構,沒有工會或政黨的介入,全靠社交媒體發動和協調,甚至沒有發言人。由於抗議者都穿著法國交通法規要求司機在車上常備的黃色反光背心,因此它被稱作「黃背心抗議」。
抗議的主要對象是柴油稅的上漲。今年早先時候,政府宣布將上調燃油稅,從明年一月開始,柴油稅將上漲 6.5 歐分/升(約合人民幣 0.52 元),而汽油稅漲幅較小,為 2.9 歐分/升(約合人民幣 0.23 元)。但事實上,從年初至今,柴油稅就已經上漲了 7.6 歐分/升,汽油稅也漲了 3.9 歐分/升。柴油在燃燒中釋放高濃度的黑碳,這種物質在造成嚴重的公共健康危害的同時也有很強的促進溫室效應的能力,因此政府希望通過徵稅縮小柴油與汽油之間的價差,促使人們放棄柴油車。
除了增加燃油直接稅,政府還計劃提高碳稅,而這將進一步提高燃油價格。法國的碳稅在 2014 年在奧朗德任內引入,在 2017 年是 40 歐元/噸,今年提高到 44.6 歐元/噸,政府計劃明年將其提高到 55 歐元/噸,並在 2022 年達到 86.2 歐元/噸。
除此之外,由於國際油價上漲,法國柴油價格在 2017 年 1 月後的一年內已經上漲了 6.2%。而柴油恰恰是法國最普遍使用的燃料。居住在郊區和鄉村的中下階層民眾出行高度依賴於汽車。因此,加稅直接增加了這些家庭的日常生活成本。
而政府希望通過加稅來促使人們轉向更清潔的能源與車輛,減少碳排放,同時碳稅收入也將被用於資助減排項目,從而應對氣候變化。馬克龍自競選期間就一直塑造著自己的環保形象,去年 6 月,在川普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之際,他又號召美國氣候科學家去法國做研究,並套用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喊出「讓我們的星球再次偉大」的口號。
在加稅的同時,政府在今年初也公布了「撒糖」的政策——向處理掉其柴油車的車主提供現金獎勵,並為購買高能效新車提供補貼。
但是,這沒能贏得抗議者的心。從去年 5 月開始,網上就出現了降低燃油稅的請願,今年 10 月,又出現了阻斷交通抗議的倡議。
在抗議發生前的上周三,政府意識到情況不妙,宣布斥資 5 億歐元補貼受到加稅政策影響最嚴重的人群,當晚,馬克龍在法國電視一臺發表致歉講話,承認自己「沒能在法國人民與他們的領導人之間實現和解」。但這仍然未能平息人們的怒火。
這也是因為,他們的不滿並不僅限於燃油稅。《紐約時報》採訪的一位社會學家表示:在法國,住在城市以外的人,很難感受到他們交的稅的價值,特別是在鄉村,醫院被關閉、市政預算縮減、失業率保持在近 10%。
除此之外,今年 7 月 ,馬克龍的一名保鏢被拍攝到毆打五一勞動節示威者,就曾激起民眾怒火。讓他被稱作「富人的總統」,與中下階層,尤其是城市以外的世界完全脫節。目前馬克龍的支持率不到 30%。他去年競選時曾得到一場草根運動(En Marche! )的有力支持,而僅僅一年半之後,他正被一場更草根的運動反對。
11 月 18 日在貝爾福地區昂德爾南(Andelnans)的一個道路封鎖點,來自維基百科
而就在黃背心抗議爆發的同一天,在海峽的另一邊,英國多地也爆發了阻斷交通的抗議活動。在倫敦,數千名抗議者阻斷了市中心五座橫跨泰晤士河的橋梁的交通,85 人被捕。這被稱作英國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公民不服從行動之一。不過,他們抗議的恰恰是政府缺乏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不僅讓氣候變化愈演愈烈,並造成大量物種滅絕。在英國的抗議活動之後,同樣的抗議計劃在包括法國在內的 11 個國家進行。
事實上,在環境部長尼古拉·於洛(Nicolas Hulot)在 8 月因為不滿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裹足不前而高調辭職後,9 月初,法國多地就曾爆發過大規模抗議,要求政府採取積極措施,近 12 萬人參加,讓馬克龍的環保形象大打折扣。10 月中旬,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了 1.5°C 特別報告後,數萬人加入了全法多地的示威活動,要求政府採取氣候行動。法國人並非不關心氣候變化。而「黃背心抗議」並非反對採取氣候行動,只不過碳稅在實施中衝擊到了他們所在的勞動階層的生計。
力主使用碳稅應對氣候變化的美國經濟學家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在獲得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之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碳稅在推廣過程中應該讓納稅人感受到納稅的回饋。他心目中的碳稅榜樣是加拿大卑詩省。當地在提高電價的同時降低了同等額度的網際網路價格,在提高碳貨物價格的同時降低了非碳貨物的價格,這樣才能在獲得經濟效果的同時不至釀成一場政治災難。
而也有人提議,碳稅更可以設計成政府用它有針對性地用它向低收入家庭提供社會福利補貼,因為他們對能源價格上漲尤其敏感。
截至 21 日,抗議已經進入第五天,抗議呈激進化態勢,馬克龍號召對話,但仍未放棄加稅的計劃。
題圖為 11 月 18 日在貝爾福地區昂德爾南(Andelnans)的黃背心抗議現場,來自 Flickr 用戶 Thomas Bres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