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上調燃油稅屢屢遇挫,如何才能讓消費者買帳?

2020-12-20 界面新聞

記者 | 聶琳

法國總統馬克龍提高燃油稅引發的大規模示威遊行最終迫使他做出讓步。智利前財長貝拉斯科(Andrés Velasco)近日在Project Snydicate撰文稱,實際上,不僅是法國,提高燃油價格對各國政府來說都是個燙手山芋,最終效果都不盡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燃油價格上漲很難被補償。

文章指出,馬克龍並不是第一個因為燃油稅而陷入麻煩的總統。去年年初,卡車司機讓巴西陷入停滯,並幫助「超級右翼分子」博爾索納羅(Jair Bolsonaro)成功當選巴西總統。英國2000年爆發的燃油示威運動威脅到時任首相布萊爾的第二個任期。在美國,燃油問題被視為政治毒藥,以至於25年前聯邦汽油稅上調後再沒有變動過——儘管通脹已經侵蝕了聯邦汽油稅五分之二的價值。

貝拉斯科說,自己就是燃油稅運動的受害者。10年前擔任智利財長時,他試圖堵上一個允許卡車司機拿回自己已交燃油稅的漏洞。智利政府最初保證不會在壓力下妥協。但是,當卡車堵住主幹道,超市貨架上空空如也時,不到一周時間,智利政府就敗下陣來,就像馬克龍政府和其他許多政府那樣。

汽油稅經濟學與政治學一樣年代久遠。燃油相對價格具有兩種作用。它能指導人們的消費和生產決策:如果柴油價格上漲,消費者會減少使用,生產者則有動力去增加煉油。燃料價格還會對收入進行再分配:燃油價格昂貴意味著,(不得不)重度消費燃油的人們「變窮」了,因為他們留給其他物品的購買力下降。

對於柴油和其他燃油來說,能帶來正確消費和生產決策的相對價格會導致錯誤的分配效應。對柴油徵稅、提高其價格可以減少汙染和溫室氣體排放,這會讓那些坐地鐵上班、受過良好教育的都市人開心,但卻會讓長途駕車的農村居民和依賴柴油卡車的小企業主極為不滿。

提高燃油稅類似降低進口關稅:它們都會減少價格扭曲,但也會製造贏家和輸家。標準的經濟學解決辦法是,對輸家進行補償。如果提高燃油稅的輸家是窮人,補償會奏效。三年前,當烏克蘭降低國內天然氣價格補貼時,該國政府一次性發放了現金補償,這幫助了那些無分文的退休人員和低收入工人在冬天取暖。

但是,對於柴油來說,問題卻複雜得多。窮人通常不擁有柴油汽車,柴油也不用來煮飯和取暖。而雖然公交車燃燒柴油,坐公交車的窮人們可以共同分擔這種價格上漲。

事實上,上調柴油稅的最大輸家是小康的中產家庭,而財政部對補償中產階級的計劃心有餘悸,原因之一是,將現金支付給中產階級而不是支付給低收入者在政治上讓人難以接受。第二個原因是,對上調柴油稅進行補貼會讓政府陷入對各種購買力損失進行補貼的無底洞。

因此,提高燃油價格,無論是通過減少補貼,還是提高燃油稅,都很難被抵消。這也就是為什麼上調燃油稅會讓相關國家陷入混亂的原因。

貝拉斯科指出,近期一系列上調燃油稅失敗的案例都有一個新的特點,那就是帶有政治不合法性的味道,即選民不相信政府能夠將燃油價格上漲得到的資金用到對的地方。

以巴西為例,多年來,巴西石油巨頭巴西石油公司都以低於國際水平的價格在國內出售燃油,這最終由其股東(最大的股東就是巴西納稅人)買單。不僅如此,巴西石油公司還孕育了該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腐敗窩案。一些政客利用該公司僱傭自己的朋友,並為其競選提供資金,其他一些政客則通過該公司中飽私囊。

2016年初,巴西前總統特梅爾(Michel Temer)政府指示巴西石油公司結束補貼,開始以與全球同樣水平的價格向國內消費者收費。當巴西裡亞爾遭遇貶值時,油價上漲幅度更大。國內消費者承受了這一打擊。

貝拉斯科說,大多數巴西人沒有注意到平價定價的複雜性。他們知道的只是,臭名昭著的腐敗公司提高油價,將骯髒的手伸進了自己的口袋。因此,當卡車司機封鎖道路,要求降低柴油價格時,87%的巴西人對此表示支持。巴西石油公司CEO也被迫辭職。

法國沒有出現這樣的腐敗醜聞。但是,當馬克龍試圖調整燃油價格時,這種政治不合法性卻懸在了他的頭上。這可能是因為他作為投資銀行家的背景,或者是因為他孤傲的行事風格,又或者是因為他的政府把取消財富稅當成首要任務。

說服法國中產階級選民「燃油價格上升實際上對他們有好處」,這勢必是一場艱苦的戰鬥。馬克龍的風格和錯誤使事情變得更加艱難。

這種結果是不可避免的嗎?貝拉斯科認為並非如此。他表示,政府可以在提高柴油價格的同時迫使富人支付他們應繳納的政府開支,並實施一些明智的支出計劃,以減輕中產階級的負擔。

「是的,你可以想像這一切。但是想像和期待是不一樣的。即使是超級馬克龍也無法成功,」貝拉斯科寫道,「下一個開明的自由主義者,也不太可能在他失敗的地方獲得成功。」

相關焦點

  • 燃油稅系列報導:燃油稅何時出臺費疑猜
    據了解,世界發達國家普遍實施燃油稅,燃油稅已經成為國外稅收的重頭戲。截至去年8月份,世界上已有1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徵了燃油稅。而歐洲諸國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推行燃油稅,歐洲汽車工業協會的戴麟表示,當初歐洲各國政府徵收燃油稅的主要目的有兩點:一是為了籌集資金來修路;另一個原因是為了公平稅賦。
  • 向「黃背心」妥協,法國將暫停上調燃油稅
    向「黃背心」妥協,法國將暫停上調燃油稅
  • 傅瑩回財政部上調燃油稅:怎麼收收多少應人大定
    傅瑩回應財政部此前兩次上調燃油稅時表示,「稅收法定」的條件已經成熟,政府收什麼稅,向誰收,收多少都要通過人大決定。如果立法法修改獲得通過,凡是開證新稅,都要通過全國人大制定法律。2020年前,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
  • 海外各國燃油稅:高稅率與高福利相伴隨
    歐洲:不盡相同的高稅率  歐洲因為國家林立,各國的法律與規章十分複雜,但關於燃油稅的基本精神西歐大多是傾向於比較高的稅率,就連石油產油的國家也不例外。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以及石油價格總體上的不斷走高,越來越多的國家傾向於對燃油實施更加高的稅率。  在實施燃油稅方面,德國是一個典型的高稅率案例。
  • 為安撫「黃背心」抗議者 法國宣布取消2019上調燃油稅計劃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朱夢穎】為緩和國內騷亂,法國政府已經取消了2019年上調燃油稅的計劃。據德國《明鏡周刊》報導,法國環境部長盧吉當地時間5日宣布,政府已經取消了2019年上調燃油稅的計劃。盧吉稱,原定明年1月1日實施的上調計劃,已在2019年計劃中完全去除。他稱,人們擔憂一旦抗議停止,就會重新啟動上調計劃,這樣做是為了減少人們的擔憂。法國總理菲利普4日曾宣布延期上調燃油稅以安撫憤怒的「黃背心」抗議者,但早已將矛頭轉向總統馬克龍及其巨富稅政策的民眾對此並不買帳,高呼「不要麵包屑,要整個麵包!」
  • 法總理宣布暫停上調燃油稅 抗議者:不會停止活動
    (來源:英國衛報網)海外網12月5日電當地時間12月4日,在法國總理愛德華·菲利普宣布暫停上調燃油稅後,「黃馬甲」抗議者誓言仍要繼續他們高調的抗議活動。據《衛報》報導,法國各地持續了三周的暴力抗議活動愈演愈烈,這場運動的參與者們宣稱,希望法國領導人做出更多讓步,他們不會止於接受這點「恩惠」。
  • 外媒刊文質疑財政部國稅總局三次調整燃油稅違法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版訊】1月12日,中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上調燃油稅,這是在兩個月內自2014年11月28日、經過三次調整,汽油、石腦油、溶劑油等燃油的消費稅從每升1元上調到1.52元,柴油、燃料油、航空煤油等燃油的消費稅從每升0.8元上調到1.2元。
  • 超豪車加稅好 燃油稅、中低排量車減稅更好
    該來的燃油稅下調也沒有來。  兩會在即。希望人大代表提出如下建議。  一、下調汽柴油燃油稅  在國際油價頻頻下調的檔口,國內燃油稅連續三次上調。無論什麼藉口,都於法無據。現在,為減輕汽車消費者的負擔,為有利於城市邊緣和農村的汽車消費潛能釋放,增加汽車工業對國內經濟的穩定貢獻率,是時候考慮下調燃油消費稅了。
  • 「燃油稅」或即將開徵 中國石油表示影響不大
    近日,受燃油稅消息刺激,目前國內大部分地區的成品油買家需求回暖,看跌心態減弱,詢購增加。 中新社發 鄭雄增 攝十多年來,國內對徵收燃油稅的討論一直未曾停歇。近日,有消息稱燃油稅徵收在即,很可能在下月初就開始徵收,受此消息刺激,中石油、中石化雙雙上漲。「如果不考慮價格調整的因素,'燃油稅』其實對於我們來說,影響並不大。」
  • 專稿:鑑美日歐經驗 中國燃油稅徵收如何開局
    中國開徵燃油稅呼聲已有十年,而迄今為止,國際上已經有130多個國家開始實施徵收燃油稅,其中美國對汽油徵收30%的稅率,英國稅率是73%,日本稅率是120%,德國稅率是260%,法國的稅率是300%。燃油稅在國外一般稱為汽車燃油稅、燃油消費稅和汽油稅等。由於各國徵收燃油稅的法理依據和政策指向大不相同,相應的稅率也極為懸殊。
  • 成品油消費稅上調的邏輯是什麼
    這是2014年4季度以來,我國成品油消費稅的第三次上調,其中,汽油消費稅從1元/升提高至1.52元/升,柴油從0.8元/升提高至1.2元/升,累計上調幅度約50%。原則上,這幾次調稅都是成品油價內的調整,不影響當前零售價格。在全球原油價格逼近每桶40美元的低位時,成品油消費稅上調的邏輯是借用低油價窗口期進行加稅,儘可能降低其負面影響。
  • 財政部專家:實施燃油稅涉及地方利益分配
    第2頁:不會完全取消過路過橋費 第3頁:燃油稅開徵的難點   燃油稅即將開徵,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熱點,它將如何徵收?,擇機開徵燃油稅。  有專家分析,在燃油稅日漸出臺的趨勢下,小排量經濟型轎車會更受消費者的親睞,儘管利用價格槓桿和稅收手段,促進能源節約勢在必行,但專家也表示,開徵燃油稅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比如燃油稅究竟屬於國稅還是地稅,中央與地方如何分成,各部門之間的利益如何分配,營運車輛與家用車輛的徵收標準如何區分,一系列的問題難下定論,還需留待有關部門決策。
  • 燃油稅何時開徵?財政部部長細說根由
    「燃油稅即將」出臺的消息在社會上已經被翻炒了幾遍,可就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財政部長金人慶在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出臺燃油稅堅定不移,但是需要找一個合適的時機。  金人慶說,實行燃油稅有利於減少汽油和柴油的消耗,也有利於對空氣和環境的保護。
  • 已經交了燃油稅 為啥還要路橋費
    已經交了燃油稅 為啥還要路橋費  ■重慶一些私家車尾部貼著「2300路橋費全國最貴」標誌 重慶路橋通行費收費方式已沿用7年 目前每車每年至少2300元 詳細收支情況沒有充分公開 市民質疑———  燃油稅改革後,養路費和部分公路收費被取消,但重慶卻仍然統一按車輛收取路橋費,每車每年至少收取2300元
  • 法國政府對燃油加稅應對氣候變化,結果卻引發大規模抗議
    11 月 16 日,在法國從南部地中海之濱到北部的工業地區,爆發了 2000 多場以阻斷交通為主要手段的抗議活動,抗議政府上調燃油稅。據法國內政部的統計,全國各地的抗議者超過 28 萬,他們聚集在公路收費站、交通環島和高速公路連接線,阻斷交通。在巴黎,1200 名抗議者聚集在總統府愛麗舍宮門前,要求馬克龍下臺。
  • 中青報:請公布燃油稅帳單
    原標題:請公布燃油稅帳單   公眾往往只把眼光盯在公路收費與還貸上,可在目前的公路還貸體系中,除了直接向機動車主徵收費用之外,還包括了燃油稅。   燃油稅是指政府對燃油在零售環節徵收的專項性質的稅收,是從油價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養路等費用,其基本原理是:耗油越多證明其享有使用公路的權力越多,因此,包含在油價中上交的燃油稅就隨之增多,對公路養護所盡的義務也就越多。   當初推行燃油稅的一大理由,就是要改變過往養路費為主導的模式,轉換為燃油稅。
  • 馬克龍決定在燃油稅問題上妥協,這一事件還會有怎樣的後續影響?
    據法新社北京時間12月4日下午報導,在經歷了連續三周且不斷升級的抗議示威之後,法國政府被迫在提高燃油稅問題上作出妥協,法國總理菲利普將代表政府宣布暫停上調燃油稅。加徵燃油稅,是錯誤時間做出的錯誤選擇應當說,馬克龍政府作出加徵燃油稅(其實是新開徵二氧化碳稅)的決定本身並沒有錯。加徵燃油稅,一方面是落實巴黎氣候協定,減少化石能源使用量的要求。
  • 燃油稅何時出臺 消極等待不是辦法
    燃油稅正式的信息一直猶抱琵琶,外界長期處於信息饑渴狀態,如果有關方面能夠直面公眾,正本清源,至少可以避免過多的猜測與誤解      誤讀與猜測  歲末年關,燃油稅再次成為熱點。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新一輪的討論熱潮始於去年11月22日媒體的一次誤讀。
  • 公務車油耗費用數字驚人 燃油稅難治公車耗油
    根據財政部透露的信息,可能完全取消1.0L小排量車的消費稅,而大幅度增加2.2L以上大排量車的稅率,預計最高可能達到27%。  之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一句「燃油稅已提上議事日程」的信息通報之後,有媒體描述其反響為:「民間響起了一片撥打算盤聲。」
  • 美國日本怎麼徵燃油稅
    美國是較早徵收燃油稅的國家,從1919年俄勒岡州開徵汽車燃油稅為開端,到1929年所有的州都已開徵燃油稅。除各個州徵收燃油稅外,美國聯邦政府也徵收一定的燃油稅。  美國聯邦燃油稅的納稅人包括進口商、混合燃料的生產商、油氣管道運營商、油輪運營商、分銷商、煉油廠、油氣儲存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