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刊文質疑財政部國稅總局三次調整燃油稅違法

2020-12-20 觀察者網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版訊】112日,中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上調燃油稅,這是在兩個月內自20141128日、1212日以來第三次上調消費稅。經過三次調整,汽油、石腦油、溶劑油等燃油的消費稅從每升1元上調到1.52元,柴油、燃料油、航空煤油等燃油的消費稅從每升0.8元上調到1.2元。三次調整的時機都配合了發改委調低油價的時間窗口,由於加稅因素相抵,國內成品油的實際價格下跌幅度,遠不如國際油價的跌幅。


財稅部門第三次上調消費稅率,招至公眾與社會輿論的一片罵聲。政府借油價下跌、增財政收入的心態確實明顯了一點,但萬萬沒想到,上調了兩次以後,居然還能有第三次,並且前後只有兩個月的時間。從技術上來看,財稅部門第二次、第三次上調燃油稅違反了徵收消費稅的法律程序。

消費稅的徵收依據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最新一次修訂案於2008115日在國務院第34次常務會議通過。《條例》規定,消費成品油需要繳納消費稅,從量徵收(每單位繳納特定額度的稅),每升無鉛汽油徵稅0.2元。其中消費稅稅目、稅率的調整,由國務院決定。

隨後不久,國務院發布《關於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的通知》,開徵燃油稅「取代公路養路費等費用,以及地方用於公路、水路、城市道路維護和建設方面的部分收費」,大幅上調成品油消費稅,「調整後,汽油等的消費稅單位稅額為每升1元,柴油等為每升0.8元」,一直執行到20141128日之前。

由此可見,即使按現有消費稅的徵稅依據,燃油的消費稅調整也是由國務院決定,財稅部門無權自行決定。20141128日,財稅部門聯合發文提高燃油消費稅率時,還有「經國務院批准」的字樣,到第二次、第三次時,相關文字全無,全然違反了徵稅的法律程序。

根據商務部石油行業經濟運行的數據,2013年全國消費成品油為2.87億噸,2014年預計超過3億噸。其中最大的兩個品種汽油和柴油分別超過0.93億噸(1噸約1350升)、1.7億噸(1噸約1190升),按此計算,2013年徵收的成品油消費稅超過3000億,佔消費稅總額的36%。按2013年成品油消費量進行估算,三次稅率提升每年就為中央政府增加460億元、710億和390億人民幣。照此估計,三次提稅為2015年稅收增長的貢獻將超過1600億,相當於2014年稅收的1.54%

我們再來看,2011年全國兩會期間,上調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僅僅從2000元調整到3500元還是3000元,就在全國引起激烈的討論。其時,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宋蘭與財政部稅政司副司長王建凡回應稱,將個稅起徵點提高到3500元已經讓納稅人從9000萬人減少到3000萬人,個稅收入全年減收1600億左右(次年2012年的個稅相比2011年僅減收200億)。

而今燃油消費稅接連三次提高,額外新增的稅收已經超過2011年個稅起徵點調整帶來的稅額變動,影響的人數也遠遠超過個人所得稅。個稅起徵點的提高,只不過是9000萬納稅人的事情。但燃油影響到的遠遠不只這9000萬人,每個人都要衣食住行,燃油在交通、物流等行業的角色,直接影響居民日常的食品價格、出行成本。

與大多數想像相異,私家車出行已經不是什麼高端奢侈行為,據公安部統計,中國機動車駕駛人數量突破3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2.44億人,持有小型汽車駕駛證的駕駛人達到了1.8億人,是10年前的近20倍。另外,中國民用機動車保有量已達2.64億輛,其中汽車1.54億輛,汽車數量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這些汽車絕大多數以燃油為主要動力,燃油稅的高與低直接影響他們的使用成本。

很難想像,影響如此之大的稅項,居然只由財政部與國稅總局聯合發文就進行了調整。就在不久之前,國務院還下發了《關於清理規範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通知》,要求各地方政府統一稅收政策制定權限,堅持稅收法定原則,除依據專門稅收法律法規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的稅政管理權限外,各地區一律不得自行制定稅收優惠政策。如果財政部自己都在違反稅收法定原則、直接突破現有的稅收法律法規,它還有什麼權威去規範地方政府的違規行為?

財稅部門的三次提稅行為既違法(違反《消費稅暫行條例》)、也不合理(燃油稅影響比個稅大,但徵稅比個稅要隨意),同時他們聲稱的徵稅原由也是無法成立的。

三次提稅的通知,都明確調整燃油消費稅的原因是「為促進環境治理和節能減排」,在每次後續「自問自答」式的記者會上,財稅部門也強調提高稅收是為了「防治大氣汙染」,新增稅收會優先用於京津冀的大氣防治等。

大氣汙染是近些年城市面臨的困境,霧霾成為北京、河北等地環境治理的重中之重。提高汽車的使用成本、為治霾籌集資金其實是非常可行、有效的政策。然而,公眾並不買帳,為何?如果為促進環境治理和節能減排而徵稅可以實現,要有兩個前提:第一,新增稅收的使用是指定用途的;第二,納稅人可以參與徵稅多寡及稅收的使用。在當下社會,兩者均不可能。

稅收不同於收費,無法指定用途,用於特定目標,是納入到一般公共預算統籌安排的。這意味著納稅人無法看到自己多繳的這些稅到底用在什麼地方,所以財稅部門表態新增稅收用於治理環境汙染、解決京津冀霧霾,根本是一個不可實現、不可監督的承諾。也無法量化多徵的稅到底用在什麼地方。

其次,以事權變動來調整稅種、稅率本來是獲得徵稅合法性的最佳方式,這也是現代預算國家的概念。但這需要納稅人能參與到決策中。而事權的界定(治理什麼汙染,需要為此花多少錢)並不應由政府自己自說自話,而是要由代議機構討論、決定。財稅部門不過是執行機構,他們無權為納稅人決定是否應該治理汙染,也更無權據此變動稅率。

事實上,「環境治理」只不過是財稅部門徵稅的藉口,三次提高燃油稅,恰逢油價下跌,而提高消費稅,帶來的公眾爭議最小。由於中國缺乏約束政府的代議制機構,納稅人無法決定錢怎麼花,使得財政部花錢沒有制約,其工作就會走向如何徵稅、方便地徵稅、防止逃稅與抗稅、徵更多的稅。

這些因素,都使得財政部非常在乎預算收入的完成情況,在實踐中,預算收入不僅制定目標,並且經常超收。一方面是因為大量的稅收和準稅收(如社保)的徵稅基礎並非法律,而是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另一方面即使是法律決定的稅收,也給財稅部門預留大量的自由裁量權。儘管如此,他們還經常越過法律法規,違規徵稅。這些都表示中國更像是稅收國家,而非預算國家,徵稅總是政府的首要任務,而老百姓要求政府提供的服務,他們往往視而不見。

如果要進行環境治理,最應該做的是誰汙染誰付費,汙染越多、付費越高。目前,汙染最嚴重的地區,大多是經濟發達地區,新增稅收的使用也主要在這些地方。但納稅人卻是全國範圍的,中國幅原遼闊,燃油的使用不獨大中型城市才有,農村及中小城鎮的需求也很大,如柴油驅動的農業耕作機械、人口密度低的中長途客運和摩託車等,他們的收入低,生活成本卻不小。這些地區受燃油帶來的汙染較小,為了治理京津冀的霧霾,他們也要承擔額外的稅收,事實上造成劫貧濟富,稅收的公平性何在?

退一步講,日常的公共事業,強調使用者付費、誰受益誰繳費,其價格變動尚且需要徵求消費者意見。此前北京地鐵取消2元票價,按照裡程越長、票價越高的原則計費,北京交通部門就為此召開過聽證會。稅率變動對個人財產的影響顯然遠比公用事業收費的影響要大,不受益也要繳稅、並且具有強制性,其調整程序自然要比公用事業收費更加嚴格,財稅部門連一個像樣的聽證會和徵求意見都沒有。這種徵稅方式不招至罵聲反倒不正常。

(本文作者系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聶日明)

相關焦點

  • 財政部專家:實施燃油稅涉及地方利益分配
    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國家早已實施燃油稅,但我國的燃油稅從討論到將要實施卻歷經多年,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利益糾葛?它的實施是否會改變我國公路分段設卡收費的現實?《新聞1+1》為您解析。  主持人(王躍軍):  您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新聞1+1》。  日前,關於近期將在全國範圍內徵收燃油稅的消息見諸於各大媒體,那麼現階段徵收燃油稅是否妥貼?
  • 燃油稅系列報導:燃油稅何時出臺費疑猜
    然而,就在其餘溫未退之際,近日又有最新消息宣稱,財政部和交通部已經聯合印發了2008年度的養路費票據式樣,這意味著2008年養路費徵收工作將繼續進行。於是,坊間的熱鬧與期待、擔心與觀望、興奮與安慰全都轉成了一聲嘆息:讓人千呼萬喚的燃油稅、總是停留在政府的計劃表上的燃油稅———到底什麼時候能出臺呢?
  • 燃油稅究竟何時推出? "擇機推出"已是第四次
    而這次的信息與此前的猜測不同,因為多了權威部門的聲音:1月11日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透露,燃油稅改革的方案經過研究已有了初步意見,但需要在比較合適的時間推出;22日,國務院發展中心的報告稱:我國已經制定徵收汽車燃油稅的方案,並將擇機在全國公布推行。    其實,早在1994年,有關部門就正式提出開徵燃油稅的動議。
  • 稅務總局蝸牛式闢謠遭質疑 國稅官員曾質疑報導
    她表示,「消息來源於《廣州日報》和網站,由於是周六,並沒有找到國稅總局的人確認消息。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當時(國稅總局)的官網並沒有這個"47號文件"。」       13日晚,央視新聞頻道也對此進行了報導,關鍵詞提煉為「避免多勞少得」,無形中增強了此報導的傳播效果。報導稱,「國家稅務總局出臺了47號文件對年終獎計稅方式做了調整,避免了多勞少得。」
  • 財政部、稅務總局通知調整部分燃料油消費稅政策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部分燃料油消費稅政策的通知 財稅[2010]66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    為了促進烯烴類化工行業的健康發展和生產同類產品企業間的公平競爭,經國務院批准,現將部分燃料油消費稅政策調整如下:    一、2010年1月1日起到2010年12月31日止,對用作生產乙烯、芳烴等化工產品原料的國產燃料油免徵消費稅,對用作生產乙烯、芳烴等化工產品原料的進口燃料油返還消費稅。
  • 燃油稅何時開徵?財政部部長細說根由
    「燃油稅即將」出臺的消息在社會上已經被翻炒了幾遍,可就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財政部長金人慶在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出臺燃油稅堅定不移,但是需要找一個合適的時機。  金人慶說,實行燃油稅有利於減少汽油和柴油的消耗,也有利於對空氣和環境的保護。
  • 國稅總局就股票分紅繳納個人所得稅等答問
    答:《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投資者徵收個人所得稅的規定〉執行口徑的通知》(國稅函〔2001〕84號)規定,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對外投資分回的利息或者股息、紅利,不併入企業的收入,而應單獨作為投資者個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稅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 傅瑩回財政部上調燃油稅:怎麼收收多少應人大定
    傅瑩回應財政部此前兩次上調燃油稅時表示,「稅收法定」的條件已經成熟,政府收什麼稅,向誰收,收多少都要通過人大決定。如果立法法修改獲得通過,凡是開證新稅,都要通過全國人大制定法律。2020年前,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
  • 「燃油稅」或即將開徵 中國石油表示影響不大
    近日,受燃油稅消息刺激,目前國內大部分地區的成品油買家需求回暖,看跌心態減弱,詢購增加。 中新社發 鄭雄增 攝十多年來,國內對徵收燃油稅的討論一直未曾停歇。近日,有消息稱燃油稅徵收在即,很可能在下月初就開始徵收,受此消息刺激,中石油、中石化雙雙上漲。「如果不考慮價格調整的因素,'燃油稅』其實對於我們來說,影響並不大。」
  • 公務車油耗費用數字驚人 燃油稅難治公車耗油
    根據財政部透露的信息,可能完全取消1.0L小排量車的消費稅,而大幅度增加2.2L以上大排量車的稅率,預計最高可能達到27%。  之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一句「燃油稅已提上議事日程」的信息通報之後,有媒體描述其反響為:「民間響起了一片撥打算盤聲。」
  • 國家稅務總局 財政部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車輛購置稅徵繳管理有關...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財政部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西藏自治區財政廳,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市中心支行:  根據《財政部辦公廳關於車輛購置稅徵繳管理有關問題的復函》(財辦庫〔2007〕198號)、《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車輛購置稅徵繳有關問題的通知
  • 稅務總局修訂發布《出口退(免)稅企業分類管理辦法》
    如一、二類出口企業不配合國稅機關實施出口退(免)稅管理,以及未按規定收集裝訂存放出口退(免)稅憑證及備案單證的,出口企業管理類別應調整為三類。按照放、管、服相結合的要求,稅務機關在為出口企業提供便利化服務的同時,持續加強事前的預警、事中的審核把關和事後的評估核查,對企業的管理類別實行動態調整,讓更多的企業享受到一類企業的辦稅便利。
  • 國稅、地稅正式合併!印花稅或將取消!
    具體調整情況如下:一、國務院其他機構調整(第11項)1、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不再保留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2、組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不再保留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 國稅總局調低八行業企業所得稅稅率 小企業受益
    中廣網北京9月18日消息 昨天,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於調整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應稅所得率的通知》,八個行業的企業所得稅應稅所得率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國稅總局的通知顯示,娛樂、飲食、批發和零售貿易等行業,稅率都有較大幅度的降低,新標準自明年1月1日起實施。
  • 發改委稱有計劃提高天然氣價格 擇機開徵燃油稅
    同時,發改委一直在推動繼續完善成品油的價格形成機制,並和財政部一直在研究,準備擇機開徵燃油稅。  王晶曾表示,在醞釀天然氣漲價的過程中,發改委也會注意保護低收入群體的利益,給予這部分人群一些補貼政策。
  • 已經交了燃油稅 為啥還要路橋費
    已經交了燃油稅 為啥還要路橋費  ■重慶一些私家車尾部貼著「2300路橋費全國最貴」標誌 重慶路橋通行費收費方式已沿用7年 目前每車每年至少2300元 詳細收支情況沒有充分公開 市民質疑———  燃油稅改革後,養路費和部分公路收費被取消,但重慶卻仍然統一按車輛收取路橋費,每車每年至少收取2300元
  • 完善燃油稅改革 燃油稅今年擇機開徵
    根據3月5日提請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查的200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今年中央財政總支出將達26871.08億元。今年財政預算安排有什麼特點?這些支出將會花在哪些地方?全國人大代表和普通百姓都很關注。
  • 國稅總局:單位發的一次性安家費、誤餐費不徵個稅
    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巡視員盧雲(來源:國稅總局網站)人民網北京4月11日電(記者 劉軍濤)今天上午,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巡視員盧雲,就目前的稅收政策與網友進行了在線交流。盧雲表示,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誤餐補助範圍確定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5〕82號)的規定,對個人因公在城區、郊區工作,不能在工作單位或返回就餐,確實需要在外就餐,根據實際誤餐頓數,按合理的標準領取的誤餐費不徵稅;對一些單位以誤餐補助名義發給職工的補貼、津貼,應當併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計徵個人所得稅。網友提問:個人所得稅起證點能再提高嗎?
  • 13日起油價下調實現12連跌 燃油稅將同步上調
    油價12連跌燃油稅再次上調汽油再降1毛3(央視財經記者柴華平凡)記者剛剛獲悉,國家發改委決定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180元和230元,預測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降低根據1月12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的通知》規定,自1月13日零時起汽、柴油消費稅單位稅額每升分別提高0.12元和0.10元,折合每噸影響汽、柴油價格分別少降215元和150元。兩個因素相抵,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180元和230元。